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发现一个趣事:关于海外和国内生活水平的比较 -- 晨枫
南京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鸡蛋价维持在三块六左右一斤,高不过三块八。洋鸡蛋比较大,按一斤八个算大约四毛五、六一个。俺一个月可以买到超过七千个。按工作日算俺一天可以挣三百多只鸡蛋,不到两分钟就能挣一个。照这么算,俺的收入已经超过七十年代美国的平均水平?记得那张参考上说美国人平均两分钟挣一个。俺的收入在南京算中等偏上吧。
如果是土鸡蛋,价差异较大,菜场一般是五块五到六块,但土鸡蛋较小,一斤有十到十二个,按个数算差别不大。不过外国好象土鸡蛋不多。
据当地人说:鸡蛋价格50年来没有太大变化
我说的鸡蛋价格是市场平均价格,因为难保有哪个献礼工程真能弄出1毛钱一斤的价格来。
美国的价格俺不知道,有哪位说说?国内的知道。
价格开放之前,就是六二、三年到八十年代之前,(再早就得问老光了)南京的鸡蛋一直是七毛五一斤。(也许记忆有误差,但误差肯定小于正负三分钱,)这个价格是国营菜场价,七十年代副食紧张时国营价没变,黑市价要一块多。那时土洋蛋同价。
要说涨价的幅度,鸡蛋还是小得多。如猪肉去骨后腿肉在开放前要八毛五,现在(最近有点下跌)是九块左右,最高的时候超过12元,鸡蛋最高的时候好象是四块二。可以说鸡蛋是副食品中涨价幅度最小商品,一般要低一半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内鸡蛋价格也可以说30年来没有太大变化。估计后二十年变化也不大。
- -- 系统屏蔽 --。
看你怎么算高端了。广州能住这样房子的家庭绝对超不过30%。我觉得应该可以算高端。按在当地房产中的百分比30:40:30来定义高中低端,还算合理吧。我文中的高端只是指比当地大部分房子强,高端并不是顶级的意思。也不能把一个小圈子里的定义推广到全社会的。在Augusta Club里面,没有游艇就算是穷人;不过这些“穷人”在我们看来也都是阔佬。
关于一次付清,我只是在赞叹他们的经济能力。三十岁时买房能一次付清,无论在哪个国家的大城市都算是非常厉害了。俺的同学二十八岁就在高盛混到副总裁,买房也不能一次付清呢,到现在还在还房贷。
地铁2元起,全程单程最高12元。不过好在有月票,20次55元,35次88元,50次115元,每次不限站数,平均下来每次2块多,每天5元搞定。不过还是没什么人愿意住到某些地铁线的最后几站,单程花一个多小时上班还是有点太远了。
还是北京便宜,全程2元。
写成变化不大。国内的鸡蛋价格62-80年虽然一直不到1元/斤,但是在大多数地区属于要票证商品,不可单以名义价格相比。而且当时收入很低,因此现在按你的收入计算,现在鸡蛋价格比那时便宜,而且便宜很多。
南京的物价一直很合理,1973年冬玄武湖畔2毛5分买过4个肉包子,是否要粮票忘了。同时期北京同等质量份量的已经要6-8毛左右了。
我用开放前比是因为那时的价格记得比较清,之后只记得个大概。
在文革前,每年春夏之交还会有一段鸡蛋优惠期,只要六毛几一斤。不过那时便宜买得人也不多,钱更少。
73年时俺基本工资45块多(内蒙工资区高),加上野外补贴一个月能拿到近60元。如果按国营价能买6、7百个鸡蛋,按黑市价(我请工友回家给我买过一次,一块钱7个)能买400多个。但如果按基本工资(79年调回南京就只剩43块多的基本工资了)就是4、5百个和300多个。按鸡蛋平价算,俺现在的工资涨了十到二十倍。
南京一直是个价格谷地,市区的蔬菜比郊区还便宜,据说买电脑比上海还便宜。
记得比较清楚的一件事,67年俺在南京买了一条上海产的泡沫塑料围巾,价2块,没多久到上海也看到了同样的围巾,价2块2。
不是很富,但是绝对是top 15%了。220万一次付清绝对不是典型老百姓能干得事情。
两个30多的青年人混到这样,绝对算是成功人事了。
看看户型比例就知道。而且还要一次付完,不top 15%都不好意思啊。
不过...还是富人
所以啊,有时候读书是最没用的,但不读好像又不甘心
我觉得吃的差不多,周末出去小吃一顿这种状态
至少加拿大西部鸡蛋价格在过去20年里涨了150%以上。80年代末一打中号鸡蛋是八毛多,现在是2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