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汉书所谓西海有三,水皆西流注的西海是咸海 -- 苍野
藏语gyu = 玉 tong = 城,于阗 ~ gyu tong ~ 玉城,这是白鸟库吉的看法;
岑仲勉老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于阗一词源出汉语《山海经·海内东经》中的埻端,埻端古音类kwak tuan,Khotan的转音,和于阗的古汉语音类似;埻端又是乳之地的意思。
而张广达则赞同德国于阗文专家恩默瑞克的语源学分析,认为来自hu-vat-ana,意为非常强有力的,和塞种(Saka,Sak=是强有力的)一词同源同义,侧面证明于阗是塞人之地。
嗯……于阗之地在哪里,这个是连绵不绝的文献文物确定的;但于阗之名到底起源何处,大BOSS们可是混战一团哈
要反驳,必须说清楚为什么汉代记载的和阗就是现在的和田。你说的产玉和改名好像并不能反驳泉畔的观点。
就有三教九流,有三教九流的地方就会人以群分。老铁也不可能专业性判断那个历史贴是水的。所以有人要学韩国人就让他学吧,认真你就输了。
说不定以后各大学历史系要加门课——历史地理感觉学
大家都承认清朝曾将于阗改名为和阗,而这个和阗就是现在的和田,这就够了。我的帖子的目的也在此
岑老在《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的于阗部分校释中劈头就是“于阗之名,初见《史记》,迄清初未易”,张广达等做《于阗史丛考》,上来就是“从汉武帝到11世纪初灭于黑汉王朝止,尉迟Visa氏一直统治者这个地区”
这些是间接证据,之间的原始史料非常多,物格修齐写的就是一个大纲,这是补历史学常识的一个问题,就像跟不讲常识的民科无从辩论科学问题一样,没有这些常识,大家没什么好说的。我引百度的内容不是为了说明产玉与于阗的关系,而是为了证明可以很容易的获得“现在的争论就是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这个问题的答案。你问的是“和田和于阗”,我回的当然是“和田和于阗”。于阗在历史上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恕我没有时间给你补课。
《汉书·于阗传》里于阗到长安的距离是错的,岑仲勉老已经在《<西域传>各国去长安及去都护里距表》中考证过,于阗到长安的距离应从9670试改为7670;于阗到都护的距离汉书说得差不多的。
那么岑仲勉老先生有没有把蒲犁,皮山,莎车,扜弥,姑墨一起搬家那?
姑墨国,王治南城,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口二万四千五百, 胜兵四千五百人。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十一里,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北与乌孙接。出铜、铁、雌黄。东通龟兹六百七十里。王莽时,姑墨王丞杀温宿王,并其国。
温宿国,王治温宿城,去长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户二千二百,口八千四百, 胜兵千五百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三百八十里,西至尉头三百里,北至乌孙赤谷六百一十里。土地物类所有与鄯善诸国同。东通姑墨二百七十里。
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却胡君三人,译长四人。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杅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铅。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
咱们这里看看这3个国家就有意思了。姑墨”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 如果于阗在和田县城。它北边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们今天人都过不去,古代怎么过来那?
姑墨北与乌孙接。乌孙毕竟有伊塞克湖这个大坐标在。那么姑墨北乌孙,南马行15日到于阗。马行15日大概能走多远,自己估计吧。这样以伊塞克湖为圆心,大致找出个于阗位置可能半径。
龟兹的位置貌似争议也不大,通过龟兹,也可以大致确定出姑墨在那。
然后再看一个
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万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 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一人。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乌秅国千三百四十里,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当罽宾、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
于阗国,王治西城,去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户三千三百,口万九千三百,胜兵二千四百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译长各一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南与婼羌接,北与姑墨接。于阗之西,水皆西流, 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原出焉。多玉石。西通皮山三百八十里。
皮山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然后东通于阗380。如果于阗在和田县,那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说从皮山就直接接壤天竺了。你们可以把皮山放在今天和田县西边120-200公里的范围,然后看怎么让它和印度去接壤。就是在今天,你看看那一带有没有路能翻越喜马拉雅山到印度的。
实际上,把于阗放在今天的和田县,那么汉书关于西域各国的描述,基本就是一堆废纸。因为无论如何也讲不通。主流和西域传之间,必然有一个错,你们都认为班固错,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班固在能见到弟弟班超的儿子班勇的情况下,不会把西域传里的地理位置全部写错。错的是现在的所谓主流结论。不知道这些结论,有汉代考古文物佐证没有?或者简单点说,和田县城那里,出土过五铢钱没?
恩,也不能说不关心,而是这种考证涉及很多语言学的问题,特别是古代的语音,我个人感觉有很多不靠谱的东西,因此对那些对研究历史——恩,说的有点大,应该说了解历史吧——没有多大帮助的考据,一般都54之:)
引用百度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那位兄台证明,上点心搞清楚和田和于阗的关系并不难。回头看看,上边几个帖子写的有点急躁,言辞不恭之处向那位兄台致歉,原帖按我的习惯就不动了。
这种还得给架空历史写考据证明其不存在的事情,想想真的是太好笑了。。。。
再缩小点,就是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时代的和田和于阗是否一个国家。至于到了北魏,唐朝,那对研究汉代就没有多少参考意义了。
在和田附近,1901年,斯坦因发现了1枚于阗马钱,1929年黄文弼教授又发现1枚,此钱为公元1世纪于阗钱币,
于阗马钱二面皆有文字,一面是汉文曰:“重廿四铢铜饯’,另一面是佉卢文:Maharajasa, rajati najasa, Mahatasa Gugramayasa,意思为:“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娑。”(夏鼐:《和阗马钱考》)。
我举个例子,甲说河南东部靠海,乙说,扯淡,河南在山东西边,山东才靠海。这个人马上掉转枪头问,那天津也在山东西边,为什么天津也靠海?
泉畔用的就是甲这招。
他那个主题帖,除了无法自圆其说的东西,唯一一句能证明自己的史料就是“于阗之西,水皆西流, 注西海;其东,水东流”,其他的都不值一驳。但是这句话的前半句,已经被后人证明是错误的。为了给自己找回场子,他就不停地扯出大量与主题无关的地理名词,连捎带打地反问与反驳他观点无关的问题。比如我反驳时提出《施氏西域记》有记载“河水东流三千里,至于阗”,正常人读到这句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于阗的西边还是有河水东流的。他反驳不了,只好由守转攻,问我三千里的起点在哪儿?苍野这个主题里的西海,也是被他问出来的。其实西海在哪里无所谓。但他只能用这个方法把话扯远,扯到你烦了,他就可以宣布胜利了。
和田县买力克阿瓦提遗址一次出土45公斤西汉五铢钱,但这个遗址的建筑年代是被确定为1500-1600年前,已经不是两汉时期了。
再看后汉书 班超传,里边提到于阗至少12次。
是时于阗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西,先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超守盘橐城,与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余。肃宗初即位,以陈睦新没,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刭。超还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超恐于阗终不听其东,又欲遂本志,乃更还疏勒。
八年,拜超为将兵长使,假鼓吹幢麾。以徐干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阗,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遍布天山南北的五铢钱,确不能在班超经略西域31年的重镇于阗(主流观点的和田县城)发现(买力克阿瓦提遗址建造年代是汉之后了),巧合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
于窴是分水岭的说法,显然不止是汉书一家。“于窴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 司马迁大宛列传里可是有西海的。
我们暂且认为司马迁没注意它的大宛列传里有两个西海,一个和于窴有关,一个和条枝有关。但还是那个老问题,于窴如果在今天和田县,那么西海能在那?你列举了西海三个可能,问题是,今天的和田县,能有那条河流到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西海不能?
而且按司马迁的说法,大宛东则扜鰛、于窴。如果于窴在今天的和田县(新疆中南部略偏西),那么大宛的国土就至少要伸展到今天喀什吧?如果大宛在葱岭西,那么大宛离于窴会有多远?按现在主流Osh是大宛东部边境郁成国的说法,乌兹别克Osh市距离新疆和田县直线距离700公里以上(路程估计2000里打不住)。司马迁为什么会把2个离着2千里的地方说成,“东则扜鰛、于窴”?
另外,你说
另,叶尔羌河和于阗河在昆仑群山中的上游都有一段在从东往西流的,传说和事实混杂。
但司马迁是怎么写的?
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注意,这个穷字你认为改怎么解释?是道听途说还是汉使身临其境?这里显然汉使是直接向汉武帝汇报的,在当时汉使众多的情况下,汉使敢不敢根本就不去现场,就道听途说的向喜欢杀人的汉武帝汇报“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这里是司马迁大宛列传的总结。注意,司马迁明确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也就是说,“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这句司马迁写的是很有把握的。汉使是亲眼见了所谓的昆仑者乎的,司马迁应该也是和出使于窴的使者亲自交流过了。
好班固没有注意到,那么你来说说,司马迁又是怎么犯的错误。大宛列传,为什么按于阗在和田县的地理位置代入,也都解释不通那?
班固死于永元四年(公元九二年);
班勇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第一次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