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看看当年西方主流是如何唱衰我们的 -- wqnsihs

共:💬751 🌺2072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家园 难怪BW给贱卖到BLOOMBERG去了。

现在的Business Week都快成Politics Daily了。成天登一些莫名其妙的文章。记得BW去年登过篇文章说印度某季度经济成长达到7%,超过中国,所以印度模式更有竞争力等等。结果被读者指出,中国那个季度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是8%以上。

BW从善如流,后来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数据加进文章去了,但结论不变!所以整个文章就成了:虽然印度经济增长率低于中国,可它更有竞争力!

不服不行啊。

家园 那时的困境能够走出

还是得益于美国高科技泡沫破灭后的资本外流和全球化运动。

1998年后,老工业基地虽然惨不忍睹,但东部沿海地区一直在创造着新的就业机会和迅速的财富增值,因此只要能忍受种种辛苦,离开家乡去谋生并不困难。

家园 目前国内没中文版,60年代以前的文章好像翻译出版过4大本

但是不知能不能再找到。国内对这个杂志是又爱又恨,所以不许公开出版中文版。

家园 印度在没有出现强有力的政府之前

一切都是妄谈。

一个德里,首都的机场建设都要论证二三十年的国家,这样的执行力是很难让一个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

目前进行的大规模的基础投资,大部分进入了能源领域,这个都是大规模的私人投资,而交通等需要国家大规模投资的领域私人不愿意去,政府又没钱,也不想搞。

06年初到现在,通胀已经接近50%。都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老百姓没有分享到,到了印度,你就知道哪里的老百姓直接没有权力分享。大部分农民是没有土地的,承包地主的土地,一旦土地产出的产品增值,地主就会提高租金,而积弱而又被上层势力控制的政府基本不会大规模补贴农民,本身又是一个农民(其实他们应该叫佃户)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家园 哦,好的谢谢。
家园 问题不在单位制解体

而是解体后,原来的“单位人”在向“自然人”转变中,政府没有及时补上社区建设这一课,结果“自然人”没法变成西方社会的“社区人”,游离于社会各种控制与管理力量之外。

社区组织在失去了单位资源的支持后,没有足够的政府资源来扶持,更不可能依靠本身就是甩包袱对象的社区居民来重建社会支持体系,于是原本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呈现崩溃局面,行之有效的群防群治,社区辅导和救济也就无从维系了。

为什么以前家长里短还有妇联主任街道大妈上门协调?因为她们可以说是前有威望后有单位,说话管用,而且一个大院里都是同事,有啥事大家也会顾及点,不好闹大,实在不行还有单位出面协调,真要闹到法庭上的还不多。现在不要说街道大妈,就是整个街道办出动,也对付不了一个社区里几千几万流动人口+下岗家庭,何况街道大妈自己保不准就是其中一员,三餐犯愁,哪来的底气和精神管你东家长西家短

家园 现总理在所有的地方都“来晚了”
家园 前总把三座大山踢给人民,人民挺住了!

现总再加一座房子大山,人民好像要挺不住了。。。

于是储总出来收拾。。。。

家园 “TG有一种疯狂的气质。。。。”记不清是那本书的话了

但从历史上看确实是。

无论长征、抗美援朝、三线建设、WG还是改开、下岗,没有一些发疯一般的鱼死网破的劲头都是做不出来的。

也许有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之后,整个中华民族都有这种气质了吧?除了空一格那伙人之外。

所以TG还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啊。

家园 我说错了,是tg最危险的时候。
家园 这些问题说的都很恳切啊

月月鸟总经理不是还拍案说中央不是叫花子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可见当时的中央政府有多捉襟见肘。如果不是月月鸟总经理知趣的长期感冒,雍正帝的逆天表演,中国会成什么样子,还很难说呢。

家园 我觉得翻译过来挺好

让大家看看美国鬼子对我们是怎么想的,省的老有人有幻想。

这几天有空就在图书馆看看foreign affairs最新的Kaplan的那篇讲中国地缘政治的,不过文章太长,一次读几页,过两天回去就忘光了

家园 中国崩溃之前世界已经崩溃

我觉得有过工程背景的人,对社会的宽容度总要高一些。我就从没见过一个顺顺当当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项目,总归是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又发现新问题。站在技术部门的角度总是欢迎问题反馈的,只要这些问题都是言之有物,不是泛泛而谈。

人到中年,才越来越觉得老祖宗的中庸之道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既然我们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完美项目,为什么我们就要去要求一个完美的国家或者完美的政府?

所有的中国人都承认一点,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倒是有很多西方人不承认这点。当然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也保证都是真心的,很多时候是要靠这句话逼我们让步用的。既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就必然的存在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发展来解决,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就面对着不同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也就向前走了一步。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

发达国家就没有问题了吗?越是和他们交往多了,就越对中国有信心。如果说中国正走向崩溃,那还有那个国家的经济前景敢说比我们更好?老牌的美日可能有点底子,新兴的越南印尼可能还好,北欧几个也还可以,剩下的那个还不是在崩溃的边缘。

家园 这没什么

对西方严肃一点的媒体来说很正常,其传统就是批评现政,特别是别的国家的事情,又是共产国家,不批评就不太可能。理由其实简单,天天唱赞歌会有人看吗?

现代社会中,需求往往是被供给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营销的成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奢侈品和艺术品市场,豪华车和大房子也差不多,减肥茶和脑白金更是如此。创造需求的基本手段就是巧妙地告诉大家,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是成功的象征,是社交的必要,没有这些东西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具体到媒体行业,就是先告诉大家出事了或是要出事了,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之后再把故事说圆,然后报纸、杂志卖出去了,电视的收视率也上升了,广告就能卖个好价钱。西方电视新闻与CCTV的最大区别就是在这里,CCTV的头几条消息通常是祖国形势一片大好,领导同志忙着开会布置工作、接见外宾,总之,看不看问题不大,而西方媒体的头条一般是哪里又出事了,或是开枪,或是着火,让大家关心。南方系的风格与此相类,所以大家不喜欢也正常。

所以呢,《商业周刊》这篇文章其实太普通了,而且这不过是Bloomberg每天日常新闻中最常见的题目之一,做国际金融市场的人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类似的文章。我个人的过滤方式是看说话的人来判断可信度。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几个对冲基金的人,代表性不强,而且他们的观点很显然是从海外看的,对国内不够了解,所以其观点的对错暂且不说,总体价值不大。Bloomberg在媒体上是以及时性和专业性取胜的,评论员水平一般,其中几个人的观点更是存在严重政治偏向,基本属于文化垃圾。有位专门写亚洲市场的William Pesek,永远唱空中国,大肆鼓吹印度,对他的文章,我已经好几年不看了。

中国人对外部意见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这一方面是自信心还不够强大,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只要有自信,别人怎么说都没关系。

家园

就看卖到了哪一段了……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kyNDUwNTY=/v.swf[/FLASH]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