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国庆回家说说西部农村 -- shiningworm
花
要是有种蒜的机械就好了。
先感谢诸位的鲜花和五铢钱,一直喜欢西西河这种理性客观的讨论风格。
回复 不感冒:
我读小学时,村里每人1.5亩地,初中时,每人1.3亩地。不太清楚现在多少。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土地承包制度。一些地方是三十年不动,等等。我们那边的具体做法是:以村里面的村小组为单位,二年一小动,三年一大动。小动是把一半左右的土地拿出来,在全组按户籍人口平均分;大动是把全部土地拿出来,在全组按户籍人口平均分。并且是将不同的土地因灌溉、交通等便利与否,以及肥沃与否等分为一、二、三等地,具体分时,一等地平均分一遍,二等地平均分一遍,三等地平均分一遍。分时按公开抓阄的方法,每户出一个人去抓,全村人都可去观看。因为农民对土地极度重视,所以每次抓阄时,都众人群集,极为热闹。兄弟曾经三次抓到离村庄最远的一块地,号码为1,被大家笑话“手气好极了”很久,前后种了将近十年,呵呵。抓好阄后,就由村长、村小组长和村里的“能行人”组成一个委员会拉着皮尺去丈量,大家都跟着看,想作弊几乎不可能。做好标记后,就在地头砸一个橛,或深埋一块砖,作为相邻两家的地界。
因此,这种分地方法:第一,极为公平公正;第二,动态调整得比较充分,有人上学或招工转走了户口,下次调整就没有了那个人的土地,新生了小孩,也会相应增加土地,始终保持人地的稳定与配合;第三,随之而来的缺点就是:非常零散和分散。
随着外出做生意和打工人的增多,许多家分了土地但不亲自耕种,就把它私下转包给村里人,每亩地一年几百元而已。然后俺亲爱的妈妈不顾我的强烈反对,就包了不少,用她老人家的话说:“农民不种地还叫什么农民,并且现在收种都这么方便”,挡也挡不住,就随老人的心愿吧。
这种私下的转包依靠约定俗成的习惯,彼此之间很信任。但存在的问题一是规模有限,二是经常被调整和变动。所以当地现在开始推行比较稳定的土地流转制度。感觉这样依发展而慢慢推动制度的变革,是最好的选择,保持稳定,大家都乐意,也没有什么后遗症。
以我家,山西晋中地区为例。地里的玉米有机器可以收,但玉米杆就不能卖钱了。且机器收的话浪费较大,精打细算的农民还是舍不得用机器收割,浪费大,收割机还要90元。
另,玉米棒子的芯也可以卖钱,8分钱一斤。
买玉米,也有很多种,站卖,就是在地里连收都不收,直接论亩买,大约6毛钱一斤,自己打成粒卖,9毛一斤。
亩产1000斤也就是900元,玉米杆可以卖150元,玉米芯卖90元。收入还是少啊。
且,玉米杆玉米芯的收入是用其他方式交换出去了。
研发点小型农用机械很好地啊
武广上高铁把南航挤兑得够呛,南航现在武汉飞广州的班次只剩6班,这还是在票价打折到比高铁二等座还便宜,而且还有专用通道的所谓“空中快线”的前提下。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00823/2542847.shtml
300公里以内,公路占优;500左右高铁占优;1000以上航空占优!
但这是根据国外的情况来的,其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航空运输发达,轿车普及率高and公路密度高、路况好,加上国外高铁速度在200~300之间,所以有这个经验。
国内情况有所不同,加上tg高铁长距离线路的速度以350~380为主,估计在1400公里(380A,运营速度380,旅速350,旅行时间四小时)以内,高铁都可能有一定的优势。
短距离,也厉害,成都至都江堰不过40km,公路客运已经很惨了!很多私家车考虑出入城的拥堵和使用成本,选择快铁的也不少。
期待铁路把公路客运挤兑到30公里以内,把航空客运赶到1500公里以外的那一天。汽车尤其是私家车对中国太奢侈了,二年来新增的石油进口大部分都让疯涨的私家车吃光了。
记得以前看过文章说,频繁的调整导致农民对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漠不关心,只管当季收成不做长远打算,以至于土地的肥力严重下降。
十几年后世界将会称中国是高铁上的国家!
主要是现阶段高铁站都略显偏远, 已经离开主城区10公里以上了, 为30公里两头都奔波, 还是不合算的.
不过, 以后高铁车站附近会慢慢繁华起来的, 到时候离高铁车站交通方便的人就可以走高铁了
喜欢机械的城市哥也可以研究研究这个吗!
每次回老家都对中国多了不少信心。这些信心用来在城市里慢慢消磨掉。
这次回农村老家发现N多人在家里拉网线上网。就短短几个月工夫。。差距好大。
姐夫的大伯是在医院工作,据说马上政策下来,医院所有的药国家指定价格,并且这些国家指定的药之外医院不准卖其他的药。
舅舅家的很偏僻的老房子被拆迁了(他们前年在镇上卖了栋三层的楼,一共花了九万,是个毛坯,没装修),500一平方拆了三万多。去年想卖。1万块也没人买。今年政府收走了,那片地方将变成耕地。
其他的,就不说了,春节回来之后曾经写过帖子说过。
基本上跟你们那方法一样。楼上有人问土地肥力问题。
答:无解
只能用化肥。就算不频繁换地方还是一样用化肥,不然这十三亿人怎么靠这么点地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