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科幻事业又一次走到了路口…… -- 万年看客
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悲剧不断的在各行各业中上演着,有人归结为体制问题。我不想想那么深,在企业、在世界五百强中,关于规则和潜规则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重复,只是每次的主角都不一样。
而且互联网替代纸质媒体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拉出来做家科幻文学网站,凭借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和与作者的关系,实行点击阅读,不更好吗?
总比在体制内苦苦挣扎要好。即使能够遇到一个青天大老爷,这帮“造反”的编辑们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祝他们好运,已经许久没有看过《科幻世界》了,星河的《绝对在网络》是我在这本杂志上看的第一篇小说,也深深影响了我之后的人生选择。
九几年的就很不错了,而且还有一批很棒的作者,王晋康、绿杨、柳文杨、刘慈欣等等,每期几乎都有精品。2000年的时候质量就下降了,我是从2000年中期放弃了科幻世界的,后来在书摊上看了几次,一直也没有掏钱的欲望了。
时间看的,记忆中大部分感觉还不错的,中间的惊奇档案,还有之后的奇幻,译文就更不用说了。不少河友说2000之后就越来越烂,难免偏颇了,在05年上大学之后我也是越来越少看了。我想公车理论还是普遍适用读者的。
从侧面也反映这次事件还是有一定真实性的
说纸质油墨差,要数去年九月号,真是会看脏了手的!
留意到这事,是因为今期的文章都是讽刺、煽情和灰暗的。特别是三篇品质上乘,但是漆黑一片的校园之星,我想上网看它们的评判,才看见……
记得当年看《水星播种》,《朝闻道》这些作品时的那份激动,不过现在要看同样的作品未必有这种感觉了。顺带首花,hoho
封面画,然后作者根据这个创作投稿。不过后来不了了之了,居说是难度太大
我比你迟多了,第一次看是〈光荣与梦想〉那期,第二次是〈思想者〉,两期都有刘慈欣呀……虽然不是他的代表作
因为我的城市只有很少地方有得卖…唉,现在算是为了弥补遗撼而买的
当时看到阿来的名字才去买的科幻世界,后来就忘记了
阿来至少三年以前就不是社长了。说实话出了这个事我想当的惊讶,我过去认为科幻世界不是出这种事情的。
九五、九六年非常棒,然后基本保持了一定的水平,零二年以后开始下滑,到零六年又雄起了一下,组织了不少辉煌时期的老作者出山写作,还挖掘了一批新作家,不过没有坚持住。其间出了几本《三体》这样的好书。《惊奇档案》很可惜,挺好一本杂书,后来改成漫画杂志,但是又只介绍一些老漫画,虽然经典但是来来去去就那么几部谁都会看腻,最后关张。后来的译文版挺好。科幻世界杂志我是零七年买了最后一本。科幻世界在阿来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下滑了,至于广告,就从来没有好过,都是地摊文学的档次,当年论坛里就有人说过广告的事。现在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到那个李什么的头上不客观
逗吗?
据我所知,这个行业里很多的人都是这么入行的,谁没有在Mac2或者中华学习机上敲程序的经历?网络,那时候还是通过长途电话拨号的BBS,那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对一个孩子来说,我们家没那么多钱让我上网。千万不要以为今天10M的光纤是理所当然的。
在蒙昧时代,许多孩子都是在《电脑报》上将一段段小程序摘下来,夹到本子里,挤在公共机房里,输入到为数不多的几张软盘上去的。现在看起来很可笑,是吧?但是现在,那群孩子已经在计算机行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曾经在一次展会后的招待会上,和一个西门子的开发主管、一个IBM的咨询顾问,聊到深夜十二点,主要话题是《仙剑》还有没有隐藏关卡?
我们年纪相仿,都是七零末、八零初的那一代,因为信息匮乏,我们的经历极其相似,连玩的游戏、看的杂志都一模一样。
我也见过姚壮宪本人,相当Geek的一个人,几次开口,最后还是没有问出那个问题来。其实,我已经不需要答案了。无论他现在如何,无论我们会走的多远,我们对他和他创造的那个时代,都心存感激。是他,帮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星河也是同理,尽管用技术的眼光看起来,那篇小说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但是,你不能因为富可敌国,而忘记那个给你第一枚金币的人。
所以,逗吗?
用这样的方法是不会达到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