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长江的卵石问题 -- 温雅颂
所以什么岩性的都有,所以遍布流域各处。至于这些卵石是什么时候剥落的,他好像没有提及。这个也不是大问题吧,长江里是砺石还是卵石,圆的还是方的,只要不是沙子都属于推移质啊
要是您不明白形成卵石的年代和卵石本身岩石的年代,那说什么也没用。您这儿一会是卵石形成的年代,一会是形成卵石的那些岩石形成的年代。您不觉得乱吗?正是这种混乱引起的争论。您一转身,这又不是问题了。然后,卵石的年代又变成了基岩的年代了。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再纠正您一个错误概念。推移质只和水中颗粒的运动形式有关,和这些颗粒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你跟贴之前的那个帖子里我说的是“黄老认为,长江里(严格的说这儿讨论的是三峡以上流域)卵石主要是两亿年前的火成岩或变质岩风化成的,而悬沙则主要是属于沉积岩的页岩和沙岩风化成的”。
千里追风的帖子里,说卵石的形成,其实说的还是卵石剥落之前的岩石的岩性到底是喷出岩/变质岩,还是有沉积岩,讨论时说“卵石”只是为了文字上方便起见。您可能误解了。
讨论的一直是卵石的形成问题。岩石的成因和三峡关系不大吧?而且黄老也和岩石成因太远了点。关键也不是您在这里说的
(2)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一般水力学上的水中颗粒指什么,山某这里的水中颗粒就指什么。您知道推移质而不知道水中颗粒吗?
在那里面说的都是地质和河床演变的事情,跟卵石剥落关系不大。黄老在这里的描述也许有模糊不清楚的情况,但他想说的意思在另一篇文章里有明确的描述,就是我上面所说的
所以黄老与水利局意见相左之处不在于卵石是怎么形成的,而是卵石的组成到底有没有沉积岩。
关于水中的颗粒,我不知道在水力学上指的是什么。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在水利里指的是悬浮质。您的这句话
抄个书吧。高等学校教材 河流动力学 王昌杰主编 2001 P22-23
当水流速度足以使河床—卜的泥沙颐粒发生运动时,突出在床面上的颗粒,便开始以滑动或滚动的形式向前运动。这种滑动或滚动的泥沙,在运动个始终保持与床面接触,所以叫接触质。接触质在推移质中为数不多。。。
当滚动的泥沙颗粒运动到某种有利的仿置时,其所受上举力会突然加大,受到这种突然冲击力作用的泥沙,就会从床面跳起来。泥沙升离床面以后,与速度较高的水流相遇,并被该水流挟带前进。当它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在重力或向下淤祸的作用下,又会回落到床面上。条件适宜时,回落的泥沙还可能重新跳跃起来,重复上述运动,有时还会使下落点附近的泥沙同时跃起前移。这种在床面附近以跳跃形式前进的泥沙,叫跃移质。。。。。跃移是推移质的主要运动形式。
在流速较低时,对于向一种泅休组成物质来说,其接触质或跃移质的运动范围,仅限于河床表层以上大约1—3倍泥沙粒径的区域内,这‘区域称为床面层。
当流速超过一定的数值后,水流亲动加强,水流中充满了大小不同的游祸,跃移质在跳跃升起过程中可能遇到向上的游涡。若波涡尺度比泥沙粒径大.月,游涡的向上分速超过泥沙的沉速,泥沙将被波涡带离床面而悬起,进入主流区,随主流前进。这种悬浮在水中,并在水流方向与水流以同样速度前进的泥沙,称为悬移质,。。。。
由于河床出松散的颗粒材料构成,当水流速度超过某一限度以后,水流的作用不只限于河床表面。河床表层以下的泥沙,在水流拖曳力的作用厂,将成层移动或滚动,运功速度由上而下远次递减,此时的泥沙运动称为层移质,层移质是爱因斯坦、钱宁和拜格诺等在高流速试验条件下,先后发现的,一般较为少见。
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见,推移质实质上是指在河底附近,以滚动、滑动、跳跃或层移形式前进,其速度远小丁水流速度的泥沙。悬移质则是悬浮在水中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基本相同的泥沙。在水流所挟运的泥沙中,推移质属于比较粗的部分颗粒,而悬移质则是属于比较细的部
分颗粒。。。
虽然悬移质与推移质运动形式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从河床至水面,泥沙的运动是连续的,悬移质与推移质之间以及它们与河床之间,泥沙不断地发生着交换。在同一水流条件下,推移质中较细的部分与悬移质中较粗的部分,构成被此交错状态,前者主要以推移方式运动,但也可能表现为暂时的浮游;后者主要以悬浮方式运动,但也可能表现为暂时的滚动、滑动或跳跃前进。就同一个泥沙组成来说,在较弱的水流条件下,可以表现为推移质;在较强的水流条件下,可能表现为悬移质。也就是说椎移质和悬移质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研究这种泥沙的运动和组成它们的岩石是那一种有关系吗?
我打赌你不知道。
同样,我也打赌你回帖不看贴。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四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看了主题和后面的回复讨论,对卵石的形成,观点不同在于楼主认为卵石是在水流推动下石块相互摩擦形成的。因而在水流推动下也会逐渐泥沙化。而另外一方的观点是认为卵石主要是在陆地上由于地质地貌活动而形成,河流通过时掉入水中被水流携带或沉积,似乎不考虑卵石的磨损而导致的消耗。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地质上的卵石指粒径2cm~20cm的土层,圆砾的粒径小于它,漂石的粒径大于它。角砾的粒径和它差不多,但是磨圆和球度比它差,一般认为卵石是经过长期搬运历经磨圆后形成的,角砾一般是山前冲洪积形成的,搬运的距离有限。
从岩石到卵石,要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这四个过程,有的时候还会有胶结成岩的过程,那就形成砾岩了。
风化后的岩石被雨水河流剥蚀下来大块的搬运距离短,小点的沿着河床滚,砂粒跳着走,黏粒悬浮漂着跑。这样靠山近的地方沉积的颗粒粗,属于河床沉积,快到入海口了经常形成三角洲沉积,颗粒细。沉积学上有河流相的二元结构,指的是下面沉积的粗颗粒上面沉积的颗粒变小了,认为山被削低了,离海越来越远了,原来的河床沉积变成三角洲了。
爪机无力,老铁凑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