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回忆录间隙中的张杨 (一) -- 史文恭

共:💬31 🌺26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回忆录间隙中的张杨 (一)

上接:史文恭:【原创】回忆录间隙中的张扬 (楔子)

首先坦白:本文的主角就是张爱萍上将和杨成武上将。这两位纵然在50多位的开国上将里都声名赫赫的名将,在现在看到的关于这两位的故事很多很多,很值得我们仔细地梳理一番。----不过俺要说的是,这个系列的重点并不在这两位上将间的恩恩怨怨,因为目前为止,他们之间的恩怨只有张上将之子披露了一部分的资料,而并没有杨上将那一方面的内容,所以,还很难做一个全面的叙述。---恰如俺在上一节提到的,既然历史是如此复杂,还是不要轻易地做结论了,-----于是,俺的叙述的大头,就落在了所谓“回忆录的间隙”之上了。

下面,先举一个例子说明啥是“回忆录的间隙”吧。

话说华北野战军虽然在解放战争的进程里并没有如其他野战军的辉煌,这部分原因就在于聂帅所对垒的是中国现代史名将之一的傅作义,----然而,华北野战军的战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比如华北野郑维山开国中将的三纵,麾下宋玉琳的八旅,就是华北野战军的王牌,宋玉琳开国少将是后来在朝鲜战争打满三年的军级干部,著名的奇袭白虎团就是他的部队。不过俺这里要说的是华北野战军的另一支王牌部队,也就是华北野二纵五旅,后来的陆军第六十七军第一九九师,开国少将李水清当师长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开国大典是受阅的步兵部队,同样拥有显赫的战绩和绵远的传统。

而这个开国少将李水清,更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李水清在朝鲜战场打得很好,好到当时第六十七军军长李湘急病牺牲后,上面本来要让时任副军长的李水清升任军长的,但是,当时李副军长正好有去国内南京军事学院进修的机会,在升职和进修的选择时,李水清毅然选择了进修。

而当时的南京军事学院是后来所谓的“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刘伯承元帅坐镇的这个我军最高学府在对学生的学习上是非常严格而且毫无后门可走的。----所有学生的考试都是在几个考官(包括苏联顾问)前面随机抽题,现场作答,----虽然这些学生都是师长,军长甚至兵团一级的诸侯名将,但都逃不过这个程序,---而这,对于这些大多数小学文化程度的将领们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考验。

李水清的华北野同僚,徐向前元帅横扫山西的麾下干将,朱总司令给取外号“坦克”的开国少将萧文玖,就在学院学习期间,由于过于努力,导致面部神经抽搐,发生“歪嘴”的故事,所以那时传说,军事学院的压力过大,导致学员念书念歪了嘴。(当然,萧少将后来在上级调查时并不这样认为。)

而李水清在回忆录回顾学院生活时,却说那是一段比蜜还甜的幸福岁月,不仅伙食非常丰盛,而且学院还允许学员家属过来陪读,每周末都有舞会等等。-----但李水清少将只是享受了美食而拒绝了后面两个福利,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因此,在开学的时候还因为文化基础太差被苏联顾问轻视的李少将是以全优的成绩,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的。----作为对比,后来和军长李水清搭档,作为第六十七军政委的钟炳昌少将,在军事学院就只得了一个“学习优秀三等奖”。------而这两位后来的仕途也有差别,李水清在军界的最后任职就是第二炮兵司令员。----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吧。而钟炳昌于1965年转业到建筑材料工业部当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从此就告别军界了。

李水清少将的回忆录也是很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因为李少将本人很有性格,很有风采,而且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而这本回忆录的编写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支持,---故,这部回忆录信息量很大,很耐咀嚼。

而俺下面就要说到,李少将回忆录里露出的一段关于杨成武上将的小事。-------在文革中,李水清少将同样受到冲击,在对他的揭发和批斗时,由于他本人的确平时作风正派,无懈可击,所以给他找出的罪状是: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杨成武上将夫人赵志珍曾经给杨上将老部下李水清打招呼,要他支援一些全国粮票,而李军长就要求六十七军管理科给老领导送过两次,一次500斤,一次300斤。------对于这个指责,李军长在回忆录里是坦然的,因为他并没有把粮票放入自己的私囊,而的确是支持老上级了。

-------但是,作为观察者,我们必然要从李少将的回忆录的间隙里,看到杨上将夫人的一个侧影了。

-------不过,这个侧影是意味深长的。------杨成武上将这时在北京官拜副总长,但在困难时期,虽然是高级干部,他们家也闹了粮荒,-----而解决的办法,居然是杨上将夫人打电话给远在青岛的老部下求援。-------这个例子,一方面,很生动地说明了此时中国的粮食紧张到了何等窘迫的地步,另一方面,考虑到杨夫人所求援的仅仅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虽然我们还可以刻薄地说这也算是一种“以权谋私”,-------但俺更觉得这还应该算是一种多年积累的战友情谊吧。-----自然,这个粮票是出自六十七军的管理科,这一点的确很是扎眼。

而在此,俺还要说明的是,赵志珍并非一位家庭妇女式的将军夫人,实际上,她是“一二,九”期间自愿投奔八路军,参加革命的三八式老干部。---而她向李少将求援粮票也并不一定是简单的为了自己的家庭,-----因为杨成武的家当时是很多他外地老战友就读北京的子女们的俱乐部,珍视战友情谊的杨成武经常把这些老战友的子女们接到自己家过周末等等,据一些回忆,那时候杨家有两排大通铺,这些孩子们就睡着那儿,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人。------所以,这就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可能的理由,即赵志珍要粮票是为了她的那个“大家庭”。

是以,这个“回忆录的间隙”,可以说是一瞬,但所折射的却并非可以简单做结论的。下面,俺会扒一扒更多的“间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橄榄式的感受。

待续。。。。

元宝推荐:宁子, 通宝推:一觉到天亮,多大EE,波波粥,桥上,舞月轻云,一无所之,煮酒正熟,上善若水,季侯,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送宝,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花~

一回来就能看到教头MM的帖子,大悦啊大悦!

家园 我一个朋友的岳父

就是在南京军事学院把脑子用坏了。进去之前是兵团参谋长,出来不到50岁只好提前退休,不过正好躲过了文革。

家园 史MM也进军军界了,欢迎
家园 杨成武的回忆录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一是字数多,厚厚两大本,将帅回忆录里可以与之比肩的也就是张震了。

二是文笔好,读起来很流畅,故事性挺强,没有流水账的感觉,不枯燥。

家园 华北野还真不容易

重庆谈判造成的大裁军的重灾区

冀察热辽军区也划给了四野

对付傅作义,虽说有几次败仗---再惨也没有四野前期惨,但是在四野入关前,傅作义也被华北野打得只占着张家口、北京、天津等几个孤立的据点,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

家园 跟张震的还是没法比吧

自认为,张震的回忆录是我看过的几十种开过将帅回忆录中写得最好的。当然,张后来位置高,写作班子也比较强。

家园 仅指字数

将帅回忆录能写出上下册的也就他两了(聂荣臻的那种强拆成上中下不算啊,呵呵)

家园 【正如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一样】每个人也都有走麦城的时候

李在文革时期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军代表、军管会主任,文革结束后数次检查过不了关,因为该部机关干部群众对其十分反感。

那时的李和数年前刚被派驻进入时的趾高气扬判若二人。

八卦,一笑。

但很多时候历史=八卦+八卦+八卦+正史

家园 写上下册的其实还不少

杨成武的回忆录字大,显得东西多。

还有很多老同志的回忆录是分开出版的,写出来一部分就先出,所以这样出的两册,内容其实也挺多。

廖汉生、陈再道都这样出过。

廖汉生的回忆录也挺耐看。

家园 赵大姐

吴中将在回忆录里,可是将其与 叶群 并提,均称“夫人不好应付”。不知是不是偏狭。

家园 前段时间央视7套播的开国上将张爱萍

我觉得很不错,比以往的老革命纪录片好看,觉得很有个性的一个人,我对张爱萍产生了强烈兴趣,花等史MM下文

家园 杨上将和平年代的表现确实是比较“大白脸”

战争年代,尤其是红军和抗战时期,我肯定对他

家园 这战友情谊确实有个量变的过程,

我觉得这回大概还不应该算过线吧,当然要把对老同志的优待也算进去。这些老同志开国有功h,做事往往随心所欲,后人是不可模仿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