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几篇有关电池技术发展的最新报道 -- 积吉
现在在二次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比容量低,不能满足电子产品和电动车日益发展的需求。比如3G手机现在很是受限有电池容量,再比如电动车不得不背着一个半吨多重的电池包运行。
解决的办法必须是采用非锂离子类的其他大容量电池,比如燃料电池还要金属电池,这两者的比容量可以超过锂离子电池的3到10倍。
燃料电池好是好,但其催化剂铂金(Pt)昂贵而稀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分解,搞的其实用化遥遥无期。金属电池如锌空气和锂空气电池,虽然研究的时间很长了,但都在一次电池里面打转。
现在有几项新技术可能促进电池的发展。
1.发现新型的铁基燃料电池催化剂
积评:这铁比铂可便宜多了。
2.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SINTEF在瑞士成立的ReVolt公司专门负责锌空气充电电池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该公司表示,用于助听器的微型锌空气充电电池明年就会开始销售,可用于手机等其他移动设备的锌空气充电电池随后也会推出。到上市时,其充放电寿命应可达到300到500次。
另外,通过借鉴燃料电池结构,ReVolt表示锌空气充电电池未来还将应用在电动汽车当中,充放电寿命超过10000次,不过这项技术目前距离实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积评:不说10000次循环,就是1000次循环,如果充电一次可跑500公里,那就是50万公里的寿命啊!那些电动车制造商都有笑歪嘴。
3.大幅提升锂空气电池充放电效率的新催化剂
积评:又用到铂,还要用到金,加上什么纳米技术,这个技术在学术上更有意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碱性燃料电池最古老,从第一个专利算起有100多年;最成熟,从阿波罗到航天飞机用了多少年了;最便宜而且效率高,工作温度低,过电位低,最关键的是可以使用便宜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但一个最大的问题把上边的优点都抵消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的碳酸钾溶解度又低,这也是为啥航天喜欢用这种电池,因为对航天来说纯氧从来不是个问题。
目前的思路是也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那样弄氢氧根离子交换膜,这样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不过在强碱性条件下膜的稳定性是个大问题
现在资金充足,工业基础不错,理工科技术人员多,本身市场也很大;该是各方面突破的时候了。
不能总靠劳动密集型赚辛苦钱,也要技术上赚领先一步的钱
资金充足, 不在科研上。工业基础不错,进口技术山寨的好。自己动脑筋的,没人给你投钱,除了国家基金。 那个钱去那里呢。
少有资金会投入。二次电池方面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努力,要他们大量投入可能错误的技术是不现实的。
好像还是世界领先的,但离实用化还很远。
是不是锂电池的电只有85%能出来,其余的全损耗掉了?如果考虑充电的85-90%,电机以及转换的90%,损失掉太多了吧?
这里面机理很复杂,但可以用内阻的消耗来解释。
据说锂的蕴含量是有限的,所以长线来说,用锂电做汽车电池,最后的成本会不能承受。(价格上涨)
方向是什么呢,用银电池?
催化剂颗粒一直都是纳米级颗粒,只是在纳米科技火起来之前很少这样叫罢了。不过,金和铂自然没有铁便宜。
首先很怀疑一次充电是否能跑500公里,那么大的行程需要的电池包也大,估计200公里比较现实一点,车重也可以降低。其次一次充电可以跑200公里(或者500公里),使用者不会等到电放完了再充电。为了放心,用到一半或者2/3的时候就会去充电。另外,电池本身有老化,所以实际总里程要减半。
和那里的人聊过,说300公里行程比较合适,再长的话,经济性,能耗就不划算了。300公里行程,不跑长途的话,应该也够了。
南非这家的车做得还是不错的,据说国内某家企业要掏钱给他们建生产线,目标市场是欧洲。挺有趣。目前的计划是2013年投产。
个人理解只要车是天天开的,充电基本上每天都要充的,至少两三天一充电。毕竟300公里行程的话总有令人不放心的感觉,所以我估计停在车库里面就要充电了。500公里行程的话,可能不需要天天充电。
行驶里程来的。至于为什么是500公里,我没有研究过。
一般纯电动车只有比亚迪的E6和TESLA的电动跑车有300公里的理论行驶距离,两者的电池包都是600kg左右,也就是100公里需耗电20度左右。换算下来500公里就需要1吨重的电池包,这没人愿意这么办的。
因为锌空气电池的单位储电量是一般锂离子电池的至少3倍(锌空气是1350w/g,磷酸铁锂是170w/g),所以可以跑500公里的电池包也就300公斤.这里我指的锌空气电池是二次电池而不是一次电池。
就特别容易发,有忽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