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救赎(盗梦空间,含剧透,慎入) -- 见证风的方向
救赎
上帝也会寂寞
柯布先生深爱着梅尔,无论真实与梦境。初入梦境边缘,两人充当了梦境的上帝,构建出了两人的梦幻家园。其间,爱人、孩子、天堂,应有尽有。柯布是清醒的,知道这是在梦境,可他依然在为所爱的人在构造梦境,尽享无边的快乐。可当陷入梦境边缘50年后,寂寞、衰老、感情的蜕变无疑给两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却带来各不相同的影响。感性的女人选择了忘记真实,或者说将梦境看做真实,以希望能够和爱人永远留在梦中,乃至永远。而理性的男人则知道这是梦境,尽管五彩斑斓、光怪陆离、应有尽有,但迟早会醒。如何让两人同回真实,只有靠向女人脑中植入想法来唤醒她,而方式有些残酷,结束生命。
女人接受了这个想法,卧轨,两人回到了真实。可是,到底哪里是真实,哪里是梦境,或者说梅尔愿意选择真实还是梦境?她做了选择,可是结束真实的方式和结束梦境的方式都来自于男人植入的想法:结束生命。她解脱了,不用再为选择而忧虑和疯狂,却将男人抛入罪恶的深渊。
可怜上帝是否也会发疯?
如果给他机会,他会选择天堂还是人间?
救赎自我
每个人都有秘密,深渊里的柯布先生只有通过梦境来重新回到梅尔身边,通过这种方式来试图减少自己的罪恶。回避,是大家在碰到问题时都很有可能选择的方式。柯布先生的回避就是任由自己坠入深渊。
梦中梅尔不断破坏柯布先生的梦境,试图想挽留柯布先生留在梦境边缘。梦中梅尔的想法除了投射出真实梅尔的想法之外,更投射除了柯布先生的焦虑与徘徊。
影片最后,两个梅尔的细微区别让柯布先生再次清醒了过来,失去的永远无法回来,梦境只是梦境而已。
拯救自我的只能是自我。用句中国话来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关于结局
陀螺表现的不是个开放式结局,而是明确无误地表明:柯布先生这次真的回到的真实,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至于证据,影片结尾前三秒,陀螺的转动已经开始衰减,出现了失稳前的特征:逐渐加强的横向晃动和不再均匀的摩擦声,这符合现实的物理规律。
看的时候没注意到?嗯,那再去看一遍。
关于续集
续集有三种可能:
下策:按照陀螺再次展开梦境中的追逐,这看着像鬼吹灯的套路。
中策:向费舍先生植入的想法出了问题,就像植入梅尔的想法那样,还需要一次救赎,这看着像碟中谍的套路。
上策:@!#@#%$#%$^$&^%&*!#@#,这看着像观众的套路。
梦境不需要很多细节,只要给出大概的场景,然后就会自动扩展、运行下去。
电影做到了。
这个片俺是这样解毒滴
======================================
Carrie同学的日志里提到这个片子,手里的票花不完,刚才就跑出去瞧了一眼。前几天看到有人在twitter上写了个有意思的评论
当时我还没看这个片,凭记忆立时回推了一下:“其实10年前的《The 13th Floor》早就有这个构思了。” 刚才一看果不其然,创意基本上是拷贝《The 13th Floor》,即便没看过《The 13th Floor》的,也总该看过《黑客帝国》三部曲吧?记得N年前珍妮芙洛佩斯还拍了个叫《入侵脑细胞》的,不过没看过,不好说是不是也是基于同一创意。摘一段jungleford去年在西西河发的老帖草稿的一部分:
所以我倒是觉得这个片子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翻拍。不过编剧在旧酒之外又添加了两个新元素来裱这个新瓶:
1. 调用返回值:或者也可以称为“栈顶元素返回状态”。
在玩家需要从梦境中醒来时,他们要提前约定一个唤醒他们的信号,本片中第一段辅助剧情侵入斋藤(渡边谦)梦境,信号是“水”;在后面的主剧情中侵入菲舍尔的四层梦境,信号则是一段音乐和失重状态。(我们姑且称为的)“梦栈”中所有过程的返回值都必须匹配才行,一个程序员都知道的基本常识是,如果是强类型语言编写的程序,
int func1(a,b,c,d,e,f,g)
{
...
return func2(a,b,c,d,e,f,g);
}
int func2(a,b,c,d,e,f,g)
{
...
return func3(a,b,c,d,e,f,g);
}
int func3(a,b,c,d,e,f,g)
{
...
return func4(a,b,c,d,e,f,g);
}
int func4(a,b,c,d,e,f,g)
{
...
return value;
}
这段代码中,所有函数调用的返回值都必须是整型。那么我们可以把函数func1~func4看成是菲舍尔的四层梦境,参数a~g看成是参加游戏的七个玩家(被侵入者菲舍尔、盗梦者柯克、柯克的助手、伪装者、催眠者、造梦者小美眉、以及“老板”斋藤),从程序设计角度,这个梦境系统不能是值传递的,不然对菲舍尔的“洗脑”或“植入”都只能在一个梦境(术语叫“作用域”)当中生效,跳出任何一个梦境菲舍尔都又重新回到进入梦境之前的状态,所以梦境系统必然是地址传递或引用传递方式
2. 唤醒者:
这是该片创意元素中的另一个重要约定条件。即进入每一层梦境之前,外面必须要留一个人来守护和唤醒其他玩家,这样每进入一层梦境,玩家人数都应该减1才对,因此上面那个函数调用过程正确的行为应该是
------------------→func2(a,b)
进入第四层的是柯克、小美眉、菲舍尔,唤醒者是伪装者(俺对老外名字一向没记性);进入第三层的是柯克、小美眉、菲舍尔、伪装者、斋藤,唤醒者是柯克的助手;进入第二层的是柯克、小美眉、菲舍尔、伪装者、斋藤、柯克的助手,唤醒者是催眠师;进入第一层的是所有七个玩家,唤醒者是一个空姐。片子里还留下了一个倒叙开头的结局,斋藤死在了第三层梦境,出不来了,柯克为了把老板拉出来以便让其能够醒过来帮忙入境而不被条子抓起来,一直呆到了(我猜应该是第二层)梦境中斋藤变老(我认为这个表现还不如库布里克在《2001漫游太空》里那个男猪角最后的衰老来得震撼),这就是上面的“ func2(a,b)”。
片子继续延续老套的所谓“悬念结尾”——摩尔留下来的陀螺到底是一直转下去还是会停下来?柯克回家到底是梦还是真实?其实这还不如上面《第十三层楼》里最后系统断电来的更干脆呢。
迪卡普里奥发型好像20年内都没变过,喜欢八卦的同学可以拿本片与《成长的烦恼》、《泰坦尼克号》、《海滩》、《纽约黑帮》中的剧照对照一下就知道了,我严重怀疑莱昂哥对头发有恋物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