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移动互联网经济笔记 -- 邓侃

共:💬184 🌺897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刚看到阮一峰的博客里面的这篇

北京酒店业揭秘(一)

这段话非常有意思:

这个房间大概有40平米左右,家具装饰都非常的中国。前台MM说,当时Tilda Swinton就在很近的中影公司参加影展,也是通过朋友介绍,来这里住的

家园 同意肥得流油,哈哈!

对谁肥得流油是个问题。

酒店集团或者专业代理比较容易从中受惠,对于超大型OTA来说反而未必,这是市场定位的关系。面对整个市场的时候,Niche的利润率不一定能有效覆盖推广成本---这本身是矛盾的,因为在整个市场中推广必须以同质(相对同质)为准绳来降低成本。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市场细分。大型酒店集团本身有不同品牌分类,这个大家都很熟悉。除此以外,还有专门性的酒店集团(比如我很喜欢的悦榕庄,呵呵)。高端酒店和低端酒店集团在OTA上的投放是有限的,不会存在邓侃兄所说的“只要打扫客房就好”的可能。因为风险控制和利润攫取之间有个平衡,不能无限放大,酒店固然不会放弃可掌握的利润空间。而超级OTA其实也没有能力做好全线产品的利润优化。

看看Expedia集团的品牌群:

Classic Vacations

eLong.com

Egencia Previously known as Expedia Corporate Travel.

Expedia.com

Hotels.com

Hotwire Group

TripAdvisor

SeatGuru.com

Venere.com

Classic Vacation就是一个专精高档度假旅游的子品牌。同理,Egencia则是专精商务会议的子品牌,等等。

不同子品牌使用的系统不同,当然在报告端会有汇总,操作上则有相当的独立性,这是因为业务特性和范畴有较大差异。差异性既是利润来源,也是成本控制的重心。

家园 社会化营销是一个方向

不过我觉得也只是方向之一。

这个回帖里有几个点很值得讨论,仓促间也想不了很多,简单列一下。

1,价格与客户体验之间的系数。

2,让用户感到差异性体验满足=/=差异性体验满足。

3,人是可以管理的,因此是可以抽象成数据点的。

4,个体水平的体验差异汇总以后成为市场参数。

5,通过定制实现差异满足可能比不同平台满足差异要经济。

6,核心竞争力到底在线上还是线下?这首先取决于产品性质,然后才是知识组织。虚拟商品,可物流配送商品,不可物流配送商品,服务类商品。

家园 呵呵,这个是到到策划的

就是Tripadvisor中国。

这个策划本身是抄袭的,不过效果做得不错,说明策划落实是最重要的。但仔细想想,这给到到到底带来了啥?所以这个策划还是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您老就是Mit上的美人他爹?

家园 到到把tripadvisor翻译到中文

其实未必是正确的。本地化的内容才是方向。

正是在下。您老的id是?

家园 说到底还是成本

社会化营销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廉价的差异化营销方式。结合你谈的几点,我也说几点:

1.当前的问题是,廉价的,大一统的营销招式已老,需要新的增长。换句话说,因为信息透明(托OTA以及所有价格搜索引擎的福),所以价格不再是用户体验的关键了。而且价格过低,将伤害用户体验。

2.用户是可以抽象的,以前是抽象为一个分母,现在是抽象成一个多项式,不同的参数决定用户分组。

3.如何低成本,低风险的定制差异体验?

4.互联网上面能流动的,只有信息。OTA 1.0们的做法,是让信息透明,OTA 2.0能做什么?这个才是问题。你所列的几个分类里面,虚拟商品是可以流动的,服务类商品是半流动性的。OTA是贩卖服务性商品,这个和amazon有很大区别。

家园 本地化

这个东西国内目前容易做好的是大众点评,口碑这一类,Yelp的覆盖面积都嫌大了。

不论北美还是国内都还有大量的服务没有上网,大量信息还没有透明化,原因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成本。比如家装市场,一户家庭一辈子可能就装修那么三四次,尽管金额巨大,但频率低,本地化严重,高定制。那么通过同质化手段把它拿到一个开放平台上,营销成本反而可能是非常高昂的。

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本地化市场都是某一两家巨无霸无法垄断的,有可能打开局面的是其中某几个信息交流的环节,但不会是整体的解决方案。

我老是咁都得,在一言堂跟您老掺和过SNS的话题,呵呵。

家园 SNM的成本分两块

直接投入的门槛低,甚至可以说0门槛,的确可以说廉价。

但精细投放涉及的相关人力投入可以相当高昂,甚至人力密集型的行业。所以总体上是否廉价要CASE BY CASE。

岔开一句,我看JOBS介绍IAD的第一个反应就是:

IAD如果打开局面,吃网络营销这碗饭的人就更多了。

家园 为啥爱范儿上有第6了

这里没有?

是合作伙伴写的?

家园 应该是被墙了。

这篇主要是侃兄的大作。我只是打酱油。

我把它贴出来吧。

家园 【原创】【6】 马云的理想与困境 之一

我们讨论移动互联网经济,多半以国外企业为案例。对于国内企业,我们很少评论。与其轻描淡写,形如废话,不如不说。溢美过实,自古有俗儒之嫌。坦率直言,又难免偏激,多有得罪,乡里乡亲,何苦为一言而不合?

但是论及电子商务领域,无论是国内业界,还是放眼全球,都绕不开阿里巴巴。

2010 年 6 月 25 日,W总经理去杭州视察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做专题汇报 [1]。老马这篇汇报,面面俱到,却又一气呵成。看来老马的写作班子,藏龙卧虎。

老马这篇汇报,内容丰富。不仅谈了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现状以及前景规划,也谈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而且还谈了宏观经济与产业布局。最有喜感的是在汇报末尾,还不忘加上一段,“请总理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放心”,感觉老马像是被韩寒灵魂附体。

表面上看似散乱,但是形散而神不散,字字句句紧扣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阿里巴巴是中小企业的盟主,“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要创造一个奇迹”。一句话,要求政策松绑,作为回馈,阿里巴巴为政府的经济调控,排忧解难。

老马的汇报,读来非常令人振奋。但是反复咀嚼之后,觉得有几处疑问。

1. “帮中小企业赚钱”。有赚就有赔,谁赔了?

老马在论述阿里巴巴的经营宗旨时,说到,“美国电子商务围绕大企业做,大企业有钱,他们创造的价值是为企业省时间、省采购成本。而我们发现在中国,特别是亚洲主要是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除了知道怎么省钱,更想知道怎么挣钱,所以我们跟欧美的电子商务做了一个相反的动作,大家认为我们要帮人家省钱,我们认为我们要帮人家赚钱;大家认为我们应该帮大企业服务,我们认为我们要帮中小企业服务。”

有赚就有赔,谁赔了?有人说,阿里巴巴为国内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国际贸易的平台,把原本给国外企业的订单,转移给了中国中小企业,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赔的是国外企业。

老马说到,“使用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有五千万家。在国内有 3700 万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使用阿里巴巴,在国外有 1200 万家中小企业卖家。现在每天有 130 万海外买家访问阿里巴巴国际网站,每天买家人数等同于二十个广交会。”

1200 万国外供货商,3700 万中国供货商,两者的比例是 1:3。不知道国外供货商和国内供应商,从阿里巴巴拿到的订单的总额,分别是多少?不知道这 1200 万家国外企业分布在哪些国家?

“阿里巴巴让国内企业赚了,国外企业赔了”,这种说法,是一个美好的猜想。猜想是否成立,需要拿数据做证据。

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如何证伪这样的猜测,“即便欧美企业赔了,也未必说明中国企业赚了,或许越南企业才是赢家”?

第三种猜测是,通过阿里巴巴交易的企业赚了,不用阿里巴巴的企业赔了。

a. 老马说,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淘宝上女装就卖了 124 亿,今年我们估计服装在淘宝上卖会达到 600 亿。现在淘宝每一分钟卖出去的服装是 969 件衣服,每一分钟卖出去的鞋子 203 双,现在在这个巨大的市场,淘宝一天成交额已经达到 10 亿人民币,(全年近 4000 亿)。淘宝三天到四天就能完成整个王府井百货一年的营业额。”

换句话说,淘宝网把王府井百货的生意抢了,王府井赔了。淘宝网正在转变传统零售业的经营方式。

b. 老马说,“(以前)很多工厂都是直销的,我们今年交易额涨得非常好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由于金融危机,工厂货卖不出,他们就到淘宝上卖,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使得中国内需市场由于通过网上交易而迅速发展”。

“淘宝网在七年前诞生,一开始主要是年轻人(个体户),现在大批商家都上淘宝,有些生意做大了就变成 B2C 了。去年(2009)淘宝完成了 2000 亿交易额,今年(2010)我们要完成 4000 亿的交易额。淘宝网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是 113 万人,创造的间接就业机会已经超过 302 万”。

阿里巴巴的 B2B,结合淘宝的 B2C,改变了传统的物资交易方式,物资局过时了,市场部营销部裁员了。

c. 老马说,“今天淘宝看到了一万亿的交易,但是我们看不到三万亿、四万亿交易,什么原因?被物流挡住了,中国的物流体系分散,原先是邮政为主,现在出现了很多民营快递"。

"由于淘宝,出现了大量小的民营物流公司,但是我们缺乏像日本、美国那样好的体系建设"。什么是好的体系建设呢?老马举例说,“今天沃尔玛在全美国布到乡村的商场,其实就是仓储系统,我们其实今天有机会”。

如何把握机会呢?“在十年以内,我们想在全中国找十个省,建十个大的仓储体系,让所有小企业把仓储放在里面,同时鼓励所有物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

也就是说,老马想挑战以中国邮政为代表的国营物流业。

d. 老马说,“全中国网商在阿里巴巴上面申请的贷款金额总共 2512 亿元,获得贷款的客户是 1.3 万家,获贷金额是 132 亿,获贷比例只有 5.25%,也就是只有 5% 的小企业获得了贷款,大批的企业不能获得贷款”。

“小企业是无抵押,而银行一定要抵押,现在很多小企业感觉把银行当成当铺了,我交给你什么,你贷一点现金出来。今天通过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数据也可以进行贷款了,而今天为止,我们贷出去的 132 亿中,坏账率只有 0.28%,几乎是没有什么坏账”。

为什么阿里巴巴贷款坏账率如此低?“因为世界没有一个公司拥有这么多小企业数据,并时刻掌握这些数据”。

老马在向总经理呼吁,“给我们这一次机会”,所谓给机会,就是改变政策,打破只有银行才有资格做贷款的垄断局面,允许阿里巴巴大规模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老马拉开架势,公开挑战银行。

老马正在改造零售业,正在改造物资流通方式,即将挑战物流业,还准备挑战银行业。一言以蔽之,老马的理想,是全面改造中国的经济结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2. “我们坚持为小企业服务,不管大企业给我们多少钱,我们基本不做”。是不想做,还是做不了?

老马说,“未来十年,我们要为1000 万家小企业解决一个生存,成长,发展的平台。第二我们要为全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第三个目标,我们为十亿人打造网上消费平台。”

老马打算为十亿消费者服务。假如这十亿人消费者中,有 2/3 是中国人,也就是 7 亿,而中国人口是 13 亿,也就是说,老马希望全中国 13 亿人口中的一半,成为淘宝网的顾客。如果一切如愿,阿里巴巴集团将成为中国流通和销售领域的绝对霸主,成为生产各类消费品的相关产业链的实际舵手。

问题是,中小企业有没有能力满足全中国一半人口的消费需求?

老马说,“我们十年创业的经历告诉我们,小企业非常艰辛,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完善,帮助他们成长”。这话说得很对,阿里巴巴集团要成长,必须帮助小企业成长。只有小企业们成长了,阿里巴巴才能大规模成长。

从小型作坊,转型为中型企业,规模扩大了,人心容易散,团队不好带。老马说,“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完善”,完善什么?完善企业管理。

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概括为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四个环节。而各个环节都需要财务,人力,调度,物流等等功能。如果把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四个环节,看成是二维表格的行,而财务,人力,调度,物流等等功能,看成是这张表的列。每一个功能,落实到具体环节中,都需要有针对性的适配,这就是这张表中每一个格子的含义。

... 财务, 人力, 调度, 物流, 。。。

采购 + - - + -

生产 - - - - -

销售 + - - + -

售后服务 - - - + -

在上面这个表格中,+ 表示阿里巴巴已经提供或者将要提供的功能,而 - 表示还没有提供的功能。要实现老马的理想,就必须打造一个在线企业管理平台(Online ERP Service,or ERP SaaS)。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相当大的落差。

有人质疑,小企业做大了,就会脱离阿里巴巴,自立门户。所以,站在阿里巴巴立场上看,正确的做法是扶弱抑强,Online ERP Service 有害而无益。

这种观点不一定正确。假设某个企业把各部门的财务,人力资源,工作调度,仓储和运输等等管理数据,都上传给了阿里巴巴的云计算系统,该企业的日常管理,依赖阿里巴巴的 Online ERP Service。如果这样,那么该企业使用 Online ERP Service 的时间越长,上传的数据就越多。上传数据越多,Online ERP Service 就越好使。这样日积月累,形成正反馈,企业对阿里巴巴的依赖越来越深。

如果日后该企业想脱离阿里巴巴自立门户,那么势必需要转移数据,还要学会使用新的管理工具。转移数据和培训,都是成本。成本越高,企业自立门户的动机越弱。

如果老马不痛下决心早日实现完整的 Online ERP Service,那么或迟或早,会有其他人去填补这个空白,与阿里巴巴争夺小企业。

特别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在某个特定行业,有人实现该行业的有针对性的 Online ERP Service。以此为竞争优势,从阿里巴巴盟下争夺小企业。这个趋势维持下去,就会出现特定行业中的小盟主,同时其它行业也出现小盟主。众多小盟主逐渐坐大,逐渐架空阿里巴巴这个全行业的大盟主。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讨论过 Priceline/携程 如何回避与 Amazon/淘宝旅游 竞争。回避竞争的办法之一是 “挺进纵深”。因为从纵深来看,零售业 ERP 与旅游业 ERP 差异很大。Priceline/携程 可以通过深耕旅游业的 Online ERP Service,扩大与零售业的 ERP 的差异,以此来回避与 Amazon/淘宝旅游 的竞争。

ERP 的实现方式有很多,SAP 是传统方式的代表。有人说,SAP 就是工作流程加数据报表,这个概括过于粗放,但是也反映了部分事实。

Salesforce 创建于十年前,当初的主要特色是把 ERP 做成 Online Service,而不是像 SAP 那样,挨家挨户上门,给客户装软件。但是 Salesforce 的产品设计,与 SAP 风格接近,看起来仍然是工作流程加数据报表。

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际,Salesforce 紧跟潮流,高喊 “仿效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方式,重建传统的 ERP” 的口号。Salesforce 的战略,初战告捷,而且前景看好。

关于 Salesforce 的战略,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 认为 [2],作为社区,Twitter 和 Facebook 本质上是管理人际关系的工具。CRM 管理的是客户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如果 Twitter 和 Facebook 能够成功地管理 “普遍的” 人际关系,那么延用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方式,加以改造,就一定能成功管理客户关系,这种 “特殊的” 人际关系。

至于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方式,能否延伸到除 CRM 以外,例如财务和物流等等 ERP 其它领域,Marc Benioff 没有谈。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想清楚,其实大家都没有想清楚,这的确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Reference,

[1] 马云向W总经理专题汇报全文。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31816)

[2] Salesforce CEO on the Key to Salesforce's Success and the Move to the Real-time.

(http://gigaom.com /2009/06/25/structure-09-marc-benioff-on-the-key-behind-

salesforces- success-and-the-move-to-real-time/)

通宝推:小豆豆,史文恭,西电鲁丁,
家园 侃兄是业内人士,VPN对他应该不是问题。
家园 马云的吹牛应该是原创的

我04年就在纽约听过马某人吹牛,绝对是个口吐莲花的神人。不需要什么草台班子代笔。

家园 就阿里巴巴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解决方案,与我们跟他们的接触,还只是处于概念阶段。

阿里巴巴的客户数据能够规避风险、能够识别机会吗?可能可以,但离运用距离很远。

阿里巴巴有确定的风险管理模式吗?有可行的商业模式吗?最起码现在没有。以银行的经营模式而论,以后也很难有。

真应了楼下的一句话,马云的吹牛是原创的。

家园 这篇写得特好,送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