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我和国安二三事1 -- 简裕
几年前,我进入内陆三线城市的一所大学从事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行里习惯称为外事工作)。工作伊始,保卫处就带着国安局的人登门拜访了。扯扯家常后就开始询问学校外教的情况,我刚从上一任老师接受外事工作,当时学校也没有多少国际交流活动,就是前任手里招来了个别外教,提供不了多少情况,寒暄了几句就告辞了。
后来,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国安人员,分属不同部门,据他们自己说来自一科,二科等等,具体每个科室负责什么工作也没有详细说明,我也没问。现在看来,无非是和我认识一下。
过了一年,送走了前任招来的外教,我又招了不少新外教,他们的拜访就比较频繁了。学校的外教分别来自A,B,C,D四个发达国家和一个非洲国家。他们对黑哥们没有什么兴趣,把简历和护照复印件拿去就不管了。
接下来事情就有些好玩了。
一 当了线人
一下来了几个外国人,国安开始重视了。于是,几个科长一起来请学校的人吃饭,我,学校保卫处以及外国语学院。席间,某科长说:一下来了几个外国人,局里很重视,我们得保证他们的安全呀,把大家请来联络一下感情,希望配合我们的工作云云。我心里暗想,配合工作没问题,说是保证安全恐怕就是扯淡了,太小瞧我了:你们不是保证外国人安全的部门。后来发生的事证明了这一点——几个外教家都被盗了,跟他们说起这事,他们也只是略表关心,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席间交谈中,甲科长得知我们是老乡,分外亲切,拍着胸脯说以后要多亲近,要是回老家要用车就跟他说一声。
一起吃饭的有外国语学院的女性副院长,能喝一点。当她说是本校89级毕业生时,某科长开玩笑说,8平方时他就在学校驻点,怎么当时无缘得见一面,得见风采呢?
过些日子,国安甲科长频频请我这个小老乡吃饭。他告诉我,他这个部门就相当于政府办,对外负责外联,跟国安各部门和社会单位牵线。
他还带我去了他的办公室,进大楼时他说,里面到处都是摄像头,没有死角。到了办公室,我观察了一下,和普通办公室差不多,无非是书架上都是保密的读物。接下来是聊天。大致上包括这几点:
1 国安人员首要的纪律是对党忠诚。
2 叛党叛国要受到“制裁”,还跟我举了几个例子。
3 某两国是工作的重点。
4 这个部门是很厉害的。如某年有几个外国情报人员来中国旅游,他们全程盯防,后来证实他们是纯私人旅游性质。
现在想起来,这像是一次非正式谈话。
后来,乙科长来找我,让我填了一份表,好像是什么“咨询员登记表”。于是乎,我就成了“线人”了。咨询员有很多级别,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提交报告的字数篇数,报酬也不同,不过我看了看,最高的也就是每年几千(印象不深,忘了)。乙科长也说了我连最低一级也算不上,不过他们没有合适的表格让我填。我的报酬是年底几百块钱的红包,有时只是几个小礼物,电磁炉,公文包之类。依稀记得有时在过其他节时也拿过红包,可能是由于提供过一些重要线索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叛党叛国要受到“制裁”,还跟我举了几个例子
水平不行啊
同学跟留学生接触多了就被叫去聊天了。我国特种部门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这事有啥好说的吗?
奇怪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二三事,这才是一个开头,楼主继续啊~坑民翘首以盼
有两军校毕业生去美国,结果FBI直接上门谈话,问是否为军方工作等等。
1 答红黑树:举的例子我半信半疑,而且记忆模糊了,就说说我相信的例子吧。
90年代初,某国有企业负责人将国有资产转移到海外。该负责人后来在海外车祸身亡。海外舆论说车祸的背后有土星共同体的黑手。
2 我写这些的目的是想说明,我国的基层国家安全机关并不像电影里的KGB或CIA或大家想象的那样神乎其神。撇开这个部门的性质不谈,他们和其他国家机关一样,或者说有一样的毛病,也有一样的优点;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样也有苦衷,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一样会去求别人,一样会遇到推诿。他们的人员可能比其他行业人员还少了许多便利,比如说我们城市的公交职工坐公汽是不要钱的,供电的职工家里用电不要钱,而我和他们闲聊时,他们也一样大叹苦经:小孩入学,家庭负担等等。
3 他们缺人,比如要招一个计算机或外语人才,一来干这行有许多限制,再加上人人都愿意奔高薪或大城市去,所以很难招到满意的人。
4 说到计算机人才,有个高手攻击了外方网站,外方要追查此人,但核心亲自发话,国安将其招至麾下。——听他们说的,欢迎扔蛋。
5 答老屋小窗:我个人认为和留学生闲聊就被找去谈话得看情况。1980年代估计有可能,现在嘛,估计辅导员或班主任会去和学生谈,如果他/她和留学生(除非是被盯上的留学生)过于密切的话。不过谈话也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而非国家安全的角度。
6 答bqsc:我应该不算内线,我不可能也没兴趣并且没精力去了解外国人的私生活(说实话我不喜欢做外事工作,只不过没其他的事做),我甚至不会主动去找他们,一般是他们有事找我。可能我的作用就是:让他们通过对基本情况的了解不再关注某个人,或者如果这个人有些特殊,让他们通过一些调查后不再关注某个人。
7 答bqsc:水平怎么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回我和浙江的一个外教招聘中介聊天。他说有一回他招了一个外教,在机场接机,结果外教在海关被赶了回去,国安局还审了这个浙江哥们半天,郁闷哪!
二 “和外国人交朋友”
不久之后,国安人员来找我了,说是局里开展一个活动,要求大家和外籍人士交朋友,为的是以后可以有稳定的信息来源。E要我打着咨询去C国旅游的幌子把C外教约出来喝茶,我便约了C出来,说我的一个朋友在做生意,想去C国旅游,C很爽快地答应了。到了茶楼后,闲扯了一大通,无非是问一些C国的风土人情。瞎扯了一两个钟头就散了。
过了些日子,甲又来找我,让我把C约出来吃饭。我有些不爽了:一来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来我觉得这事和说媒拉纤差不多,把双方约在一起见个面是必须的,以后事情的发展就靠一方采取主动了,一个媒婆哪能每次都和双方在一起呢?我就告诉他:老外们经常在学校打球,很多人就是和他们一起打球后慢慢熟起来的。我还开玩笑地让他学学傍老外的女孩。他提议再找一个老外,我就告诉了他一些情况:A老外已经被他的同事交了朋友(详见下文);B老外很少和中国人交际;D老外是个女的,学校和她有些矛盾,除了公事一般不和她打交道(详见下文)。他只好作罢。
后来他告诉我,活动结束,他交了一篇报告。
现在看来,这个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一样,领导灵光一现,想出个好主意,下面的人也就一呼隆,应付一下就了事了。
看到过这样的经历,不过那位兄弟的文笔不错,让我有些怀疑是不是软文或者五毛,论述了FBI两位兄弟交叉询问的经过,非常有策略。经常是A,B搭档,而且问题设计上,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交叉验证,搞得写这个文章的哥们有些恐慌(好象是中科院某所的)。相比之下,后来CIA的询问不如FBI的那么专业,也可能CIA国内分部不是那么关注。这篇文章结尾提到过,A是白人,从头到尾都说流利英语,只是在临别的时候,用了几乎是作者听过最标准的普通话来告诉他见面信息不要外泄,导致我对这片文章很质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