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议“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 大西洋14
上篇谈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本篇说说平等意识,家庭民主。看到很多博客、文章,父子论“哥儿们”,母女是“姐妹儿”,虽有些“为老不尊”、“忤逆犯上”的嫌疑,但总比贾政式的专制强多了,是好事,值得提倡。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赞扬的是兄弟姐妹之间谦让的美德。谦让自然是一种美德,应该赞扬。但我认为在培养孩子平等意识上却有不妥,不管是大让小还是小让大,所发出的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强烈信息。小对大“特殊”,大对小也“特殊”,哪里说还说的上平等!
我的做法是“分而食之”。这一点从孩子一岁以后就可以实施。不管什么吃的东西,也不论他或她是多么的喜欢吃,想吃,都要平均分配着吃。一块巧克力,或三一三十一,或二一添做五,一起吃。给孩子一个强烈信息,父母和你是一样的、平等的。另外,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你可以请他或她分你一点吃,这是古今中外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的一个方法,培养孩子不独食,礼貌让人。大部分父母在孩子犹豫一下后伸出小手请他分食时,都会高兴的说,真乖、真懂事,你吃吧,我不吃。错矣!你把孩子幼小心灵中刚刚萌发的平等意识扼杀了!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伸出小手请你分食时,你应该高兴的在他或她的小手里吃一口,然后表示感谢。要知道,当他或她稍有犹豫后伸了拿着美食的小手时,对他或她来说,是在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或她是在“给”大人东西而不是向大人“要”东西。当你高兴的接受他或她的“给予”时,他或她所享受的是心灵上的满足,大人和他或她一样,也需要别人给的东西。礼貌让人的美德升华到了平等意识。
更重要的是语言交流,平等的与孩子聊天,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自然知识,启迪他或她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互信任,好处多多,不可掉以轻心。当孩子向你提出一个问题时,不管是多么的幼稚、不管你多么的忙,甚至心情多么不好,你都应该耐心的回答。并且要说实话,不可搪塞,包括对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也不能以“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来敷衍了事。要知道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你不告诉他,他是会自己琢磨的,没准儿就想歪了。你拒绝回答,也会给他造成一种你不信任他的感觉。
举几个小例子说明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性。记得女儿两岁多的时候,一次我问她,鸟儿会飞,会飞的都是鸟,对不对?她稍一深思回答道,不对。那个时候她已经知道了飞机,飞机会飞,但不是鸟。孩子不聪明吗?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挖掘他或她的聪明。女儿四岁多时,有一次家里就某一电视剧聊天,说到了爱情这个词,我问她,你知道爱情是什么吗?她认真回答说,爸爸爱妈妈。停了一秒又补充道,妈妈也爱爸爸。孩子对外面世界的信息不琢磨吗?当然琢磨,并且琢磨的很到位,回答准确,那个“也”字用的真是好。女儿六岁的时候,妈妈带她去看了自然博物馆,了解人类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的奥秘。弄的奶奶十分担心,孩子那么小,独立性又那么强,万一好奇心一起,会不会出事啊?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引导正确,讲明真相,孩子完全有能力把握自己。
习惯成自然,有了这自小养成的语言上的交流,孩子自然会愿意和你说学校里的事情,遇到问题就会询问你的意见。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象上幼儿园或上小学时,回家后喋喋不休的向父母讲述小朋友之间的事儿了,甚至你问三句他或她都不回答一句。在这里我要说一句,当孩子小了中学不再或很少向你讲学校里的事时,说明你的教育方式肯定出了问题,要反省了。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下回再说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不象上幼儿园或上小学时,回家后喋喋不休的向父母讲述小朋友之间的事儿了,甚至你问三句他或她都不回答一句。在这里我要说一句,当孩子小了中学不再或很少向你讲学校里的事时,说明你的教育方式肯定出了问题,要反省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有什么好办法吗?有些他确实不理解,有些一些大人之间都不愿意说或不能明说的事,怎么跟小孩说?就算孩子听懂了,他们会不会童言无忌地大声说出来?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应该说这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事儿。
首先,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不太会问出太出圈的问题。看的最多的就是问,我是从哪儿来的?回答五花八门,大街上捡的是最顺嘴而口的答案。记得我女儿问这个问题是四五岁的时候,干脆告诉她爸爸妈妈结婚后,你就在妈妈肚肚里长大了。第二,如果孩子真的听懂了,他是不会大声说出来的(这一点下篇育女经二还会说到)。有的事情,有的时候我觉得提前教育更好些,带她去看自然博物馆,人类的起源就是她问了这个问题之后。
有些回答可以婉转,但不可以瞎说,否则孩子了解真相后会你产生不信任感,他也可能会敷衍你,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