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漫谈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和现行官僚制度 -- 清风席卷
写完了才想起来把计划生育给漏了,呵呵。兄台把我想说的都说出去了
这样才不会像现在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无法无天。这个到地市级都适用的话,能留下的,至少能力、品质有一定保障,再往上挑选时,才能保证整个队伍的质量,现在的制度精英淘汰太厉害了。基层已经被一帮弱智无德的占领住了。这点上,国企因为有经营等硬指标,相对情况比政府好点。
获得通宝一枚
哈哈哈哈
两晋的门阀,基本上每代人里面都要有高官,只要一两代人里面出不了掌权的,家族势力立刻就衰落。
而且门阀在中国都消失了近千年了,从传统上适合门阀生长的土壤也早就不存在了,想再出现门阀,偶觉得不太可能。
现在这种官宦子弟再因为门荫入仕的,基本上有就两代人,到第三代想再进去,就应该很少了。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历史上不多,老子英雄儿平庸的占大多数。官场是现实的,人走茶就凉,老子再有权势,也有退下来的一天,想往上爬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而一般情况看,都是一代比一代的职务低。很多时候都是老子在位的时候,给个闲职挂着。毕竟搞的不好,也是要影响政绩考核的。
还能活到现在,也许跟科举多少有点关第吧。其实每个朝代的发展,就是英雄不问出身开始,许多底层的人在朝代的建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然后这些底层上来的人成为所谓的贵族,慢慢的就开始享乐,不原意去学习,也不让别人学习。最后出问题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了。
其实,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知青拿起书本拼命读书,那不过是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关系,我还有运气和知识。其实你要在重点学校呆过,也是普通学校过。你就知道了,希望有多在的力量。在重点学校升学率高,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的学习,在普通学校,一个班也还几考得上,还不如玩几年算了。
当年我初中在乡镇中学上学,中考的时候一个同学考的比我好多了。但是为了省钱,上了个市重点(她是那个学校第三名的身份进去的,不收学费还有1W块奖学金)。而我去了个省重点,那个同学依然保持着他们学校前三名的身份,但是实际上他的成绩拉到我们学校任何一个班也就是十几名靠二十名的样子。后来高考考了个二本学校,现在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
我认为并没有。从结果来看相当不错,但这是由于立国不久,容易保持队伍纯洁。但是制度方面呢,我看都是推荐、提拔为主,长久之后,难免变味。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同样认为是个奢望。
若是过去的事情可以拿来借鉴,现在的人还不都是完人啦!
罗马教皇的私生子,马穆鲁克奴隶兵。
呵呵,看了清风兄的帖子,真是好文啊。
科举制度吸收了下层上到庙堂的通道,于是数以亿万计的学子们奔向了科举。形成了典型的官僚阶层。
而门阀贵族在大唐并没有消失,他们是以一种竞争姿态在与科举之路上的官僚们并行。
终唐一代,高级军事将领中有着非常多的贵族子弟,他们与官僚阶层最大的不同是有着天生的使命感(我说的是贵族中的人才,垃圾不算)因为这个国家是他们的先辈们打下来的。他们有着天生的维护这个国家的欲望。
而且,大唐始终存在着一个积极的贵族阶层与官僚阶层相制衡
在唐朝的时候,门阀制度和官僚制度是并存的,并门阀贵族和通过科举的寒士逐渐转化为官僚。
这里想请教一下,不知道清风有没有研究过,为什么在唐一朝,封建贵族制度逐渐转化为了地主官僚制度,而类比相似的欧洲的历史,英国也出现了封建体制崩溃,形成君主制,贵族和官僚并存,后来英国光荣革命了,
法国也出现过专制体制和官僚政治,后来大革命了。
为什么独独中国发展成了根深蒂固的地主官僚制度,以至于“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的原地打转。
当某一天,已经跻身中下层官员的阶层已经非常庞大了的话,庞大到他们自己的子弟就有足够的可以通过笔试的人能够占据大部分职位的时候,考公务员考试进入仕途的路就彻底堵死了
清风好像对消灭官僚制度和悲观,好像确实如此,在中国,官僚制度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他们能够适应各种变化,从唐以后的地主官僚制度,还是借鸦片战争的外力摧毁了,民国时期变异成买办官僚,太祖在建国之后发起的革命,也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官僚制度的变异,不过太宗发起的改革,在我们昂首阔步向资本制前进的道路上,又发现官僚制又悄然变异了并极具抗药性。
清风兄好像很悲观。不过,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现在的国民已经是开化的国民,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最近又看了一遍央视的大国崛起,其中在讲述德国的时候,有一段,毛奇元帅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的课堂上决定了,19世纪中期,在德国最偏远的小镇上,小学教育是免费的,并且不上学是要交罚金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后来普鲁士迅速超过法国奠定了基础,德国从濒临灭绝的边境,一跃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强国,并一洗拿破仑对德国的侮辱。
拿破仑被反法同盟击败后,德意志民主脱离了翻过的统治,但由于欧洲各封建帝国主义的干涉,德意志民族一直没得到统一。后来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一批民族主义将领的帮助下通过三场战争统一德意志地区。这三场战争各有不同。其中最后普法战争完成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将军毛奇就曾说过;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而另一方法国,这场战争的失败者之所以能够失败也是败在教育制度上,据巴斯德的分析.其原因在于半个世纪里与德国相比,法国高等教育忽略了智力培养,特别是科学智力的培养。
到十九世纪中叶,普鲁士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七点五。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一八一零年,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国王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保证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柏林大学的活力与人才培养,为德国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全世界现代大学模式开了先河。德国开创的不只是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先河,还包括职业教育。
一九四五年,德国失败了,德国人才时代随着冷战开始而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里,盟军的精锐特工与突击队员渗透到了德国。他们的最高机密任务,就是搜寻希特勒所谓的“神奇武器”,以及制造这些武器的科学家们。这些科学家包括纳粹原子弹计划的带头人、火箭工程师、导弹的制造者、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发明人。除了这些助纣为虐的科学家外,还有爱因斯坦、诺伊曼、玻恩等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可以说德意志民族是世界近代史的主角,它可以在短短二十年内由成为世界的中心(一战至二战),也能够成为战后欧洲恢复追快的国家。无他,普鲁士教育的成功
1)练好英语,去看原著。或者多看英美历史的中译本------你会打开一个新世界。
2)写你自己的《煮酒论雄》------你会打倒一个旧世界。
中国文化不是万能的,没有(糟粕)中国文化是可能的。世有良玉,取之无妨。
多做事,琐事小事皆可,一忙就好了。
有闲工夫读史书的时候才会冒出这些感想。呵呵。
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独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