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悲观还是乐观?这是一个问题 -- 鹰从天降
89年11月伙食费是23块1毛5。 那会儿还是饭票时代,学校里的主食是带补贴的,定量一个月男生是33斤,买馒头米饭不要钱。 不过饭票也分粗粮,面票,米票。面票只能买馒头,面条和粥,不能卖米饭。 粗粮是买小米粥和玉米粥。一个月米票只有4斤, 很多南方来的同学都受不了。
当时食堂里的菜价全素3毛, 荤菜5毛, 小炒一份8毛钱左右。
食堂还有拿剩菜做的炒面, 一份一毛钱加4两饭票, 份量很大, 营养也很全面, 是穷人家娃的最爱, 俺同屋有一个月只吃几块钱的。
不花没人性
房东把原来的2居封了客厅,3个单间房租加起来3000的样子。
我想个人的努力、乐观,和呼吁社会的公平并不是矛盾的。
让大家感到愤怒的,是越来越多的不公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环境下,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大的疾病,维持生活或者过上一个相对过得去的生活,并非难事。连毫无技能的体力劳动者,一天也能够收入到50~80,一个月下来,养家糊口小有积蓄不是很困难,当然前提是你没有生活在帝都或者魔都,按揭还贷款。
河里有许多人举过例子,某某没有任何背景,进了某国家机关,或者某央企捧上了金饭碗。但是,这些大概只是作为人咬狗的新闻在让人关注吧,我所了解的,哪怕一个小地方的公务员,想考进去,都是异常的艰难,笔试面试里面的鬼域技俩名堂多的很。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你是相信街谈巷议,还是相信政府报告声称的的公平公正公开?
换一个角度,据说今年的大学生就业率约在50%左右,对于没有就业的那50%,是一个需要乐观态度的问题,还是一个需要社会公平的问题,还是一个需要创造就业机会,让每个人有书读,有工作,有钱赚,有尊严的问题?
- -- 系统屏蔽 --。
比悲观主义者想的要好些,比乐观主义者想的要坏些,无论你在网上看到何种言论,太阳照常升起,日子也照常要过,别人说的终归是别人的,只有经历过、悟到了,才是自己的。
弄不好整成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但让老百姓承受改革代价就简单多了,老百姓都没什么可损失的了,总不能整成副百姓吧。。。。
其实80年代末比现在穷多了,经济形势也更不好,通胀那个叫厉害。可那时党的控制能力真不是现在能比的,什么事情说平就平了,人们也没那么多戾气。
现在这个样子下去,还真不好说。
我读书时候,至少有4个同事都是父母出钱(至少出部分钱)给置办的房子。其中有一个结婚后,父母还贴钱帮忙换了套大的。
付学费的就更多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上名牌大学,不光存学费,还不时向学校捐款,为的就是以后孩子申请能占那么一点点便宜。
所谓美国父母不管孩子根本就是以讹传讹。中国美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没啥大区别,能帮孩子的就尽量帮。帮不上是能力所限,家里4,5个孩子的确实帮不上。
买买提上有人说的对:
有些中国父母比较奇怪,没能力帮孩子,还非要用文化差异来给自己找借口
老房子 2500-3000吧 不能和新房子比的
我的孩子才一岁多,不能送幼儿园,家里又没有老人,加上我们工作很忙,经常加班。白天只能让阿姨在家里一个人带孩子,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七点半,管饭不管住。从家庭和孩子安全及稳定的角度出发,给阿姨稍高一点工资是应该可以理解的。通常情况下,北京带小孩的阿姨工资大概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