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八股】慑服-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毛赫舌战 -- 史文恭

共:💬458 🌺2274 🌵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家园 第一次听说韩国是在香港电影里面:D

当时觉得,哪冒出来一个这么神秘的国家

朝越
家园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民族主义

是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潮

前两个算是直接敌对的,但是还真未必拼得过第三个

马克思阐述了前两个,唯独低估了第三个的影响力

事实上,tg一直以来世界上打的旗帜,都是第三个

家园 看看苏联在东欧驻军有没有侵犯东欧国家的主权
家园 两个人的才干不同

东哥最强大的在于除了其战略眼光,还有文笔

据说西安事变的时候,形势极度紧张,tg为了稳定张学良情绪

不使局面恶化,决定每天给其写一封信沟通情况

这封信无疑很关键,谁来写?当然是东哥

要论笔杆子,中央没人比得过东哥

而相对的弱项则是面对面交流,准确的说是不善于作秀

其实要说给土鳖们做个思想工作,或者大老粗们做个动员

那能力也是刚刚的

但是可能是土得太久了,要论外交场面这种场面活,就经常

显得太土气了

比如和斯大林交往的时候,其实表现不咋好

幸好,周公的强项恰恰就是面对面交流,恰恰就是风度翩翩

恰恰就是会“作秀” :D

真是绝妙

家园 朝鲜搞核爆,炮击南韩。我们是否也很不爽

对待自己的盟友,不能这样的态度。

家园 我认为主要还是中苏对外国驻军的认识不同

中国由于过去的被殖民历史对于外国驻军是非常敏感的,认为只要是国外驻军就是对主权的侵犯,甚至连提都不能提。而苏联认为只要是双方同意的那就不涉及主权侵犯。事实上苏联在东欧也是有大量的驻军,而且东欧国家也不认为是主权侵犯。这就是赫鲁晓夫最后说"你们不理解,我们也不提了。"

家园 这个恐怕不见得是认识不同,而是认识相同

还没有驻军的时候,自然是双方都同意就可以来驻军

有了驻军以后的“双方都同意”,就是驻军的那一边要多同意一点才能改动了,这个一点有多少,可以看看日本普天间军事基地,还有苏联五六年在捷克的行动

毛、赫都对这个驻军是什么意思心知肚明,所以才有这个结果

家园

你不怕被老观拎出来贴上黄俄罗斯的标签?

家园 你这比喻是不恰当的

50-70年代美国不能拿中国怎么样,很大原因是因为苏联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因为毛子的存在,美国自然不能像现在这样做事这么放肆!

现在也是一样,因为有中国俄罗斯罩着,美国也不能真的去打朝鲜,不要以为朝鲜那一百多万军队,那个所谓的核武器真的能保护她不被美国欺负!

太祖那会,中国的国土都不能被解放军的雷达全覆盖,美国飞机真想来事的话,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办法。

家园 这么说的话,晚几年分手也是可以考虑的

毕竟当时可以从毛子那里拿到很多东西的,苏联撤走专家以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就被人为中断了。

家园 当年的中苏论战是公开的,这一点台湾陈映真都知道

所以,如果能找到当年双方论战的文集就更好了.

家园 看看当年的领袖风采,再看看现在的领导人,真是人比人要死,

货比货得扔~~~~[

家园 还真有点类似

在苏联谋求世界和平希望进行和平竞争的时候,中国来这么一下子,是挺让苏联领导人不满的。毕竟苏联在背后提供着援助和支持,却不能控制中国的行为,出了事西方必定找苏联问责。

现在的中朝关系也是类似。通过核试验和制造半岛紧张局势,朝鲜还是能获得一些好处的。至于金正日能否慑服胡锦涛就要看几十年后的回忆录和解密文件了。

家园 吴连登64年才到毛身边

他一个生活管理员,对这些军国大事了解的详详细细,描述的栩栩如生呐!

突然想起马甲评李银桥的话了!

家园 我认为还要更复杂些,中国一边倒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利益最

大化,害处却最小。苏就在中国边上,又有共同意识形态,如果三心二意,苏不给中国援助,而美国在中苏翻前或会许,但一但翻了就两说了(当时中国什么都没有,这和后来有些本钱还不一样。),于害苏装甲部队可以纵横北中国,所以一定要一边倒。

一边倒还是不够的,斯大林看不起中国人,直到朝鲜血战出了死力才得来全套军重工。

不过苏军重工行,但轻工石化之类就不行了,基本军重工建成后,中国不断上升的人口,和民生的紧张就上升了。

这个要解决实际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加强生产(这是大跃进的背景),另一个是尽可能多调动盟国资源。

这时候毛泽东后面的战略就很清楚了,一方面在国内要求大生产,另一方面利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地位不稳,想在社会主义国阵营争更高地位。

如果这个计划完全成功,生产不用说,就说社会主义阵营地位来说,社会主义阵营是跨国计划经济,一旦中国可以从苏手中拿夺到更多权力,那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多的利用这个权力调动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由苏调动的资源,来中国。

不过这事后来烂了,一方面生产出现不科学冒进,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基层干部谎报产量,造成国内物资调控失灵。

赫也不是傻子,一旦发现中国的企图,就下家伙,中国在社会主义进一步上位的机会就没了。

刚才说了,社会主义阵营是跨国一体的计划经济,早前中国底子太薄,可用东西不多,苏联给中国全套军重工也不是叫中国自成一件的,最终也是要把中国纳入苏为中心的,大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中的。

斯大林时架子还没搭好,赫刚上来时气短求中国,就都没提这事,但现在中国摔了跟头,赫就开始提各种要求,说白了吧,就是要逐步把中国纳入以苏为中心的,整个社会主义计划体系之中。

但问题是,对中国来说,从苏联能拿到的军重工已经基本拿到了,而下面急需的轻工石化及农业,并不能通过纳入苏联体系而得到,因为他们自己都缺,他们不可能给中国他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不但不能得到更多,而且既有的不多的家底,还可能由于以苏为中心,而被苏过多的征调。

这时候摆脱这个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但光有想法还不行,还要有物质基础,这方面一来我们发现了油,这些苏有的是,不缺,但西方可以换硬货,安全上我们暴了核弹,国际形式上,美国乐于拉任何力量对抗苏。

综上,在确定由于有核弹苏不敢和中国大翻,由于有需求美国人乐意,由于有油转西后可以有主观之外的,日常利益交换物资。

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怎么和苏翻了。首先是修理国内官僚,把可能反对这事的人全扫下台(不过后来转西后,还是反了林彪。),同时和苏不断磨擦,最终在珍宝岛交火,引起美国注意,上赶着来谈和议。(林造反时,从地方上调一个排都没法,只能零星抽个人来组队,没上面授意,怎么可能在边境打团一级的仗。)

朝想复制中国这个路数,主观上想到这些,确实很不错,但客观条件太差。除了有核这点外,其它条件都没有,一个是块头不行,另一个就是,中国和西方建立关系后,以石油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可以石油为核心的作基本循环的贸易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

但朝则没有这个贸易循环的物质基础。就算美国人放弃敌视,同意交往,他们也很难建立有效贸易循环。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