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del
真正顶事的技术,比方说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第三代核反应堆能用陈大的方法吗?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阿波罗计划,用陈大的方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机会主义害死人。
个人觉得,WOW引擎的优势不在于渲染能力之类技术指标,而在于它极端贴合所在的产品,这体现的是其架构师对产品需求的极高洞察力,以及对所在研发团队(包括策划运营团队)的深入了解。
举个例子:WOW的研发周期超过5年,期间多次调整研发策略。而以显卡行业十多个月革一次命的技术发展,到了WOW发布的时候,WOW引擎要求居然刚好是当时的主流配置,这是怎样的预见力?反面的例子是金山的剑网3,同样研发了5年,等产品发布的时候,居然只有当时市面上的高端配置才能流畅的进行游戏,结果是极强力的引擎反而制约了游戏的推广,这就是对技术趋势洞察力的差距。
再比如,用过不同机器玩过魔兽的人都应该注意到,魔兽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配置的机器上特效可以开得很强大,但是配置差的机器关了部分特效也可以比较流畅的运行,只要满足基本的内存和CPU要求,限制不大。而据我所知,很多国内的3D游戏在这个方面都要经过一番炼狱才真正达标。
楼主特意说“技术圈”,就是要和“科研圈”区分开来。
您说的这个是科研圈的事情,楼主在帖子里也明说了,不是能聊的出来的事儿。
也就难怪会有吃吃喝喝聊出技术进步的论调了
移动办公不算“刚需”,不知什么算是“刚需”?网络会议、多媒体邮件、远程文档浏览这些能赚大钱的典型商务应用是“花哨的消费型功能”,地图和导航反倒成了主流业务了?好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还没那么NC。
我本来指望你们能说出个双向720p视频会议,3D高清实况之类(这两个都需要10Mbps级别的带宽保证),谁知最后说出个导航。导航根本就不是典型的宽带业务,就算你要求地图动态下载,这种根本不需要硬QoS的东西,Mbps级的速度还不够么?莫非老兄现在用google map还需要先把网络升级到10Mbps以上才能看?
厉害,看来俺打过交道的那些500强企业都不是“正规公司”了。其中还包括有全球和国内主要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哦。话说CISCO那一套使用RSA token的企业级VPN方案卖不少钱呢,俺倒是想问问老兄见过多少“不正规”的小公司正经八百烧这个钱的?
俺念书的时候就玩过的交通信息OCR还值得“剧透”? 再说了,这和移动宽带业务有啥关系?信息采集点没有OCR功能,可能还需要较高的带宽上传视频,有OCR功能,反而变回窄带业务了,传几个数字就OK
尤为受制于技术的阻碍,而自身研发多年未果,导致3个标准,但是发展极其慢。打个比方,我们刚开始用cdma这种2.5代技术产品的时候,日本的手机已经可以看电视了,这样的差距5到10年,现在可能缩短点,不过还是不乐观。
它的应用前景肯定会很大。但是关键问题还是在发展的速度上。
就像你提的那个李政道的例子,我感觉还是只是传感器而已,在生物芯片这个范畴里,还是属于低端的,属于单向的信息传递,不知道猜测的对不对。
当然可能还有更为高端的成品,不过我不知道。但是我感觉生物芯片要发展到有双向的信息传递能力(即将外来信息直接、有效的传递到人体内),并真正进入应用领域,还有很多大的、跨多个行业的技术关卡有待突破。
未来我们都可以想象,但是在哪天我们可以走到那里,才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吗?
这个我们那天还真的说到了,但是不是基于移动通讯,而是基于光纤网络,固定地点的会议室。在一个未经公司许可的地点,譬如机场车站之类的公共场所,加入公司内部会议,在我这样的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导航,不仅仅是说现在的在地图上告诉你在那个路口转弯,而是具备另一个人根据你实时看到的指导你往哪里走。就算是目前已有的导航模式,出于防盗版和实时动态修正地图的考虑,使用远程传输地图是不少服务商的梦想。
关于你说的“交通信息OCR”,要能够达到法律上的“呈堂证供”的程度,采样及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远不是书本上讲讲的那点了。
好些科学巨匠都谈过对于咖啡馆的热爱。聊可以换一个词“交流”,前提是有一些基础扎实,站在科研前沿的人。交流可以互相启发,光闷头干是不行的。
作为一个喜欢科幻的工程师,试想一下:
从三个方面来说,
1,芯片的能量来源
2,芯片和外界的通信
3,芯片和人脑的通信/控制
1,就文献已报道的,芯片的能源完全没有问题。王中林研究的ZnO纳米线电池就能够提供足够一个芯片工作了。而这种电池的能量来自于各种振动,也就是说只要人一动。就能产生电能。其他的电池技术也在研究之中。
2,芯片和外界的通信就可以通过无线来实现了。葡萄说,日韩已经实现城市无线全覆盖了,那么这个通信就很容易解决了。只是这个部分需要的能量稍大,需要在电池方面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3,芯片对人控制。这个是最难的部分。其实现途径也比较多。不过应该都是初级的,能控制情绪,不能精确控制人脑的思维。
第一种,就文献而言,现在已经可以做到通过微机械人,在体内定量的释放药物。既然能够释放药物,那么就能够释放各种对心理能产生影响的激素。心理医学用的那些抗抑郁,提高兴奋度,安定剂等等药物完全做得到受控定量释放。
第二种,通过对大脑的电刺激来控制行为。这个基于的是脑电波和脑电图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没查过,不过随着对大脑的研究的深入,想必是可以的。
其实在军事上,如果士兵出征前,在体内植入大量的微机械人药物包,一旦受伤,那些微机械就自动去处理伤口,这未必不可能。而且随着微机械人的大规模生产,造价也未必很高。
但是,话说回来,为啥要控制人呢,走好老毛说的群众路线,那么有多少群众,就有多少万里长城,这才是所向披靡的正道。
del
什么样的业务,需要什么级别的带宽,能够容忍什么样的端到端延迟和抖动,知道了这些,才能评价现有的系统能不能承载这些业务。非嚷着要LTE的10M级带宽,干吗用呢?说不上来。
数通领域俺是门外汉,只是稍微有点基础,明显离谱的说法就会觉得看不下去。
现在国内1M~2Mbps的ADSL是主流接入方式,有多少用户成天嚷带宽不够用的?那么电信的EV-DO和联通的HSDPA能够实现这个级别(事实上不止)的带宽,等于把现有固网搬到了户外,当前的大部分主流应用都能在此基础上实现。想当年定义ISDN的时候规划了哪些业务,那带宽才有多少? 不管是传视频还是传地图,难道现有的网络实现不了?
更不要说,以中国目前的人口和骨干网容量,能否充分承载LTE的接入流量?进家门的小路修成8车道,高速公路还是2车道这有意思么?
交通上用的OCR是好多年前俺们念书的时候做过练手的项目,俺一个朋友在北京一家公司鼓捣交通信息系统好多年。俺确实是不明白,这玩意怎么就成了高新技术了,又为啥需要LTE的带宽才能实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del
现在做实验,很多条件都要摸索,实在是很郁闷。
一台设备,到现在已经作了6000多次的样品,却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数据积累。所有的细节都掌握在各个人手里,都不肯轻易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