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46) -- 江南水
皇帝登场了
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公元前221年,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
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帝国时代。
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帝国的底色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中华大地,无论经历什么样的风雨,始终是英雄本色。
一种制度只不过才活了几百年,就敢称普世,那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帝国制度算普什么,难不成是“普宇宙”?
公元1912年,紫禁城里的一道诏书,宣告帝国时代在中国走到了尽头。
但是,在帝国诞生那一刻发生的一些事儿,并没有追随着帝国的脚步,屁颠屁颠的走进历史,反而是在以后那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中国人。
帝国已死,帝国的影响永存!
一切的一切,还是从帝国的源头说起吧。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十六年,这一年他三十九岁(虚岁)。
四十岁左右,是男人的事业黄金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还搞不出啥子名堂,那他这一辈子差不多就该洗洗睡啦,尹大老板那样的人物是特例。
忽然想到了一个黑色幽默。
一个算命的对某男说:四十岁之前,你会过得很苦。
某男问:那四十岁以后呢?
算命的意味深长的答道:四十岁以后,你就习惯了。
秦王政比较幸运,他只是在二十来岁之前过得很不爽,在二十二岁那年加冠后,他的人生旅途,出奇的平坦,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历代祖先奋斗上百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
把东方六国的最后一个领导人齐王田建安顿到河内郡的共(今河南省辉县)后,秦王政坐在空旷的咸阳宫大殿里陷入了沉思。
六国都死了,现在整个天下都姓了秦。
问题是,天下凭什么就得姓秦?
必须给六国找一个应该死的理由,即便糊弄不了天下人,也得要糊弄一下自家人。
你不能只抽石油,不谈民主建设不是。
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从来就不缺理由。
不过呢,在秦王政看来,这些理由跟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合拍。无论是商汤灭夏桀,还是武王伐纣,用的借口,都是臭了大街的“天命”。
商汤和武王挑战的,都是当时的老大,要想找到一个说得出口的理由,还真不太容易,只好拉老天爷这杆大旗作虎皮。
秦王政搞定的这六国,跟秦国是一个级别的,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再用老天爷来做借口那就是矮化自己了,相当的不合适。
有经验要上,没有经验制造经验也要上。
秦王政思考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字“倍”。
倍,通假字,通“背”,说俗一点儿就是,违约。
韩国,说好做秦国的附属国,后来又联合其他诸侯来找秦国的麻烦,所以该死。
赵国,说是要跟秦国做好伙伴好邻居,竟然扭脸就暗地里在太原郡搞小动作,挑唆当地人民对抗秦国中央政府,所以该死。
魏国,说是愿意世世代代跟着秦国走,后来却跟赵国和韩国搅到一块儿,想找秦国的麻烦,所以该死。
荆国(楚国),本来已经答应割地,结果呢,非但没有割让土地,反而打秦国南郡的主意,所以该死。
齐国,主动断绝跟秦国的外交关系,打算自立门户,还是该死。
唯一的例外是燕国,他倒是跟秦国没有什么约定,也就不存在什么违约的问题,但是他犯的事儿,比违约还可恶,竟然派荆轲来秦国搞恐怖暗杀,纯粹是主动找死。
总算是把狼吃羊的借口找了个十足十,秦王政也多少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刚刚给六国找到应该去死的理由,另一个问题又浮上了秦王政的心头。
现如今,六国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周天子也歇菜有些年头了,自己的头上还带着一顶跟那些失败者一样的帽子,是个“王”,这让秦王政很不甘心。
当年曾祖父秦昭王不过才影响半个天下,就称西帝,现在自己掌控了整个天下,怎么着也不能比他老人家差了不是。
一天,秦国的丞相、御史大夫,不对,是秦王朝的丞相、御史大夫,接到了一道命令。这是最高领导给他们安排的一个研究课题,给老板拿出一个合适的称号。
老板的理由还很充分,还是戴着 “王”这顶帽子,就显不出自己的巨大成功,后世不知道底细的,还以为自己跟那些失败者是一个德性呢。(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领导动动嘴儿,手下跑断腿儿,大秦王朝的三公九卿以及熟悉各种典故的博士们(不是今天的学位,勉强说的话,算是学术顾问),都紧忙活起来。
在故纸堆里一通翻腾后,这些人终于找到了一个自以为很合适的称号“泰皇”。
在这些人看来,当年五帝拥有的土地不过就是千里,诸侯们愿意搭理他们,就到点儿去看他们一眼,懒得搭理了,就把他们晾那儿晒鱼干儿。作为天子,五帝也只能干瞪俩眼,一点儿辙都没有。(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现在呢,天下都是郡县了,陛下说是啥就是啥,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儿,五帝们就是坐着火箭,也看不到陛下的背影。(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还好,以前总算还出现过比五帝更牛的人,三皇,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尊贵,陛下用“泰皇”这个称号,那是最合适不过的。
从时间上来说,三皇跟五帝差不太多,都是遥远的传说。
所谓传说,并不是说这些人压根儿就没有存在过,只是他们留下的资料不那么丰富,让人感觉有些云里雾里而已。
假如,我是说假如啊,哪天人类觉得生活太不刺激了,决定玩儿一把核大战。对那些核冬天之后的幸存者的后人来说,我们今天的这些人,也是传说嘛,但总不能说我们没有存在过吧。
虽然都是传说,但是三皇比五帝更加遥远。当时的人们可能还能看见一点儿五帝的影子,《尚书》中就残存了一些尧、舜的言语嘛。至于三皇,除了那些特别专业的专门人才,鬼知道他们是什么东西啊。
称号,说到底就是个吓唬人的玩意儿。为了达到最佳的吓人效果,就得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人物来背书,比如拉上玉皇大帝、上帝、佛祖这哥儿仨来充一下门面。要是弄一个谁都不知道是啥子东西的某某天师,谁搭理你啊。
一看这帮书呆子弄了一个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泰皇”,秦王政就有点儿上火,这会儿他的任务是吓唬全天下的人,而不是仅仅吓唬这么几个书呆子。
手下人是不靠谱的,还是自己动手吧。
秦王政把这些书呆子的建议否决了一半儿,把那个“泰”字去了,保留了“皇”字,然后自己又根据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现状,加了一个“帝”字。
又有“皇”又有“帝”,既能吓唬专业人士,又能吓唬普通群众,这个创意实在不是一般的有水平。
从此,中文词典里添加了一个崭新的词汇,皇帝。
历史证明,秦王政没有白忙活,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生命力超级顽强。以后的人们,只要占住了一亩三分地,大都会戴上“皇帝”这顶帽子,过一下瘾。
据说,1949年以后,在中国还有人拿皇帝这个幌子吓唬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您这帝国时代,真要写到1949年或者1912年么?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这样题目就圆满了
你可想死我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除了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头衔,皇帝陛下还决定废除一项流传了上千年的悠久传统,谥法。
在很久很久以前,多久我也不知道,领导人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起一个外号,相当于今天网络上的ID。死后,这个外号也伴随着他走进坟墓。
除了那些特别有个性的,人们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起的外号应该都是相当不错的。
问题是,一个有好名字的人,就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那样的话倒好了,给每个人都起一个好名字,连警察都省了。
一个人只有啥事儿也不做了,才能给他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只有死人才会啥事儿也不做,于是出现了一个评价死人的完整体系,谥法。
谥法,简单说就是,人死后,根据他活着的时候搞过的那些名堂,给他一个合适的说法。
在皇帝陛下看来,人都他娘的死了,儿子和手下还对着前任老板嚼舌头,说他是伟大光荣正确还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有个屁用啊,纯粹是在瞎耽误工夫。
皇帝陛下一声令下,从今往后,就不要做这些无用功了,我就是始皇帝,以后的子孙是二世、三世、……、万世,一直到天荒地老。
从此,皇帝陛下有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称号,秦始皇。
不得不说,皇帝陛下这次真的是白忙活了,大秦王朝并没有三世。并且,在二世以后,谥法又顽强的复活了。
皇帝们的谥号,最初不过就是一两个字儿(唐朝以前),后来,像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越来越长(从唐朝开始)。
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明清皇帝的谥号,几个字儿的,那是起步里程,十几个字儿的,才是正常的行驶里程,二十几个字儿的,也能一抓一大把。
直接称呼先帝的名讳,是要掉脑袋的,称呼那又臭又长的谥号,又是很麻烦的。
怎么办?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聪明过人的中国人民。
用庙号。
唐朝以前,人们给皇帝建宗庙还是比较谨慎的。
想当年,围绕着是不是该给汉武帝建个宗庙,汉朝廷吵成了一锅粥,弄得雄才大略的刘彻差点儿就没混上庙号。刘彻他爹文景之治的当事人之一,汉景帝,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呢,压根儿就没人去讨论是不是该给他建个宗庙。
这一时期有点儿名堂的皇帝,大都是文帝啦、武帝啦,用的就是谥号。
从唐朝开始,皇帝的宗庙像雨后春笋般批量的涌现了出来。这会儿,皇帝只要不是鸿运当头,赶上自己恰好是王朝的末代皇帝,差不多都能混个宗庙,顺便也捞个庙号。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今天的人们比较熟悉的皇帝,大都是太祖啦、太宗啦,用的就是庙号。
拜数不清的清宫戏所赐,今天的普通人还有幸知道了另一种皇帝的称呼,年号,像什么康熙啦、乾隆啦。
明清时代,每个皇帝差不多只有一个年号,用年号来指代某个皇帝,也算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知识水平,毕竟广大人民群众没闲心去考虑那些谥号、庙号的微言大义,知道哪个皇帝是谁就够了。
这么一来,知道清圣祖、清高宗的人,在数量上,就远远比不上知道康熙、乾隆的喽。
哦,对了,忘了交代一件事儿。
在大臣们给领导商量称号的时候,他们还很自觉的加班加点,超额完成任务,顺便给领导商量了一个专有自称,“朕”。
以前,人们在说起自己的时候,都可以说“朕如何如何”,屈原在《离骚》中就说“朕皇考曰伯庸”。
以后,除了皇帝本人,谁要是再敢说“朕如何如何”,擎等着掉脑袋吧,极有可能还得搭上整个家族。
在大秦王朝君臣的那些有用功、无用功的忙活下,皇帝制度基本上就算是建立起来了,并且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前所未有的头衔,自己搞定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给自己起外号了,手下人还给自己搭配上一个专有的自称,差不多了吧。
但是,面对这些,皇帝陛下并没有太多的信心满满,内心深处总感觉还有什么地方不大对劲儿,心底里一个劲儿的发虚。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找到了,是那个早就不存在的周天子在作怪。
东方六国该死,周天子呢?
商汤和周武王在挑战夏桀和殷纣王的时候,给这两位仁兄各戴了一顶“暴虐”的帽子。这两位很可能没有商汤和周武王说的那么不靠谱,但他们肯定有什么不地道的地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嘛。说萨达姆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也是因为他曾经有过这些玩意儿啊。
周天子呢?
到了战国时代,人家周天子可是不招灾不惹祸啊,一直本本分分的做空头天子,基本上算是一个没有缝儿的蛋。
秦国人要是非得在周天子这个鸡蛋里挑骨头,也不是挑不出来。
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周天子的本家西周君,曾经联合诸侯来找秦国的麻烦。结果呢,西周赔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所有的土地和人口都打包送给了秦国。
当时的周天子周赧王就住在西周,打他一个管教不严,也还是能说得过去的,虽然周赧王压根儿就管教不了谁。
不过,周天子征讨诸侯,也算是分内的工作啊。
现在自己取代了一直本分的周天子,成为了新的天子,根据惯例,也得给周天子找个歇菜的合理说法,糊弄一下天下人,但是,再说周天子暴虐,怕是连自己都糊弄不了。
这时候,阴阳五行家出场了。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要找一个所有人都待见的学派,不太容易,好像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五行。
这一派的牛人邹衍,每到一个国家,都是领导人低三下四的亲自前去迎接,这礼遇,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享有的。
一直不招人待见的儒家人物,固然是没法跟人家相比,就连相当吃香的法家人物,也没法向阴阳家看齐,他们先是要自力更生的打通门路,才能找到一个跟领导人聊天的机会,即便有幸能够拿到一个位子,他们的人生结局,也大都是用自己的鲜血来画句号。
看到皇帝陛下这么为难,有人出头了,他告诉皇帝陛下:当年周天子拥有火德,火克金,所以取代了拥有金德的殷商;当年秦文公打猎的时候,曾经猎取过一条黑龙,说明秦拥有水德(注:根据五色跟五行的搭配,黑色跟五行中的水是一对儿),水克火,秦取代周,那也是应该应分的。
借口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能挤出来的。
不过,阴阳家费劲巴拉挤出来的这个借口,很危险。
根据五行相克,土是能克水的啊,哪天有人说自己拥有了土德,大秦王朝就没法传万世喽。
皇帝陛下管头不顾腚的接受这么一个建议,也是因为他实在是没招儿了。
自从秦孝公以来,秦国就是靠自己那无与伦比的肌肉块儿,跟天下诸侯死磕,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占领道德制高点这回事儿。
秦国非但不考虑去占领道德制高点,还有意无意的去践踏人世间的道德底线,让自己收获了一个“强横”的美名。
当所有的对手都倒下了以后,强横的秦国也就拔剑四顾心茫然喽。
皇帝陛下借着祖宗那强横的东风,收获了天下,也收获了一个尴尬,到底该给自己怎么定位呢?
再无耻的流氓,占了便宜,也不好四处宣扬自己的流氓精神吧,怎么着也得找件道德的马甲披身上啊。
收获了天下的皇帝陛下,悲哀的发现,祖宗连个马甲都没给自己预备,也就只好从阴阳五行家那里找点儿安慰,顺便糊弄一下天下人啦。
不管怎么说,现在是老子说了算,老子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就这么着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