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发现一个趣事:关于海外和国内生活水平的比较 -- 晨枫
好像是从2006以后开始补贴的,在这之前公交还是比较贵的,05年我有次从丰台坐到西坝河 没倒车 单程4元。07年北京在公交上的补贴 我印象里记得好像是40亿。全国恐怕只有北京有这样的财力和动力做这样的事情,其他地方想都别想
中国是不是地狱不知道,但是外国不一定是天堂,孤身在外一切靠自己,没有有权势的关系罩着,出事也要拿钱砸.光看着外国的生活质量高了,可外国的高税收可不是童话,在中国你一个月税前1万税后5000,会不会造反?
你说的'食堂'一顿5-6,这是哪个国家的标准?西班牙有可能,芬兰就算了.而且能吃到什么?
月票40欧那是一个zone的价格,谁家谁住的那么严丝合缝的?而且不是每个人公司都给报销.谁和你说5-10分钟一班?1小时4班是平均,节假日非高峰只少不增.
读书不花钱?笑话,同学都是小黑和土耳其人,这环境再花钱就反了!免费午餐?每个人接近40%的税可不是让政府打水漂耶...
看病不花钱,每月小100的保险是闹着玩的呀?
拿中国的短处和人家的长处比,这不厚道吧.
把我自己晒一晒,也就是晨枫说的比较变态(抠门)的一群。我来自北上广之一(土著),01年落地多伦多,07年底买房,还算不上老中。
背景:我和LD的父母都属工薪阶层。我一个本科(目前还是),LD两个本科(一个在多伦多读的)。来加拿大是我头脑热,LD不同意。国内无房,至今被LD骂。
加拿大统计局2004报告
[URL=]http://www.statcan.gc.ca/daily-quotidien/070924/dq070924a-eng.htm
[/URL]
An annual income of $89,000 was enough to put an individual among the 1.2 million Canadians who made up the top 5% of the country's taxfiler population in 2004,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去年,我总算进入这5%。
Similarly, an income of $181,000 was sufficient to put someone among the 237,000 people in the top 1% of the taxfiler population.
还在做梦,估计证不了道。
But to be part of the richest one-hundredth of a percent (0.01%) of taxfilers, Canadians had to have income of more than $2.8 million, the study found.
革命尚未成功,我儿子还需努力。
至于LD,她在80%左右。好像废话,不然白让她读书了。
加拿大统计局家庭收入报告
Toronto (Ont.) All census families
2004 60,100
2007 66,560
我家现在属于2-3倍之间,我的同学和周围的朋友和我差不多,有好有坏一点。主要是老中两夫妻都工作,扣了所得税,家庭间彼此差异不大。
加拿大统计局家庭收入报告
目前我家属于安省TOP 4%家庭。
下面说说我的小日子。
房子: 1800尺,相当于170平米。三间独立屋,两个车库,目前大约45万左右。贷款今年还清。房子属于大多市,但我在多伦多上班,所以每天单程开车30-50分钟,7点出门。LD坐轻轨,买月票,早上搭邻居车,晚上我接。
车: 一辆,VAN。因为岳父母来带孩子。
衣服: Moores打折再买,衬衣,领带20左右,西装60-100左右,西裤30左右。我不懂名牌,听LD的。LD衣服基本比我还便宜,无话可说。
孩子: 一个,三岁,因为岳父母带,没有送Day Care,省了800一个月。前两年骨肉分离,送回国。LD不生第二个,说等第一个房子买差不多再说,基本这样。
上班吃饭: LD带饭,我在外面吃。没办法,我死要面子,还要陪老板和同事。
在家吃饭: 基本不去台湾人的大统华(目前是Loblaws了),主要是元明,信达,华盛等。
娱乐: 很普通的老中娱乐,很少花钱的那种。夏天钓鱼,冬天在家打盗版游戏。或者自娱自乐,想歪歪,想歪歪。偶尔朋友叫,出去玩玩,也花不了大钱。
和同事娱乐:酒吧个把月一次,AA但我要多贴一点。脱衣舞,以前是老板买单,现在基本我买单。注:LD默认,但目前基本绝迹。不好这口了。
烟,酒: 从不抽烟,好酒但不多。
有无出轨记录或养小三: 无可奉告 注:LD随时抽查家庭GDP。
OVER
- -- 系统屏蔽 --。
这个城市的公交管理系统是我朋友的公司做的,大中型城市都被开发的差不多了,开始向县级小城市普及。
我来举几个上海的例子。我和晨老大都是上海人。
朋友在2002年左右给老丈人和自己爹妈各买一套二手房养老,属于没有电梯的老公房,80-90年代建成,大概龙华位置,80平方米左右,当时30-40万,现在每套(参考2009年底附近同等二手房成交价)150万。
去年倒掉的那座新楼,虽然是新楼,但是位置很偏,属于闵行。但是当时那个地段已经贴近2万。也不属于晨大所说的中心地段。
昆山因为要通地铁,现在是7000左右,倒是affordable。但是这个距离。。。。
现在国内的房价如果只是中心地段的高尚地段的新建高尚住宅,恐怕是没有那么多民怨的。
我父母属于买不起别墅的人。偶尔认识到住别墅的人。上海郊区的别墅,2003左右是300万,去年最便宜700万,很多过千万。上海市区的洋房像样的基本都千万以上,很多2000万以上。但是这个价位老百姓不关心,因为在上海人多地少这本来就是个奢侈要求。
如果晨大用词只谈城市,不谈房屋的地段和档次,就更科学些。因为把北京上海和大多数世界大都市比,中国这几大城市房价并不高。而当地人均收入不高,但是房价变态的高,有莫斯科和孟买,远远不是北京上海可比。
似乎中国的问题貌似更是中国二线城市比发达国家二线城市差距很大。
算我吹毛求疵了。
孟买和伊斯坦布尔的房价和纽约差不多,别的物价不知道。
美国西雅图的公交非常像样且可用。
加拿大也就3000多万,美国2亿多,整个西欧的人口就差不多2亿左右。
北美的公交系统不是福利的问题而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被汽车和石油厂商联合起来摧毁了,否则发达的公交系统对于石油和汽车商来说就是噩梦。
温哥华的房价从1997年开始一直在下降,2002年起才止跌回升。
不像中国那样集中在东部,也不像美国那样集中在东西海岸。摊开了,密度就低,就和人口少的效果一样了。美国人口已经过三亿了。
几倍,而且还有世界警察很不喜欢天朝呵呵,所以困难多了
我们在用房价和收入比来说明一个城市的房价是否过高时,用的收入数据是建立在当地就业人口上的,而北京,上海由于有大量的外商,外籍从业人员,外地的商人和驻地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工资就不会在统计局的数据内。如果把他们的工资也加进去平均一下,那么这俩城市的平均工资数绝对要高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