淘客熙熙

主题:【汇报】关于《大河入海处》 -- 史文恭

共:💬63 🌺30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幽默幽默。

幽默幽默。

家园 哈哈,改了。。谢谢达雅兄指出。。
家园 活活活。。。谢谢为是兄的敦促啊。。

家园 谢littles兄指教

已找到,见朱家溍故宫退食录P385,P524。

家园 俺还是老调重弹,历史就像

一张钞票,正面大头像是一百,反面大会堂也是一百。如果只认得大头像而指人家秀出的大会堂是假钞,或者反之,不免荒谬。其次,虽然两面有pp的未必一定是真钞,不过只印一面的...所以史家胖mm该再接再厉才是,即使左右同学看到的两面图案不一样,但是大头、会堂两边凑一凑,史家胖mm再给大家念一念,应该有助于我等围观同学获得更全息的画面,爱琢磨的同学,自己回去瞎琢磨也能有更多的参考可循,好事嘛。至于台下有时有些嘈杂,也是正常,领导做报告下面开小会的也不少,连总理总统都会被扔破鞋涅。不过家有家法河有河规,围观同学如有过于情绪不稳定的,庄主的铁巴掌也不是摆着看的,得相信领导嘛!

另外,河里挖坑不填造烂尾楼的不少(脸红心跳中),巴巴地写这么大一篇招贴宣布烂尾的,好像此乃史家胖mm独一份也。暂时琴棋书画诗可以滴,歇过了得回来开工哈!

家园 胆固醇 做个标记

虽然之前俺一直坚信,自建国以来的中国历史的走向必然存在一条明显的主流,但随着阅读量的增长,俺逐渐发现,这条主流,就像现实中大河入海时一样,并非清澈见底,而是泥沙俱下的。我们的工业化,是建立在长达几十年的工农业剪刀差基础上才实现原始积累的,(这一点直接揭示了为啥生活在国营大厂的人民和生活在贫困农村的人民对前三十年的历史有截然不同的感情和记忆。),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机构的演变,是植根于TG从一个富有朝气的革命党逐渐成为一个慢慢积累胆固醇的执政党的巨大背景,这个背景的演化是一种烈火般的理想主义的信仰渐渐和现实结合而变得黯淡,灰色的过程,----有一首歌唱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但事实并非如此。-------恰如绝大多数老一辈革命家都已经在八宝山团聚一样,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会慢慢走向自己的反面,并进而获得提升,----从这个角度讲,假如建国前TG的故事是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话,那就像青春少女会无可避免地成为中年妇女一样,其演变在大的方面来说,必然不是红艳艳的继续而是反之。----而这一点,同样是违背俺们从小到大的现代史教育在脑海中所积淀的印象啊。

家园 大和尚,你的摩托挂了

且去读书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打倒这种烂尾行为

如果觉得建国后的难写,可以对建国前细写么,长征和整风可都还空着呢。

家园 史兄,花给你

待下文

家园 我不理解为什你完全能够能理解?

你面壁去。

家园 不用谢,只要写
家园 看了这个帖子,想了想不得不说

如君所言--对于很多没有参考各方面材料的同学而言,很多时候,他们的判断是容易被误导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因为关于那个年代,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情,本身就是具有争议性的。所以无论如何您怎么写,都不可避免争论。

因此无论谁写那个时候的事情和人,俺更希望看到的是有人反驳,更希望写帖子的人也在反驳。而我或者类似于我的人,会在你们辩论的过程中,发现一点点真相。

可惜的是,史先生在面对正常的评论时,最后往往是,你没有看什么什么等等在标榜自己的正确。面对这种指责,适用于我,但不是适用对那段历史了解的河友。这不是正常探讨问题的手法。

得罪一下--写作态度和文笔不如陈MM(俺也曾经怀疑她是5毛),同时感谢您的上次话题,使我了解到陈MM的正大于奇-是指什么。

在如君所言--当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就难免要遇到一个类似于跃升之前的瓶颈阶段

已经得罪了,那就到底吧。说服想俺这样的小白容易,说服较为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就难了。如果讲瓶颈--那就是,再次反问,自己是真的中立吗?

当然,俺也是站着讲话不腰疼。

还是要说,感谢你的文字,可以让俺从您的眼光来看一下那些事情和那些人。---不管如何,这是您的心血--比挑错(指俺现在这个层次)要费心费力。

家园 这种自我解剖的精神还是很欣赏的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鲁迅说了并做了“自我解剖”。我对自我解剖的精神和做法是很欣赏的。最近陈经的一些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我也比较欣赏。我不欣赏固步自封的。

假如像以前那样以八卦为调料,加一些略为新奇的思考和抒情的写法,固然是一个轻松而且熟练的事儿,但现在俺越来越感到这种做法的肤浅和对读者的误导,

这方面我记得我好象讽刺过史兄好几次,有一次还引用了《浮士德》里的语句。抱歉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恶意。

我觉得史兄天资还不错,思维也比较活络,只是缺乏引路人,没有经过学术训练,眼界还有所不够,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你是足够的,就是有个叫momentum的东西(此处顺便建议史兄少用英文,我已经发现好几次你用的英文有错,我这里用英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做成一件事情,momentum是很重要的。西西河某知名人士,水平我真不敢恭维,但是人就是有momentum,这一点是要承认的。

另外,建议你不要陷在回忆录的泥潭里,回忆录是需要参考的,但这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资料。你需要研究第一手资料、文献、文集。怎样搜集、分析、研究,这都是有学术的,也许你可以考虑考一个历史研究生,哈哈。

另外,有一句话叫“做诗的功夫在诗外”,起码读读哲学,因为历史和哲学不分家,提高一下眼界和把握全局的能力。另外可以做做GRE、GMAT的逻辑考题练练自己的逻辑能力,看看逻辑能力有没有过关。研究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的,别看是文科。

坦率地说,你的庐山我断续地还看了一点,大河我就一点都没看了,我觉得现阶段你不可能写好的,如果设置适当的“好”的标准的话,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了。你显然想重复当年明月的成功,但是我觉得你的人物要更难一些(虽然比较容易入手,因为有许多的“回忆录”)。明朝的事情,资料是公开的,本朝则不然。另外,封建社会的事情总是好把握一些,现代中国的事情,对文史哲的功夫要求高得多。另外,明朝的事情,写错了人就是笑一笑,本朝的事情,争议要大得多。

写作上有一个方法叫“以小见大”,这既容易入门,又不乏趣味;贪大的活,不好做,尽管你有很多momentum的说。

自认为是比较中肯的意见,恐怕还是不中听,那就姑妄听之吧。

家园 支持教头,请接着写
家园 说点个人看法

没有任何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搞清楚说明白。不要说是第三方,哪怕是当事人自己,也未必就会按照预定程序死板的执行。事后回想某个具体事件的时候,很可能也会自己就糊涂了。

就好比开车到某个地方,原本计划是要前面路口左转的,结果到了路口出现情况,只能右转。不过不管中间怎样,最后还是能够到达目的地。

历史大概也这样,中间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可能会让人非常的困惑不解,但是大方向还是会比较明确。方方面面各种说法看多了,这个大方向就会更清晰一些。当然,这个大方向也很可能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

挺喜欢看你这个系列。

还是个人看法。我觉得中国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在风尖浪头的历史人物,不会有意作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毁坏自己的声誉。他们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有预期的效果、有具体的做法。最后的结果可能如预期,也可能与预期相反。就好比炒股票,愿望总是希望赚钱的,但是最后可能赚了,也可能亏的血本无归。个人很希望看到建立在事实上的为什么赚了为什么亏了的分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