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西汉前60年左右西域军事部署和干涉卡莱可能性分析 -- 泉畔人家

共:💬92 🌺69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辛庆忌去赤谷是卡莱后,你把他提到卡莱前

然后还虚构一个汉书根本不载的两三万汉军在乌孙

懒得和你多啰嗦。

家园 嘿嘿

这个推理还是有点意思。

家园 反驳别人可以,但不能篡改历史

5校尉1都尉未必准,但都是根据汉书一个字一个字扣出来的。这个可能性是否存在?我只是分析这些军队当时是否部署在新疆,我还是好奇,你的四千人数字是怎么得出的?依据是什么?

辛庆忌去赤谷的时间汉书原文没交代。前52年乌孙应该是又打了仗的,我原文里本来就是推理的2次大规模战斗。前56-54,第一波冲突,然后谈判,分国。分国完成后在户口土地划分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第二波冲突爆发,这个从悬泉汉简里记载的冯夫人,辛武贤,和穿渠校尉在前52年4月马不停蹄的换马西去可以看出点端倪来。

汉书也根本没记录西汉在乌孙打过仗,但辛庆疾传里确明确写了有战斗。 这个战斗的发生时间是那年,规模有多大,汉书里可是只字未提。

这里再给你个细节,常惠如果前52年还在乌孙带兵,那么汉书就有地方错了。

汉书 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庭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

看到没,赵充国死于前52(甘露二年),常惠接任右将军,同时继续典属国担任。 当然,你要说常惠能一边在乌孙打仗,一边当右将军和典属国,也勉强能说通。

所以辛庆忌跟着常惠立功的时间就有问题了,从常惠传里看,前52不大可能。但看西域传,常惠确实是分国时期坐镇乌孙的。那么合理解释是不是辛庆忌的战斗在前53,分国之前那?

家园 搞笑,我为楼主打抱不平下

这种有理有据的推理怎么就降低西西河的水平了?你不喜欢看这个就别看呗。。。很不喜欢你们这种冷嘲热讽的态度。。。不同意楼主的观点要辩论就拿出证据来辩论啊,至少也要做到像苍野大牛那样吧。。。人家楼主面对楼里的各种质疑都是很谦和的在回答,并且人家是尽量拿出史据来佐证的。。。你这种上来就把这个话题上纲到影响西西河水平的言论我看才真是有损河里的水平。。。

家园 看看这个吧:从悬泉汉简谈西汉与乌孙关系

这个连接在我的帖子里也有只是可能你没注意:

http://www.docin.com/p-43497807.html

外链出处

链接出处

家园 他的推理存在很严重的证据不支持

曾经我很认真的从逻辑上指出过他的推理有太多违背正常逻辑的地方,最基本的没有史书的直接记载. 他的解释为"因为记载了的史书都被销毁了"

还有其他朋友用实实在在的考古证据证明他的论据基础是错误的, 他在那里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考古出来的证据是后人造假的

假如这种逻辑基础的推论也值得您推崇的话, 那么证明我的言论确实不算过分吧

家园 老大,这个我早就看过了

实际上何海龙的分析,我基本可以肯定是错的。汉简的记录是没问题的,但何海龙分析的是错误的。这个我后边会单独写个帖子详细说下。实际上仔细看一下3,4就知道了,冯夫人2月是正常状态的回长安。而4月则是不停换马十万火急的往乌孙赶。同行的是辛武贤和穿渠校尉,汉书里写冯夫人前53年册封大小昆弥是和甘延寿一起去的,这是一。

二,辛武贤和穿渠校尉这种不停换马赶往新疆的走法,能是他率领1.5万人出征的状态吗?悬泉只是驿站,不可能供应1.5万人的大军。1.5万人更不可能都这么个不要命的换马走法(路上换下来的马就丢弃,悬泉简就是说要找到这些马)。所以说何海龙说辛武贤是这时候出征100%是错的。没有主帅不带1.5万人马,自己不停换马就上前线的,辛武贤出征必然是和他的大军一起走。那么前52年的时候,他必然是重返他大军所在的屯田区,只有这样才能这么个不要命的走法。当时冯夫人应该是回去汇报分国后的情况,辛武贤和穿渠校尉是去长安汇报若羌地区屯田的情况,结果前52年3月份左右,乌孙出大事了,形势有变。所以他们3人一起不停换马,不要命往回改。冯夫人是回乌孙,辛武贤是回他的部队那去。

从悬泉简来看,前52年3月(阴历)左右,乌孙分国完成1年左右的时候,乌孙爆发突然事变。冯夫人和辛武贤紧急返回,这个时候常惠应该已经回长安了(不然他前52年怎么接赵充国的位子),估计当时坐镇赤谷的,是完成干涉刚回来的郑吉。

详细的我会单独开个帖子写,老大还是继续写吧,别受我的干扰。我的假设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想证明是很难的,但现在出现的各种资料看,苍野,老芒那样的大牛想证伪也不容易。悬泉简是很有价值的东东,我现在特别想看长罗侯账薄那部分,里边肯定有料。

家园 逻辑的错误在那,请指出

否定我的假设不难,罗马,伊朗,中国3边史料里只要有一个硬伤就行了。

如果伊朗那边谁是苏来拿,他的事迹,他的部队,家族都清楚,那么就可以否定,但是伊朗那边的史料,传说和民间故事里都没这么一号人可以对应上。这种汉尼拔级别的英雄,即使被杀了,事迹也决定会被流传下来的,不会连有没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到底是谁都很难搞清。

罗马史料细节很多。卡莱敌人的装备水平远超过他们之前和之后的任何敌人,这点很明显,有一个技术水平跳跃。罗马军队并没有因为卡莱失败就进行什么大的改革,打法,装备还是那些套路,顶多盾牌做厚点(这样机动性会更差)。

中国这边就是河里大牛们发挥的了,只是现在我已经巴拉出5校尉至少1都慰的编制了,再说很少,几千,应该不合适了吧。5校尉1都尉,按17年后陈汤的编制参考,就有3万5千人左右,规模足够了。然后干涉乌孙的时间点问题我也写了,常惠3校尉去乌孙到底是那年,汉书没写。常惠去了以后,郑吉干吗去了?汉书更没写。

我自信单就逻辑来说,没大问题,只要汉宣帝想保密,那么就不是什么大问题。本来万里之外的军队调动,就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不听话的史官,杀掉就是了。宣帝不是那种按常规出牌的人,从用故剑情深来推掉霍光的提亲就可以看出来了,宣帝是很有手段和办法的人。后边除掉霍氏家族,在匈奴大内战时期按兵不动等等,可谓智计过人,杀伐果断。出使乌孙的几波使节,基本都被处死了,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封口的措施。这样朝廷里的儒生根本就不知道万里之外在进行些什么。

家园 干涉军的组成

远征军是汉军和乌孙军的混合军队就可解释上面的一些分歧。

家园 常惠曾经参与指挥过

另外考虑到常惠曾经参与指挥乌孙军出战匈奴,这种派出混合联军远程支援安息的可能是有的。

家园 可能是汉军+乌孙军联军遂行的

一、如果汉朝决定干涉,为什么不可以组成由汉军和属国军队组成的联军呢?这种情形发生过多次,例如1、郑吉伐车师,2、冯奉世伐莎车,其后的甘延寿、陈汤著名的远征。

二、另外,虽然汉朝廷曾经做出过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远征大宛的决定,但综合考虑内外因素,帝王特性等,完全派汉军的可能性很小。

三、可以设想,远征军的成分是汉军若干千(少于3-5千),加属国军5000-10000的可能性最大。

四、考虑到乌孙的分裂和乌孙军战斗力的剧烈变化,会不会汉朝借远征达到一箭双雕甚至多雕的目的呢?

家园 哎呀,我不过一历史爱好者而已

对那么复杂的历史怎么可能有兴趣仔细地翻呢

不过感谢古人,还是有给我留下了一种叫逻辑的东西

您连最基础的逻辑这一关都过不了,谈什么严格证据?

您咋不继续谈卡莱之战里的武器了?

家园 花之

看完了正反两方提供的证据,决定花楼主一把。

反方提供证据不足以驳倒楼主的“可能性”推断。确实,从理论上讲,当时汉朝西域部队既有时间,又有军力来支援安息的。

不过这样一个重大胜利,为什么在中国不记载呢?

此外,有没有提供当时盔甲和弓箭之类的武器数据……觉得这个才是关键。

家园 卡莱的武器是支持我的逻辑推理的

只出现一次的击鼓鸣金,远距离破甲箭已经早说过了。这里再说一下盔甲,后边几十年,罗马第三军团和帕蒂亚铁甲多次作战,都是罗马步兵的机动性优于帕蒂亚铁甲骑兵,罗马步兵可以追上逃跑的铁甲骑兵把骑士拖下马来杀死(因为盔甲太重,机动性太差),前69年罗马击败安息宗主国亚美尼亚的时候也是这样,那次是罗马步兵上去砍马腿。

但卡莱的苏莱娜私兵铁甲可不是这样子,他们可是奔驰如飞,能一骑枪穿透2个身穿铠甲的罗马士兵就可以知道这铁甲冲锋起来的速度有多快。我说了,马的承重能力不可能突变,那么变化的只能是卡莱的铁甲穿的是轻便高强度的铁甲,这需要在当时高科技的冶炼,铸造技术支持。考虑当时只有西汉掌握高炉炼钢,能大批生产这种高防护力铠甲的应该就是西汉的官营铁官。

实际上,你们的逻辑里内设了个前提,就是汉宣帝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搞秘密干涉,他没这个智商。但我认为,汉宣帝这个人,在很多问题处理上,智商那是相当高的。西羌,匈奴,乌孙等诸多问题都举重若轻的解决。即使是现代,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了,wlq在新疆的水平就能比的上当年解忧或者赵充国了吗?

家园 我们讨论历史问题,当然要基于历史证据

没有证据能证明的,可以推测,但不能假定为事实

你的问题就在于你不是在推测,而是在臆想你的YY就是事实!

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是个美好的愿望,但通过YY来满足自己的强大欲,你跟韩国人有什么区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