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俺的牛皮吹破了。 -- njyd
根本达不到当时防洪组要求的库容。三峡的性价比极低。这么多钱,真不如在干流/支流上修多座水库,一样发挥防洪发电效益。还保留了三峡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投在移民和库区污染,地质灾害清理的钱,估计也足够修通从重庆到宜昌的铁路和公路了。
也要看高程和持续时间。经济发展以后同样的流量高程要高不少。
那个万年一遇的新闻里,
再看看最近新闻里的库容。不得不服。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的无知。
第一个链接是说:
括号内的字是我加的。
很明显,这是在说三峡大坝本身的设计、建造质量的安全性。
第二个链接:
这是在说三峡水库可以完全地控制从大坝到下游沙市(现荆州市)一段长江的流量。荆江到下面洞庭湖口这一段处于平原,河道弯曲是长江最多的一段,是每年长江防洪最危险的一段,否则当年就不需要建荆江分洪区了。三峡大坝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以基本控制这一段的流量(还有些小水系注入),至少荆江分洪区就基本不用考虑分洪了。
荆江以下就有洞庭湖等大水系的注入,三峡当然无法完全控制,再好的水坝也管不了下游水系的降雨。
第三个链接:
…………
这意味着如果遇到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通过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功能,可以保证长江中下游安全度汛。如遇特殊情况,经报国家防总批准,还可以继续升高水位,以控制长江干流水量,减轻长江中下游的压力。
…………
李永安还告诉记者,三峡开始发挥防洪能力并非意味着长江防洪可以高枕无忧。长江干堤是抵御长江中下游洪水的直接屏障。
这个保证下游安全度汛,不说下游从此就能高枕无忧,是减轻长江中下游的压力。
第四个链接:
这是说因为移民还没全部完成,水还不能蓄到175米的高程,所以三峡还不能发挥它的全部设计防洪能力。
这几个链接说的是一回事吗?可以说写这样东西的人把不同的事扯在一起,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无知的文科傻妞,转贴的人是人运亦云,不用脑筋。
这个帖子如果是你自己写的,俺就不说什么了,反正说了也没用。如果是你引用的,劝你以后对这类东西查证一下,稍微运动一下你的脑细胞。
长江长年的平均年径流量是9000多亿立方,三峡处的是4500亿立方,占了近一半。在这里建个大坝调节流量当然对长江防洪能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到三峡以下的长江游域对年径流量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水量,三峡并控制不了下游的来水,下游产生的洪水还得靠下游自己解决。但当下游水系发生洪水时,不管三峡上游是不是洪水期,都可以减小放水量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反过来说,当下游缺水时,三峡可以加大放水量。好象就是去年还是前年冬天,长江下游缺水威胁到航运,三峡就加大了放水量造成当年冬天没能蓄到预定水位,发电量减少,三峡公司损失很大。
现在每年防汛还这么紧张,正说明水库修的还不够多。如果象国外有的大水系那样,全部水库的蓄水量是年平均径流量的三倍,还能怕洪水吗?
至于说用修建众多的中小水库来代替大型水库,知不出它的好处有什么区别。至于缺点,要建多少中小型水库才能有几百亿立方位蓄水量?我不是说不该建中小的,反而也应该大量建设。但中小型水库是省市级以下的任务,不是中央管的。
犹其是只看自己PG需要的断章取义的那一两句。
393亿立方米是指正常蓄水的库容。
现在175米水线以下还有部分人没迁走,当然蓄不到正常库容。
现在还不能修多座水库,正是因为有“环保分子”的反对。
至少南京段江南这一侧固若金汤。又吹牛了。不过南京市区这一面我去看过,要想垮也难。
这篇文章是我转的,确实转之前没有仔细看看,这点我检讨。
但是除了第一个链接是说三峡本身之外,其他的三个链接说的都是抗洪。
第二个链接:三峡大坝 今年(2007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千年一遇,坝前水位可控制在175米,控制枝城下泄流量在8万立方米/秒,保证下游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
第三个链接: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三峡水库从2003年开始依靠围堰蓄水。今年(2008年)汛后库区水位从135米升至156米,增加库容73亿立方米
第四个链接:三峡蓄洪能力有限
第二个链接说三峡大坝2007年可以“满足千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度汛标准”,这个标准是“坝前水位可控制在175米”,而到了三年后的2010年,却说175米高程处还有移民——那么请问2007年175米高程有没有移民?如果有,那么2007年就不可以满足千年一遇的标准,如果没有,那么今年的移民是哪儿来的?您可千万别跟我说2007年的时候是允许淹死2万多还没有移走的移民,而今年不允许了。
07年那个说话时可能还没想到还有人没移走,他说的“坝前水位可控制在175米”应该从已建成高度算的。现在拆迁是越来越难了。按说一百多万都移走了,两万多不应该是难事,这最后剩下的应该是有什么特殊性况。
防洪也要看哪一段,一座水库对下游各段水量能控制的比例是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满足N年一遇也得看指的是哪一段。
建这么大型的水库居然会没想到在设计高程内还有居民会被淹死?这么说的话,如果三峡发生点什么意外也就不是意外了
说水库的N年一遇,我觉得是可以管着下游所有各段了(当然不包括下游降水造成的)。我的意思是,说三峡可以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应该是说当三峡上游发生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可以保证下游任何一段不发生洪涝,不需要泄洪。
我的意思你很清楚的。三峡不修,在其它地方修,性价比更好。三峡工程就是个政治工程。
潘家铮:三峡工程的库容是根据实测地图计算而得的。其防洪静库容(即假定水面是平的)为221.5亿立方米。暂照惯例,调洪计算是按静库容计算。这些并无变化。
实际上,调洪时水面不是平面,在库尾区是一条曲线,防洪库容应按曲线计算(即所谓动库容)。理论上讲,应按动库容做调洪计算,但动库容不容易搞准。两者调洪结果可能会有些差别,但至少在水库运用初期的几十年内不会有大的影响。对于三峡工程,做更精确的计算是有益的。
据我所知,清华大学有人对防洪调度方案提出建议,并不是简单地将防洪限制水位从145米降到135米,而是在某些年份,暂时性地将防洪限制水位降低10米,然后迅速回升。这种做法很有新意,但牵涉到一系列问题(例如通航),所以只是一个供研讨的方案。
快400亿的库容,呵呵,吹吧。
对新计算结果,小于200亿也只是用一句“做更精确的计算是有益的。。。不会有大影响”就打发过去了。清华大学的那位张教授也够创意,因为库容小了,水大的年份干脆把限制水位降低10米。话说没有大影响,降10米干啥呀。
有些人是一迁再迁。需要记者调查调查为什么2万多人到现在还迁不走。
早年美国有一部讲三峡的纪录片,里面采访张光斗,此人得意洋洋的对着记者说:这个上面已经决定了,不要再多讨论。 非常猥琐的一副嘴脸。
同样的这位张光斗,不顾当年竭力鼓动三门峡上马的事实,现在居然改口说““当初修三门峡,我是不赞成的。”
可以理解为什么张光斗仕途一路顺风,被称为“水利泰斗”,成了两院院士
中国从来不缺奴颜婢膝,投主子所好的知识分子,而像黄万里这样明知讲真话会违逆上意,得罪所有的同行,损害整个水利界的利益,仍仗义执言的人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