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三国武力点评(10)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5) -- 煮酒正熟

共:💬24 🌺5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0)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5)

前文阐述了二维武力与传统一维武力思维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一维方法认为,如果某武将攻击很强,那么他的防守也必然强,而且攻击有多强,防守也有多强;二维方法则认为,武将的攻击和防守能力并不总是同步的,有些武将的攻击可以非常强,但防守却比较弱。

也许大家对这种二维武力的新思维一时较难接受,现使用足球和拳击的一些战例来帮助大家获得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86年墨西哥世界杯赛上,丹麦人首次为全球球迷书上演了“丹麦童话”,小组赛中先后以1:0取胜苏格兰、6:1狂胜乌拉圭、2:0力克西德(西德有可能未尽全力,但主力也悉数登场了)。

如果您认为乌拉圭是支标准鱼腩部队,那可就错了。该队以南美足球先生 佛郎西斯科李 领军,首战西德1:1战平,后与苏格兰亦0:0战平,虽净胜球为-5,但依然晋级16强。既然乌拉圭并非不堪一击的弱队,那么我们只能判定:丹麦队攻击武力超强!

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丹麦队的前锋线。埃尔克耶尔 和 劳德鲁普 是威震欧陆的“红白双煞”,二人单兵作战能力和快速突破冲击能力超强,在锋线上的配合亦独步全欧,无怪由此二人组成的丹麦锋线能屡屡撕破对方的防线。当然,丹麦的中场实力亦不俗,但必须承认,丹麦的攻击压迫力主要来自锋线二将。

然而,出线后的丹麦队却以1:5惨败于西班牙队!而且这还是一场相当正常、公平的单挑 (正常指双方均无多个主力因伤不能上场,公平指裁判执法公正)。耐人寻味的是,足球界公认,当时的丹麦队与西班牙队处於同一档次。排除掉足球项目偶然因素的干扰,我们除了承认丹麦防守偏弱,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我们再来看看丹麦的防线 -- 奥尔森、巴斯克、贝特尔森,这是我唯一听着耳熟还有点印象的三个后卫队员,其他后卫干脆毫无印象。即使是这三位相对有点名气的,看官诸公哪位认为他们能与当时欧洲一流的后卫队员相比么?可见,丹麦的后防线基本是由碌碌之辈组成,当己方依靠强力前锋完全压制住对方的攻势时,他们防守能力的虚弱被掩盖了,但当遇到攻击同样强劲的对手 (如西班牙) 时,频频被对方撕破防线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们再来看看同一届赛事中的意大利队,该队小组赛1:1平阿根廷(该届冠军)、1:0取胜保加利亚、3:2险胜韩国,出线后被风头正劲的法国队2:0斩于马下。无论胜负,意大利从不超过2球。

结论:丹麦与意大利相比,明显是攻强守弱,而意大利则攻守均衡。这难道不象华雄与徐晃在武力表现方面的差别么?

如果采用一维武力的研究方法,我们究竟该如何给西班牙、丹麦和乌拉圭这三只球队来定位呢?想必就是西班牙一流、丹麦三流、乌拉圭五流。可事实呢?国际公认当时的西、丹两队处於同一档次,乌拉圭与这两队相比也不遑多让,至多差半档。如果我们相信足球界公认看法的权威性的话,那么显然我们必须推翻一维实力的研究方法。因此二维实力,即将攻击和防守能力分开来研究的方法,比一维实力的方法明显更加合理。

-----------------------------------------------------------------

注:丹麦队还曾在84年欧洲国家杯中以5:0狂卷欧洲劲旅南斯拉夫队,而那支丹麦队的主力成员与86世界杯的这支队基本相同,均包括 Laudrup, Elkjaer, Nielsen, Olsen, Busk, and Bertelsen 等。可见,攻击力超强绝对是这支丹麦队的特点。然而丹麦最终未能晋级冠亚军决赛,还是败在了其防守虚弱的问题上。

86世界杯上同样攻强守弱的队还有前苏联队,他们在小组赛上1:1战平法国队(苏联占上风)、6:0大胜匈牙利队、2:0轻取加拿大。但在1/8决赛中以2:3惜败于比利时队(当然有一定裁判因素)。

相对来说86世界杯中攻守均衡的队包括:西德、意大利、比利时、摩洛哥等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1) -- “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6)

有朋友会说:足球是11个人的集体项目,而单挑是“单人项目” ;况且足球比赛偶然性相当大,实力稍弱的队只要战术运用得当且临场发挥出色,就完全有可能战胜实力稍强的对手,但单挑的偶然性就低多了。由於两者可比性较差,因此你拿足球举例说服力有限。

煮酒以为,三国演义中单挑的偶然性其实也不小,因此与足球还是具有良好可比性的。不过这里不想对此进行辩论,我干脆拿一个跟单挑最为接近的现代竞技项目 -- 拳击 -- 来帮助大家认识二维武力思维。

我们选取 刘易斯 和 霍利菲尔德 为样本进行论证。由於二人分别出生于1965年和1962年 (霍氏年长三岁) ,且二人的职业拳击生涯分别为 89至今 和 84至今,两人共同活跃在拳坛上的时间长达15年之久,且二人均未如泰森那般因犯罪入狱致使复出前后实力判若两人。因此刘、霍二人具有高度可比性。如果能通过对二人战绩的比较和分解得出什么结论的话,由於这种高度可比性,这个结论应该是具有相当高的合理性的。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二人全部战绩:

Lennox Lewis

总比赛场数 ------------ 43

击倒对方获胜(KO) ------ 31

被击倒落败(KO by) ----- 02

记点取胜 -------------- 09

记点落败 -------------- 00 (!)

战平 ------------------ 01

Evander Holyfield

总比赛场数 ------------ 44

击倒对方获胜(KO) ------ 25

被击倒落败(KO by) ----- 01

记点取胜 -------------- 12

记点落败 -------------- 04

战平 ------------------ 02

在刘易斯的既往交锋中,“你死我活” 的结果占了77% ((31+2)/43),而“不死不活”的结果仅占23%。

霍利菲尔德呢,呵呵,“你死我活”仅占59%,而“不死不活”的却高达41%!这在一个重拳可达千磅可以打死一头牛的重量级拳击赛中,是否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呀?

很明显,刘易斯的攻击力绝对超过霍氏,但霍氏防守却优于刘易斯,因此刘易斯比之霍氏明显是功强守弱,而霍氏则相对攻守均衡。这不又是一对华雄和徐晃吗?

(注:哪位想详细了解二人的比赛对手、时间、地点等明细,煮酒可以提供相关链接)

这是职业拳击赛。其实,业余拳击赛(指奥运拳击比赛)的情况如出一辙,也存在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的两类拳手。时间关系,这里就不罗列证据了。

--------------------------------------------------------------------------

以上煮酒使用足球和职业拳击两个现代竞技项目做类比,均证明了的确存在“功强守弱”和“攻守均衡”这样两类风格。如果按照一维实力的思维模式来分析的话,就无法解释西班牙与丹麦处於同一档次、西班牙与乌拉圭最多相差一个档次这样一个权威性认定,同时也会得出“刘易斯远强于霍氏”和“霍氏明显优于刘易斯”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前者仅看到了刘易斯的攻击能力,而后者却只看到了霍氏的出色防守)。因此,将攻击与防守行不郎当混在一起来分析,很难得出合理的判定;而二维思维模式则明显更为合理和全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2) -- 单挑与突袭(1)

本篇以及随后的几篇将致力于将单挑与非单挑战例区分开来。这种工作相当枯燥,但却是武力讨论的基础,因为这实际上是在对证据进行核实。如果不排除掉那些“伪证”、“假证”,你的推理再严谨,最终的结论也有可能南辕北辙。

非单挑战例大致包括三种:使用暗箭暗器及非马战/步战技能的战例,突袭战例,以及混战战例。

单挑之可以成为单挑,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以军器和马战/步战为特徵 --- 排除使用暗箭、暗器的战例,排除水中交锋(如周仓擒庞德);

(2) 交锋双方必须是一对一 (多将对一将的情况可视为“广义的单挑”,后面会有所涉及) --- 排除有一方或双方士兵参与的混战乱战;

(3) 当甲方对乙方发动攻击之前,乙方已意识到甲方有可能对自己实施攻击 -- 排除突袭战例;

本篇将首先探讨相对较容易的“突袭战例”与“单挑战例”的差别,并大致归纳一个如何区别的煮酒定律。

单挑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交锋”,即在双方进入交锋状态之前,彼此都已意识到即将交锋;注意这个“交”字,含有“相互”的意思,强调的是“双方面”。单方面的攻击不能算“交锋”,只能算“袭击”或“突袭”。

突袭的核心特征是“单方面的攻击”,具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1) 当一方发起攻击时,被攻击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到攻击 -- 所谓“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2) 被攻击方虽然意识到对方的攻击,但对方的攻击已然发出,而自己已失去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时间 --- 所谓“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即: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却已无力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

前一种情况的战例有:

- 张英拨马回走,被陈武一枪刺死。(15)

- 关公约退车仗,拍马来迎。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27)

后一种情况则比比皆是:

-- 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1)

--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25)

分析:

张英是在逃命中被陈武从背后杀死的,因此很有可能张英在背后着枪之前并不知道对方已实施攻击;孟坦也是在逃跑中尚未意识到对方追及的情况下被追斩的。两者都属於“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程远之和颜良虽然在最后时刻都看到了对方在向自己实施攻击,却已没有时间做出有效防卫动作,属於“眼睁睁看着对方杀死自己”。

前后两种情况、四个战例,都属於突袭战例,而非单挑战例。

对於后一种情况,有朋友会说:那是程、颜他们自己反应太慢,如果这事儿要搁在吕、赵、马、关、张等人身上,一定不会被杀死,因此这样的战例也应算做单挑。

按照常理,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差别的,在遭到同样速率的突发性攻击时,少数顶尖高手的确有可能比普通武将反应快些从而躲过这致命一击。这是从理论上说,可惜演义中却没有这样的战例支持这一说法。如果吕布、赵云、马超、关羽、张飞这些公认的高手有过被突袭但却能逃得性命的战例,那么我们自然可以说:你没躲开只能怪你自己反应太慢、武力不高;你瞧人家吕、赵、马等人,他们怎么就能躲开突袭呀?可惜,演义中没有这样的战例。因此我们就不能说那些因突袭而丧命的武将是因为其反应太慢、武力不高;因此这种战例不能算做单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3) -- 单挑与突袭(2)

现在来探讨两种较为复杂和麻烦的情况 -- “过去时的简笔”战例和“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

众所周知,演义是非常突出武将个人勇武的,因此对於绝大部分单挑都会使用“正在进行时”进行“现场直播”式的描写。但有时为了行文不被阻断,也会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战例(注1)采取“一般过去时”式的“事后报道”,而在这种“事后报道”中则多采用简笔。这就是我所谓的““过去时的简笔”战例,具体如:

兴曰:“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特引五千兵前来接应。却才阵上逢着魏将董禧,被吾一刀斩之”(92)

(注1:上文的“无关紧要的单挑战例”是指,有了这个战例,该武将的武力也不会提高,没有这个战例,其武力也不会降低。)

由於这种一笔带过的单挑战例对於武将武力的判定影响不大,因此无论判为单挑还是突袭都不太会引发争议。不过,煮酒还是倾向于将其判定为单挑,原因是:原则上,单挑属於正常情景,突袭属於特殊情景、不正常情景,在我们没有任何场景细节可以拿来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只得按照正常情景处理,即:将其视为正常单挑,而非突袭。

再谈“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最典型的就是赵云挑高览:

“刘辟急止之曰:“容某死战,夺路救君。”言讫,便来与高览交锋。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砍于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

分析:

这个战例即没有“措手不及”这种突袭战例的特征性词语,也没有“交马一合”这种单挑战例的特征性词语,所以煮酒将其归纳为“缺省关键细节”的战例。对於这样的战例,我们只得联系上下文,再使用我们的现实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4) -- 单挑与突袭(3)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这是一场“正在进行时”式的“现场直播”;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场通过刘备这个剧中人亲眼所观察到的现场情景 -- 刘辟出战高览为其阵斩,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高览后军自乱,也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一将冲来、出枪、高览翻身落马,这还是刘备眼中观察到的,直至最后的“视之”,这个动作的主体依然是刘备 (不要对我说这些观察主体是刘备军中的任何一个人哟~),因此这是一场完全从刘备眼中观察到的现场场景(!)。

又由於刘备即将出马与高览单挑,因此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 这个结论我们先摆在这里,后文会用。

再来分析高览的位置和姿态。高览、刘备两军对圆,正常情况下,双方主将应相互面对以随时观察战场情况并做出判断。因此高览肯定会面向刘备军。

又因高览刚刚结束完一场单挑,并正在等待刘备出战,因此高览的位置应该处於自己所部与刘备军之间,又由於高览此时必然是面对刘备军,因此高览肯定是背对自己所部军马。因此,当赵云从高览军中突出并杀向高览时,高览的初始状态应该是背对赵云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览当赵云正在军阵阵中冲突、但尚未向自己冲来之时,应该会耳闻身后有异,因此应该已回头,甚至回身、回马。因此,当赵云向高览冲来时,高览应已做好与之交锋的准备 -- 即高览此时应已背对刘备军而面向自己的军马。

煮酒以为此观点无法成立。具体论证如下:

假定此观点成立,即高览确实已经回身、回马,那么他的这一系列动作在刘备眼中必然会是一个极为反常的举动 -- 如果您正在全神贯注地等待与对方单挑,而对方却突然转身并回马,把一个大后背亮给您,难道您不会觉得这很怪异吗?

由於前文已有“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而刘备又确实没有看到这种重大或反常举动(文中未表),因此可以判定:高览并未做出这种反常举动。

综上所述,高览是在没有时间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情况下被赵云挑于马下的,因此无法记入单挑,只能判定为突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5) -- 单挑与突袭(4)

本篇归纳一下单挑与突袭的判定标准:

1 只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律判定为单挑 (排除突袭):

(1) 写明回合数的

如:“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提头入献,众皆大喜”(5)、“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84),等等。

(2) 写明“交锋”、“交马”字样的

(3) 写明“正遇拦路”字样或类似字样的

如:“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84)

2 如满足以下条件者,一律判定为“非单挑”:

(1) 从上下文看可以确认被擒斩一方背对攻击一方

举例:陈武从背后赶上张英并杀之。

再如:“关羽之杀孟坦 -- “孟坦曰:“吾有一计:先将鹿角拦定关口,待他到时,小将引兵和他交锋,佯败诱他来追,公可用暗箭射之。... 孟坦出马,轮双刀来取关公。关公约退车仗,拍马来迎。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发生单挑,一方不敌败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杀死,这种情况应视作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而不应判定为突袭。具体案例如关羽斩车胄。关羽斩文丑一战情况较复杂,后文另表。

(注意:孟坦在逃走时并未“败”,因此孟坦后来被杀不应被视作是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

(2) 文中有“措手不及”、“大惊无措”等字样

如:关羽之刺颜良、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姜维之挑徐质,等等。

3 “事后报道”式的简笔战例,一般判为单挑 (排除突袭)。

---------------------------------------------------

非阵前交锋所杀者,不判为单挑,但也不判为突袭,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做战例

举例:马岱斩魏延。

再如:“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92)

再如:魏延之杀韩玄,以及张翼之杀刘?Y

(刘?Y在城上大骂。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Y,开门投降。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杀刘?Y者,乃武阳人张翼也(64))

这四个案例都是在遭到攻击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没想到会大祸临头的情况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双方当时是“战友关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战例,更遑论单挑了。

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赵云挑高览当判为突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6) -- 单挑 与 混战 (1)

前文归纳了单挑与突袭的差别,本篇开始探讨单挑与混战之差别。与单挑和突袭的问题相比,单挑/混战这个问题更微妙,对武力的影响也更大,因而争议就更多。

简而言之,单挑与混战最根本的区别就在於:单挑是1对1,而混战是多对多、军对军。本来应该是很容易区别的,可惜,老罗在行文中常常以某将来指代其所部,这就给我们制造了许多麻烦。举个例子:

“曹仁知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将来。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边,才欲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曹军大半淹死水中。”(36)

这里,如果读者不注意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为曹仁与张飞发生了“死战”,但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显然两人身边都带着兵呢,因此那个“曹仁死战”实际是“曹仁率部死战”的简写,而曹仁“死战”之对象也不是张飞一人,而是张飞所部。因此这是一场两军混战。

那位朋友说了,那怎么样才算是两将单挑啊?

我再举个例子,看官可以与上边那段文字做个比较:

“张嗔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嗔。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70)

这才是两将单挑呢。张飞、张合虽然各自都带着所部军马,但由於文中明写“挺矛跃马,直取张嗔。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混战的情况。这是毛本,而罗本还多了一句“两边牙将各自拒住”,干嘛呀?很明显,就是两边主将要单练,为保证公平,两边的牙将相互防止对方加入战局。

我们随时分析随时归纳: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7) -- 单挑 与 混战 (2)

再举一对战例,这两场交锋的都是吕布和夏侯敦之间进行的,但一场是单挑,另一场则只能判定为两军混战:

“夏侯??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嘁?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6)

--- 前面的文字描写不会造成任何误解,这就是一场夏侯敦与吕布两人之间的交锋,因为“挺枪跃马”是非常具体化、有限定性的描写,而“直取吕布”又是极具针对性的文字,还有这个“战不数合”,也是多见于武将之间单挑的措辞。

但是,接下来的“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八个字,却开始令人产生一丝困惑。看官可能会想,夏侯敦之所以败回,也许是因为吕布的军马上来助战来了?我认为不是,因为如果吕布所部军马真的上来助战的话,那么原文完全可以交待一句“吕布身后军马齐到”(第26回中徐晃与文丑交锋时就是这么写的)。可见,吕布军马并未上来助战,夏侯确实是因单挑不敌吕布才败回本阵的。

--- 至於夏侯渊和曹仁,这两处应该是以武将之名指代其所部军马,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李郭)是两路军马,曹操绝对没有道理派夏侯渊和曹仁单人独骑各自去迎敌两路虎狼之师。因此夏侯渊与曹仁都是带领所部军马与李、郭所部进行混战的。文中之所以说“三路军马,势不可当”,我觉得应理解为:李、郭两路军马在混战中已占据上风,而吕布所部也同样气势威猛、蓄势待发;夏侯敦在与吕布的单挑中本已处於明显下风,这时又发现整体战局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继续与吕布硬撑苦战下去,一旦己方军马全线崩溃,则自己由於身处突前位置,最终必陷于吕布军重围之中,如果吕布武力与自己相若,那还有一定突围逃跑的机会,但对方武力明显高于自己,因此如果挨到那个时候定然不保!因此,这一战夏侯之败虽然有忌惮对方军马强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感觉自己武力明显不敌吕布。

--- 简单来说,夏侯单挑负于吕布,夏侯渊、曹仁所部混战不敌李、郭两军。

再看另一场: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12)

--- 这里明确写了“夏侯敦引军。。。”,他所截住的那个“吕布”,也不是单单一个吕布,而是吕布及其所部军马,因为后文有“各自引军分散”。如果吕布孤身一人,又如何“引军分散”呢?

--- 因此,此战绝对不是单挑,只能算做混战。

总结一下经验:如果从交锋的局部描写文字中无法判定交锋双方究竟是两将还是两将所部军马,那么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测。

(后文将讨论一些更为头疼的战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8) -- 单挑 与 混战 (3)

继续举例分析:

“原来张飞比及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与龚都报仇,杀散夏侯渊,迤逦赶去,被乐进、徐晃拦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徐晃,与飞同回见玄德。”(罗本31回)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里所有武将的名字都指代其所部军马,而非其个人。何以知之呢?很简单,龚都绝无可能一人运粮,因此肯定是与所部军马一同押运粮草。同理,夏侯渊也绝无一人来劫粮杀都的道理,张飞也不可能只身前往为龚都报仇。最说明问题的是这个“杀散夏侯渊”五字,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怎么去杀散一个人?只有杀散一个群体,才是符合逻辑的。因此可以100%判定:此处的“夏侯渊”是指代其所部军马。那么张飞能以一人之勇,杀散夏侯渊所部军马吗?张飞又不是天神!因此此处的“张飞”也是指代其所部军马。其他的依此类推,“乐进”指乐部军马,“徐晃”指徐部军马,“关羽”指关部军马;这里的所有交锋都不是两将单挑,而是两军作战。

最重要的结论是:张飞从未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那位朋友说了:确实是两军作战,这个我同意,但你能绝对排除两军主将之间的单挑吗?兴许正是张飞在单挑中击败了夏侯渊,才赢得了那场战事的胜利呢。

答:这种分析方法带有过於明显的臆测成分。如果以这种方法进行分析的话,那么我还可以说夏侯渊在陇西数败马超,也都是因为夏侯渊在单挑中屡次击败马超才赢得的呢。这显然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另外,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基於这个前提,我们应该相信,但凡真的“发生”了重要的单挑战例,老罗是不会不予记录的。或者应该这么说:但凡老罗真的想设计一场重要单挑,他是不会采取这种简笔写法的。如果张飞与夏侯渊果真“发生”过单挑 (老罗果真设计了这场单挑),那么为何没有回合数和交锋场景描写?由於双方的出场人物都是重量级的,因此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单挑,远比太史慈战程普、臧霸战乐进、张辽战凌统、乐进战凌统要重要得多,为何后面4场均有回合数记录和交锋场景描写,而更为重要的张飞-夏侯之战却没有?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重申判定:

(1) 以上所有人物名字均指代其所部军马;

(2) 以上所有交锋均系两军交战,并非两将单挑;

(3) 张飞从未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19) -- 单挑 与 混战 (4)

再看这一段:

“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当不住,拨回马走。”(30)

由於“飞马来战”、“拨回马走”通常是形容个体行为的,因此可以确定韩猛方面是一个人出战的。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是韩猛与徐晃1对1地交锋呢,还是韩猛一人对敌徐晃及其所部军马(或至少左右亲随)。我们知道,徐晃武力相当可观,韩猛武力并非极高,如果真的是韩猛单人独骑对敌徐晃所部的话,不大可能形成“厮杀”的场面。更重要的,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因此如果韩猛真的以一人之力对敌徐晃所部的话,演义绝不会如此简单一笔带过的。

因此可以判定:韩猛与徐晃之战属於单挑。

由於韩猛与徐晃接战了一段时间,又是在战局极其不利的情势下才败走的,更兼前文荀攸曾评论韩猛为“匹夫之勇”,可见此人还是有两下子的。因此我将其排在二流,与乐进、李典、纪灵、管亥、严颜等属同一档次 (徐晃为一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20) -- 单挑 与 混战 (5)

本文将“单挑”这一概念的内涵扩大一下,将那些仅在武将之间进行的、没有士卒参与的以一敌多战例,也包括进广义的“单挑”战例中。举例分析:

“黄忠教马军一齐下马,取柴堆于米粮之上。正欲放火,张嗔兵到,与忠混战一处。曹操闻知,急令除晃接应。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

见张嗔、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嗔、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71)

分歧所在:究竟黄忠是否曾独战张合、徐晃;如果是,那么这场以一敌二究竟打了多长时间。

多数读者都会感觉到,原文的描述是有些自相矛盾的,至少有点让人无所适从 -- 从“见张嗔、徐晃两人围住黄忠”来看,似乎应该判定为黄忠以一敌二,就象吕布独战关张、许褚独战周韩一样。然而除此之外却再无能够让我们进一步确信是以一敌二战例的描写了。让我们来看看典型的以一敌多战例的措辞是怎样的:

(1)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5)

(2) ??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7)

(3) 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11)

(4) 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12)

(5) 操令许褚迎战,四将一齐出马。许褚奋力死战,四将抵敌不住,各自败走

(6) 后面赶的是马延、张??,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 (41)

(7) 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59)

(8) 东吴大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操背后许褚纵马舞刀,敌住二将,曹操得脱归寨。许褚与二将战三十合方回。 (61)

(9) 前面一军摆开,为首的是杨阜。超切齿而恨,拍马挺枪刺之。阜宗弟七人,一齐来助战。 (64)

(10) 许褚大呼曰:“吾当敌贼!徐公明善保主公。”说罢,提刀纵马向前,力敌二将。(67)

(11) 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92)

注意以上红色字部分,正是由於这些极具以一敌多特征的措辞,才使我们可以将这些战例与混战或车轮战明显区分开来。由於黄忠与徐晃/张合之战没有这些典型性的措辞,因此无法判定为严格以一敌多战例。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21) -- 单挑 与 混战 (6)

总体来说,对“黄忠独战二将”观点形成严重弱化的论据如下:

1 缺乏上面所列以一敌多战例中那些典型性措辞;

2 在“张嗔、徐晃两人围住黄忠”一句之后,紧跟着“军士被困多时”,而且前文也有“与忠混战一处”、“晃领兵前进,将黄忠困于垓心。”这样的文字,给人比较强烈的感觉是两人率军围住黄忠所部进行混战;

3 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当赵云杀到时,黄忠确实在与徐晃张合进行严格的以一敌二式的战例,但这种交锋才刚刚开始。黄忠所部被围困达3个时辰之久(自“东方日出”至“等到午时”),但这并不意味着黄忠独战徐晃/张合这么久。

有朋友会说,黄忠兵寡,徐、张兵多,黄忠所部能支撑达3个时辰之久,唯一的解释就是黄忠依靠其个人武力弥补了所部军马战力的不足,也就是说他会尽可能地承担下对方的攻击力量;而且徐晃、张合也一定会寻找黄忠对决,期待擒斩主将以取全胜,因此黄忠无法避免以一敌二的局面。

煮酒以为这种推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当一部军马被围以后,如果该部军马训练有素且军心不散,再加上主将指挥若定,还是可以固守相当一段时间的。而对占据主动的一方来说,急于猛攻容易造成很大伤亡,因为对方战力依在;不如在保持包围状态和一定攻击压力的前提下与对方耗时间,反正对方军中无粮,时间一久,军心易散,即使军中断粮后军心依然不散,但饿着肚子的士兵战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此时再发动猛攻,伤亡会大为减少。当然,这个思想是基於敌人没有强援、或者己方已经安排应对对方援军这样一个前提之下的。事实是,曹魏方面确实安排了文聘将重兵于外围阻截援军,因此徐晃、张合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不必急于发动猛攻。因此在这3个时辰中,双方士兵发生中等强度交锋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双方主将全力拼杀的可能性相当低。当然,不能排除黄忠曾率亲随进行过突围的尝试,在那个过程中当然不免会与徐晃、张合硬碰硬,但我猜黄忠发现冲不出去就会退回来,因此以一敌二的局面不会长久。

总之,无论我们是死扣原文还是任由我们进行推测和想象,判定黄忠曾与徐晃、张合发生过长时间以一敌二都是欠缺说服力的。反之,其相反方面的判定 -- 黄忠没有与二将发生过长时间的以一敌二 -- 显得更有说服力一些。

不过,做出这个判定并不意味着要否定黄忠与二将短时间交锋的可能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22) -- 单挑 与 混战 (7)

最头疼的战例:

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此人是谁?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延大呼曰:“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贼?以图爵禄,非义士之所为!吾今愿请使君,入城诛贼!”轮刀砍死守门将,遂开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领兵杀入城,以讨国贼!”张飞跃马,欲引军入城,玄德急扯住曰:“休惊百姓!”飞因城上人放箭,恨不得踏平襄阳,争奈玄德不肯。魏延正言语中间。一将飞马引军至,叱之曰:“汝是无名下将,安敢乱言以犯上耶?”其人身长八尺,面貌雄伟,南阳宛城人也,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枪跃马,直取魏延。两下军在城混战,喊声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矣!”孔明曰:“江陵乃荆州紧要钱粮之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胜襄阳多矣!”玄德曰:“正合吾心。”于是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后面蔡瑁、张允又赶。魏延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感谢辽东管宁兄摘引罗本)

在上边这段文字中,文聘、魏延交锋的事被提到三次,第一次是“姓文,名聘,字仲业,乃荆州之大将也,挺枪跃马,直取魏延”,这里看来具有非常浓重的两将单挑色彩,因为:

(1) 对出场两将都有形貌特写,给读者比较强烈的感觉是要突出个人勇武;

(2) 典型的正在进行时和现场直播式的交锋描写;

然而紧接着一句“两下军在城混战,喊声大震”,却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挑的色彩。有朋友会说:也可以理解为兵对兵、将对将啊,所以还是单挑啊。先按下不表,继续往下看。

第二次提到二人交锋是“魏延战文聘,从已至未,手下人皆尽折,匹马出城。”由於“魏延”一词与“匹马出城”词组之间没有句号分割,且“匹马出城”也找不到其他主语,因此“魏延”必然是“匹马出城”的逻辑主语,因此可以判定此处之“魏延”指代魏延本人,而非其所部军马。前面的“手下人”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如果将“魏延”理解为“魏延所部”的话,那么“魏延所部”怎么会有“手下人”呢?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此处之魏延必指其本人。但是那个文聘究竟是指代其本人呢,还是其所部军马呢?本人以为,按照通常的写作习惯,如果一句话中提到交锋双方,如果一方为个体,那么另一方也该是个体。

第三次提到二人交锋是“因文聘,魏延厮杀”,这里的文、魏自然指代各自所部。但这里是事后的总结性评论,并非对正在进行中的战事所进行的现场直播,因此这里的文、魏虽指代各自所部,但并不影响上面的判定。

结论:此战基本上是魏延与文聘的两将单挑。即:两人单挑长达2个时辰之久(约160-180合)。

至於蔡瑁和张允,由於文中写明是在魏延已经终止单挑、“匹马出城”后,二人才追来的,而且此处疑为二人所部而非蔡、张本人,还有就是在文、魏交锋过程中原文未提及蔡、张参战,因此可以基本判定:蔡、张与文、魏单挑无关。

-----------------------------------------------------------------------------

归纳一下“单挑”与“混战”的判定标准:

标准1

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上下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

标准2

以事后一笔带过的形式简述的、且只报结果不表交锋场景的战事,均判定为“战事”或“混战”,不判定为“单挑”。(具体如“张飞杀散夏侯渊”) 尤其应该注意以武将姓名指代其所部军马的用法。

其他情况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23) --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1)

在点评武力之前,先聊两句足球。段位较高的球迷都会记得86世界杯中的一场经典赛事 ?C 1/4决赛:巴西VS法国。这场比赛的结果是90分钟战成1平,加时30分钟依然是1平,最终双方靠点球才决出胜负。如果我们不考虑点球结果的话,应该说两队激战120分钟胜负未分。然而,凡是全程观看那场比赛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不是一场平分秋色的比赛;巴西队明显占优

之所以公认这是一场经典赛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都属於技术型球队,而且都认为自己的技巧和意识独步世界足坛;巴西的“桑巴足球” 自不待言,法国当时拥有号称“中场铁三角” 的普拉蒂尼、蒂加纳和吉雷瑟三位技术大师。因此双方都不屑于使用犯规动作来争得上风,而是力争纯粹依靠技术来击败对方。也就是说,不仅要胜,还要胜得堂堂正正、胜得漂亮!这两个队要是都存着这个心思,那球踢起来能不漂亮吗?根据赛后统计,上下半场共90分钟比赛,其中有效比赛时间竟然有近89分!双方犯规次数极少,将球故意破坏出场的次数也很少,全场比赛自始至终均极为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不过,也正是因为双方都大打技术足球,才使得法国队逐渐落于下风。巴西人鬼魅般的脚法和配合,在上半场进行到一半时就将法国享誉世界的“中场铁三角” 逼到了自家大门附近 -- 法国队在剩下的比赛时间里基本上放弃了中场的争夺!这基本上是一场巴西人围攻法国大门、法国人伺机反攻、以及双方门将左扑右挡的比赛。由於法国人放弃中场,而法国人的多数进攻又都是防守反击,因此双方绝少中场纠缠,也较少看到那种紧逼式的死缠烂打。尤其是巴西人,战术组合成功率极高,攻击套路和传接配合打得酣畅淋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上半场18分钟,巴西右锋卡雷卡先下一城。紧接着巴西人掀起攻势狂潮,法国队门前一时风声鹤戾、草木皆兵。不过法国人运气很好,居然挺过惊涛骇浪,趁巴西人上半场结束前的些许松懈,由普拉蒂尼于43分突袭得手,扳回一城。

下半时双方易地再战,巴西人依旧攻势如潮,而法国人依靠死守禁区、门将巴茨的神勇表现、以及绝好的运气,继续与巴西人周旋。75分,上场未及3分钟的巴西宿将济科获得主罚点球的机会。当素有“白贝利” 之称的济科一脚罚出一记弧线球之后,法国门将巴茨居然如有神助般地扑住了这记点球!英雄迟暮的济科唯有仰天长叹。。。大难不死的法国人最终坚韧地将1:1平的战果守至120分钟,并凭借点球将巴西人挤出4强。。。

所有亲眼目睹那场赛事的人都会认为,虽然比赛结果是平局,但巴西人占据了相当的优势。赛后的技术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煮酒现已无法找到那些统计资料(控球时间、攻入对方半场次数、攻入对方禁区次数、射门次数、射正次数,等等),但依然记得当初曾与同学对着足球报上的统计数据长叹不已。。。

足球侃得太多了,呵呵。书归正传,演义中也有许多场单挑都以平局收场,但有相当一部分平手仅仅是结果上的,并非场面上的。也就是说,虽然双方均未能击败对方,但双方的交锋场面却有高下优劣之分。下文将结合具体战例予以说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三国武力点评(24) --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2)

战例1

“纪灵乃山东人也,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手下战将极多。是日,纪灵引兵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明诏,以顺讨逆。汝今罪不容诛!”纪灵大怒,拍马舞刀来迎玄德。关公大喝曰:“有吾在此!”聚马与纪灵大战二十合。纪灵少歇,关公回阵立马久等。纪灵遣手将荀正出马来。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胜负!”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是纪将军之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玄德驱兵杀将过去,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不敢交战……”(第14回)

分析:

虽然关公与纪灵战20合胜负未分,但很明显,这场交锋在场面上已经分出高下了:纪灵不是关公之敌。

何以知之?纪灵打着半截即归阵少歇,而且“少歇”后就再也不敢上来了,先是遣副将当替罪羊,副将为关公所斩后更不敢上前接战,以致以优势兵力而大败,退守淮阴河口后依然不敢出战。纪灵那哪里是去“稍歇” ,他是明知再打下去必然无幸,所以才找这么个托辞。

我们由纪灵主动终止单挑归阵“稍歇” ,以及后来不顾一切地避战这些事实可以推测出,纪灵在与关羽战至20合时,场面已经非常被动甚至相当危险。一句话,关公与纪灵战20合,虽胜负未分,但高下已判!

战例2

“先锋张辽与凌统交锋,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第68回)

分析:

又是一场“不分胜败”,但难道我们没看出一点什么吗?为何孙权会“恐凌统有失”,而张辽一方却不担心张辽有失?显然,张辽在场面上占优。至于凌统性命是否已危在旦夕,由於孙权仅仅是“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而非“急鸣金收军” 那样迫不及待,因此可以大致推测出:张辽虽已抢得优势,但要想将这种优势转为胜势,还需要费些周折;凌统虽落下风,但性命暂时无忧。

-----------------------------------------------------

演义中还有很多处这种“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的情况,如许褚VS徐晃、关羽VS庞德、庞德VS陈武等。由於下文将逐一分析各关键单挑战例,此处就不细表了。这里只想说明一点:某些武将武力非常接近 (如关公与庞德),是以只能靠这个分析方法才能让我们捕捉到这一微小差距。

归纳一下“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情景的判断依据:

(1) 在单挑中,一方本人突然叫停 -- 如关公VS纪灵 (演义中仅此一例)

(2) 在单挑中,一方阵营中人物“恐有疏失”,或派人接应回阵,或“急鸣金收兵”(如张辽VS凌统)

(3) 其他情况 (如许褚VS徐晃,等);根据上下文个案分析

下文将使用“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原则分析关庞大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