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重新整理发帖) -- 饮冰

共:💬153 🌺105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重新整理发帖)

鼓捣了半天,总算弄清楚了一点在这里发帖的顺序。我宁愿相信自己愚笨,也不愿相信河里的版面设置有点复杂,呵呵:)为了方便大家阅读,重新开一个帖子。多谢这么多热心人告诉我和支持我

————————————————

序言

这个帖子原来有个名字:

  历史也可以很时尚——毛爷爷从开始到后来的故事(又名:毛泽东评传)。太长了就用了现在这个。想写这个帖子,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说起来我也算是个时尚行业里的人,做的也是跟时尚推广相关的工作,几年前见过明星、官员、首富,搞过策划,参加过活动,国外也去晃过。个人方面,也留过长发,染过红毛,冬天里套着衬衫马甲穿着凉拖在大街上得瑟,至于酒吧、会所之类的场所也一一涉足,一次不小心进了家黑店,喝3瓶酒,一结账6000多,扔了50块在桌上,趁打手不注意拉开门就跑了,那家伙追出去我3里地,妈的,其实我跑到他后面去了。

    这都是以前的事了。我本人还是不时尚的,应该有点土气,不过很喜欢研究这方面的东西,人都是这样吧。

    我转而去读书,先是把中西方的小说、笔记、哲学书等对照看了一遍,然后又看了马列全本和《毛选》,至于历史书,从小就是我的爱好,除了《二十四史》还有点没看完,其余的都差不多了。

    偶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读了这么多书,除了最近几十年出版的以外,其实我就干了一件事:读毛的书和读毛读过的书。于是我转而研究这个人,去了当年他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跟当地人聊了天,我发现能见到的写毛的书籍和文章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我们已经明白的讲得很明白,我们不明白的一点也没讲明白。

    这样我开始思考,对时尚也有了新的定义,这个定义是什么,这里我先不说,希望大家看完文章之后能明白。

    构思这个文章已经有七八个月,零散记录了一点。资料来源都是正史,但也有小说式的情节,有主要人物,但我想写人文近代史,从年代、人物入手展现毛、周、蒋、孙中山等牛人们成长环境和奋斗过程,并有大量的心理分析和描写,相当于一部“成长和成功学大全”,同时分析全景式的政治心术和手段,这有我的个人发挥,目的还是满足一下好奇心和发挥一下想象力,一手抓史实,一手抓“史见”,两手都要硬。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还清白于毛泽东》等等书籍已经正式出版好多年了,我想我们在网络上以民间写史的方式展现一个普通人眼里的毛也不会有什么错。而且,我的资料来源都是正史,正史上没有的,是自己的实地了解,其他个别的小说笔法,大家也一眼能看出来,这种电视剧也不少了。而且我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有兴趣去看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毕竟那是官方正史,对了解一个人是有好处的。

  之前写过不少婚恋、网络、心理上的东西,受欢迎的时候也有,搞这么大的工程,还是头一次,只希望搞得完,我慢慢搞,大伙慢慢瞧,偶尔高潮,但多讨论,不要吵架。吵架是很没意思的。我们也都可以成为朋友,其实历史人物跟你的关系还不如我跟你的关系实在吧,请大家高抬鬼手,能够保留这个帖子。希望大家都能安静看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历史环境、历史规律、历史本质以及我们个人成长能够得到的经验教训予以更多的多关注。

  如果说这个帖子面临和谐的危险,就是来自于大家的吵架。我们可以少一些对历史个人的评判,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形象自在人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谢谢。

关键词(Tags): #毛泽东 传记 评传 人物 近代史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之宇,看世界,西瓜子,xhUserI,别急,游·鱼之乐,九霄环珮,水立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2)

0001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3332[URL=][/URL]

第一章 寻常少年

    

  1.名字的奥秘

  

 

  大厦之材,必出幽谷。有这么一处“幽谷”,整个地方叫韶山冲,屋子所在的地方叫土地冲,屋背后的小山叫“猪婆侧”,对面的山坡叫楠竹坳,公元1893年12月26日(大清光绪19年11月19日),这间普通的农民之家里又出生了一个男孩,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却都在襁褓里夭折了,所以又生了个男孩全家人都很高兴。

  这孩子在娘肚子里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因为这年的春天是上年阴历12月17日立的春。

  他老爹叫毛顺生,今年23岁,老妈叫文素勤,不过大伙都叫她文七妹,今年26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找工作,毛顺生当爹以前,还是过得很幸福的。

  他不太幸福是当了爹以后,这个我们以后会说到。

  小男孩出生,最重要的是取个好名字。这项工作非毛四爹莫属。在韶山,四爹是一个博古通今,不出韶山村,胜似全球通的人物,家里不仅有老黄历书、称骨算命书、风水罗盘,据说还有一本英文六级书(从湘军士兵中淘来)。韶山冲的也人一向敬重他,孩子出生,女儿嫁人,老人入土,他都是必到场的。

  四爹取名:毛泽东。这孩子是毛氏“泽”字辈,自然要带个“泽”字,那为什么要叫泽东呢?不叫毛泽西,毛泽南?湘乡名人曾国藩手下就有一条大将,叫罗泽南,照搬不就行吗?

  四爹就是四爹,他徐徐解释:这年是癸巳(蛇)年。孩子出生在辰时(北京时间早晨7时至9时)。肖蛇之人名字中宜有“木”部首或带“口”、“宀”、“冖”字首;七九点钟正是日升之时,东方红,太阳升。东!就用这个字,日从木中出,为东(東);而与其诞生之时辰——日出东方也恰恰吻合,岂非天意?

  大家说:“名起得好!顺生要给个大点红包!” 毛四爹朝大家挥手致意。

  毛四爹说:其实这个名字的奥秘不是我起得好,是这个孩子正好是“泽”字辈,——这个怎么说?

  “蛇,小龙也;辰,群龙行雨之时,也就是说这家伙是蛇年龙时所生,辈派中的“泽”字刚好带水,群龙行雨,这雨不就下来了吗?天作之合啊!我看顺生家是要出大人物了,孩子要从文,必定是一代文豪;要从武,必定是紫禁城跑马,要做官嘛,不是位极人臣,也可封个万户侯!”

  大家说:“命很好!命很好!顺生有福享!”

  毛顺生朝大家挥手致意。

  名有了。孩子的字咏芝,这跟他的外公有关系。他已经故去的外公叫字芝仪,还有芝兰、芝祥两兄弟,合称“三芝堂”。为了纪念他,就起“咏芝”,咏芝后改为“润之”。

  产房。顺生看着这小子,白胖白胖,脸部柔和的曲线,善意的大眼睛,眼珠子黑溜溜地,不怎么转动,很安静,好像一直在看着你,其实你不知道他看向哪里。顺生赶忙把刚才起名的事告诉了文素勤。

  文素勤听完,嘴角微微一笑,在她心里,这完全是一个普通农家得了崽的喜悦,她说反正那些字她也不会写,儿子行三,她就叫他小三。(原来小三是这么来的)

  “什么小三?你喜欢三啊!”顺生再一次郑重地介绍:“他叫毛泽东!”

  天边亮,群山红,木出日中为东。毛四爹的预言又在他耳边响起。

  文素勤瞧他那一本正经地样子,笑了说:“我们小老百姓生活在这样的山村角落,山高皇帝远,我不希望孩子有什么大出息,只要他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你懂什么?深山大泽,必有龙蛇。括弧毛四爹语录。顺生嘴里小声嘀咕。

  文素勤没理他,她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丈夫刚才打发四爹多少钱的红包?

  顺生刚才心情好,包了10个铜板的红包,但四爹没有要,他也就没强给了。

  文素勤埋怨了丈夫一句,说:“你呀!做什么事情都不里手!这种事情,是必须给红包的,我看你又是舍不得,你应该包一块银元,四爹家对我们一直都很好,你看,刚才四婶来还给我送了10个鸡蛋来了!”

  顺生回过神来,心想,你们女人就是这样,头发也不长,尽关心一些小事,儿子将来是不是真的富贵呢?这个问题你也不深入思考一下,然后热烈跟我探讨一下。嘴里说:“好啦,我晓得,莫啰嗦。明年开春四爹插田,我给他帮半天忙就是了。你先躺着,孩子满月要摆酒吗?摆酒又得花钱?我出去做事了。”

  一个23岁的小伙子,从这一天起当爹了,想到家庭,想到生活,他有太多的心事。

    

关键词(Tags): #毛泽东 评传 传记 人物 近代史通宝推:然后203,老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3)

0002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3337[URL=][/URL]

2.顺生的目标:活得有尊严!

  

  毛家在韶山的人缘还是不错的。这主要归功于文素勤。素勤既朴素,又勤劳,性格温顺,又带有原则。她是一个生怕麻烦别人的人,宁愿自己多付出点,多忍耐点。她为人大方,一点小事不会放在心上,而且热心帮助别人,特别是在一个精明吝啬的丈夫的衬托下,这种品格显得尤为突出,左邻右舍跟她的关系都比较好。

  自从头两个孩子夭折后,她虔诚信佛。这养成了她善良而多情的性格。每当有逃荒讨米的人上门,听他们说一两句,她就眼泪汪汪,虽然自家米缸的米也不多,但总要赶紧去里舀一些米出来给他们,有时候讨米的人已经走了,她想起来觉得还应该多给点,就会追出去,把身上仅有的几文钱给他们。

  如果非说跟别人家有什么矛盾,那就是后来跟村口另一位姓毛的人家。到1905年,文素勤生了三个儿子,而那一家是四个女儿,农村里的人情很奇怪,三个儿子之家与四个女儿之家,好像有什么矛盾。

  这明显不能怪素勤,只能怪基因。

  韶山冲里的人都说毛顺生很有福气,讨了一位好堂客,文素勤贤惠温柔,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可是大家说顺生福气好,却是另外一层意思:指他有一个富丈母娘,

  素勤的娘家是湘乡远近闻名的大富人家,家境殷实,顺生却出身寒门,穷得叮当响,每到荒年难关,都是岳父岳母家给他资助,虽然是无偿贷款,但日子久了,也让他受不了。

  他再也不能让别人风言风语了。说他毛顺娶了一个好堂客,便少奋斗好多年!这是典型的“丈母娘帮助论”嘛。

  另外,在毛家他是一代单传,没有兄弟,如果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过好,在族里就说不上什么话,很容易让人瞧不起的。

  我可以穷,但不可以被人瞧不起!我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一个做父亲的尊严!

  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种田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他想出去打工。

  韶山虽然清贫,但一直是毛家人的世外桃源。韶山毛氏如果追随到500年前,先祖毛太华生活在江西,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江西混战,毛太华为避战乱到云南,在云南他娶少数民族女子为妻,应征入伍,戍守边疆,升为将军后激流勇退,以军功请求告老还乡,明政府把他安置在湘乡,他的子孙为了寻找一块永保万世的平安之地,就来到了韶山冲,当时这里是原始蛮荒之地,山林草泽中,老虎豺狼出没,每当山洪爆发,泥石俱下,浊流滚滚,巨大的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心脏不好的人很难立足,唯一的优势就是砍柴和打猎比较方便。500多年过去了,一代一代的毛家人生活在这里,除了响应曾国藩的号召走出去一批当兵的以外,基本上还没有人离开过韶山冲。

  毛顺生想到的正是去当兵。

  外面又在打仗的消息传来,湘军又在招兵。听说是一个叫日本的小国家,从海上攻进了朝廷。中国人这么多,为什么打不赢?顺生也想不明白。不过听老人们讲,日本也叫倭国,人长得又小又矮,能像《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一样钻到土里去,顺生觉得很奇怪。

  他决定了,去参军。踏着先辈毛恩坎、毛兰芳等追随曾国藩的足迹,去参加湘军!从来只握过锄头的手,从今后要开始手握长枪了;从来没有出过韶山的顺生,从今后也许将策马扬鞭、万里征战,也许会一直开拔到海边,去打倭国人!倭国人会钻地怕什么?毛四爹那里还有照妖镜!他已经答应借给我带着远行了,倭国人杀过来,我照!

  毛顺生的父亲毛恩普大人也同意去当兵,因为走出韶山,那也是他年轻时的梦想。当兵,那是一个未知的前程,可是也是唯一的前程,清政府考大学太麻烦,山里的人能走向外面世界的路是不多的。

  可是文素勤不同意,她舍不得丈夫。她想象中的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她知道丈夫刚强的性格,只怕发不了财,而要吃亏。一想到他要在外面受委屈自己却不能陪在他身边,她泪水潸然而下。

  “在外面你有困难,你要回来,不要强忍着。”她万般交待。爱,是因为理解。

  远行的人,不问你是否飞黄腾达,只问你能否平安返家。发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继续做个纯朴的人,保持泥土一样清香花草一样芬芳的本色。因为还有天使在家等你。

  在外面不要逛窑子。不要出入歌厅洗浴。好孩子出门在外,小天使无处不在。

  毛四爹却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交待给你一个任务:找小姐。

  顺生:啊?

  四爹:啊什么啊?找我的毛金花。

  毛金花,毛四爹唯一的女儿。13年前6岁的时候离奇失踪,有人说是被人口贩子拐走了,有人说是在山里玩耍时遇到了鬼魅,再也没回来。

  大致在1896 年的某一天,毛顺生提着一个包袱,走出了韶山村,走向他发愤图强、建设小康之家的未知旅程。上一年,湘潭这一带发生大旱,庄稼无收,到处是逃荒的人群。

  身后,是他的老父、弱妻、幼子,他的妻子又有身孕了,他们手拉手站在村头,望着顺生远去的背影,眼角湿润。远处有韶山的山歌响起:

  正月才讲起,二月吃借米

  三月餐打餐,四月难过关

  五月借团谷,六月饿发哭

  七月禾熟了,八月吃半饱

  ……

  丰年但得温饱,凶年不必死亡。自古以来的中国老百姓,他们的要求就这么高。但这不包括已经做了父亲的毛顺生,他追求的是活得有价值,有尊严。115年以后,它将写入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Tags): #毛泽东 评传 传记 近代史 人物通宝推:老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4)

0003内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3347[URL=][/URL]

 3.外婆家的澎湖湾

  

  

  小三儿一天天见长,已经2岁了,断了奶。这两年里,每天夜里他都要哭闹,顺便就把床尿湿一下,害得毛顺生和文素勤睡不安宁,顺生实在顶不住,就在孩子屁股上“啪啪”两巴掌,他便哭得更响,非文素勤安抚才止哭,妈妈一边轻拍着他,一边心痛地埋怨:孩呀,你老实点哟!

  其实文素勤妈妈哪里睡得着呢?每天夜里,她都几次从梦中惊醒,赶忙起身看看她的宝贝儿子,摇摇他的小手,是否还活着,前两个孩子的接连离去,实在让她害怕够了。

  现在顺生也走了,文素勤要操持家务,小三儿就送到他外婆家去养了。

  外婆家在湘乡唐家坨。唐家坨文氏是湘乡高冲文氏的一支,在当地属大户人家。这个家主要是由文素勤的奶奶(小三儿的曾外祖母)发展起来的,曾外祖母姓贺,她14岁嫁入文家(丈夫文作霖,有意思的是贺氏也比他大3岁),30岁丧夫(文作霖27岁去世),文家的重担便全部押在贺氏一人身上,她一人抚育三子一女,没有改嫁,勤俭养家,精打细算,夜夜纺纱织布,渐渐发家。道光27年(1847年),朝廷颁文表彰其节孝;同治八年(1869年),她的名字又被编入《湘乡县志》(封建社会女人是很难有这样的待遇的)。直到88岁无疾而终。她去世时,文家已经拥有一座大合院,140多亩田、10多头牛,20多口人,她靠的不是经商,不是炒股,不是开发房地产,纯粹是精打细算,勤劳致富。

  她的二儿子文绵熏就是文素勤的父亲,文素勤的妈妈也是姓贺,叫小贺氏(本族的?),她继承了婆婆的家风,把文家上下收拾得井井有条,文家的财势更一步发扬光大,文家的人口翻了一番,已经有40多口,存款不知懂翻了几番,数字保密,小康的大户人家,开阔大气,家风颇受人尊敬。

  1888年文绵熏去世后,小贺氏就是整个文氏大家族的主持人,地位相当于《大宅门》里的二老太太。

  文素勤是她的宝贝女儿,小三儿就是她的心头肉。小三儿的到来,着实让她激动了一把,她特意召集全家族的人开了个简短的会议,她拄着拐杖,用在家族里无可挑战的威严目光扫过全场,只说了一句话:谁要是轻视了我的这个宝贝外甥,谁就是轻视我!

  我生气,后果严重。

  小贺氏有两个亲生的儿子,也就是说小三儿有两个亲舅舅,一个是大舅文玉瑞(在文家大家族中排行第七,故称七舅),一个是二舅文玉钦(八舅),大舅认了他做干儿子,二舅的老婆当了他的干妈,这样,他在两个亲舅舅家都有名分了,大家都要视他为己出。消息传出,文氏家族的人都说他很“金贵”,有亲生的父母,有干爹干妈,后来还拜了一个石头干娘,要这么多人来养。

  日子久了,大家才深切晓得这“金贵”的含义:他需要几个人围着他传,一个人可看不住他。

  每当打雷下雨,他就莫名兴奋,如果你不抱着他出去看雨,甚至在屋檐下玩雨,他脸上就会下小雨,哭得昏天黑地,不达目的不转晴。

  小时候他还是很爱哭的,一生的眼泪,也许在幼年流光了。

  刚给他换的新衣服,一会就弄脏了。而他浑然不觉。七舅母经常教育他“要讲卫生”,从没见他改过。七舅母拿他没办法,只好跟在他屁股后面洗,自从他来了以后,文家的脏衣服总是比别人家多,肥皂总是比别人家少,七舅母烦躁起来,小三儿也免不要被骂几句。这孩子长大后曾想当一个制作肥皂的专业技工,说不定跟这“童年的阴影”有关?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传记#人物#近代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5)

0004内容: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3439[URL=][/URL]

练武

  

  他可爱得像个小动画片。这个动画片的内容不是洗具,也不是杯具,而是武侠剧。

  湘乡为湘军的发源地,曾国藩湘军中的不少高级将领都是出自这里,“尚武”之风比韶山还要强烈。文家的护院就是个武林高手,他没有名字,一套梅山神拳打得虎虎生风,能开砖劈石。什么叫梅山神拳呢?就是源于古梅山地区的拳法,古梅山地区包括湖南的新化、安化两县,这两县的人们都住在大山里,自古就是武术之乡,民风彪悍,而且还有各种神奇的法术(详细情况以后会讲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小三儿不能不受到影响,这个影响就是练武,首选当然是梅山神拳。

  练梅山神拳有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就是以手击石,练武的时候,不管是冬天夏天,都穿得很少,只穿一件薄薄的短褂。由此就有对土地和石头的崇拜,需要拜石头。小三儿是练武最认真的,对武术他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他就去求外婆。外婆当然同意啊,别说拜一块石头,就是在家砌个碉堡,她也同意啊。

  当然外婆不知道他是因为练武,乡下有这样的风俗:就是拜个“石头干娘”,这样能保佑小孩子健康成长。外婆亲自挑了一个好日子,让他拜了附近龙潭坨的山脚下一块巨大的石头观音。于是他有了一个外号:石头三伢子,简称石三伢子。(韶山的发音不同)。

  在师傅的教导下,小三儿打下了他一生的武术基础。他身体强健,个头也比别的小孩长得快。他喜欢上山、爬树、搬石头等,练习武功。当然,他在武术上的突飞猛进还是十几年后去了长沙,那时练习的也不是梅山神拳了,这点我们放到以后说。不过,这支孩子军也经常分派火并,今天还是兄弟,明天又成了死敌。

  他和表兄弟们偷偷玩过家里的梭镖和火铳,被大人大骂一顿,这次连外婆都没有护着他,就再也不敢玩了。他们请神拳师傅用竹子、木头做了很多把刀剑,和村里的其他儿童组成一队孩子军,全副“武装”、浩浩荡荡地开在乡间小道上,一个个都是一副“武功高深”的样。表兄文运昌成了他最好的好玩伴,每当有人骂他是外乡来的野孩子时,运昌是肯定要冲上去的。当然,小三儿更不是吃素的,他个头高,在孩子军中用双拳打天下,很快谁也不敢惹他了。碰上比他大的怎么办呢?他一般不硬斗,先跑,然后发动群众,大伙围攻。

  总有他打不过的,不过他也有办法对付。挨打了先不哭,先迭起脚尖在打他的人脸上使劲抓几下,然后跑到一边,一屁股坐到地上哇哇大哭,哭爹喊娘,大人们过来了,就好裁决了。

  这一段尚武的日子,对他后来是有比较深的影响的,不止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不止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也有实际的用处,这点我们以后会讲的。多年以后,他和他的同伴在穷途末路的时刻没有继续文弱,陷入莺莺燕燕的闲情雅致,没有继续低沉,而是强劲反弹,来源于这个在山路上奔跑、打架、练武的时刻。因为有一种东西,叫血性。

  杨玉环肥,赵飞燕瘦,肥肥瘦瘦皆尘土;马蹄声狂,喇叭声烈,顶天立地剑磨横。岭上秋千,豪情荡尽不夜天!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传记#人物#近代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6)

0005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3442[URL=][/URL]

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

  

  除了练武,小三儿在外婆家生活还有一项主要内容,一个字: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何况他又这么好的的条件。夏天,他叫上文运昌,去山上爬树,掏鸟窝,追兔子,开砖劈石,用弹弓打麻雀,玩够了就捡几枝树条回来,说是打柴去了,舅母的责骂就由运昌兄顶着。他怂恿表兄弟们一个个剃成光头,说是为了防虱子,其实是好下河洗澡,舅父母们也没办法。

  秋天,他在田里掰缺口,筑泥巴;在河边码石头,挖沙洞,经常脏兮兮地回家。但还不能说他,一说他他就有理由,比如明明看见他在田边玩泥巴,一走过去,他便装作在洗手的样子,很委屈地说:“要讲卫生,难道我洗手也不行吗?”

  冬天,他率领一帮小子给一只冻死在路上的老鼠举行了葬礼,用石头做棺材,把它埋在了河床上,还立了一块碑。

  春天,他的记忆力和文艺天赋好像得到了表现。村里过年请来的戏班子,几个月后他能把戏班唱过的戏再模仿一遍,台词什么的丝毫不差。要是有人结婚办喜酒,他准去参与闹洞房,唱两支歌,跳一支自创的舞,说上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新帐子,新被窝,新媳妇睡着暖呵呵”之类的吉祥话,瓜子喜糖捧回一大把。

  大人们很快发现他那又倔强,又好气又好笑的脾气性格,有时候是一副“小大人”架势,有时又是个实实在在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打架,对方哭哭啼啼找爸妈去了,他知道回去免不了受舅父母一顿打,就跑到后山,在一棵树上藏起来,直到大人们来找他,也不打他了,他才出来。

  大伙觉得他很聪明,有人却觉得他“有点蠢”。

  他很有礼貌,从刚刚会说话开始,大人抱着他在路上无论碰到谁,他嘴里都要甜甜地叫一声,谁应该叫爷爷,谁应该叫婶婶,他用不着大人多教,分得清清楚楚。这是大家觉得他聪明的地方。

  7岁时,有一次他非得跟邻居一家去山里劳动。邻居把他带到山脚下一条小河边,邻居的意思是想让他回家,却没有直说,只告诉他山里黑森森的很可怕,你就在这里等我们吧。然后就丢下他一个人在那里了,以为他会自己回去的。可是直到很晚邻居返回时,发现小桥上正睡着一个人,一只鞋掉在桥下的水塘里,一看,正是他,邻居大吃一惊,问:“你怎么还没回去?”他醒来了,揉着眼说:“你们总算回来了,我等了你们好久,再不来,我可要走了。”

  这是邻居觉得他“蠢”的地方。

  其实,他并不特别聪明,也不“蠢”。有人是早慧的儿童,有人是晚熟的儿童,他跟我们一样,是正常的儿童。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传记#人物#近代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精力旺盛的特点从小就明显啊
家园 我在天涯上见过此贴

如题

家园 民间毛传献花几朵以资鼓励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7)

0006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3446[URL=][/URL]

 兴趣转向读书

  

  小三儿毕竟没有一直玩下去,一直野下去,大概6岁左右,他的爱好从玩转向读书,这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八舅文玉钦。

  文玉钦读了好多书,在当地是个“社会精英”,他也办了一个培养“小精英的学堂”——私塾。八舅一直看不惯他整天玩耍,一直想把他拉下水,从“尚武”走向“崇文”,将来也好成为“社会精英”。实际上此时小三儿也对也对读书产生了一些兴趣。因为他经常听大人们讲故事,但讲到的好多东西是他不明白,比如吕布的武器“方天戟”他怎么也想象不出那是个什么样厉害的兵器,更别说用木头削出来了,他隐约觉得,八舅的学问,就是比他大。

  直到有一天,他带领一帮孩子手持木剑“武装巡逻”时,发现路边立了块牌子,上面写了四行诗,可是谁也看不懂,不明白什么意思,他怀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榜文?要揭榜从军?他想等一个大人走过来告诉他,可是谁也没来,他就采取了一个很直接的办法:把这个木牌拔出来,扛回家去问八舅去了。

  八舅详详细细地向他解释了上面的字句意思,还教他念上面的字,这很有意思,又想起以前听不懂的那些故事,才开始下定决心跟八舅父好好读书。他开始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之类的书。认识了字,他才发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岳传》这样的书,里面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看也看不完,再也不用缠着老人讲去讲了,也比自己拿着木刀竹剑去巡游爽快多了,就这样,他开始发现读书的乐趣。

  那首用毛笔写在木头上的诗,这里有必要交待一下,它是这样写的:

  天皇皇,地黄黄,

  我家有个夜哭娘,

  过路君子念一念,

  一觉睡到大天光。

  八舅告诉他,谁家的孩子喜欢晚上哭,家长就写个这样的牌子立在路边,男的叫“夜哭郎”,女的叫“夜哭娘”,路过的人一看到这个牌子,嘴里念一念这四句诗,“夜哭郎”和“夜哭娘”们,就再不哭了。

  这首诗,形式上是打油,内容是有求,它名不见经传,连题目也没有,但大气开场,读来朗朗上口,直白易懂,内容不是风花雪月,不带矫揉造作,而是直抒心境,以诗写事,而且尊称路人为“君子”,想必谁都帮忙念一念,祝愿一下那陌生的小孩不要老哭。毛小三后来搞诗词创作,应该受到过这首无名诗为代表的民间诗词的影响。

  在外婆家,他发现了读书的乐趣,但真正开始大量阅读还是在回到韶山后了。在相对清冷、贫困的韶山,他没有了丰衣足食,只有辛苦的工作,没有了那么多的玩伴,从前的热闹变成了冷冷清清,书籍,成了抗拒压抑的最好武器。

  八舅文玉钦是后来小三儿走出韶山,去湘乡东山新式学堂读书的关键人物,是他亲自到韶山说服了毛顺生。1929年,长沙军阀许克祥部的一个班持枪包围唐家圫,文玉钦身上重重挨了一枪托,然后被抓走,在牢中受尽殴打,于5月21日去世,此时距“马日事变”整整两周年。

  但八舅的“文”是传承下来了,他对“文化”、“人文”产生了一生浓厚的兴趣。文气刮下来有半吨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跟童年有很大关系。

  毛小三,虽然你爱上读书也是无奈的,虽然读书暂时让人觉得不好玩,但是继续吧,因为你最终会收获很多。

  他年若得倚天笔,独绘山河千万里,浮云世事眉间低,残阳重洗,唐时宫瓦,汉室江天!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民间#人物#近代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8)

0007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4343[URL=][/URL]

4.哭着回韶山

  

  就是这样。一直到8岁之前,年幼的小三儿都是在外婆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吃穿不愁,整天心情好,过节有美食,过年有新衣,口袋里有外婆塞的零花钱,除了新衣服上经常沾点泥水,他简直是唐家坨里最时尚和漂亮的小孩,他有一个时尚和快乐的童年。

  曾经有人假设,如果没有在外婆家就这段无忧无虑的“小康生活”的经历,毛会怎么样?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就是:不知道。只有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也有理由怀疑,他如果一直在外婆家生活下去,未来也很可能是一个毕业于名校的白领,在北京上海的咖啡馆里喝着咖啡,说着英文,跳着洋舞。

  这就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的关于孩子的成长,是 “逆境好”还是“顺境好”的问题。它其实不是问题,从根本上讲,人都需要对环境适应和超越,顺境和逆境都可以造就人,但逆和顺、爱和恨的相互打磨,才足以造就一个开阔的、全面的人。顺境给人以光环,但也有可能让人认识不到现实;逆境给人以棱角,但也有可能让人局面狭窄。

  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是逆境(连“子”都还有见南子的时候啊),如果是这样,他也谈不上是人才了。如果一个人一生全部是顺境,那只能说明他有个好老爸。

  所以,从根本上说,人与环境的问题不在于顺境或逆境,只在于能否先适应后超越。人只要相信自己,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让别人给你设限,当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只要说:嘿,其实我还行。

  《遥远的救世主》里有一段话,大意是,即使是坐井观天的青蛙,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看过井外的天“被”扔进井里的;一种是从没有到井外的,它们的区别就是以后有没有爬出井的动力。文家的生活不能说有多美好,但让幼年的石三开阔了眼界,产生了与今后生活对比的期望值(请注意这个期望值,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甚至敌视的原因,大部分就是因为这个期望值的不同),当他接下来在韶山过着相对压抑的生活时,他知道其实他可以过着像在外婆家这样的、甚至更好的生活的,少年时期他曾为这个目标付出过很多努力,直至未来他因自己的努力发现要跟很多的人一起去努力。

  而现在,对于一个8岁的小孩而言,他意识不到这么多。他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只希望继续下去。所以以前每当韶山来人,他总是要躲起来,生怕要把他接回去。但这一次,他失败了,他被直接抱出家门,然后跟着大人,在泪水中一步步走向了回韶山的路。一如当年迈着小步走过韶山与唐家沱之间的盘山岭、“被”嫁到顺生家的13岁的文素勤。

  毛小三,不要流泪不要悲伤,将来你会明白,幸福的日子总是不长久的,无忧无虑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

  毛小三,回家吧!好孩子就应该各回各家,各找各爸。

  这年已是1901年,毛家的第二个孩子毛泽民也5岁了。顺生回来了,他好像发了财。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人物#民间#传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09)

0008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4350[URL=][/URL]

第二章 韶山强人

  

  

  顺生回乡后,最显著的变化是黑了,壮了,倔了。

  不知道他是否打到了日本,是否曾在浴血里逃生,他很少谈起这个,甚至绝口不提。让想听故事的人一脸失望地离开。外面战乱不断,韶山却是个和谐社会。这也许就是他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韶山的理由。他一定有新目标。

  他给全家人带了礼物:给父亲恩普大人的是一个烟斗,给文素勤的是一根玉簪子,给孩子们的是一包糖块。他知道毛四爹喜欢新鲜玩意,就给他带了一个非常时尚非常流行产品:火柴。

  在他的包里,还有一样东西他没拿出来,那是一包银子,他对文素勤说,这是他就是他接下来要发家的本钱。

  那银子上还沾有不少泥土,那是顺生走过的每一个地方,世道不平,湘军士兵都会把平常积攒下来的银子埋在地里,做好记号,走到哪里就埋到哪里,等返乡时再挖出来(参见《胡雪岩传》。太平天国时,有一个四川兵把他的钱偶然存到了胡雪岩开办的银行里,他没要存折,后来战死,因死无对证,银行本来可以吞了这笔银子,但胡雪岩很聪明,搞了一个公开的“还钱典礼”,将钱和利息全部奉还,并出钱将川兵尸体运回四川安葬。炒作过后,胡雪岩的银行在湘军中有了上好的信誉口碑,湘军几乎人人把银子存在胡雪岩的银行里,从几两到几十两不等,但后来胡雪岩破产,银行倒闭,埋银子的传统又保持了下来)。

  他没有暴富,没有立下赫赫战功,封妻荫子,没有成为世所瞩目的英雄。但毕竟他走出去过,在韶山冲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他是见过火车、铁轨的人(虽然没有坐过),是见过了世面的人。

  见过世面的他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出路:做生意。这个家,从今往后,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兼顾公平正义。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民间#人物#传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10)

0009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4355[URL=][/URL]

1.听从毛四爹建议,顺生确定了创业方案

  

  为了做生意,顺生特意把毛四爹喊来,一起研究创业方向的问题。

  一见到四爹,他就连连说抱歉,拿起几块碎银子给了四爹,因为他不仅没有找到毛金花,连四爹给他的照妖镜他没有带回来,算是赔偿。毛四爹还以为倭国人破了照妖镜,用法术收走了,但顺生摇头,说:“不是,不是。”

  他把它卖了。

  “卖了?”对。我把它当“文物”卖了。

  原来部队开到青岛时,有一天铜镜被当地一位老板看上了,说这是难得的“文物”,要出高价买下,顺生不干,他又加了价,顺生就把它给卖了。

  就是从这件事里,顺生看到了“文物”的价值。以后每到一处,他都要去乡下收集“文物”,拿到大城市里去卖,本来他已经赚了不少的,但最后一次贩卖时,出了点意外。

  因为买主告诉他,“文物”就是旧器,越旧越好,他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货的。有一回他进了一批旧竹器,什么席子啊,小箩箩啊,吹风筒啊,都是农家里用了好几代,堆在茅房的,可是等他花了成本好不容易运到城里时,却没人买了,买主又告诉他:这些不是文物。靠,不是文物怎么不早说啊!这些东西也实在太旧了,天一潮湿,都长了虫子,把竹子啃成了一包粉,一碰就碎了,退货都没办法了。

  妈的,让我损失了不少,不然我能带回来三包银子的。顺生恨恨地说,好不惆怅。

  毛四爹大致听懂了,不过他还是不明白这“文物”到底是啥东西。他是韶山冲里远近闻名的学者,一般不轻易问人的,这次没办法,只得咳嗽一声,问文素勤:“你们家亲戚?”

  顺生心想,啊,你也有向我请教的这一天啊!然后站起来,说起来他对“文物”的定义:这个,所谓文物嘛,就是在城市里,有一种人叫“文化人”,他们是很厉害的,反正大家都想当“文化人”,谁也不认为自己不是“文化人”,还有一批人很奇怪,脑袋大脖子粗肚子挺鸡鸡小,只有钱没文化,怎么办呢?他们就买些个物件,显摆在手上或者家里,叫作“文物”,这样别人就全把他们当文化人了。

  “噢,原来文物就是玩物,我明白了。”毛四爹说道,“你不是要创业吗?现在经济不景气,民生凋敝,股市冒绿光,找工作的地方可以开粥厂,创业很难啊,你赶紧让大家坐过来,开个家庭会议,集中团体智慧讨论一下。”

  于是,文素勤、小三儿他们都围坐在一起了。

  毛四爹首先发言:我最近上论坛,发现有一种东西很赚钱,你想不想听?

  顺生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您请讲。”

  毛四爹:就是房地产。

  “这个房地产是这样的,就是只要是个人,除了有特殊爱好的外,大家都是要住房子的,有一批人就拿块地,盖一些劣质房子,以高价钱卖给别人,他们只卖给有钱人。”毛四爹解释道。

  “房地产业现在是政府的支柱产业。不过我一直搞不懂,我家里有本书,上面写着,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是什么来着?我回去查一查。房地产属于第几产业?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研究透。我觉得房地产不像种田,种田好歹还可以产些大米,房子卖来卖去不过是钱倒来倒去,没有实体基础产业的支撑它能长久吗?怎么又可以成为支柱产业?这个问题我也还没研究好。”

  顺生大为失望,说:“四爹啊,我还以为你说什么呢?房地产啊,这个我也知道。你知道吗,我那些文物的买主有一半,就是搞房地产的,他们在青岛风景最好的地方盖了好多别墅,或租或卖给外国人和有钱人。现在搞这行还有钱赚?房价不是降了吗?”

  “胡说!政府又出来调控了。”毛四爹答道。

  “你是说政府在救市?”

  “我可没这么说。不过每当房价说有下降空间时,政府就出来调控,政府出来调控,房价就蹭蹭上涨。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素勤插话:“喂,你们开什么神仙会啊?一个都听不懂,请你们谁准确定义一下,房地产是么子东西?”

  毛四爹思考了一下,缓缓地说:根据我渊博的知识和这么多年的观察,所谓房地产,就是防止你变成低产……

  众人惊呼:啊,共同富裕?

  毛四爹环视了一下大家,说:想得好!是要让你永远无产!

  “啊”,倒了一片。小三儿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顺生“叭叭”抽了两口烟,站起来,用手按了按胸口,说:“良心在这里。这种他妈的事我怎么能做?我决定放弃房地产,并且此生誓死不进军房地产,我只进军制造业和物流业,民以食为天,我去养牛和卖米!”

  “我会监督你,不要进口转基因大米。”毛四爹交代一句,走了。他总是这么言简意赅。

  后来顺生积极筹划发行股票时,还就政策问题请教过毛四爹。

  3年后,毛四爹去世。他活到了66岁的高龄,死时被肝痛折磨,人只剩下30斤。毛四爹是韶山冲里的传奇人物,他一生都没有下过田地,一生都在闭门读书,研究他那未卜先知或者前知500年后知500年的“学问”,他结了婚,唯一的女儿却失踪,没有留下孩子。5年后毛四婶再去世,韶山冲里就再没有他传承的家族的那一支了。

  毛四爹死时,他唯一念念不忘的是顺生不应该把照妖镜给卖掉。他把那些银子又还给了顺生,望着远方,朗声笑道:“妖孽横生,房价暴涨,毛家区区一面照妖镜挡不住,但聊胜于无,照妖不成,总可反光!”

  他指了指房间里半屋子的书,那是留给已经长大的毛小三的。那些书里,有《战国策》、《左传》、《阴符经》、《国语》、《诗经》。

  他走了。多年后人们会记得他最后说的那句话:

  爷走了,这个世界留下爷爷的传说。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人物#民间#传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11)

0010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4359[URL=][/URL]

 2.顺生的目标直指韶山首富

  

  以上的论证过程有些调侃。反正现在我们知道,毛顺生已经确立了他的经营方向,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米生意很简单,就是把稻谷收购进来,请人(初期是一家老小上阵)磨成米之后,在韶山零售,或者运到银田去卖,再远一点就运到湘潭或者长沙等大城市。自家的田也种着,这是解决一家人温饱的基础。

  直到今天,他们家的田还有人种,大概有20多亩,种田的是韶山村民组的组长李定红。去韶山旅游的话,你可以找他要一袋祖田米。

  在卖大米的生意中,顺生已经成功地运用了初加工、物流等现代商业知识。但更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牛生意”。

  牛生意采取的是股份合作制,根据“自愿、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顺生投资把母牛买回来,然后承包给有劳力的人家喂养。牛力、牛粪归养户,生下的小牛归毛家。毛家把小牛出售或者喂养长大后出卖从中获利。如果牛死了,则由两家平均分担经济损失。

  举个例子,如果养户方姓朱,那么这个公司就可以叫做:朱毛牛业股份合作有限公司。

  事实证明,在有朱毛红军之前,先有朱毛牛业。

  他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因为磨米会产生糠,他就用这些喂了十几头猪,过节过年卖猪卖肉。

  好了,现在,毛顺生是毛氏建设小康人家发展集团及其旗下的米业公司、猪业公司、牛业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架构以及特色:

  公司目标:在公司创立当月纯利润进入韶山500强(这将是唯一一家不带国字头的500强),年底翻一番,到下一年中叶,人均利润达到中等发达公司水平,实现董事长与员工共同富裕。

  公司理念:以猪为本,以牛为本,以米为本。

  公司制度:请总裁训示!

  公司文化:完善会计制度,会记账!(指他的两儿子)。

  公司员工:毛家所有人外加几个长工以及平时的临时雇工。

  在这个庞大(?)的公司架构里,包括文素勤,谁都没有从顺生沉默的笑容里里发现他的野心,他很低调地不说来:他要成为韶山的首富!

  因为,这是我的尊严。我不是一个靠老婆的人,虽然老婆是那么地可靠。

  我有我的双手,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我不怨命运,不骂社会,不恨老天。

  因为尊严,不是别人给予的,是像蜜蜂采蜜一样在这个彪悍的世界里提取的。蜜蜂的彪悍,在于它永不停息。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传记#人物#民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头开始写毛爷爷的故事(0012)

0011内容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44361[URL=][/URL]

 3.干出了成绩 干出了影响

  

  如果说确立进军物流和制造(猪仔、小牛)还只是展现了顺生敏锐的市场眼光的话,那么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他娴熟的市场手段。

  首先他以赚得的钱入股银田的“长庆和”米店,成为股东,与集镇上著名的“祥顺和”、“彭厚锡堂”等公司建立商务伙伴关系,毛实米业走出韶山冲,在银田寺集镇有了分公司。

  然后他以自己的产业为底,自制并发行了“毛义顺堂”的纸票,这种纸票基本有两个用途,一是当顺生的资金周转紧张的时候,可以把它当现金付给债主,到了一定的时限,债主拿它来兑钱,并按票额参与分红;第二,平时家里有几个闲钱的人可以不存银行(钱庄),来投资购买“义顺堂”纸票,到了用钱的时候,再把纸票一转手或者赎回,兑换成现金出仓。顺生基本上能保证回报高于钱庄。

  大家一定明白了,“毛义顺堂”纸票相当于什么?就相当于一种叫“毛义顺堂”(义顺股份)的股票!它在市面上流通,吸收民间的剩余资本,成功地解决了生意高峰期顺生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大家齐心协力,把公司做大做强,然后到了年底,股东们乐呵呵地分钱。

  就是他,毛顺生,他是在中国农村最早运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成功致富的典范,也是很早就认识到股票在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一位中国农民,也是很早就把股票运用到实践的一位中国农民。韶山虽然没有什么正式的证劵交易场所,但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牛的交易所,因为这个交易所无比巨大,它覆盖韶山、银田的每一个地方,覆盖毛家生意范围的每一个地方,只要对顺生的生意有所了解的,都乐意投钱。

  因为,“毛义顺堂”有着良好的信誉和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这是大家相信的根本。

  这已是很难能可贵了。要知道,毛顺生一手印制、发行并较大规模使用股票是在20世纪之初!我觉得他可以入选上世纪十大农村经济人物,评委不收红包的话,这个名额指定少不了他,反正我是要投他一票的。

  当然,“义顺堂”的票子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替代银子、银票成为货币。在韶山,与毛家有猪、米、牛交易上往来的人平时也并不用银子来结算,一般都用“义顺堂”的票子,包括付给工人工钱也使用这种票子,工人可以拿它到附近的商号去换取粮油、食盐、日用品或者生产用具,既方便又快捷。也就是说,顺生家现在既是印制发行股票的,又是开银行的,开公司能混到这一地步,真是夫复何求了。

  在这样一位精明、强悍的公司老总带领下,在全家人艰苦奋斗下,短短几年,毛氏致富发展集团的生意做大了。

  首先,他偿还掉家里一直欠的旧债,把父亲恩普大人典当出去的田再赎回来,还一鼓作气买了近20亩地,这样家里的地一共有了22亩,每年能收10000斤左右的稻谷。从这时起,他就不再买地了(买光了其他农民吃什么?),将资金大部分进行旗下猪、牛、米业公司的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实现了他不进军房地产(不当地主)的诺言。

  他让家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奔小康的愿望慢慢在手里变为现实。原来家里是五间半茅草房,在他手里变成了有13个房间的大瓦房。这些房间包括农具房、牲口房、谷仓、碓屋、柴房等等;家里的儿女都是住的单间卧室,在当时的时代,这是很了不起的——不,即使到了现在也了不起。

  有了钱,他仍然保持劳动人民纯朴本色。一没有抽大烟,二没有打麻将,三没有纳小妾。他热心慈善和公益活动,他要让人觉得,公平正义比银子还有光辉。族里修谱,他花钱;邻居家有灾有难,他资助;村里修桥补路,他捐款。

  这里有个有力的证据,如果你去韶山旅游,请留意一下故居前面韶河上的那座“韶麓桥”(也称关公桥)。那是1919年韶山村里集资修建的,在桥头,立有一块石碑,记录着当年为修筑此桥捐款人的姓名和数目,一般的个人也就是捐一块银洋,毛顺生捐款4块,列个人捐款数目的第3位。

  以前那个受人嘲笑的穷小子,而今也能热心于公益慈善;也能扬眉吐气地列在功德簿的最前位了。

  

关键词(Tags): #毛泽东#评传#传记#人物#民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