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反面教材之中南海的“葛朗台” -- 史文恭
上面有对两人工资开销的讨论,既然他们工资差不多,那么毛抽贵烟还会有结余可以考虑给江青买胶卷给警卫发红包,而刘抽便宜的烟还不够用,那他必定有别的开销,是什么呢?你又不说,那怎么比呢?
举例说,孔乙己好像不抽烟,但他要喝酒吃茴香豆,文强抽不抽烟不知道,但他要睡明星就得考虑有一笔额外开销等等,对不对?
谈这个好像水也蛮深的……
看到过有关主席某些用品生产厂家有针对性的文章,是不是真的沿袭封建时代的上贡做法不知道,当然主席如果知道一定反对,但在整个社会强调质量的时代,他要求质量第一,外带最好适合自己的口味还是可能的。
在我看来,改开前中国生产的商品没听说质量上会比任何国家的差,所有人异口同声推崇索尼松下三星苹果,也就是参照物是改开的今天,不知道楼主年纪有多大,是否有此体会。说实话,以红旗轿车为代表搞到今天的市场地位,在我看就是改开的罪过,不过说什么都晚了。
你谈到熊猫烟大前门,你真的只理解到:真是毛选择昂贵的(言外之意不节俭的例证),刘因拮据选择大前门?
熊猫是哪生产的我也不知道,原来也不知道毛喜欢抽熊猫,倒是听说过邓是指定要熊猫烟。
我过去就知道大前门是上海产的,许多较高级普通人也抽,但是更普通人又抽不起了,这些更普通的人抽的我就记得“丰收”。刘抽的是不是那些普通人人抽的那个“大前门”?哈哈,大前门大后门,为什么没有商品名称取作“大后门”?
历史分析,首先绝对是事实高于理论,更不用说事实高于“心理分析”了。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是个怎样的关系,自本是复杂的,更是多元的。纵便心理分析有用,也只能是在结合历史主线是起支持作用,又怎能逆道而行?都变成“因为..所以..”了?
否则,不说5000年历史,光说这200年,是不是搞个心理分析,历史书就可以写了?孙中山怎样?蒋介石怎样?阎锡山怎样?汪精卫又怎样?从历史的大势来讲,这些人的个人行为、个人生活喜好、个人“心理分析”跟他们的政策思路与对社会的看法的相关性波动得十万八千里。
更不用说,因为据政委这个回帖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分析法”极大地依赖陈述者个人的、事后的情感偏向,以及陈述者个人在描述上的语义选择——照此严格来说,我们或许根本就找不出这个思路的、事前的、逻辑准绳。
按政委一贯喜欢讲大宏观,一贯喜欢用数据讲话的习惯,在这里用上这么一套波动性没谱,可靠性差的分析方法——就好比一个分析师,突然用了一套p值超大的数据来讲经济——怎能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到平静?
这是个奇怪的风气,“细节”胜过“大节”了。原来只是以为在“讲古”“侃大山”的人有这个毛病。可别是一个SARS。
毛只管俩小孩,刘要管五个,这就是熊猫和大前门的差距,^_^
有些历史不是,人文、生产力发展,等等。
但许多历史事件,就是某个人、某个团体、某国人的心理效应所致。研究历史事件发生时,相关人等的心理,是一个相当科学的方法。而且又好玩。
有些事没法验证,但历史研究本来就是这样的,不然还搞啥?只要看起来合理,就有一定价值了。
我认为心理分析,值得大挖特挖。八卦不仅是八卦,魔鬼在细节。历史研究没办法了才“宜粗不宜细”,能细还是要细的。
但河里现在摆的“心理分析法”,不是。
而且都不是。
特供相当于一个长期票证,按级别分配一定限额,给你可获得性。
比如商店里逢年过节才能凭副食票买的茅台酒(还不是一直保证有,要排队),按我祖父的特供证每月还是每季度就可以买一瓶,但价格和商店完全一样是13块。对于缺钱的家庭特供证是没什么用的。
我上大学时老头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他们家里还藏着60年代买的几瓶茅台酒。
特供证最有用的是在60、61两年,可以凭证配给一定量的营养粉(黄豆粉),当时我祖父家把一大半营养粉寄给北方老家的曾祖母,让老太太平安度过了困难年代。
什邡雪茄也是他抽的,还有555、骆驼、珞珈山、中华,似乎都抽,属于来者不拒的烟鬼。
非熊猫不抽的,有两个人很出名,一个是邓希贤,一个就是宋庆龄。宋庆龄的烟瘾比较大,每天一盒熊猫,而且常常在外宾面前给熊猫做广告。
没法验证的事情,还相当科学?科学你个头哦!还历史研究本来就是这样,你根本就不懂历史学。
你们这些人就是这样,有些个小聪明,但没有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凡事想当然,瞎想、瞎蒙、瞎扯。
心理学另有一套学术体系,不是你们这么瞎扯的。
对不住,又来批评人了。
关键是价值取向,有稿费戳那儿,只要主席想,怎么也不可能没钱买游泳裤,所以不是钱够不够用的事,他就是不在乎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