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饮马出长城——简述贞观外战史(一)北方篇 -- 森林鹿

共:💬48 🌺3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饮马出长城——简述贞观外战史(一)北方篇

在整理这个旧文搬进河里之前,俺犹豫了很久。这文写于两三年前——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两三年俺没有退步、而且多读了一些书的话,回头再看旧作,总能挑出一堆大大小小的毛病和破绽来

还好《贞观外战史》这个文的写作初衷,就不是想写一个严谨的、考据周密的学术向作品。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能扬眉吐气光荣露脸的时期之一,唐史特别是初唐史,向来是历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唐代的对外战争也被详细研究和描述过很多次,系统的学术性著作有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军事科学出版社的《中国军事通史·唐代卷》、台湾三军大学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等等。河里的帖子,有恶魔读书者的大唐西域系列作品(已出书)。恶魔这个系列的文章,有的部分我不大赞同,跟他有过激烈争论,有的部分则被我多次引用抄走(当然是经过他本人同意的),总的来说,他写得比较认真、严肃、考证仔细,所以我是没必要再做一次重复劳动的。

因此,《贞观外战史》这个文章,本来只是想写成一个文风轻松调侃,能让读者花一两个小时流畅看下来,还能再记住些其中内容的通俗类、普及类文章。时间主要以贞观年间为主,可能略微涉及武德和高宗前期;内容嘛,当然是吹嘘李世民同学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神威武功^-^,看看人家是怎么在三十年时间里把国家四境给踏平的。至于作者写着写着收不住手,花痴口水泛滥成灾,不小心又弄了几万字出来,那个……纯属意外,纯属意外

由于定性是这样的,所以行文写作时,各处叙述注明了来源出处的很少。人名地名这些看得人眼晕的东西尽量缩减,不求全面精确,只求简洁明白,以评带叙,观点完全是个人意见。战争的具体战术细节过程能省则省,以说战略布局为主(遥远的天上传来卫公英公等一堆名将的声音:因为具体过程是俺们指挥的,没你家小李啥事,你才能省则省吧……= =|||)

现在过了两三年再回头去看,因为缺乏细节的考据论证,那些本来应该建立在细节基础上的整体观点叙述,未免就显得不牢靠。特别俺在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讲完唐军外战的过程以后,花痴YY情结大发作,又上下五千年、东西几万里地扯了一堆初唐时代的纵向、横向对比,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希腊罗马到伦敦巴黎……这些牵扯知识面广泛的宏大内容,不负责任地瞎扯起来是很爽了,但究其论据,只有一些自己平时看书留下的粗浅印象意识流,坚实牢靠有学术价值的材料基本欠奉——直到现在,以俺的知识积累,仍然完全不足以支撑俺那些宏大立论所以这个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那就是个“以观点论证观点”的……架空议论文而已。

在几位热情河友的鼓励下,既然俺决定厚着脸皮把这文发过来骗经验兼为申请认证攒RP,那就不得不先自曝家丑,避免对看文的各位形成严重误导。同时大力欢迎鼓励拍砖,文章发出后我会以跟帖链接主帖的方式,对一些争议较大的细节做注释,也会把讨论的热点(如果能形成的话……)链接到主楼里的合适地方。

目前预计本系列会发五个主题帖,目录如下,发出后添加链接:

(一)踏平塞北草原

(二)扬威西域大漠

(三)敲打辽东高丽

(四)靖安南山雪域

(五)纯意识流的议论总结(千疮百孔的靶子……)

(一)踏平塞北草原

唐代开国前后,对中原农耕地区威胁最大的外族来自北方,这不用多说。李世民同志在北方大草原上折腾的过程,简单可以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正义凛然地报仇雪恨踩平东突厥汗国;

第二步,卑鄙无耻地灭掉对自己形成实质威胁的薛延陀汗国;

第三步,仗势欺人地掐断刚刚冒出头来的回纥、车鼻等部落萌芽。

唐灭东突厥之战应该是外战史里最关键最辉煌的一战,名气也最大,这个没啥问题。问题是,有高人就此认为“唐太宗的最大成就是灭东突厥”,这个俺真是无语……所以要强调的第一个论点是:

灭东突厥只是初唐外战的开头,是起点,是基础,是给大唐推开了门。这扇门打开以后,大唐还往外走出去了很远很远……= =|||

李渊太原起兵建立唐朝的时候,北方草原霸主东突厥汗国是整个东亚大陆上最强悍的势力。当然,跟突厥族的全盛时期(中原南北朝末期时)相比,这个威胁唐朝的东突厥力量已经削弱了,只是大突厥汗国分裂以后剩下的一半(另一半是西突厥,以后说到西方战史时会提到)。

唐初东*突厥占有的地盘,包括现在的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我国东三省和内外蒙古,面积是相当辽阔滴,大概和除掉新疆西藏的现代中国版图差不多……隋末天下大乱以后,长江以北的各割据势力都或明或暗地跟东*突厥可汗勾搭着,承认人家是老大,也或多或少交些保护费,当然,包括李唐在内。

李唐开国前期,对东突厥老大还是很恭顺滴,金钱美女送了不少。但是随着内战结束全国统一,李渊老同志的腰杆子渐渐硬起来,想跟老大叫板试试了,于是他在位的武德年间后期,唐和突厥基本上每年例行掐上一两回,公平地说,李唐没占到啥便宜。

原因,第一当然是游牧骑兵的战斗力比较BH,而且据说那几年草原上气候不好,突厥牧民们的牛羊死了很多,所以每年秋天南下的例行打劫就特别凶猛,所谓的关外损失关内补;第二,俺觉得这是最主要的,李唐内部的工作重心就没在打突厥上,大家的精力全被老李三个宝贝儿子的窝里斗大戏给占去了。

这样一直顶到玄武门之变老李下台,小李同志血腥上位。就是趁着这个李唐国内最乱的时刻,突厥大可汗颉利领了拼凑起来的十几万人马一口气冲到长安城外的渭水边上,把刀尖对准了李唐的心脏。

然后上演的当然就是被后世史家大吹特吹的“渭水之盟(耻)”,当皇帝还不到二十天的李世民同志只带了六个随从,啪嗒啪嗒跑出城外去开个人秀,硬把突厥大部队给吓退了。这个经过光看唐史的话,那真是天花乱坠,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不外这么几点:一,最擅长耍帅做秀的小李,利用自己从前一直跟突厥打交道而且成绩不错的优势,动摇了一部分突厥头领的作战意志,搅乱了人家的十万大军;二,银弹攻击,大把大把往颉利大可汗怀里塞金帛;三,虚张声势,叫留在长安城里的那点儿守军摆足架子出来列队,以示“俺还是可以垂死挣扎一下滴。”

这样颉利盘算了一下下,觉得要打的话自己还得付出损失,不打直接拿上小李白送的钱,这一趟收益也算不错了,就答应收兵回草原去……错过了灭掉李唐的最好时机,也由此,这个“渭水之盟(耻)”成为唐突两国胜负的关键转折点,年仅二十七岁的李世民同志,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了中国革命……

倒不是说颉利当时踢飞小李直接挥军攻城,就能攻入长安把李唐灭掉。长安好歹也是防守坚固的大城,小李手里有个一两万人,守上十天八天就没啥大问题,何况游牧骑兵还是出了名的攻城废柴。十天八天间各地府兵过来勤王,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那哭到最后的没准儿还是颉利……渭水这个事比较麻烦的,是突厥人攻来的时间,就选在小李刚刚杀兄上位、人心动荡国内比较混乱的时刻,各地还有前太子死党在蠢蠢欲动。如果小李这新皇帝被围在长安城内动弹不得,瘫痪时间一长,各地真的乱起来了,那他最后就算解围成功了,看着重新四分五裂的中原,怕是想死的心都有……当然,对突厥人来说,这种形势就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他们的东亚霸主位子至少还能再坐上个几十年吧。

所以单论渭水这一战,突厥人并没吃亏,唐人也没占便宜。可是要把这事放到两国关系史的大背景下来看,俺不能不说……千古罪人颉利可汗……= =

进入贞观之后,两国的发展势头就是完全相反的了。唐这边,小李和房玄龄魏征一堆人吵吵闹闹认认真真地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快速增强综合国力;突厥那边,唉,其实责任也不好全算在颉利头上啦,总之就是几辈子积累下来的矛盾总爆发,颉利能力不够,没办法妥善解决,再加上天灾(连冬大雪冻死牲畜)人祸(狡猾唐人挑拨离间)一起来……

抓头,说到这里,就得解释下北方草原上“XX族大汗国”这个东西了。就象俺说北方“草原”如何如何,但是其实中原北部的地形绝对不是只有草原,沙漠戈壁山川河流样式齐全,因为是以“草原”为主,所以一般这么代称;同样道理,“XX族大汗国”里,也不是只有XX族人,象突厥大汗国里除了真正纯种的突厥人,还包括铁勒人的薛延陀、契苾、回纥等部以及契丹、奚这些民族,都各占一块地盘在草原上来回游荡。在统治阶层突厥人势力强大时,这些臣属的外族部落老老实实交租子出壮丁,没得说,但是一旦占统治地位的部族衰弱了,其他部族瞅准机会造反偷袭翻身做主人,都是很常见的事。

外部这样,突厥人内部也如此,各个小首领统率自己部落,大可汗对他们的控制并不严密。而且游牧民族继承法也乱,王族的父子兄弟叔侄(都有自己的部落)之间往往乱打一气相互结仇……所以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权遵循的就是“强者通吃弱者灭族”法则,实力强大时处处归顺万国臣服,自己实力衰弱了,那就四面起火八方冒烟,跑断腿都救不过来。

贞观初年,颉利偷袭长安不成回来以后,首先是更北边的铁勒人薛延陀部率先造反了。

目前鹿看到的史料,没有说薛延陀造反之初和唐有什么关联。但是贞观二年,当薛延陀在北边和突厥人死磕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小李同志大喜过望,马上派了轻功好的人才绕道北上,偷偷跑来薛延陀封官许愿大灌迷汤,叫他们坚持跟突厥人对拍下去。两方一见钟情一拍即合,很快结成反突联盟,薛延陀借着唐的声望吓唬收拢漠北其他小部落,唐则拿凶悍善战的薛延陀当枪使……[注1]

然后突厥人里最有实力的两个小首领,颉利可汗的两个侄子,早就对这叔叔有怨念,也跟着瞎折腾。雪灾,大家饿肚子,小李拿着大饼在唐突边境一晃,两个侄子带族人飞奔过来,东突厥的实力哗啦啦一下子丢掉了一半。

这时候颉利也慌了,赶紧放软话请求称臣娶公主……当然晚了。贞观三年年底,估量着形势差不多,是出手打落水狗的时候了,唐朝廷组织李靖李世勣等豪华阵容出战。

战役过程不细说了,大体上就是二李先带少量骑兵打了一下,颉利可汗自己吓唬自己,带着族人从定襄(今内蒙古和山西省交界处)狂奔到碛口(今内外蒙古交界处),然后继续摇白旗投降乞和。小李答应了,还派了使者过去接受投降,这样颉利放松警惕,没想到李靖不依不饶提了一万骑兵又来打,又一个偷袭,东突厥王庭溃烂,颉利本人逃跑被抓,over。

关于小李究竟是不是真心接受颉利投降、李靖是和皇帝心有灵犀还是自作主张的问题,俺滴个人看法,这对君臣之间是有默契的,不过默契不在于“是战是和”,而在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也就是说,小李接受颉利投降,这个举措可真可假。如果成真了,颉利自己入朝当俘虏,或者至少是远远逃到绝域漠北去(现在的蒙古西伯利亚那一带),在一定时间内(比如十年内吧)无力南下侵犯中原,这个结果也是唐朝廷可以接受的。别忘了,就绝对实力而言,贞观三年的唐朝根本没啥优势——元年大旱饥荒,二年闹蝗虫,三年发大水……小李你的RP真强……关中老百姓由政府动员集体出去要饭吃,扩建军队壮丁不够还要预征小男孩结果被魏征骂回来——砸锅卖铁凑了十几万人交给二李,打一场仗能安抚边境十年,其实算不错啦。所以和平受降也是可以滴,然而,这只是底线,是“最差结果”。

灭掉东*突厥这一战的至少一半功劳,要归给做皇帝的小李战略规划决策得当,从而能使李靖等将领在敌人最虚弱的时候发动攻击,这个没啥异议吧?但是皇帝的工作,在开战之后,就该暂停了,因为远隔千里之外的战场形势瞬间万变,最了解情况也最有资格决策的,是前线的领兵大将。

所以虽然小李派了使者去受降,然而是战是和的决策权,却并不在他手中,而在李靖那里——根据战场形势判断,如果受降有利,李靖就遵旨听命,率军“护送”颉利入朝;如果应该继续打下去,那就是历史上药师伯伯放出的那句话“唐俭算哪根葱?死了拉倒!”,只当没听说过“皇帝诏受降”的事。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人谨慎厚重的李靖怎么竟敢无视皇帝诏敕、宁可让他家小李陛下背上“言而无信卑鄙无耻”的罪名,也要一意孤行继续蛮干;也能够解释当药师大军凯旋之后,皇帝要稍挫一下他的风头,却不用“违敕”这现成罪名,而是生造了个“军中奇宝失于乱兵”的火星借口……因为这借口地球人都知道太火星,知道皇帝是在乱搞,而如果追究李靖“抗敕”,怕是有很多人会当真,会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正确的军事思想理念产生动摇,这显然不是小李想要的结果。

可怜滴盛极一时滴东*突厥汗国就在初唐三李的华丽组合下窝囊灭亡了(忽然想起来,这一战应该算是三李共同参与的吧?)。部众四散,据说光是南下入唐的就有十几万人,所以他们原来据有的大草原就空了出来——被北边的薛延陀人趁机占领。

唉……其实现在俺们说小李对付西北游牧民族的手段多么狡猾多么高明,这个是指总体而言的。仔细分析的话,他仍然有一个学习演进的过程,也就是,刚开始外战平夷的时候,他的政策也有这样那样的纰漏,并不是自始至终都完美无缺的。比如对于薛延陀,贞观初年,小李就是只考虑该怎么扶持,怎么让这个部族赶紧壮大好利用他们来打突厥,对于“壮大起来打败突厥后怎么办”,俺个人觉得小李没太在意……不过话又说回来,小李恐怕也没想到颉利那老废物竟然那么不经打,三两下就给拍碎了,所以没有早早考虑薛延陀的问题也正常哈。

结果东*突厥汗国崩了以后,薛延陀汗国又静悄悄地在北方这一片草原上原地崛起,把原先臣属于东*突厥的各部族都弄到了自己帐下。从贞观四年到贞观十二年,八年时间内,俺没有查到小李做过什么阻止薛延陀扩张的事。当然他应该是对薛延陀起了警觉,所以贞观十二年,当时已经是“天可汗”的李世民陛下很恶毒地册封薛延陀大可汗真珠啥啥啥……的两个儿子,一个嫡子一个庶子,都当小可汗,分别统治老爸的一半国土。以及,嗯嗯,虽然史书上没记载,但俺个人觉得李二这小子又开始用各种手段拼命挑拨离间那兄弟俩,最终造成他俩在老爸死后不约而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相残杀……然后亡国。

当然这是后话了。贞观十二年到十五年间,应该说是薛延陀最强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唐朝廷的用兵重点方向却是西域,在贞观九年灭了吐谷浑后,十四年又在打高昌,一时缓不出手来对付北边的威胁,于是偶们伟大的天可汗陛下——把那些先前投降唐朝的东*突厥人丢了出去,用他们的肉血筑起新的长城……来抵挡薛延陀人。

关于那十几万投降入唐的突厥人怎么安置的问题,唐朝廷内部曾经爆发过一场很有名的大讨论,讨论结果,小李当时是把大部分突厥牧民放在了从河北北部到甘肃的那一带,也就是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交界处,东*突厥汗国的原贵族首领们则留在长安授予官职,叫他们给皇帝看大门……俺个人认为,当时小李还是希望这些突厥人慢慢的汉化变成农民吧——这是贞观四年的事。

可是到了贞观十三年,小李一看唐军辛苦半天竟然是白白便宜了薛延陀,脑瓜子一转觉得不划算。正好这一年又起了场风波,投降的一个突厥贵族勾结同伴阴谋刺杀小李未遂,以这事为借口,小李把十几万突厥人又迁出塞外,叫他们回老家去,挑了一个柔顺听话的贵族封为大可汗,还美其名曰“帮你们复国”,其实,根本就是“以夷制夷”叫这些突厥人和薛延陀对掐去了。

这办法说着简单,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对中原皇帝的控制力级数要求非常高——否则这十几万人一翻脸全投奔到生活习俗相同的薛延陀那边去,回过头来一起打汉人,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证明,唉唉,至少小李在世的时候是完全控制住了局面,至于他那些宝贝子孙们……俺就不多说了哈。

那些去“复国”的东突厥降人其实也不是傻子,一哭二闹三上吊地拖延了很久,到贞观十五年初才不情不愿地北渡黄河回到草原故地,果然,立刻就跟现任地主薛延陀人掐上了——被揍得鼻青脸肿,小李一再吓唬薛延陀给他们撑腰都不行。

不过薛延陀也不算聪明,贞观十五年唐军在西域的战事告一段落,能腾出手来对付北边了,薛延陀明知道这一点,还不收敛,好死不死的趁着小李去泰山封禅,想入关偷袭占便宜……一看有架可打,小李这死孩子两眼放光连禅也不封了,马上调兵遣将四面出击,这次任命的主将是英国公李世勣。

贞观十五年年底,英公在塞北草原诺真水拍飞薛延陀这一战,俺个人觉得真是精彩极了,过程之曲折神奇一点都不亚于卫公灭东突厥。如果说唐灭东突厥那一场主要是表现了小李的战略布局水准和药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谋妙策,那么诺真水击败薛延陀这一战,则是集中地反映出英公高超的临场指挥应变能力,以及,最重要的,那个时代唐军的整体素质遥遥领先于同类。

话说……薛延陀人崛起的秘诀,其实是他们掌握了一套新的战术——利用步弓手比骑射手射程远、稳定性好的特点,训练他们的游牧骑兵一接战就抢先下马布阵、先远程射杀对手的马匹……草原游牧民都习惯了马上作战,坐骑一倒毙,他们只有惊慌失措转身逃命的份儿了,所以靠着这个战术薛延陀几乎是纵横草原无敌手,直到遇上比他们更BH的唐军。

贞观十五年李世勣带去打薛延陀的军队,其实还是以“复国”的突厥兵为主,训练精良的汉人府兵数量不多,按小李的说法是“才数千骑耳”。然而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最能顶上的却是这些汉兵……叹气,不看汉唐史的话,人们恐怕都不相信汉人也曾经有那么强悍的时候……

废话少说了,话说李世勣打薛延陀,挑了六千突厥精骑和自己带出来的骑兵一起追进漠北,在诺真水和人数占优的薛延陀主力决战。刚一交战,唐军冲在前面的突厥精骑,被薛延陀的下马步弓手给射得大乱,纷纷转身调头逃跑,薛延陀军上马急追,直追得遇到了李世绩率领的汉兵部队。

这些汉兵被溃散下来的友军突厥人冲得可能稍有点乱,薛延陀军抓紧时机故伎重施,又是下马万箭齐发,伤损了不少唐军战马。这时候英公果断下令,所有人一律弃马,换执长矛迎着箭雨冲锋……所以这时候就能看出唐军士兵整体素质之强,那么兵荒马乱尘埃涨天的战场上,主将的命令传递执行得既迅速又准确,兵种临时更换有条不紊,眨眼间几千骑兵就变成了长矛步兵,列阵冲击过去直接撞入薛延陀军中……长枪兵肉搏弓兵是啥结果,打过三国的都知道吧?

忽然想到,在出击薛延陀之前,英公他老人家对于敌方那“下马步战”的新战术,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才对。毕竟薛延陀靠那一招鲜已经吃了十几年,用步战打败的敌人当中,有一些后来跑去投奔了大唐。英公——以及小李——命将出征之前,肯定会找那些知情者打探情报,也应该会专门针对薛延陀的步战技术商量对策并且事先演练……不过,演练归演练,能够真正在实战中把纸面上的技术运用成功力挽狂澜,仍然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样英公就是以少击众大破了薛延陀军,而且还一直深入追击到漠北。但是这时候魏征等文臣又跳出来开始唧唧歪歪,说什么国力还不足,见好就收算啦。小李也没打算能一战灭了薛延陀,于是顺势收兵——后来对于这个决策,小李和英公都表示过后悔

挨了唐军当头一棒,薛延陀算是老实了一阵子,开始死乞白赖的向大唐求婚。

唐代前期的和亲嫁公主,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政治表态。因为大唐的实力强大威望很高,而请求娶公主的外族蕃邦很多,所以唐朝廷把“公主(全是冒牌货啦)”嫁给哪个小国,就表明大唐支持该国在当地称王称霸,至于大唐公主带去的金银米面种子技术等嫁妆,还只算是附加收益……对于这一点,薛延陀和唐朝廷当然都清楚得很。

小李犹豫了一段时间,然后宣布同意和亲,因为大臣们又拿国力不足来说事儿,反对打仗要求天子嫁女……薛延陀一听乐昏了头,估计是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对于唐朝廷提出的苛刻条件——准备大量杂畜作为聘礼、真珠可汗自己到大唐边界灵州来迎亲——想都不想就一口答应下来。

草原部落风俗,本来不备仓储,为了准备那天价聘礼,真珠可汗派人到汗国下属各部横征暴敛,弄得处处怨声载道人人怒火冲天。等到好不容易凑齐杂畜,真珠可汗亲自带领着横渡大漠来到灵州,中途又遇到暴风雪,牲畜冻毙走失过半。带余下的四五万杂畜奄奄一息爬到灵州,大唐天子下诏——聘礼不齐,婚礼不能举行,公主悔婚停嫁。

李世民同志是史上最著名的婚托儿= =|||

可怜的老真珠就这么被小李无情地玩弄了,在漠北各部族中脸面丢尽,纯洁心灵受到了永远无法弥合的伤害,回去不久就生了病……不过公平一点说,老真珠也不是什么小白兔,从贞观十五年到十九年,他一边装孙子求婚,一边继续加紧欺负那帮“复国”的东*突厥降人,还不断勾引大唐边界的游牧部落向他投降归附,威胁欺骗种种腹黑手段玩得并不少。只不过,跟小李这种终级腹黑boss相比,老真珠的差距还是永远无法填平的鸿沟……

贞观十八年年底,薛延陀终于取得了一个阶段性胜利,把过黄河来“复国”的东*突厥降人们一脚踢飞,让他们在塞北再也站不住,从上到下全跑回中原躲进小李袍子里呜呜大哭……不过说起来,同为游牧民族,那些突厥人不向薛延陀投附,却一定要跑回长安去投唐,这一个是说明小李对他们的控制力的确极强,另一个,是不是说明薛延陀的老真珠……也实在缺乏了一些吸引力?

突厥人跑了,中原塞北之间的隔离带消失,大唐与薛延陀又直接对峙上了。但是这时候,贞观十九年,小李正在策划亲征东方的高句丽,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得很深入了,临时改变计划相当麻烦……但是如果按原计划行动,他自己跑到辽东去嘿咻嘿休攻城打仗,薛延陀的骑兵又随时可能南下,抄他的后路,或者至少是趁机蹂躏中原……这该怎么办捏?

小李派人去给老真珠可汗放了句大话:

“我们父子都去辽东打高句丽嘹,国内很空虚咩。有胆子的话,你小子就来占便宜打我吧!”

老真珠……就这么给吓住了。当然更可能是因为身体不好,总之在小李征高丽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敢乱说乱动,连高句丽的执政者派人来联合结盟,鼓动他出兵袭击唐军背后,他都没答应。

然后他就死了,那时小李还在高丽没打完仗。老真珠的两个儿子抓紧时间手足相残大火拼一场,一个杀了另一个,抢来兄弟的地盘,继承老爹汗位自封“多弥可汗”。新可汗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兵马南下,要袭击大唐报仇。没想到东征高句丽之前,唐皇早做好了防备薛延陀南侵的举措,薛延陀大军一过长城就被打回了老家。

如果多弥可汗以为到此为止,他只是偷鸡不成蚀了把米,那他显然高看了自己的运气,也把天可汗陛下估量得太宽厚仁慈了。东征“不成功”的唐皇李世民正要找人出气迁怒,从高丽撤军以后,很快组织兵马北上反击。早对薛延陀汗国统治不满的回纥、同罗、仆骨、乌罗护、靺鞨,各部落纷纷叛离,加入唐军反攻薛延陀王庭……其实唐军主力还没到,薛延陀王族已经被下属部族打了个七零八落,多弥可汗被杀,继任的可汗则又落到了唐军主将英国公李世勣手中——至此,贞观二十年,薛延陀汗国灭亡,算算它从兴起到结束的时间,一共只有……十五年。

趁热打铁,小李跑到边境灵州来亲切接见北方草原上的各个小部族,天天歌舞升平听他们扯足嗓门狂喊“天可汗万岁”过够了瘾。唐朝廷把他们的领地划分成若干羁縻州都督府,又封各个部落领袖当大唐的官员统领自己旧部地盘,开了一条“参天可汗道”加强中原长安与漠北的沟通往来……其实这些措施就是要尽量直接控制这些小型游牧部落,让它们保持松散现状,避免再出现一个有实力跟大唐作对的象东*突厥、薛延陀那样的大国。

汲取了灭东*突厥却让薛延陀坐大的教训以后,小李对北方那几个实力比较强的部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一旦发现哪个部落有吞落别部崛起的倾向,马上毫不手软地倾力打压,誓要将潜在的对手掐灭在萌芽状态。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回纥、车鼻两个部落。

回纥部也是铁勒人,在助唐军攻灭薛延陀的最后一战当中,回纥部出力最多,薛延陀多弥可汗就是死在回纥人手上。所以后来漠北那些小部落里,回纥人俨然以老大自居,他们的首领也开始自称可汗置官属,以及,继承游牧民族优良传统,回纥人内部也很快分成两派窝里斗……这消息传到唐朝廷以后,小李派人过去,先是杀了一派的首领,又找借口把另一派首领骗进长安扣押不放。群龙无首的回纥由此一蹶不振,缓了一百年,才把这口元气给缓过来,在中晚唐才再度壮大,给中原造成了严重麻烦……这些不提了。

车鼻部,则是突厥人,在漠北也算实力强劲的部落吧。薛延陀灭亡后,车鼻部的可汗声称要亲自到长安拜见小李,可是等唐朝廷专门派出使者来迎接他,他又反悔不肯去了(难道是看到了回纥首领的下场?)。这一下惹得小李大怒,派了将军高侃(此人有个很会写诗的孙子,名叫——高适)带兵去灭他……倒是很好灭,唐军晃晃悠悠走到车鼻部,列阵开打,车鼻可汗集合兵将迎击,然后发现属下的各部落都已经干净利落地跑路了,没一个肯跟着他和唐军对打送死……可怜的车鼻可汗身边就剩了几百名亲兵,没办法,也脚底抹油开溜,唐军追到金山抓住他送回长安。

但是……押送车鼻可汗的唐军是永徽元年九月才走回长安,那时候小李已经死掉一年多了……汗,高宗李治只能叫人把车鼻可汗送到昭陵献俘展示一下,“老爹啊,你生前派人去抓的这一只,已经抓回来了哦,你要是有X光眼就在地下睁开看看吧……”

总之,贞观时代对北方草原上的外族作战经过就是这样:前后灭掉了东突厥、薛延陀两个大汗国,把大片土地并入大唐版图,建立了羁縻(半自治)行政机构,成功地控制住一堆小游牧部落。贞观时代的大唐北部疆域,一直扩张到了现在的西伯利亚地区。

铁牛

关键词(Tags): #历史(廣雅疏證)#唐宋(廣雅疏證)#唐代#贞观#外战#军事元宝推荐:海天,铁手,水风, 通宝推:JACK船长,预备役师的防化,黄河故人,清风席卷,苍野,液化,巴山夜雨,煮酒正熟,随意溜达,史文恭,霜迹板桥,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欢迎鹿mm搬家

PS:写魔戒同人的那个是你么?

家园 注1:关于东突厥灭亡前唐与薛延陀的勾结

《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北狄》

贞观二年……夷男率其徒属反攻颉利,大破之。于是颉利部诸姓多叛颉利,归于夷男,共推为主,夷男不敢当。时太宗方图颉利,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间道赍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大喜,遣使贡方物,复建牙于大漠之北郁督军山下,在京师西北六千里。东至靺鞨,西至叶护,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诸大部落皆属焉。

  三年,夷男遣其弟统特勒来朝,太宗厚加抚接,赐以宝刀及宝鞭。谓曰:“汝所部有大罪者鞭之。”夷男甚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注2:贞观元年至三年唐境内惨状

《旧唐书·本纪二》:

贞观元年……是夏,山东诸州大旱,令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八月……关东及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是岁,关中饥,至有鬻男女者。

二年……五月,大雨雹……八月……河南、河北大霜,人饥……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三》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

另:贞观三年老百姓出关去“就食”讨饭的队伍里,混进了一个和尚——后来的三藏法师玄奘,就此开始“西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注3:关于小李对药师伯伯的前线指挥放权

《新唐书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八》:

靖五代孙彦芳,大和中,为凤翔司录参军。家故藏高祖、太宗赐靖诏书数函,上之。一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皆太宗手墨,它大略如此。

这个“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的手书,俺个人怀疑很有可能就是出击东突厥之前,小李写给药师的一封安心信。查贞观之前,李世民与李靖二人的关系,要么是前线方面司令员与纵队指挥员的关系(武德后期每年秋天抗御突厥时),同在一个战场上,这时候要叫李世民把兵事节度“皆付”李靖,自己“不从中治”,是不大可能的。要么就是李靖带兵在前线顶着,李世民在长安跟父兄乱斗,那小李写这么个条子也不对劲,他没有把兵事节度“皆付”给谁谁的权力。

贞观后,出击东突厥前,药师先当兵部尚书,后当行军大总管,还压在时已是国公的李世绩头上(药师当时还只是“永康县公”而已),属于破格提拔。加上小李之前打仗都是自己冲锋指挥在前,药师对自己的指挥专断权不大自信,需要皇帝写个条子给他以安其心,倒是很合理。

东突厥之战后,李世民李靖二人之间的默契应该已经更深了,小李也没啥必要再特意写信给药师叫他安心指挥……

药师打仗回来挨骂的史料如下:

(出处同上)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帝徐曰:“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既而曰:“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加赐帛一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注4:英公的诺真水之战原文

《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贞观)十五年,太宗幸洛阳,将有事于太山。夷男谋于其国曰:“天子封太山,万国必会,士马皆集,边境空虚,我于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因命其子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屯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思摩之部。思摩遣使请救,诏英国公李勣、蒲州刺史薛万彻率步骑数万赴之。逾白道川至青山,与大度设相及。追之累月,至诺真水,大度设知不脱,乃互十里而陈兵。

  先是,延陀击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等,以步战而胜。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

突厥兵先合辄退,延陀乘胜而逐之。勣兵拒击,而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乃令去马步阵,率长槊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大度设跳身而遁,万彻将数百骑追之,弗及。其余众大奔走,相腾践而死者甚众,伏尸被野。夷男因乞与突厥和,并遣使谢罪。

关于英公所率汉兵人数:《新唐书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八》未至,会薛延陀子大度设以八万骑侵李思摩。诏勣为朔方道行军总管,将轻骑六千,击度设青山,斩名王一,俘口五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注5:婚托的恶劣行径

《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北狄》:

十六年,遣其叔父沙钵罗泥敦策斤来请婚,献马三千匹。太宗……遂许以新兴公主妻之。因征夷男备亲迎之礼。仍发诏将幸灵州与之会。夷男大悦,谓其国中曰:“我本铁勒之小帅也,天子立我为可汗,今复嫁我公主,车驾亲至灵州,斯亦足矣!”于是税诸部羊马以为聘财。……然夷男先无府藏,调敛其国,往返且万里,既涉沙碛,无水草,羊马多死,遂后期。太宗于是停幸灵州。既而其聘羊马来至,所耗将半。议者以为夷狄不可礼义畜,若聘财未备而与之婚,或轻中国,当须要其备礼,于是下诏绝其婚。

小李放给老真珠夷男的那句大话:

十九年,谓其使人曰:“语尔可汗,我父子并东征高丽,汝若能寇边者,但当来也!”夷男遣使致谢,复请发兵助军,太宗答以优诏而止。其冬,太宗拔辽东诸城,破驻跸陈,而高丽莫离支潜令靺鞨诳惑夷男,啖以厚利,夷男气慑不敢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注6:华丽丽的大唐极北界——北极圈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八

(贞观二十一年)八月,……辛未,骨利軒遣使入貢;丙戌,以骨利幹為玄闕州,拜其俟斤為刺史。骨利幹於鐵勒諸部為最遠,晝長夜短,日沒後,天色正曛,煮羊脾適熟,日已復出矣。

一般认为这个地方已经在北极圈附近,所以有“极昼”现象出现。如果这是唐代史官编的,那史官估计是个穿越回去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沙发
家园 揭人老底不厚道啊……

咳,在这么正直的坛子里,腐女们要低调,要低调……

家园 呃~

这么看来很早前就拜读过大作了.....

那句“我敢打赌着一定是条少女龙.....”差点没笑岔气了

给当时没注意作者,刚才发现,竟然是您的手笔...久仰久仰

家园 鹿MM忒实诚啊,连个上中下续补后土鳖抗铁牛都没。。。

这个文章,是可以再分一分,吊一吊人胃口的

家园 都明说是旧作了,再吊人胃口会引起民愤吧

分五部分发,已经很赚了

家园 刚从西安回来

正郁闷没看着啥大唐遗迹呢,就看见这个贴子了,赶紧收藏

小声问一句,MM还有啥旧作,多放两篇可好,就这一贴不解渴啊

家园 啊啊,西安

06年去旅游,被迷得七荤八素一塌糊涂,至今每年都嚷嚷要再去……多么有穿越感的地方啊……

搬完这个文,想开新坑了,还是关于唐突战争的

家园 旧唐书里面有这段

旧唐书天文志 上:

……又按贞观中,史官所载铁勒、回纥部在薛延陀之北,去京师六千九百里。又有骨利干居回纥北方瀚海之北,草多百药,地出名马,骏者行数百里。北又距大海,昼长而夕短,既日没后,天色正曛,煮一羊胛才熟,而东方已曙。盖近日出入之所云。凡此二事,皆书契所未载也

从这里来看,这个部族的活动范围莫非是到了北冰洋的岸边了……

浑天学对此是有解释的,这从这里最后几句也能看到。不过要那些史官能大胆到写出这种猜想来,实在不太可能——所以还是西伯利亚人告诉他们的可能比较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