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反面教材之中南海的“葛朗台” -- 史文恭
你对杨奎松的东西怎么看?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总体怎么样?
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时候各大军区过来的代表看了都非常惊讶,因为他们自己军区的住处都比这条件好,那个沙发和暖气扣着不放没意思,相比较他们当时肩上的责任,这点待遇算是起码的,而且这个待遇还不完全是个人享受,当时国统区过来的民主人士往来于西柏坡,总不能让他们也和tg一样的待遇吧,何况后来还有苏联过来的米高扬。
是对陈经有些言论不感冒,特别是对前三十年建国的看法,但还是很佩服陈经敢于说出自己思考的结果,权衡之下,就借助说达雅来讽刺一下。就算是影射,也绝对与普世价值无关,因为陈经就没认可过普世价值,因此他的发言从来就没有普世价值的观点在内。就是达雅,有些时候我也一样讽刺他,但并不是说我对达雅或者陈经就深恶痛绝。
几个片段:
2007-2009年美国有部电视剧连着拿了三年的金球
(Golden Globe Award for Best Television Series - Drama)
剧名是Mad Men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广告业
印象颇深的场景是几乎任何时候都有人在抽烟
男女无差别
//
同学在美国待了两年回国休假
大呼小叫国内怎么这么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
//
理论上2006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在中国生效了
现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做得相对好点,餐饮娱乐有人吸烟的不去就是,待的时间最长的工作场所却是最郁闷的,一开会领导就带头抽,下面不抽的敢怒不敢言
国内的控烟?基本还在处在准备修改包装警示上
事见《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时期),流放江西时期,邓经济比较拮据,为节约费用,不喝龙井和茅台。但是烟还是照抽,由江西省革委会代买平装无过滤嘴的中华烟,每个月一条。
文革中揭批邓小平的大字报,有一条说他资产阶级生活习惯就是说他只抽熊猫香烟;74年邓小平复出时,只抽熊猫就已经很出名了。
当然江西流放时候,改抽中华是可能的。
2毛一包,在普通人眼里等级相当于红塔山比较红火的时候,那时见到平常人抽的更好的是牡丹、中华、凤凰,要四到五毛一包。
不过大前问不光一家烟厂生产,除上海以外,我还见过天津、许昌生产的。在人眼中价格一样质量不一样,最好的是上海产的,以下是天津,买不到上面两家的才买许昌产的。
李先放一边,先说这个叶,表现真实可圈可点。被调开就抱怨老毛不公,结果经过京兆尹传到胡服的耳朵里,差一点被胡同志拉出去毙了;文革后,王夫人放出来,叶第一个跑去看伊,末了还说了一句话,颇值得玩味:
“我还想说一句话,如果少奇同志活着听见,可能还饶不了我:毛主席最错误、最不该的,就是最后这样对待少奇同志!为这句话,枪毙我都认了!当面对你说出这句话,我心里痛快了!”
当时俺看到这句话就想笑啊,叶老,您这简直就是吃蝈蝈的投名状啊,文革后还枪毙您,人家感激您都来不及呢。
这个成了刘上将翻来覆去说的事,看看,老毛多失败,贴身秘书都骂你呢。
党史啊,回忆录啊,真是得对比着看,要不然,谬以千里了。
我记得上海前门是5毛,许昌前门和开封前门都只要3毛多。
凤凰比前门差,是3毛多。牡丹比前门贵5分钱,但牡丹的味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相对来说还是买前门的多。再下去是飞马,2毛5。最便宜是劳动牌,1毛4。
杨奎松是一位严肃的学者。他的东西有参考价值。不过没有到真正权威的地步。例如,工资等级制的问题,他重点考虑最高级与最低工资的比率,而没有考虑到工资各级别的分布(基尼系数是度量之一)等等因素,可以看出他受到的学术训练是有很大缺陷的。既然要用数字说明问题,应该用更合适的度量。
总之,不要让别人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是我们普通读者面对所谓学术权威时最需要注意的。
是因为长期在毛泽东身边级别上不去,38年参军到60年代却还是团级(对比一下,我祖父39年参军,49年就是团级;我一个堂伯也是同年参军,立功多,49年已是副师了),委婉地反映了几次,毛泽东体谅他就让他走了。
但李后来的表现好像是比叶子龙厚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