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走马观花欧莱雅(一) -- 小兔瑞比
失:在90年代,中国率先全面开放化妆品行业,用来为全国其他行业的改开探路,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这么说:全国的日化行业已经被颠覆了。在化妆品行业的前沿基础技术进步和探索,基本不复存在。这个现象,是以各日化研究所解体,各国有厂家被收购为代表的。到2000年初,以小护士等被收购为颠峰。所以,中国的日化行业除上海家化还在苦苦坚持外,大多数都走的是低端拼低价位低毛利路线,无法实现技术进步。但是,无自己的技术进步不代表没有产品进步。因为,许多厂家把自己本应积累的技术进步,放到了供应商方面。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同质产品。
得:在上述失的基础上,世界各国把化妆品的生产加工转移到了中国。一方面是赚取了加工费用和税收;另一方面,是培养了一支产业大军。这个劳动队伍里有各种技术工人,是靠大量的生产积累才能够培养的。可能让小兔会惊讶的一点:化妆品行业实质上是一种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先抛开技术不谈,就说劳动密集。化妆品属于快速消费品,而且,市场的细分非常厉害。在全国市场上排名前三的品牌,往往就只占全国销售官方数据的17%左右(凭记忆,具体请看历年行业报告)。而每个品牌下面还要分众多的产品,包装形态等,所以除了极少数品牌中的产品,很少有可以上全自动流水线的。因为机器无法适应这么多的变化。以当初郑明明来说,是以美容品为核心的,他的口红产量非常大,也只上了半条全自动流水线。而化妆品生产对环境,工人等要求相对比较高,不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在市场上就是一个笑话。还有,当初从各大解体工厂研究所出来的技术人员,功底还是很扎实的。他们还在各种不同位置发挥着各自的能量。因此,当国外越来越多的把化妆品行业工作转到中国的时候,这个行业也开始从OEM,向ODM,OBM进军。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除欧美、日本以外的化妆品厂家或行业人员,你会感觉到他们和中国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国家,好的化妆品也是少数巨头,不少产品和中国的地摊货比起来也差距不大。这个,就是长期以来产业转移,产业工人和产业链(尤其是配套)造成的差距。
实际上,除少数大品牌外,外贸出口的基本上已经是ODM的产品了。现在是困在销售渠道上,否则OBM,甚至是自己品牌出口,就产品本身而言,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