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当年的剑 -- 科大胡不归
刘病已和许平君结婚一年,生了儿子刘奭。几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帝。公卿商议要立皇后,大家都揣度应该是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可是刘病已却下诏要寻找一把当年贫寒时用过的剑(“微时故剑”)。大臣们明白了他的比喻,就顺水推舟奏请立许氏。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十一月壬子日,立许平君为皇后。
1.地位
2.富贵
3.权势
人家确实有愁闷,不能不让人家愁。第二首就相当的禄蠹了,再结合贾雨村以后的实际做事方式,尤其是对待甄士隐家的有恩不报,就实在令人愤怒。
也就是贝多芬的“非如此不可”。中国的类似概念大概可以举《正气歌》的例子: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至于这样做的结果,用孔子的话说:“求仁得仁又何怨。”毕竟,人生很多时候无法控制结果,无怨无悔就是能够控制的上限了。
要理解人的复杂多面性:可以写有意境的诗,同时,也可以是禄蠹。
一方面对亡妻情深意重,一方面对莺莺凉薄无情。做人真难……
有些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的时候融洽和乐,之后渐行渐远,到最后天各一方。
这样的情形,还要求他们常相厮守吗?呵呵
特别是感情。
就象喜欢一个东西,即使它只是一片羽毛,我就是喜欢,那对我来说它就是珍宝;我要是不喜欢,哪怕它是钻石,又有什么意义?
喜欢那个人,就因为他是那个人,不是别人。有些过程无法复制、这个人上天也只造了一个,或者你只能遇到一个。
这跟人看见一个什么美丽的、大家都会感兴趣的东西,或许也正好无聊,喜欢一下,游戏一下,完全是不一样的。
深情薄情,要看对谁。
都挺有意思的,汉朝人物的性格风骨啊。
丙吉又作邴吉,后来从廷尉监的位子上转任大将军长史,深得霍光的喜爱,所以才能在废立之时上书推荐。丙吉慢慢积功升到御史大夫。但皇帝一直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一直到霍光死后,有个民婢上书皇帝,说她有抚育之功,丙吉可以作证,皇帝下掖庭令对质,才知道真相,封博阳侯。胡组、郭征卿当时都已身亡,另有厚赏。过了几年,又升为丞相,直到病亡,麒麟阁十一功臣排名第六。丙吉死前推荐了三人,都依次担任了丞相,御史大夫等要职。丙吉的儿子显先是坐法而失爵,改封关内侯(这事据说丙吉生前就预料到了)。后来又官商勾结,贪污受贿千万,要下狱,汉元帝不忍,免官减封了事。汉成帝的时候,又重新增封显的儿子昌为博阳侯。
张贺张安世的老爸是大大有名啊,就是张汤。张贺在汉宣帝即位的时候已经死了。张安世也是废立的功臣,深得汉宣帝的喜爱,麒麟阁十一功臣排名第二。他当年阻止张贺称赞刘病己的行为不仅没被责罚,反而受到汉宣帝的表扬。霍光死后,张安世接任大司马,权倾朝野。他的小儿子过继给张贺,受封关内侯,后来又加封阳都侯。张贺的独苗孙子张霸,七岁就受封关内侯。但张安世自己非常谨小慎微。他在光禄勋任上,手下有人当殿小便,奸淫官婢,他都不管,隐人过失。他在将军任上也很少推荐人才,理由是“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推荐了一个,人家登门来谢,他就和人家绝交了。08年的时候陕西发掘出来一个大型汉墓,据说是他的。
这种豪门在历史上都数的清。
霍显想长保富贵,所以绞尽脑汁地把女儿嫁给宣帝,却因此而被灭族。
害人害己,何苦来哉
俺竟然收支平衡,也很戏剧化。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惊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人是多面的。贾雨村是个禄蠹,但也是文人。中国文人既有功利的一面,也有隐逸的一面。即便是严嵩、秦桧也不都是整天阴谋诡计算计人、想着升官发财的,人家也有希望能寄情山水、优游林下的日子。诗的意境的高低不在于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在于写诗时的情怀、环境。
反过来说,清高孤傲的人也可能写出庸俗的作品。比如明初大才子解缙,他写过一个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但人家也写过“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两者的格调有云泥之别,但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红楼梦能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最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人物形象丰满,每一个人都有可爱、好的一面,也有可恶、坏的一面。这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其它传奇、小说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
所以贾雨村写出两首格调完全不同的诗是很正常的。这才体现了作者高明之处。他能够根据每一个人物的心情、所处的环境为其创作不同意境的诗。
一堆老婆要搞平衡,想让谁当皇后还得跟臣下打哑谜,找什么“微时故剑”,然后君臣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王朝社稷列祖列宗的无限忠诚来讨论陛下的家事,引经据典地扯淡。
所以,我非常喜欢那个说“此陛下家事”的家伙,以及一切说了类似话的家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