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官渡杀人事件 本帖拒绝御免 -- 马伯庸

共:💬255 🌺143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官渡杀人事件 本帖拒绝御免

这是我看完京极之后的灵光一现。希望大家不要只回那四个字排队了,那样太无聊了。

元宝推荐:东张西望,海天, 通宝推:缓慢的蜗牛,js3617,蝶舞春园,evilpanda,阿尔卑斯的火焰,北溟有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哦~~有内容了~~
家园 一 未遂的杀意

我被曹公叫去的时候,正忙着清点在乌巢缴获的袁绍军粮草。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几十个大谷仓堆满金灿灿的稻谷,装着肉脯与鱼酢的草筐滚得到处都是,还有二、三百头生猪与鸡鸭乱哄哄地嘶叫着,其他辎重军资更是数也数不清。在饥肠辘辘的曹军眼里,这些东西比

袒胸露乳的女人更有吸引力。

我和十几名计吏拿着毛笔和账簿,在兴奋而纷乱的人群中声嘶力竭地嚷嚷着,试图把这些收获都一个子儿不少地记录下来。

我的副手郑万拽住我的袖子,对我说曹公要见你,让你立刻回去。正巧一匹受惊辕马拽着辆装满芜菁的大车冲过来,然后轰隆一声,连马带车侧翻在泥泞的水坑里,溅起无数泥点子,周围的人都大叫起来。我光顾着听郑万说话,躲闪不及,也被溅了一身,活象是只生了癞藓的猿猴。

郑万趴到我耳边,又重复了一次。我有点不相信,生怕自己听错了,瞪着眼睛问他:你说的是曹公?郑万斩钉截铁地点了点头。于是我立刻放下账簿,顾不得把衣服上的污泥擦干净,对那群晕头转向的部下交代了几句,然后匆匆赶回位于官渡的曹军大营。

这时候的官渡大营已经没了前几个月的压抑,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刚打了大胜仗,而且对方还是那个不可一世的袁绍,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曹军主力在各位将军的率领下,已经出发去追击溃逃的敌人了,现在剩下的只是不多的一些守备军和侍卫。

我见到曹公的机会并不多,他是个捉摸不透的人,有时候和蔼可亲象多年的老朋友,有时候却杀人毫不眨眼。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曹公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总有一些奇怪的地方。

我越过几道防守不算严密的关卡,走到曹公的帐前,一个膀大腰圆的卫士走过来。这名卫士就象一头巨大的山熊,几乎遮住了半个营帐。他狐疑地看了看我,估计我这一身泥点装束让他感觉很可疑。

在检查完我的腰牌之后,他瓮声瓮气地说:“我是许褚,麻烦请让我检查一下你的身体。”我顺从地高举双手,他从头到脚细致地摸了一遍,还疑惑地瞪着我看了半天,好像对我不是袁绍细作这一点很失望。

“让他进来吧。”帐子里传来一个声音。

许褚让开了身子,我恭敬地迈入帐篷。许褚唰地从外面把帘子放下去,把整个帐篷与外面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曹公斜靠在榻上,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他身前的酒杯还微微飘着热气。

“伯达,你来啦?”曹公把书放下,和蔼地说。

“恭喜主公大败袁绍。”我深施一礼,其他什么也没说。面对曹公,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也不要妄自揣度他的心思——除非你是郭奉孝。

曹公招呼我坐下,然后问了一些关于乌巢的情况。我一一如实回答,曹公咂了咂嘴,说早知道当初偷袭的时候应该少烧一点,现在能得到更多。我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不过我没有笑。

曹公忽然把身子挺直了一些,我知道开始进入正题了,连忙屏息宁气。曹公指了指身旁的一个大箱子,问我猜里面是什么。我茫然地摇了摇头,射覆这种事我从来就不很擅长。

曹公似乎自嘲似地笑了笑,说:“这是在袁绍大营里缴获的,里面装的都是咱们自己人前一阵写给本初的密信。本初可真是我的好朋友,败就败了,还特意给我留下这么一份大礼。”

从他的口气里,我听不出任何开玩笑的意思。我把注意力重新放到那箱子上,这口木箱子大约长三尺、宽二尺,高三尺,里面装满了各种信函,有竹简、有绢帛,还有麻纸与印信。这大概是在官渡对峙最艰苦的那段时间里,我方阵营的人给袁绍的输诚吧。但这个数量……还真是有点多啊。

我意识到这件事很严重。曹公不喜欢别人背叛他,从这箱中密信的数量,少不得有几百人要人头落地;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想,曹军刚刚大胜,新人未服,新土未安,如果一下子要处置这么多人,怕是会引发一连串震荡,这肯定也是曹公所不愿意看的。

这大概就是袁绍在崩溃前,故意留给曹公的难题吧?

“若你是我,会怎么处置?”曹公眯起眼睛,好奇地问道。我恭敬地回答:“当众烧毁,以安军心。”曹公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他的意见和我想的一样。

“这些东西我明天会拿出去公开烧掉。面对袁绍,连我都曾考虑过撤回许都,别人存有异心,也是正常的。””曹公整个身体从榻上坐了起来,慢悠悠地披上一件大裘,把桌上的酒一饮而尽。他把身子朝箱子倾去,从里面抓出一封信。

这一封信是木牍质地,不大,也就二指见宽,上面密密麻麻涂着一些墨字。

曹公把它捏在手里,肥厚的手指在木牍表面反复摩挲。“别的我可以装作不知道,可这一封却不同。这一封信承诺本初,会有一次针对我的刺杀,而且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我心中一惊,行刺曹公,这可真是件不得了的事情。

曹公看了一眼我,仿佛为了让我宽心而笑了笑:“刺杀当然失败了,可隐患依然存在。别人只为了求富贵,犹可宽恕;而这封信却是为了要我的性命——更可怕的是,这枚木牍还没留下任何名字,这就更危险了。”

我能理解曹公此时的心情,让一个心存杀机的人留在身边,就象让一头饿虎在榻旁安睡。

“伯达,我希望你能够查出来,这封密信是出自谁手。”曹公把木牍扔给我。我赶紧接住,觉得这单薄的木牍重逾千斤。

“为什么会选中我呢……”我小心翼翼地问道。曹公大笑:“你是我的妹夫嘛。”

我确实娶了曹氏一族的女人,但我知道这不是他的真实理由。我在之前一直负责屯田事务,每天就是和农夫与算筹打交道;官渡之战时,我被派来运送军器与粮草到军中,总算没出大疏漏。大概曹公是觉得我一直远离主阵,比较可以信赖吧。

“你们这些做计吏出身的,整天都在算数,脑子清楚,做这种事情最适合不过。”曹公从腰间解下一枚符印递给我。这是块黄灿灿的铜制方印,上面还有一个虎头纽,被一根蓝绦牢牢地系住。

“这是司空府的符令,拿着它,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询问任何人。”然后曹公又叮嘱了一句,“不过这件事要低调来作,不要搞得满营皆知。”

“明白了。”

“这次事成,我给你封侯。”曹公说,这次他神色严肃,不象是开玩笑的样子。

我拿着木牍和符令从大帐里走出来,许褚仍旧守在门口。他看到我出来,朝帐篷里望了望,很快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只要我脱离了威胁曹公的范围,他大概连看都不会看我一眼。

“许校尉。我想与你谈谈。”

“谈什么?”许褚的表情显得很意外。

“关于刺杀曹公的那次事件。”

许褚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我把符令给他看了一眼。许褚沉吟片刻,说他现在还是值班,下午交班,到时候我可以去宿卫帐篷找他。

我问清了宿卫帐篷的位置,然后告别许褚,走到官渡草料场。

这里是许都粮道的终点,我在整个战事期间押送了不知多少车粮草军器到这里。草料场旁边有几间茅屋,是给押运官员交割手续与休息用的。现在大军前移,这里也清净了不少,场子里只剩下满地不及打扫的谷壳、牛粪,几只麻雀在拼命啄食。两辆牛车斜放在当中,辕首空荡荡的;为数不多的押粮兵怀抱着长矛,懒洋洋地躺在车上打瞌睡。

我喊起一名押粮兵,让他去乌巢告诉郑万,让他统筹全局,我另有安排。押粮兵走后,我走进一间茅屋,关好门,把曹公让我带走的木牍取了出来,仔细审视。

这是一枚用白桦木制成的木牍,大约两指见宽,长约半尺,无论质地还是尺寸,均是标准的官牍作法。我从事文书工作这么多年,对这种官牍文书再熟稔不过了,即使闭着眼睛去摸,也能猜出是哪种规制。

这也让我有些失望。如果密信的质地是丝帛或者麻纸就好了,这两样东西的数量都不太多,不会有太多人能接触到,追查来源比较容易。而木牍这种东西,充斥着每一个掾曹府衙,每天都有大量的文书发往各地,或者从各地送来,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得。

我没有先去看上面的字。我希望自己能够从木牍上不受干扰地读出更多东西,这样才能减少偏见,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木简千篇一律,乏善可陈。但对于一位老官吏来说,却意味着许多东西。我想这大概也是曹公把任务交给我的原因之一吧。

我翻过木简背面,背面的树皮纹理很疏松,应该是取自十五年到二十年生的白桦树。许都周围出产木简的地方有五个县,我以前做过典农中郎将,曾经跑遍三辅大半郡县,哪个县有什么作物,什么年成,我心里都大概有数。

木简的边缘有些明显的凹凸,因为每一个县城在缴纳木简的时候,都有自己特有的标记,以便统计。两凹两凸,这个应当是叶县的标记。

把原木制成木简的过程不算复杂,无非就是四个字:选、裁、煮、烤。其中最后一道,也是很重要的工序,是“烤”。工匠将木简放在火上进行烘烤,使其干燥,方便书写。

而我手里的这枚木简,墨字有些发洇,这是湿气未尽的缘故,说明这枚竹简还没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就被人取走了。我用指甲刮开一小截木简外皮,蹭了蹭,指肚有些微微发凉,这进一步证实了我的猜测。

在官渡前线并没有加工木简的地点,换句话说,这枚半成品的木简,只能是写信者在前往官渡之前就准备好了的。他很可能去过叶县,顺手从工房里取走了这枚还在制作中的木简,浑然以为这样作便不会留下官府印记,让人无法追查。

如果不熟悉这些琐碎的小吏案牍的话,是无法觉察到这些小细节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那封信的作者早在出征前就已有了预谋,绝不是临时起意。

现在所能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多了。接下来我翻开正面,去读上面的字。

木牍上的墨字并不多,笔迹很丑,大概是怕别人认出来,所以显得很扭曲。上面写着:“不出月旬,曹贼必亡,明公遽攻之,大事不足定。”

一共十八个字,言简意赅,而且没有落款。

这位写信者的语气很笃定,看来在写信的时候就已经胸有成竹。

不留名字的可能有好几种。可能是因为他行事谨慎,不希望在成功前暴露身份;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压根没打算投靠袁绍,只是为了向曹公报私仇。曹公的仇家实在不少。

看来还是要打听一下刺杀曹公的事才好。

我下午如约来到宿卫帐篷。许褚已经交了班,正赤裸着上半身,坐在一块青石上擦拭着武器。他的武器是一把宽刃短刀,太阳下明晃晃的,颇为吓人。

“许校尉,能详细说明一下那次刺杀的经过吗?”我开门见山地问道。

许褚缓缓抬起头来,短刀在青石上发出尖利的摩擦声。他很快就磨完了刀,把它收入鞘里,然后从帐子里拿了一件短衫披在身上。每一个路过营帐的士兵都恭敬地向他问好,我看得出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敬畏。

家园 ,祝福一切安好
家园 二 许褚的证言

许褚说话很慢,每说一句话都需要深思熟虑,条理清晰,有一种和他的形象不大符合的沉稳风度。以下是他的叙述:

事情是发生在九月十四日。你知道,那段时间是我军与袁绍军最艰苦的对峙时期。袁绍军建起了很多箭楼,居高临下对我军射箭,我军士兵不得不随时身背大盾,营务工作十分危险。

这种环境下,曹公的保卫工作也变得棘手起来。曹公的中军大帐是我军的中枢,往来之人特别多,很容易招致袁绍军的袭击。经过审慎的讨论,曹公的营帐最终被安排在大营内一处山坡的下方。从袁绍军的方向来看,那是一个反斜面,弓矢很难伤及帐篷。中军大帐的设立,是在九月十日。

(这时候我插嘴问道:那么当时营帐的格局是怎样的?)

按照曹公一贯的生活习惯,中军大帐分成了两个部分:在帐篷最内侧是曹公寝榻,紧贴着山坡阴面的土壁。寝榻大约只有整个营帐的六分之一大小,刚刚够放下一张卧榻与一张平水案几,与外侧的议事厅用一道屏风隔开。

一般来说,整个中军大帐只有议事厅正面一个入口。不过当时为了防止袁绍军的突然袭击,我特意让侍卫在曹公寝榻旁边开了一个隐蔽的小口,便于曹公随时撤离——不过这一点请您不要外传。

九月十三日整个晚上,曹公都在与幕僚们讨论战局,通宵达旦。我担任宿卫,从十三日未时执勤一直到十四日巳时。曹公遣散了幕僚,吩咐我也去休息一下,然后他便就寝了。那时候我已经相当疲惫,于是在与接防的侍卫交班之后,就回到自己的营舍休息。那大概是在午时发生的事情。

当我回到营舍准备睡觉的时候,忽然心中感觉到有些不安。你知道,我们这些从事保卫工作的军人,直觉往往都很准确。我决定再去曹公大帐巡视一圈,看看那些侍卫有没有偷懒。为了达到突击检查的效果,我选择从曹公寝榻旁的小门进入。

当我进入小门之后,就听到外面的议事厅传来脚步声。我悄悄地掀开帘子,发现进来的一共有三个人。他们穿着虎士的号服,手里却拿着出鞘的短刀。是的,就象是我手里这一把一样。

(我问:虎士是曹公身边的侍卫吗?对不起,我一直没怎么在军队里呆过,不太了解这些。)

嗯……怎么说呢?曹公的侍卫,一半来源于他从陈留时就带着的亲兵;还有一半是我从谯郡带出来的游侠们。前者负责贴近保卫,后者成分比较复杂,所以一般只负责曹公的外围警戒——这些人被称为虎卫,有专门的臧青号服。在最外层,还有中军的卫戍部队。亲兵-虎卫-卫戍部队构成了曹公身边由远及近的三层警卫圈。

那三个人中,其中只有一名虎卫成员,叫做徐他。其他两个人我并不认识,大概是属于卫戍部队中的成员。卫戍部队都是临时从诸军中临时抽调,变化太大,认不全。

无论是虎卫还是卫戍部队,无事持刀入帐都是绝对不允许的。我正要掀开帘子去斥责他们,却发现他们没有东张西望,而是径直朝着寝榻方向走来。我立刻感觉到事情有些异样,曹公当时正在睡觉,我不想惊动他,就从寝榻的屏风转了出去。

看到我突然出现,三个人都吓了一跳。我压低声音问徐他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徐他支支吾吾地说是走错了。就在我问话的同时,另外两个人从我的两侧飞快地冲过去,试图趁我不注意的时候,越过我冲进寝榻。

这种程度的威胁,虽说事起突然,但想对付我还是太幼稚。(说到这里,许褚露出自得的表情。)我用双臂把那两个家伙拦下来,重重地摔开。徐他还想反抗,被我一刀杀掉了。那两个家伙转身要跑,我把短刀掷了出去,刺死了一个;最后一个成功地跑出了中军大帐,可惜没跑出几步,就被箭楼上的袁绍军箭手发现,活活被射死了——一直到那时候,曹公才被惊醒。

“就是说,参与刺杀的三个人都死了?”

“是的,很遗憾没留下活口,不过在当时我也顾不得许多了,毕竟曹公的安全最为重要。”

“当时在曹公帐外当值的侍卫呢?徐他也就算了,他们怎么会容许两个陌生面孔的家伙随意进入?”

“徐他当时刚好轮值。根据两名侍卫的说法,徐他带着两个人过来,对他们说,虎卫的人被袁军的弩箭射伤了,所以从卫戍部队临时抽调了两个人过来。您知道,那时候军事压力太大,诸军人手都不足,经常拆东墙补西墙,这种临时性调动太平常了。侍卫们查验完他们的腰牌以后,就信以为真,放心地离开了。”

“我想见见那两名侍卫。”

“没问题,他们都被拘押在附近的牢房里,还没来得及问斩。”

“不过在这之前,我想问一下。这个徐他,是哪里人?”

“广陵人。两年前加入了虎卫。”

“哦,徐州人。”我随口说道。

许褚听到我的话,把刀平放在膝前,眼神里闪过一丝极力压抑的不快。

通宝推:龙驹坝,
家园 三 徐他的身份

曹公对徐州民众来说,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在初平四年和兴平元年,曹公的军队两次进攻徐州,屠戮了数座城池。在一些诗人的夸张形容里,泗水甚至为之不流。

我无意去指摘曹公的作为,但以结论而说,无疑徐州人都不喜欢曹公,或者说十分痛恨曹公。

徐他是徐州人,虽然他的籍贯是广陵,但说不定他有什么亲戚朋友在那两次大屠杀中丧生。这么来看的话,他的动机很可能是出于仇恨——毕竟对徐州人来说,对曹公恨得咬牙切齿的大有人在。

可惜徐他已经死了,真实动机无从得知。

带着遗憾,我来到关押那两名侍卫的牢房。这间牢房只是个临时羁押所,很简陋,如果里面的囚犯想逃跑的话,不会费太大力气。

守护打开牢门的时候,那两名卫士正蜷缩在牢房里,听到开门声,两个人惊恐地抬起头。他们嘴边只有淡淡的胡子,只是两名少年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每一个青壮男子都拿起了武器。

我走进牢房,示意守卫把门关上,还不忘大声交代了一句:“如果我被挟持的话,那么先杀死我,再杀死劫持者。”

这是曹军的一项传统,是从夏侯惇将军开始的:对于劫持人质者,连通人质一起杀死。这个原则貌似粗暴,却杜绝了许多问题。

“我受曹公的指派,来调查一下徐他的背景,你们要如实告诉我。”

我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不需要多余的威胁,他们已经犯了足以杀头的大错,如果不趁这次机会将功补过,就是死路一条。

“你们之前认识徐他吗?”

其中一个点点头,另外一个摇摇头。那个说认识徐他的卫士叫郑观,他跟徐他还算熟悉。

郑观的描述和许褚差不多,刺杀当天徐他带着两个陌生士兵走到大帐前,自称是从别处调拨过来接替虎卫来执行宿卫工作,郑观查验过腰牌发现无误,就跟他们换岗了。然后他和自己的同伴回到宿营地,一直呆到被抓起来。

“徐他跟你换岗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话?”

“例行公事,其他的没说什么。徐他一向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郑观回答。

“例行公事的话也可以,每一个字我都要听。”

郑观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告诉我:“他说本该换港的虎卫被箭射伤了,许将军让他从其他部队抽调两个人来顶替。就这些。”

“他们当时穿的什么衣服?”

“普通的粗布服,没有披甲。”

“不是虎卫的号服?”

“不是,虎卫是赭色的,两者明显不同。”

我低头沉思了一阵,又问道:“你对徐他了解多少?知道他平时跟谁来往比较频繁?家里还有什么人?”

郑观很为难,他跟徐他只是一般程度的熟悉。想了半天,他终于开口道:“徐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大跟人来往,很少提到自己家里的情况。不过人倒还算热心,经常帮着我们念些布告家书什么的。”

“他帮你们念布告?他认识字?”

“是啊,他说是哥哥教的。”

从牢房出来,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可以肯定,许褚没有完全说实话。这位彪形大汉比他外貌要精细的多,十句中九句都是实情,只在关键之处说了谎,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就会被蒙混过去。

幸亏我不是这种人。我是个计吏,每天都跟数目打交道,就算是一个数字的闪失也是大麻烦,这让我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

许褚说他在帐篷里遭遇的杀手,穿着虎卫的号服。而郑观却说换岗的时候,这些杀手穿的是普通卫士装。这是一个矛盾。

现在还不好说谁对谁错,但许褚一定还有事情隐瞒着。这提示了我,在这之前,我有一个地方得去,希望还赶得及。

等我做完那件事去找许褚时,已经接近傍晚。我的衣服上散发着恶臭,让路过的人都掩住了鼻子。

我再次找到了许褚,开诚布公地说:“我相信您对曹公的忠诚,但有些事情您没有说出来。”

许褚虎目圆睁,似乎被我的话冒犯了。我毫不胆怯,把我的疑问说出来。许褚不以为然,说也许徐他是在站岗时偷偷换的号服。

“我想知道他换的到底是衣服,还是皮肤?”

我眯起眼睛,不疾不徐。许褚听到我的话,整个人的锋芒陡然间消失了。我们四目相对,许褚苦笑道:“任先生,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我花了一下午时间挖坟剖尸,在腐烂的尸体上找线索并不容易。”我冷冷说,“你说是用刀刺死了徐他。可我在徐他尸体的刀口附近,看到的是一片剥皮的痕迹。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致命伤,倒不如说是为了掩盖剥皮而故意捅上去的。”

许褚默然不语,他从腰带里拿出一片东西。我注意到这是一片人皮,一个巴掌大,而且是新剥下来的,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

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其实徐他的尸体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我只能勉强看到一些细微痕迹,认真起来的话这些证据什么都证明不了。我只能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去诈许褚。

“这是我从徐他身体上剥下来的。您看了这片皮肤,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了。”许褚递给我。

我看到那片人皮上有一片烙印,烙印的痕迹是一个字:“霸”。

“这是泰山郡处理囚犯用的烙记,霸指的是臧霸。”许褚深吸了一口气。“徐他是我招进虎卫的,他还有一个哥哥,这个人你也认识。”

“叫徐翕?”

许褚点点头。我的脑袋“嗡”地一声,这次事情可复杂了。

通宝推:龙驹坝,
家园 四 螺旋的迷局

这个徐翕,可是个麻烦的人物。

他以前是曹公手下的一个将领,在吕布在衮州发动叛乱的时候,他背叛了曹公。等到衮州被平定之后,徐翕害怕曹公杀他,就逃去了青州投奔琅邪相臧霸。曹公找臧霸要人,臧霸却不肯交出来,曹公没办法,就随便封了他一个郡守。一直到现在,他还是一直不敢离开青州半步。

如果说徐翕出于恐惧,派自己的弟弟来杀曹公,这倒也说的过去。

但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徐翕无权无势,曹公若真想对付他,一万个也杀了。真正麻烦的,其实不是徐翕,而是站在徐翕背后那位琅邪相——臧霸。

这位大爷是青、徐地界的地头蛇,在当地势力盘根错节,无比深厚。就连曹公都要另眼相看,把两州军事尽数交付给他。曹公与袁绍争霸,全靠臧霸在东边顶住压力,才能全力北进。现在他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只听调,不听宣。

假如藏霸对曹公怀有反意——这是曹公身边许多幕僚所一直担心的——然后通过徐翕和徐他之手,行刺曹公,这将会把整个中原的局势拖入一个不可知的漩涡。

“现在您明白我为何要那么做了?”许褚问我。

我谅解地点了点头。难怪许褚要偷偷把徐他的皮肤割下来,这个细节如果要传出去,影响实在太坏了。且不说徐翕、臧霸是否真的参与刺杀,单是旁人的无穷联想,就足以毁掉曹公在青、徐二州的苦心安抚。

许褚看来要比他的外貌精明得多,一个侍卫居然能去这个高度去考虑问题,实在难得。

“曹公知道这件事吗?”

许褚摇摇头:“徐他已经死了,我当时希望这起刺杀作为普通的徐州人复仇案来结束,免得节外生枝。”

“我也希望如此,这会让我省些力气,可惜事与愿违。”我苦涩地笑了笑,“你也知道,这起刺杀和那一封给袁绍的密信有关系。不把密信的作者挖出来,我们谁都别想安生。”

“我会去虎卫详细询问一下徐他最近的活动,也许会有发现。”许褚说,然后站起身来。

“嗯,很好。我认为这营中至少还有一个人与徐他有接触。这个人的身份很高,有机会接触到木牍,而且有资格给袁绍写信。”

“我知道了。”

无形之中,房间里的气氛缓和起来。共同的压力,让我和许褚由一开始的敌对转变成了微妙的同盟。整个宿卫都是他来管理,他去调查要比我更有效率。

可惜在下一刻我还是硬着心肠把这种气氛破坏无余。许褚正要离开,被我叫住。

“许将军,在离开之前,还有一件事情我需要与你澄清一下。”我眯起眼睛,“我认为您还没说出全部事实。”

许褚回过头来,出乎意料,他没有流露出气愤的表情。

“在之前的叙述里,你提到你在刺杀前回到营舍准备睡觉,忽然心中感觉到有些不安,所以才回到曹公大帐巡视,撞见了刺杀。你对此的解释是你们这些从事保卫工作的军人,直觉往往都很准确。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哦?”许褚抬了抬眉毛。这个小动作表明他既惊讶又好奇。

“你突然返回曹公营帐,极其凑巧地赶上了徐他行刺。这太巧合了,我觉得用直觉解释太过单薄。”

“先生的意思是,我也有份儿吗?”

“不,我只是忽然想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我眯起眼睛,缓缓说出我的猜想,“也许主使者压根没打算让徐他行刺成功,而是让他故意暴露在你的面前。”

“可目的呢?”

“很简单。你知道徐他是徐翕的弟弟,又了解他身后的霸字烙印。如果徐他这个人意图行刺曹公,那么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徐翕和臧霸在幕后主使。”

“没错,这样曹公就会和臧霸之间互相猜忌,整个东方都会陷入混乱,而袁绍则可以趁机从中渔利。这是那个主使者的意图——当然,如果你没及时返回,徐他成功刺杀了曹公更好。这是一个双层计划,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主使者都能获得巨大的好处。”

许褚似乎追上了我的思路,他把手里的短刀抓的更紧,似乎要把黑暗中的那个主使者一刀砍翻。

“幸运的是,这个神秘的主使者虽然很了解你,但没料到你为了大局,私自把徐他的身份隐瞒下来,以至于曹公把刺杀当成一起普通事件,交给我来调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还有机会把他抓出来。”

“可我确实是心血来潮突然返回曹公营帐,那个主使者总不可能连这一点都算进去。”

“你确定是自己下的决定,而不是被人暗示或者影响?”我盯着他的眼睛。

许褚的表情变得不自信起来。

“这个给你暗示的人,也许与指使徐他进行刺杀是同一个人。”我说,“所以许校尉你去调查的时候,可以从这方面多多留心。”

从许褚那里离开以后,我背着手,在军营里来回溜达。这个军营马上就要被拆除了,大军即将北移,许多士兵吵吵嚷嚷地搬运着木料与石头。

我又拿出那一片木牍,反复观察,希望能从中读出更多东西。一起失败的刺杀,几乎撬动整个中原的局势,这个布局的家伙,实在是个可怕的对手。

一队袁军的俘虏垂头丧气地走过,随队的曹军士兵拿起长枪,不时戳刺,让他们走的更快些。这些可怜的俘虏前几天还是河北强军,现在却脚步仓皇,表情惊恐。所谓成王败寇,真是叫人不胜唏嘘。

看着他们走过身旁,我忽然停住了脚步,灵光一现。

我一直在想这片木牍是如何在曹营里写就的,却忽略了一件事,它是如何从曹营流到袁营的?在袁绍营中又是如何处置的?更重要的一点,主使者给袁绍写这么一封信,目的何在?

这些疑问,有两个人应该可以回答。只是这两个家伙的身份有些敏感。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曹公给我的司空印,心想莫非曹公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种状况?

我拉住一名军官,打听他们所住的帐篷。军官警惕性很高,直到我出示了曹公的印信,他才告诉我具体位置。

原来他们所住的帐篷,居然距离曹公的中军大帐只有三帐之远,这可真是格外的殊荣。曹公在笼络人心方面,就象是他对付反对者一样不遗余力。

这两顶帐篷前的守备十分森严,足有十名士兵围在四周。我刚刚靠近,就有人喝令站住,然后过来检查。士兵见我是个陌生人,便冷着脸问我干什么。我恭敬地回答道:

“在下是典农中郎将任峻,受司空大人所托,求见许攸许大人和张郃张将军。”

通宝推:龙驹坝,
家园 抢个亲王的座,感觉亲王搬起石头......

我什么也没说

家园 第五章 叛徒与功臣

许攸被曹公叫去商谈要事,一时半会还回不来。所以我先去见了宁国中郎将张郃。

张郃和我想象中的大将形象截然不同,他是个瘦长清秀的年轻人,手指修长而白皙,眉宇间甚至还带着几丝幽柔的女气,没有寻常武将身上那种强烈的煞气。

张郃把我迎进帐篷,神情颇为恭敬。作为袁家新降的高级将领,他现在行事很低调,我注意到,他对把守帐篷的曹军卫士都客客气气。

根据我的了解,张郃的投降经历是这样的:当曹公偷袭乌巢的时候,张郃建议袁绍立刻派兵去救援。但袁绍的一位谋士郭图却坚持围魏救赵去攻击曹公的本营。于是袁绍派了一支偏师去救援,然后让张郃率重兵攻打本营。结果本营未下,乌巢已被彻底焚毁,张郃发现大势已去,只好投降了曹公。

据张郃自己说,他之所以投降,是因为郭图对袁绍进谗言,说他听到乌巢兵败后很开心。他怕回去会被袁绍杀害,才主动投诚。

我觉得这只是个美妙的借口。曹公大营距离袁绍主营有三十多里路,除非张郃拥有顺风耳,否则在前线的他不可能听到郭图对袁绍的“谗言”,然后才阵前倒戈。

不过我无意说破。投降毕竟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大概张郃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吧,曹公想必也是心知肚明。这是人之常情,曹公都没发话,还轮不到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典农中郎将来质疑。

“请问您找我来,有什么事吗?”

张郃拿起我的名刺,露出不解的表情。我简要地把自己的身份说了一遍,张郃的眼神里立刻多了几丝敬畏。在他看来,我大概是属于刺奸校尉那种专门刺探同僚隐私并上报主公的官员吧。

“在下今日冒昧来访,是想询问将军一些袁公营中的事情。”

“只要不违反道义,您尽管问就是了。”张郃似乎松了口气,下意识地把额发往上撩了撩。这个小动作表明他很胆怯,却不心虚——而且说明他确实很在意自己的容姿。

“袁公麾下有河北四庭柱之说,其中颜良、文丑两位将军负责前锋诸军事,高览高将军坐镇后军,而居中巡防的就是将军您对吧?”

张郃微微得意地抬起下巴。

“我想再确认一下,自从两军交战以来,袁军大营方圆几十里内,都属于将军的巡防范围。任何可疑的动静或者人都会由巡哨与斥候报告给将军,对吧?”

“是的……呃,应该说,大部分情况我都可以掌握。”张郃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曹公奇袭乌巢,真是一个杰作,我完全没有预料到。那可真是战争的最高美学。”

这个人真是太小心了,一丝言语上的纰漏都不肯出。我冲他做了一个安心的手势,表示这种事跟我没关系,继续问道:

“也就是说,如果曹公这边有什么人想给袁公传递消息,势必会通过你的巡防部队,才能够顺利送抵喽?”

张郃的脸原本很白皙,现在却有些涨红,两只丹凤眼朝着左右急速地闪回了几下,身子往下缩了缩。

我意识到自己心太急了,这个人是属于极端小心的性格,这种可能会得罪曹营许多人的事情,他避之不及,又怎么会主动告诉别人。

“曹营与袁公往来之事,皆属军中机密。我只是个中郎将,不能预闻。”他的反应果然如我的预料,推得一干二净。

我暗暗骂自己不小心,然后把眼睛眯起来,拖起一丝长腔:“将军,您已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还不自知么?”

“郃一向与曹营诸军只秉持公义而战,却从无私仇。先生何出此言?”张郃试图抵抗,可他的防线已经是摇摇欲坠。现在的他,正处于每一个背主之人心志最为脆弱的时候,十分彷徨,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能把他压垮。

“从开战时起,曹公麾下有多少人送过密信给袁公,我想将军你心里有数。将军你掌管袁营防务,就算你自承未曾预闻密信通达,别人又怎会放心,——以后您在曹营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呐。岂不闻‘错杀之憾,胜若错失’?”

这就近乎赤裸裸的威胁了,其中的利害,不用我细说张郃也会明白。我看到张郃的皮肤上开始沁出汗水,便开口劝慰道:

“不瞒将军说,我这次来,乃是奉了曹公的密令,来追查其中一件密函。这件事办好了,曹公便会将所有信函付之一炬,表明不予追究。届时那些写信之人便不必疑神疑鬼,将军也就解脱了。”

极端小心之人,意味着极端注重安全。只要抓住这一点,他们便会像耕地的黄牛一样俯首听命。张郃思忖片刻,终于对我陪笑道:“任先生如此推心置腹,我自然知不无言,知无不言。”

根据张郃的说法,在袁营与曹营之间,并不存在一条固定的通信渠道。大部分情况下,是曹营里的人秘密遣心腹出营,半路被巡防袁军截获。这是件极其危险的差使,即便逃过了曹营的哨探,也经常被袁军误以为是敌人而杀死。侥幸及时表明身份没死的,会被带去张郃处,人羁押起来,密信转呈给袁绍。直到袁绍下了命令,送信之人或杀或放。

张郃的责任是送达,但没有权力拆开信件。他如果私拆,别说袁绍,郭图第一个就不放过他。所以送的是谁的信,里面什么内容,他一概不知道。

“巡防会有每一次送信的记录吗?”

“这是极机密的事情,中军或许会有保存,但我没有。”张郃苦恼地回答,仿佛这是他的错。

“那你还能记得什么时间送过什么样的密信吗?”

张郃摇摇头,军中事务繁重,谁都不会去关心这些细枝末节。我估计也是这样,但还是有些失望。我仔细回想了一下之前的对话,忽然眼睛一亮:

“您刚才提到,那是大部分情况下,就是说还有例外喽?”

“嗯,是的,有些极少数情况,还有回信要送回去。这时候就需要巡防的人跟随信使,以防止被我军误伤。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吸引曹军哨探的注意,让信使顺利溜回去。”

“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回信,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啊……”我搓动手指,觉得触到了一丝光亮,还有什么事情比刺杀曹公更重要呢?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

“一次。”张郃毫不犹豫地回答。琐碎的普通密信,他也许会没什么记忆。但这种需要护送回信的特例,一定留有深刻印象。

“什么时候?”

“九月十日。”

果然是在曹公遇刺之前。我连忙追问:“你还记得信使的相貌或者声音吗?”张郃回忆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他用黑布裹住了脸,从始至终都没出声。”

我还想再问问细节,不料帐篷外忽然传来脚步声,然后响起卫兵的阻拦声和一阵大声的叱骂。很快卫兵败下阵来,脚步声接近了我们这顶帐篷,随即门帘被掀开。

闯进来的人是个中年人,整张脸是个倒置的三角形,下巴象一把尖削的锥子,一看就是相书上说的刻薄之相。

他冷冷地瞥了一眼张郃,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哼,叛徒。”张郃大怒,不顾风度地站起来,反唇相讥:“你又算什么?”

“别把老夫和你相提并论。尔等是见风使舵,岂能比得上老夫逆水行舟?”中年人得意洋洋地捋了捋山羊胡,把注意力放到我身上,“你就是任峻?”

“是的,您是?”其实我已经猜到了答案。

“很快曹公就会奏请天子,封我这位官渡的大功臣高爵上职,起码二千石以上——你就先称呼我为许大夫吧。”

许攸居高临下地对我说道。

家园 好吧 不说

先花再看

家园 那个本来是小圈子玩笑,全民一齐上,就受不了啦
家园 做了侍卫多年,居然不晓得“活口”的重要

虎痴还是sometimes naive啊……

家园 一口气看到了五

贪心不足来催更。

家园 纯粹揣测,呵呵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根据对“伯达”的描述,以及他和许褚关系上的表现来揣测:“伯

达”不像他兄弟“伯恩”那样是个愣头青,似乎不会出了曹操大帐就

约见许褚,毕竟是“哨兵神圣,不容侵犯”;以“伯达”的行事方

式,大概要在研究了木简之后,再开始侦破工作。

家园 “极端小心”的张颌

别人是越活越谨慎,他却是越活越勇敢了。

现在还是谨小慎微,犹如投了刘备的马孟起,几十年后却勇敢得有如疯狗,在剑门追蜀军

天马行空的亲王大大,可以考虑把这些事件都串起来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