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高铁票卖光,普铁有余票 -- szbd
http://news.qq.com/a/20100206/000755.htm
据广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往年春运“一票难求”的京广既有线武广段各列车尚有余票6.3万张。
外来工占40%
据广铁预测,节前春运15天,武广高铁预计发送旅客63万人次,日均发送4.2万人次。另据介绍,目前广州南站的旅客中以商务、春节探亲和外来工群体为主。其中外来工群体粗略统计占旅客总人数的40%。广州南站的交通接驳工作有序,每天仅珠三角地区便有170个班车来回。
普通列车尚有余票
前日记者曾想预订2月9日至11日的武广高铁车票,可通过电话预订,三天内的车票不管是何种坐席均被告知“已售完”。而武广线上普通列车的售票情况反而没有那般紧张。据广铁节前预售春运车票数据,截至2月5日17时,广州、广州东站既有京广线往武昌、汉口方向,共售出2月6日至12日高峰期车票27.6万张,尚有剩余车票6.3万张,往湖南岳阳方向尚剩余车票9711张,往长沙方向尚剩余车票5027张。
两车连挂日增运5000人
昨日记者在广州南站通过自动售票机重新查询2月9日至12日的车票,却发现原本已被告知“售完”的车票,目前尚有不少余票。记者了解到,针对春运高峰期武广高铁车票供不应求的情况,从2月5日起,铁路部门已经采取开行更多重联动车组(两列动车组连挂)等举措,每天可增加运能5000人。同时正计划增开列车对数,最大限度满足出行旅客的需求。
我刚在铁路客运服务中心www.12306.cn查了一下,今天的普铁票基本也没了,剩的主要是软卧,也不多,一列车就几个。硬卧基本也卖光了,就到沈阳的有139个。高铁票全是0,包括一等。
这东西,以前最难买到了
都只有个位数的软卧,硬卧大多卖光了。只有到沈阳那趟剩139个硬卧。
现在其实没有多花太多钱可以更快更好地回家,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的。
另外一个方面,武广不是票最紧张的方向, 应该还是去西南地区的运力是最紧张的,那个就是以后开了成贵 贵广 可能也不能完全缓解。
国内消费能力很高,在春运期间,我们不用担心老百姓被高铁。
硬卧有点竞争力,不过坐硬卧的人可能也有很多会坐高铁,最起码现在会去尝个新鲜。
一样的钱,我也愿意选高铁不选卧铺,再舒服不也是火车吗?还是早点到家实惠。
不知道会不会砸手里
当然,绝大多数坐在办公室看着极端新闻然后拿着过时的数据做无聊分析的人肯定想不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武汉新洲区(县),工厂工人每个月名义工资大概1000元左右,不包括社保医保应缴纳部分,但是进厂几年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因为别人地照种,小生意(卖卖烟酒啥的)照做,一年每家存下2万块毫无悬念。
至于东莞,如果拿着初次出道的打工妹每月1千多元的工钱作为普遍现象的话,难道都那么有病千里迢迢的跑去受罪啊,随便哪个省会城市找个酒店服务员包吃包住还怕一年存不下一万块钱?
2009年广东外来工月平均工资为1677.8元 增75元
不过农民工通常是一人或者两人打工,照顾全家老少。
1955年中国第一次确定火车运价标准,客运1.75分/人公里。一直延续到80年代。1978年,中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8,约为34743公里的铁路客运费用,注意是最低档哦,在当时就是木条长凳座椅,旅速30公里的闷罐。而且是1978年的工资比1955年就定下来的运费。
网上搜到一个2009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399元,折算成全年就是29596,以高铁5毛/人公里计算,1年工资约为59192公里的高铁二等票运费。如果一个人税后再除去各种保险净拿到手的收入有每年17372,即每月1500差一点,他坐高铁的相对负担,就跟1978年坐最低档的客车差不多。如果一个人的收入达到3000,他坐高铁一等的感觉就比1978年一个普通人坐闷罐还要便宜。
199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5500元,当时定下了一直执行到现在的铁路客运价格。基准价,就是现在的绿皮,5.86分/人公里。实际当时还有闷罐的。绿皮的硬卧起价是上铺1毛4/人公里,越长折得越多,大概2000公里就折成1毛/人公里了。算1毛的话,现在一个人的平均工资坐高铁二等,相对比一个95年的普通人坐绿皮硬卧上铺还要略便宜点。比其他的卧铺么自然便宜更多。
所以,我一直坚信,高铁永远都会有很高的上座率,直到很密的全国客运网建成,以普遍的高密度发车满足人们随到随走的奢侈需求的时候,上座率才会下来。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这只是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
城镇下岗的,农民,农民工,都没有包含进去。 而且农民收入增长没有城镇在岗职工增长速度快。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平均来讲,农民想坐一次武广二等高铁,单向是一个月的收入,双向就是两个月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