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共:💬904 🌺6644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港出生就是永久居民

現在香港永久居民有12年免費教育, 頭9年是強迫教育, 大學政府有津貼, 但要交學費, 1年5萬左右, 可向政府借錢, 畢業后再还. 外地人就貴多了

在港出生的小孩是可以拿香港特區護照的, 不管父母是什麼人

相對於外國人, 香港移民政策對大陸同胞特別緊, 因香港社會褔利較好, 不少人來港產子, 希望孩子能享有香港永久居民的褔利, 政府的對策是医院的婦產科大幅加價

快速移民來港有2种方法, 可投資移民, 在港投資600百萬港幣即可, 也可先辦理外國居留權, 再以外國人身份移民來港

家园 十四、钢铁制造的大轮船为什么不会沉下去?”

这是一段我幼儿园时候的故事,在这里也是说给那些正在犹豫要不要送孩子去学“特长”的父母们听的。

我幼儿园的时候我父亲总是时不时地利用星期日带我去上海市区玩一天,一是增长点见识,二是增进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三是正好省去一天的“买汰烧”。(我母亲三班倒,周日经常不休息)

一次,我父亲带我来到外滩黄浦江边。当时的外滩和现在还不一样,防汛墙还比较低矮,所以没有现在大家熟悉的那个需要走台阶上去的景观平台。当时的防汛墙就直接修在中山东一路的路东侧,大概到成年人的胸口那么高。我那时候因为个子小,所以我父亲就把我抱上脖子,骑在他的脖子上看黄浦江和江面上停泊的各种轮船。

在那时,黄浦江外滩段还不是现在的“景观河道”,浦东那边有大量的仓库和码头区,停泊着不少远洋货轮,往南十六铺那边是客运码头,停泊着那种像烤饼炉子那样的长江客轮,还有“锦绣河山”四艘近海客轮。我父亲就用我听得懂的语言告诉我,这些船是载客的能开到大海里去的,可以到宁波、青岛、大连,他们的船身比较高,海浪就不会打上甲板;那些船身很低,上面一层一层像楼房一样的是长江里的客轮,可以去南京、镇江、武汉……,因为长江里没有很大的浪,所以船身可以做得低一些,靠码头的时候乘客就能很容易地上下船;那边那些是运货物的大轮船,一直可以开到日本、开到太平洋(我当时已经知道七大洲四大洋了)那边的美国……就是在这样的话题中,我的地理概念和与船舶有关的知识就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了。

忽然,我问起了这样一个问题:“爸爸,这些大轮船是用什么做的?”

我爸爸告诉我:“是钢板。”

我问道:“钢板不是要沉下去的吗?为什么大轮船不沉下去?”(因为前面我父亲已经跟我讲过木头、泡沫塑料可以浮在水面上,钢铁、石头会沉下去)

这个问题对学过初中物理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但是我当时才幼儿园,如果当时跟我讲什么阿基米德定律,我是根本听不懂的。所以我父亲当时就这样说:“哈哈,这个回家去我们做个实验你就明白了。”

回到家,我父亲打了一脸盆水,用香烟包装盒里的锡纸剪成同样大小的两块,告诉我:“你看,两张纸一样大,那么它们就一样重。”然后把其中的一张折成一只小纸船,另一只则揉成一团,一起放到水里,只见折成小船的浮在水面上,揉成团的沉了下去。我爸爸说:“你看,两个同样重的东西一个浮在水上,一个就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形状不一样,折成小船的纸水可以托住它,而揉成团的纸水就托不住了,就沉了下去。”

这个实验以及解释虽然不可能完全讲清楚我的疑惑,但是这就给了我一个感性的概念:东西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不仅仅是因为重量轻重,还有形状。有了这种初步概念,等到了初中一讲阿基米德定律我就非常容易地接受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父子间的交流和点点滴滴学到的知识,培养了我求知欲强、爱探究问题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在钢琴前是学不来的!

钢琴、小提琴能让孩子出一时的风头,拿一时的奖,让做父母的你脸上有光,但是从长远看,你失去的要比你得到的多得多!

关键词(Tags): #幼儿#黄浦江#钢铁#大轮船通宝推:西伊,reed,
家园 十万个点点滴滴

我儿子也是幼儿园,也是个“为什么”的年龄,如何回答考验着父母,也铺垫着他的一生。

楼主好文,受益非浅。

家园 好好培养好你的儿子啊呵呵

不要去被各种培训机构骗了,害孩子一辈子的

家园 这个倒是很有意思。顺带谢宝

狼来的多了,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时候,大家都不相信了。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这个有点极端

钢琴、小提琴能让孩子出一时的风头,拿一时的奖,让做父母的你脸上有光,但是从长远看,你失去的要比你得到的多得多!

按说数学语文不是人生的一切我同意,但由此说所有的其他学习也都不是人生的一切就有点过了.

再怎么说,学个小提琴,钢琴,是可以一辈子玩玩的,不管童年的时候多么痛苦,多么没天赋,至少哪怕学了一点皮毛,到了4,50岁,有闲心,坐下来弹一曲,也不是什么罪过.

还是等楼主写中考,虽然我自己没用参加,属于5月份就直升的.

家园 为了老来玩玩,在童年的时候忍受着斥责、打骂,艰苦的练习

值得吗?这种付出的痛苦换回来的居然只是40-50岁后有闲心装13一番?

而且,孩子在付出巨大的艰苦学这些东西的时候,无形之中该学的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就被忽略了。

家园 【商榷】给朋友看了一下

转述一下朋友的观点:

看你的文章觉得你的悟性很高,如果发挥在艺术上也许就是中国的莫扎特、贝多芬。可惜被你父亲给耽误了。如果你好好在家里练钢琴也许现在就是中国个肖邦了。

钢琴怎么了,朗朗要不是弹钢琴,能跟刘亦菲传绯闻。

如果你父亲带你到江边不是看船,而是让你背绕口令,备不住现在也能成上海的郭德纲或者海派青口就是你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PS:我这哥们就是个特别后悔当年没有受过艺术熏陶的人。当然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个音盲(属于分不清嗖和啦的那种)。现在打工挣的钱许多都投资到他的艺术上了。不过。。。。

她女朋友属于那种大小被家里练出来的,钢琴练到了8级。现在他逼这他女朋友教他弹钢琴。可是就他那钢琴弹的,我听过三次,每次听到一半我都想要去厕所大大。还有他画的画,那个照着女朋友(美人)能画成张飞的主(真的,画完了我们都没有看出来他画的是谁)

其实他手里的活很麻利的,他学机械的,无论是做实验、修电脑、修汽车还是做饭、修房。那都是个好手。可是他就是在艺术上很有缺失,这让他耿耿余怀。估计他的孩子将来一定要倒霉。没跑。

家园 这个值得商析

看得出你不光反对现有的官方教育体系,也反对现有的私下教育体系.

我觉得小孩在15岁以前有的是精力和时间,缺的是如何正确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家长要做的是给与适当的引导.

为了老来玩玩,在童年的时候忍受着斥责、打骂,艰苦的练习

这句话过于绝对,学任何东西,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都不会是全然高兴的事,学东西本来就是打发时间的一种,不要说某某很喜欢十万个为什么,那也是一时的,再说了,凭什么说学'十万个为什么'就一定比钢琴小提琴快乐?练书法算不算?画画算不算?学轮滑算不算?跳舞算不算?那都是小马过河的问题吧?

这种付出的痛苦换回来的居然只是40-50岁后有闲心装13一番?

这个就更是莫明其妙了,为什么老来弹琴就是装,那么老来上网算不算装?打麻将算不算装?哪种不算装?

孩子在付出巨大的艰苦学这些东西的时候,无形之中该学的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就被忽略了。

不知道你心里觉得值得付出艰苦学习的是哪些重要的东西.

抛开应试教育,难道一定要做科技航模,参加自然观察兴趣小组才是"真"兴趣?其他都是没用的,浪费时间?太极端了吧?

如果说做人的道理,那更应该是父母在平日从自己一言一行的言传身教,而不在一时一刻.

家园 顶这句实话

国内的各种幼儿培训机构都是忽悠,现在都忽悠到娘肚子里去了,小孩儿还没出生就开始教育,问题是,这些教育有根据么?这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不知道走什么野路子出来的呢!对这件事儿本人也算有发言权了,因为我有个同学开了个幼教公司,要我帮忙在美国给他买教材,问题是他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啊,就凭本不知道效果如何的教材就开讲,这不是忽悠是啥?

家园 你的父亲培养了你的“科学精神”

这种精神比知识更重要。呵呵,“砖家”不是一天炼成的啊。

家园 经历差不多,感同身受啊

上海叫“一中”的市重点也就“嘉定一中”了,其理科班,也是模仿上海中学、复旦、交大附中的全国招生理科班,在这些学校里,最后十名能在其他班排前十名倒还真做得到……

当时也觉得一中牛得很啊,不过现在从整个上海地区重点中学的教育资源看,的确是比较薄弱的,每年高考甚至考不过南洋中学之类原先的区重点,好的学生不愿意读师范,就算有读了北师大、华师大的也首选市区学校就业。看到你前几篇写的一些一中不太负责任的老师,有感而发。

——————————绕远了——————————

我小的时候,父母也是每年会几次带我来市区看看,目的地也必有南京路啊,外滩啊,不过不学物理知识,而是培养生存技能,比如如何在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间穿行而不要迷路,锻炼的结果是5年级开始可以一个人来市区了。

现在的家长固然也可以象自己小时候那样教育孩子,但如果要想让孩子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更好地融合,恐怕去外滩看轮船的机会会越来越少。体制党,体制党……

家园 你猜的真准啊!

兄弟是嘉定人,一中就是嘉定一中

家园 别激动,话要这样讲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表现出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并且你身边也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比如认识专业的老师什么的,那么让你孩子在这方面发展发展当然不是坏事。

但现在比较糟糕的是,很多家长完全是冲着“高考加分”甚至是自己的虚荣心,虚假的贵族意识用暴力逼迫孩子学习所谓的艺术,嘴上都说得很好听,我不是为了功利,我是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那如果说陶冶情操,为何不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告诉孩子相关的一些知识呢?在口口声声“陶冶情操”的背后,伴随的却是打骂、训斥和威逼利诱,这种状态下就算学到钢琴八级、十级又怎么样?有什么情操可言呢?无非是掌握了一门华而不实的技艺罢了,跟工厂里的熟练工没有太大区别。

育儿教育,关键是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识,一边要求孩子“陶冶情操”,一边自己满脑子庸俗势利的想法,甚至公然说出“我逼我女儿学钢琴,就是为了以后能进入上流社会,能嫁个好人家”(亲耳所闻哦)这样的话,那么情操在哪里?修养在哪里?这样的钢琴学习,得到的是情操?还是物欲?

家园 我不反对再孩子有一定艺术天赋,家里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培养

孩子的艺术水平甚至学习一定的技艺。但是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孩子的确有这方面的潜质,家里也有这方面的条件,比如足够的财力,认识比较专业的音乐老师等等。

我坚决反对的,是很多家长自己对音乐一窍不通,因为看到一些演出、表演活动中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会钢琴、会跳舞能出风头,或者自己过去因为没学过这些东西看到周围同事朋友会觉得自卑,也可能是自己有了点钱想满足一下“贵族家庭小孩教养”的虚荣心,于是把这种希望强行转嫁到孩子身上,不顾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愿望和潜质,强行用棍棒教育、训斥教育的方式逼迫孩子学习一种乐器。

朗朗的例子很多人经常举,也有不少人说朗朗当年就是用棍棒教育出来的,但用棍棒教育的琴童太多了,究竟几个成了朗朗呢?那些没有成为朗朗的,都到哪里去了呢?朗朗的成功除了棍棒,别的因素这些琴童家里有吗?这个是没有人关注的。

上班族论坛上有人问过这样一个有点搞笑的问题:为啥高雅的知识都不深奥,深奥的知识都不高雅。后面的回答很有意思,说高雅是干嘛的,高雅就是让那些人傻钱多的“上流人士”装13用的,要是深奥了还怎么装?话虽然尖刻,但是倒说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社会上不少人不由自主地把装13当成了高雅,人为地把钢琴等乐器技能当成是“高雅”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把很多朴实但重要的知识,很多看似普通但是受用终身的潜能比如求知欲、科学的思维方法当成是下等的,不“高雅”的。把学什么培养什么的目的异化为装腔作势,满足虚荣心,那么学习和培养的本质目的就被扭曲了,而这种扭曲真正受害的,就是他们的孩子。

通宝推:我看看,Mtknr20,逐水而行,企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