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抛砖引玉,讨论一下毛时代的人均收入以及如何看待当年的艰苦 -- 洗心
如果是钱,是不是你发?
自留地是那些干部私自给人的活路,你知道吗?我表哥那个村子,八千多亩良田,三千多人,而且是运河水保证旱涝不受害。半年有多少谷分?一粪箕。
工人买粮要钱,这没错,至少工人有钱。而且就是没钱也可以借到。农村的什么光景?知道吗?我就亲眼看到过拿救济粮票出卖掉换番薯的。有钱买粮去换什么番薯?
也就是我们这里好一点的大队,私自分多自留地的才有那么点番薯萝卜收成,有黑心的大队,自留地一个人分那么一分半分的,那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不知道你360是什么意思?电影《芙蓉镇》看过吗?拍电影的那个地方,也就是冯喆被红卫兵自绝以人民,自绝于党的那个小镇。那个镇一九七九年,生产队一百工分只值三分半钱你不知道?没看电影杂志?
还有,你能比冯喆更忠于毛主席宗忠党?
您还是不要在这里意气说话,多去问问农村的老人,特别是好地方的。比如江西,安徽广东四川的农民。
也许我们见面过
他们那里叫挂账户,挂上几年,实在还不上村里就把帐销了。 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制度的特殊性,和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的赤贫人口区别还是很大的。
不讲这个大背景,有些人只说“少说10%的农民是超支户 ”,有误导他人的嫌疑。所以我才写帖子质疑。
如果你父母也是这行的,倒是有可能见过。
清点了一下财产,可送4万株花,嗯,不知道赚宝率是多少?
剪刀差现在谁都知道,不过没有那个时代和剪刀差,我们79后到现在刷得上盘子吗?民国不令人反感?我看民国就比前三十年让我反感一百倍,照那样发展下去,比印度?估计到时候我们“中国”的领土面积可以和印度比较一下
题外话说一下,凡是反映民国背景的影视节目,凡是主角不和TG沾边,不搞革命的我一概没有任何兴趣。幸亏太祖把这个世界标准版第三世界中华民国干掉了,天幸
强烈要求洗牌,均贫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算,城市与农村在人均收入上的比率从20 世纪80 年代早期的1.8:1上升到2003 年的3.23:1。刚分田的两三年城乡差别有所缩小--个人认为最大原因是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提价20-50%),同时化肥农药保持平价供应--实质上的以工补农。80年代中期开始放开农资,化肥农药不断涨价,把给农民的又换个方式拿回去了。 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90年代三农危机越演越烈。
那么多拿剪刀差说事的,如果是真的关心农民,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为什么不说?
通篇持平之论。
不过这个例子不是很有说服力。作为一个英文专业的博士,因为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在美国并不会有很好的工作前景,回国会才有更好的工作前景,不过教一辈子高中多少有点大材小用了。
当时美国在上升期,该博士德英法三语流利,单凭这一点她的工作前景就非常好。
教高中有什么大材小用的,一个好的高中老师,是非常难得的,可以影响许多学生一辈子。说远一点,晏阳初、梁漱溟,他们最有影响力的思想,都是在教育农民的尝试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得来的,老毛那就更不必说了。
我曾经和一个德国朋友哀叹中国启蒙之艰难,他很诧异的说,“有那么难么?只要每个县有那么几个有心做这事的人,从影响当地的学校开始,渐渐就可以影响全县了”。这大概是西方的传统: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出身望族,曾经去做了N年(N>5)乡村教师--他实在不是一个成功的乡村教师,但和我谈到过这事的西方人,没人评论说这是大哲学家大材小用,而是说“乡村教师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而中国清流知识分子的传统,是 “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这恐怕才是中国启蒙之艰难更大的原因了。
美国大概是世界上最不重视外语人才的国家了。二战后凭着德语法语两种外语的能力在美国找工作,我想像不出来能有多大的前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各种外语人才汗牛充栋。一个中国人如果在美国拿到英文博士学位,在美国能有多大的工作前景?
至于“大材小用”的问题,我当然不反对你的说法。教书育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一个高中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能用到多少博士程度的知识。如果一个硕士的英文知识教高中就足够了,那么博士期间积累的英文知识因为用不上而荒废就是大材小用了。记得当年爱因斯坦也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过大一的物理课。当然,听过爱因斯坦物理课的学生们是很幸运的,这些学生里面有没有拿诺贝尔奖的我不知道,但不管有没有,和听没听过爱因斯坦的课恐怕关系不大。但爱因斯坦对人类的贡献和成就,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物理教授可以衡量的。
我和你一样非常反感那种“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所谓“清流”。只是在这个德国老太太的例子中,如果她没有做大事的机会,那教一辈子高中当然是很光荣的。但如果有做大事的机会,为了某种信念而坚持教高中和放弃那些机会,我就觉得有些可惜了。
这个指数是联合国1990年开始统计的,但可以回溯计算。看过一篇文章,按这个指标,中国对印度的优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前30年建立起来的。其中,寿命期望值和识字率占了很大的比重。
希望你能发表探导的结果。
同时,在对毛泽东时代妖魔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正本清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本来就是大事一件。
德国文化传统中对教育的重视,同中国儒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差不多的。
但是不同的地方是,中国自从科举之后,教育跟靠向了功利。而对人塑造的作用在不少人的观念当中已经退到次要位置。而德国文化传统中,教育就是对人的塑造。人是头等大事。所以我觉得德国老太太的选择不是信念不同,而是基本的价值观不同,是文化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