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数学与战争 -- 晨枫
也就是说可能从根本上是错的?
曾经花了好几年时间专门研究了Holland以及其他Santafe研究所的东西,结果就是建立了一个复杂系统仿真环境,炮制了几篇paper。
感觉这帮人虽然认识到了还原论对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大系统是不适合的,但其思想还是想用数学等精确方法来研究,难度太大。私下认为是死胡同。
钱学森、宋健的理论,感觉云里雾里。
总的感觉是“道可道,非常道”
还好,现在不吃这碗饭了。
如果把复杂系统作为决策的辅助呢?
这和电影《地雷战》中的情况一模一样。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在阿富汗战争中现代化武器无法取胜的秘密。
美军始终判断武装恐怖分子只有几万人,为什么增兵至12万人,还不能搞定阿富汗?
其实欧美人在阿富汗失败的原因还是兰切斯特方程起作用:3000万人口的阿富汗人群中只要有1%的人仇视占领军,那么就有30万人会参与埋藏IED,你用高科技只不过清除了其中的3000人(假定同时自损30人,联军每月死亡60-80人),那还有99%的IED埋藏者没有肃清,根据兰切斯特方程推导下去,至终局,对手人数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除非美军继续增兵。
阿富汗战争变成IED之争,美军依照对方的作战方针而进行战斗---简单讲就是渡边工兵的干活,大大的累,那还有什么高科技成分在里面?
面对这些不穿军服的IED埋藏者--你无法用图形对照判断其是否埋过IED或准备埋IED,看上去他们是些“良民”--直到他们正在埋IED时你才知道他们是你要找的人。
当一个村庄的居民们都对占领军埋设IED时,占领军手中超强的数学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恐怕不大了,战胜这些居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屠杀光他们。
美军联军面对杀害平民的恶名有口难辩---这些人的确不是平民,也不是恐怖分子---只是一些不懂数学的不愿意看到外来者的有武装的乡巴佬而已。上个世纪30-40年代这些家伙就有一个外号:土的掉渣的土八路。
英国人没有在阿富汗站住脚,俄国人也没有,美国人的运气好不到哪里去。
占领军要有效的占领一个国家必须得到这个国家的全体居民对占领的一致认同---日本居民和德国居民非常配合,在那两个国家里,美军自我感觉极其良好;在阿富汗,情况倒了过来,所以现在报道杀害村民的事件越来越多。
我同意被杀的阿富汗人全不是平民,问题是那些“非平民”杀得光吗?根据兰切斯特方程,在杀光这些“非平民”后,联军要承担多少伤亡?
人家在干总参谋长之前就是干这个的,
从这个角度看,有点像粟裕。
另外,但凡优秀的军事家对“势”的把握都要远远高于常人,老毛奇也不例外。
不但要知道这个东西能干什么,还要知道这个东西不能干什么。
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
最重要的是,能在不该用的时候克服使用这个东西的冲动。
如果实践证明这个东西给你带来的坏处远大于好处,就要果断地扬弃它。
渊田美津雄的《中途岛海战》一书中这样说:
就是说修改后唯一被“击沉”的一艘航母后来又参加了战斗。
我只能说你理解错了。就像现在广为应用的波动方程和传热方程。在欧拉傅里叶们之前是很难解的。在那之后因为方程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得到偏微分的解析解。(很清晰,很美也很难得)。
如果你对数学和计算科学多了解一些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现在的方法是对的,只是有多接近解。
打个比方,数值方法就好像扎狩猎用的篱笆。猎物就在里面,这个是我们知道的,但是具体在哪个位置,这个是我们不知道的。数学可以证明我们的篱笆没有漏洞,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篱笆可以怎样变得更小(也就是猎物可以活动的范围更小)。而数值方法本身就是具体实现的工具。根本上就是错的这种是非黑即白的思路,是不符合现在科学发展的现实的。
所以那些老牌帝国派到阿富汗的兵,总是采取收买的手段。。。人家对这个早就身有体会了---除非把这些“非平民全部杀光,否则永远不会有结果”,意大利法国的收买塔利班的丑闻,其实是人家的宝贵经验。
美国后来也是大肆收买,不过不肯直接收买塔利班,而是向平民派钱,继而幻想通过武装被收买的平民对抗塔利班。这个估计也不会根本解决问题,阿富汗人如果是钱可以收买的,塔利班早就不存在了,应该塔利班某种意义上就等于阿富汗。。。其实,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钱可以完全收买的。
好像是说轰炸机怎样编队,能够损失最小等
在一本讲冯诺伊曼与博弈论的书上看到的,但并没有写出具体的理论,晨大了解吗?
绝对是数学模型和沙盘扮演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