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还都算客观。
毕竟培养了这么多年啊
我抛出的砖引来好多宝玉啊。呵呵。
各位大牛的发言让我有了更多的体会,谢谢大家!
话题如此敏感,引无数大牛竞发言。何其荣幸!
三、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
不算起草大会书面报告第一稿、第二稿时在起草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刘共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一次是第9章讲述的《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解释和说明》,一次是第10章讲述的《最是大节见真知—刘少奇在大会上的讲话》。
具体的讲话内容不挨着评论了,就写一些感想供大家批判。
1、主席没有机会详细修改报告稿
书面报告的第一稿(刘邓主持起草的)、第二稿(指直接发给大会讨论后成立二十一人起草小组起草的),主席都没有及时得到草稿进行详细修改。
第一稿时,书中写道“11日就将举行大会,下午刘少奇就要代表中央作大会报告。毛泽东9日23时才收到报告第二稿(不是上文说述意义上的第二稿——立金洪海亮注),而且还缺第三部分。这时,距开会的时间只有一天,这对毛泽东来说,显然是太紧张了。”因此,主席做出决定:推迟三天做报告。接着,又决定不用先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了,直接把报告印发给大会分组讨论,征求意见,然后提交政治局通过后正式做报告。
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主席是和参加中央小型工作会议的代表一起收到大会报告稿的。作者在P64的注释中推测了三条理由:一是时间太紧,来不及了;二是刘邓认为没有必要给毛泽东看;三是毛泽东曾表示如果时间太紧就不要提前给他看了。然后作者说“从党的组织原则上将,从刘邓的一贯表现上讲,从对毛泽东的态度上讲,第二条理由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实际上,恰恰就是第二条,是问题的实质。恐怕作者内心也是这个意思吧?
并且,这个报告的内容出乎主席的意料!在1月30日的大会讲话上,主席说“这个报告草稿是少奇、小平、陈伯达、胡绳、吴冷西、田家英几位的主张”。
第二稿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时,主席也没有看完,并且没有出席会议。为什么没有看完?作者考证说:报告是分三部分在三天内通过的,通过一部分就送给主席看;第三部分一通过,刘就到主席处听取意见,所以第三部分主席根本还没有看。
2、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月25日)和七千人大会(1月27日)上的不同言论
按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应该将需要向大会说明的意思交由大会讨论,并经过主席批准后再在大会上做口头报告。即:在大会上的口头报告原则上应该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批准的。然后,刘在大会上提出的那些“三七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并没有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明。
26日下午主席召开常委会并讨论了刘的口头报告的内容。作者没有明说,但是我推断,讨论通过的内容是以政治局会议上的内容为主的。
27日会议召开前,刘又将发言提纲给各位常委传阅,此时,即使他的提纲里面加上了不同的内容,也来不及修改了,等于是绑架了中央常委们的意见。作者说道:从当时的情景来看,毛泽东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能一方面这个提纲的调子是昨天常委会定的,另一方面有不同意见也来不及提了,前面等着讲呢!
3、关于决定做口头报告的时间
作者在P56的注释中特意考证了决定不讲书面报告而针对书面报告另作发挥和说明的时间。
在吴冷西的《缅怀刘少奇》书中提出是在大会报告的前一天(1月26日)由主席提议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刘少奇传》也说是在中央常委会(1月26日)上由主席提议的。而作者考证出:1月13日主席就对杨尚昆提出了不念报告稿,只对报告稿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杨尚昆立即向刘少奇、邓小平作了汇报。1月14日,田家英将上述安排写出书面材料报告了主席,当时安排“20日,少奇在大会作报告,不念报告稿,对报告稿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后来大会报告的日期推迟到27日,刘少奇的准备其发言的时间整整有两个周!
4、一个推断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中央政治局层面及其以下的会议,主席一般不参加;中央常委会议主席参加。可见,当时党内分工还是很明确的,日常工作由政治局会议和书记处基本就确定好了。
太长了,留待下次再写。欢迎拍砖。
《变局》这一段时序描述是精华之一,越看越有味道!
发现错误后恨不得把形势说得一团漆黑,根本不想前行。
法乎上,取乎中
他刚开始是“法乎天,取乎地”,后来干脆法乎地了,匍匐前进了。
看看主席对形势的判断
他是在玩弄两面手法。
好象当年李鹏去祭周总理时,就是罗青长通知的,他对李后来在位上有多大助力?除了罗援,他还有其他子女吗?感觉干情报的这些老同志身体都特别好,快百岁之时,头脑都非常清醒,那个沈安娜也是,记者采访时,说话的逻辑感觉象60多岁的人
就知道罗青长是总理进手术室前见的最后一个人。政治影响力倒未必多大,搞情报工作的,一是幕后活,二是技术活。
花了
七千人大会,修养筒子看时机看得准啊,讲话几易其稿。
在水木近现代史版也经常看到兄之高论,非常长见识!
好容易找到机会可以更新了,呵呵。请各位原谅啊。接着上一篇的顺序来
三、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2)
5、修养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基础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是修养扔出的一个重磅炮弹,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直接改变了人们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基本认识。当然,大家也在“传诵”他的勇气和胆略,所谓“最是大节见真知”
修养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呢?他的讲话时这样的:
当然,他也说到
从总体来看,他得出这个判断的根由就是湖南农民的一个说法,而且极大可能是经过“秀才”加工的说法,正如后来的“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一样。
我认为老田的看法是准确的:作为湖南乡下的农民,可以认为湖南的情况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因为你那个地方可能受灾没有那么严重,你需要调粮食支援全国;但是作为国家主席,仅仅从这个简单的样本中就得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太过于简单、仓促、草率了。毕竟是全国范围的大灾荒,只有在当时互相支援的情况下才能尽可能减少更大的灾难。
一个叫金辉的人曾经写过《风调雨顺的三年》一文,认为那三年根本就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曾经的一塌糊涂网站曾有一篇名为《中共建政以来最大的谎言》为题的文章,连续多天位列十大话题之一,就是以金辉这篇流毒甚广的文章为范本的。很多人只看金辉的结论就得到了自己的结论。而我,工科生寻根究底的习惯,让我找到了金辉的全文“拜读”,其逻辑惨不忍睹。(如果列位有兴趣,我可以找机会可以把它写下来。)从这个角度看,修养的逻辑其实也是惨不忍睹。
6、修养对人祸的定义
既然是人祸,谁来承担责任?
与毛、周等人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相反,刘对人祸的定义,完全是在引向别人,仿佛他根本没有责任一样。
他说
这里面根本没有提到自己的责任,与主席的检讨差别太大了。主席说
我们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第一笔账首先是中央负责,中央又是我首先负责。
主席为什么不要别人推卸责任?第一个推卸责任的人是谁?我看首先要推修养。
请注意,书中说到
既然主席一直在一线纠“左”,那么谁一直在制造“左”执行“左”呢?我认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洪兄这是为世界杯加油添菜啊。
多少年后称颂修养的人不知良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