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89年看邓公对中国问题的认识。 -- 铁手
注:这个贴考虑再三还是发出,是因为多多少少和西西河的版面内容管理密切相关。
--
89年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这里不多提,只想提一下我由此而产生的对邓小平的一些观感。
邓公对中国的一个伟大贡献,是在国家运作中终止了政治意识形态挂帅,转向了经济建设为重点。其经典言论就是著名的不管黑猫白猫能逮老鼠的就是好猫。这种一头重一头轻的规划,在他生前得到贯彻体现,也在身后得以继续延续。
如果如人所说,胡、赵是由邓公来选择和指定,那么我们可以看看他指定的人选,也可以因此揣摩一下他指定这些人选的目的。我们不妨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在邓的位置,面对当时的中国,我们会怎么做?经济建设毫无疑问还是重中之重;意识形态的东西,则是能淡化就尽可能的淡化。
这种淡化,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作为一个经受文革冲击,几上几下的人,如果还不能体会到在中国政治意识形态挂帅所具有的危险,恐怕会有些。。。。这个就不好说了。
89年的事情,并不仅仅是89年一年的事情,而是至少从86年开始就有了相当的苗头。
86-89年代的言论具有相当的自由度,各种思想理论横空出世,一部《河 殇》满天飞。从当时的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能够看到邓所具有政治上的开明性--否则就不会选了胡再选赵做接班人了。但是同时,从现在回头看,也可以看到当时这种言论自由导致了一个危险的倾向:意识形态开始超越经济建设,占了国家运作的上风。
政治狂热对国家建设的影响,远可以参考文革,近可以参考台湾和香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能见到不少的影子。那就是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口诛笔伐中,大量的资源被空耗在各种各样的“斗争”中。
古人总结:“仓廪实知礼节”。
反思文革,89年甚至是现在的台湾、香港状况,一旦以意识形态为先导,不管这个意识形态如何,是求民主还是革命,危害有多大?更何况,那个时候的大陆经济建设才刚复苏不久。
邓公的经济建设为主导的规划如果被意识形态为主导所代替,对于他而言,就是变相的再一次被打倒,而中国又会陷入到一种什么状况呢?
邓公对这种变化,现在回头来看的话,他不会不清楚。89年的事情如果到5月中结束,还会是双赢的局面。特别是言论、新闻自由,反腐败等等,都已经变成了大众舆论的共识,没有谁能够强行推回。到了6月初的没有后路的强行终止,既属被逼无奈,我看在很大程度上却也是因此拯救了中国没有陷入再一次的政治灾难中。
不相信么?看看直到今天为止,有些“民运”人士们除了进行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再批判以外(伪造事实、言词刻薄恶毒的不算少见),却鲜见“救国济民”的良策,最多就是嘴巴上常挂的连自己都不怎么理解的“民主”两个字,而且,更糟糕的是,偏偏是这些人成了民主的代言人。
89年后,中国的经济建设为重点的路线得以继续坚持,而民主,却实在是应该多打打假。
老大认识果然不同。
争论死了几个人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论证就懒的来了,表态吧.
1.要民主不要民运;
2.作为政府,89年应该有所动作,但不应该是这种动作.不然现在防暴警察不会这么普遍.我看前段时间万州,万源事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就处理的很好;
3.作为一种历史纪录,当我们回首当年的时候,最好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跟自己相当亲近的人的经历.否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只能让事实真相更加模糊.同意河里一位仁兄的看法,任何的夸张都是对事实的扭曲.也是对当年牺牲者的侮辱.我情愿看都人们说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也不愿意看到,不管是谁,说评书.
4.单纯的经济增长是否能最终缓解当前的各种社会矛盾,我很怀疑.我总觉得这种增长总是有边际效应的.所以适当的政治改革至少是应当值得试点的;
5.欢迎争鸣,吵架就敬谢不敏了.
同意老铁观点,献花一朵。
六四时期的那些人物个人觉得投机者居多。
相当于按了一次ctrl+alt+del
确实不好
确实是有损失 有代价的
但却比一直的动荡下去效果要好得多
每个人对事情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受其人生阅历影响很大.
邓公阅历丰富,能力超群, 真爱自己的人民, 真心实意地想让人民富起来.我对邓公很景仰.
但俗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有既读书又行路才能真正多维地理解一个问题.每个人既有历史局限性, 我以为也有地域局限性. 不同国家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只有看到了, 就豁然开朗了.
邓公的优势是行得多, 经历的和看到的 很多. 毛主席的优势是读得多. 相应的, 邓公的缺陷是读得少, 毛主席的缺陷是走得少. 他老人家以为世界上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站了起来, 其他的四分之三还处于水深火热中, 岂不知自己的人民才真正是水已到脖子上了.
邓公的文化水平决定了其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决定了其思考能力和治国能力.(没有人怀疑邓公的权术能力, 邓公是个政治强人). 不才仔细阅读过邓选, 润色后的文章仍偶露粗话.
邓公实心想为人民办事情, 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民生活水平的确得到极大提高. 但只看到经济方面, 而没看到精神方面, 只是一个公司老板的水平 (其实现在企业也在讲企业文化). 有人一定会说, 邓公后来也着急地呼吁: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虽然呼吁了, 但在精神领域始终未见其有效的手段,这只手终就没有保养好.
礼乐治国,教化百姓,此商鞅和秦孝公所言之王道也. 但孝公更喜欢霸道. 经济发展了, 国家强大了, 但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整天提心掉胆, 多吃几口饭又有什么乐趣. 为此,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爱看新闻, 情愿冒着牺牲不少细胞的代价.中国大了, 千奇百怪的事情自然就多些. 前一段时间有北京的一些大律师为黑社会老大找免死的凭据, 最近又有专家学者通过了破坏葛洲坝的论证.
举上面的例子, 目的是说明, 什么严密的制度, 什么监督, 什么民主, 什么法制, 在人心都变坏的情况下, 什么都能绕过,一点用没有. 道德败坏是中国发展的瓶颈.
人心怎么提高, 需要政府教化. 教化的方法呢? 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的文化.
我在法国和日本都长期待过. 比比法国日本, 中国人真是汗颜. 暂且抛开历史仇恨, 假如每个中国人都能象日本人一样做事, 中国将会变得怎样的强大!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好呢?? 位卑不敢忘忧国. 我也常常想为什么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居然这么大? 我的结论是"文化". 中国人不比别的国家的人笨, 当然也不比别的国家的人更聪明. 差距就是文化! 其实如果一个中国人从小在其他国家长大,在其他国家的文化环境中, 那么他就和这个国家的人的思考方式,做事方法一模一样. 所谓banana吧.
那么文化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大. 粗浅地认为, 就是社会群体共同遵循着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价值观, 人生观等. 文化的主体或实现文化的手段个人认为就是宗教. 且不说在中国我们常称孔孟之道为孔教或儒教. 在悬空寺里,儒, 释, 道三教等同供在了一起. 就连我党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信仰.
没有达到信仰的高度, 不可能建立起文化. 这就是目前我党的党员虽然数量庞大, 但没什么人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毛主席书读得多, 深懂其中三味. 宗教中的大多数手段, 都游刃有余地用来建立其信仰. 如出版选集, 音乐, 雕塑, 绘画, 建筑, 树典型, 现代京剧, 小说等等.但还没有作到象古人村村有孔庙, 处处有关帝庙的高度. 而且树活人显然不如树没有缺点的死人好. 而我党目前只剩下升学必考这一最简单的手段了, 什么文化部, 宣传部, 教育部,这些原礼部, 功能似乎只剩下封杀和说慌了.
这不是说编故事不对! 这是建立信仰的一种最重要手段. 如圣人也编了河出书洛出图这样的故事, 神道设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宗教中, 更是故事很多. 只是编故事不能过滥, 否则该信的也不信了. 人有两种极端, 迷信和迷不信. 迷不信和不迷信不同, 就是迷上了不信, 无论你说的有无就是不信.
为什么要革命? 为什么政党需要有纲领和奋斗目标. 如果一场革命没有较大地改进原有的文化, 或建立起一套更加卓越的文化 (全新地建一套新文化何其难也.5000年也就出了一个孔子.), 那么这场革命没有任何意义. 说到这里, 不禁叹息, 多么好的一个词, "文化大革命", 被糟蹋了.目的不纯, 且用文痞和文盲改造文化, 不仅没能建立起新文化, 而且破坏了原有文化, 中国变得没有文化了. "文化大革命"这个词也变成"大劫难"的同义词了.现代社会, 黄赌毒泛滥, 各种丑恶现象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叹革命一场, 伤亡无数,国家糟蹋一空, 作用有多大?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改良达到目前的状况也不是个很难的事吧.
小时候看汤姆?索亚历险记.印象最深的是汤姆最烦的就是每个星期天都去教堂去礼拜. 想想看, 从小到大每个星期天大家聚在一起给你上节思想品德课, 告诫你改掉懒惰, 妒忌等七项罪恶,教你多作善事. 再有个神无处不在地监督下, 思想道德肯定会有所提高. 当然达不到理想高度, 但至少在人前表现得会好很多. 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舆论的强度很多时候超过法律.看看西方国家林立的教堂, 可以减少多少监狱.
也想说说贾谊先生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裕了真能知书达理吗? 儒家本身向往的社会是尧等三王以及周公时期. 那时经济发展水平应该不会很高.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中国, 应该比刚建国时经济好得多, 礼节好很多吗? 我相信, 如上车抢座位这类事情会好一些, 但男盗女猖这类事情应不会减少. 单凭出于动物本能地提高礼节, 这不现实. 人需要引导, 需要教化.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会制作劳动工具, 猴子也懂掰个树枝去掉叶子去捅蜂窝, 区别在于文化, 在于懂得了廉耻.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肚子饿了, 回去吃饭去了.
借用管仲一句话: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将灭亡. 危言耸听, 目的是引起大家注意, 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再加一句, 请千万不要以为今人比古人智商高, 看看民国史就知道了.
能力有限, 时间有限, 而所描述的问题太大. 连自己都觉得说了太多的偏激语言.
但,必须开枪吗?杨尚昆事后说过,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民运人士,先检讨自己当年的错误,放弃要求平反,确立中国的稳定,建立新的互信。
做不到这点,就像柴玲那样,回去做生意吧。否则,对中国实在是百无是处。
政府需要一定的反对势力跟它唱对台戏,而这种反对势力又不至于颠覆政府,民运正好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这对于维持政府内部的稳定是有作用的。
这就像悬在头上一把刀,是有警醒作用。好!
老实说民运现在也是一盘散沙,他们也没个统一的组织,就是张三出来反思,那立马就有李四出来骂其共特。所以,那也就是我的良好愿望吧。
让两边继续你死我活吧。反正民运那边太烂,不理。
换位思考,处在他们的位置也只能那样。
每个人都在以他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只要最终达到一个宏观上的稳定和平衡就行了。
如果你去野外爬山,如果那个山里有猛兽出现过,比如美洲豹,棕熊等等,一般都会有个提示,说明万一遭遇到这样的猛兽,最好是镇静,慢慢后退,千万不可迫前,以至于让对方感到威胁而主动进攻。
后面的悲剧很多人都说了,是个双输的局面。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也值得思考。具体的我不想多说,很容易跑题,也的确很难措辞。抱歉了。
只是我的想法而已。
民主是毫无疑问的要。但是要看效果如何,成本如何,是真的还是假的。
那个时候的操作的确是有问题。具体原因就不好说了。
事件本身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后来的思考则是综合各种各样的说法和一些亲身经历之后。
非常同意适当的政治改革至少是应当值得试点的这个看法。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是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要比“空腹菜面而知礼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
既非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要条件,只是说可能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