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先入为主 -- xxxxxxxx
--摘自《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
先入为主一语由此而来。
字典上给出的先入为主的解释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先入为主可能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人们平时说的一见倾心,一见钟情,第一印象很重要等多多少少都有先入为主的成分在里面。
人和其他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会思考。当人注意到某事物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形成一个观念,这个最先形成的观念通常很顽固,不容易被改变。记忆中有心理学家把这个称为“刻画效应”,非常形象地描述。这个刻画效应的直接结果就是让人进入一个思维定式,陷入这个思维定式中的人不是根据客观情况改变自己的主观看法,而是寻找客观依据来证明自己的主观结论;或者说有意识的寻找对自己观点有力的证据,并且忽视或者曲解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进入一个无意识的自我欺骗过程。
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通常是不可靠的,特别是观察的对象是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凭借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的非常有限的信息建立起一个观点,这和盲人摸象非常相似,不全面是肯定的。我们经常听到或者看到类似这样的话,某人看上去很呆板(守旧,勇敢等等),不过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很热情(开放,胆小等等)。这说明很多人都清楚第一印象是靠不住的。
但是在现实中只有很少的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持怀疑态度,想当然的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或者就应该是那样的,固步自封,在自己的思维定式中徘徊。上自伟人,下到凡夫都跳不出这个圈子。
这是人普遍存在的性格上的弱点,可以说只要人去思维去判断,就有可能先入为主,有可能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所以先入为主本身并不是什么很可怕的事情,关键是当事人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思维定式,并且有意识的去摆脱这个思维定式。
如果只有当事人自己,那么摆脱思维定式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由于缺乏不同意见,当事人可能意识不到分歧在哪里,不容易回归客观。而在一个多人环境里面,只要当事人能够心平气和的倾听反对意见,离开自己建立的思维定式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别人的意见不会都正确,因为对方也会陷入他自己思维定式,但客观事实只有一个,掌握了事实越多,离实际情况就越近。
如果你先有了一个结论,然后在为你的结论找依据,那么你很可能正陷在一个思维定式里面。比方说,你有一个结论:斑马是黑的。为了证明你的结论正确,你在斑马身上发现了无数的黑毛。你的所有论据都正确,但是导不出你的结论。这是以点证面典型表现。或者说是把必要条件当做充要条件来使用。
如果你的推论的依据是另一个推论,那么你很可能正陷在一个思维定式里面。从一个事实可以推出很多推论,如果这些推论完全不相关,那么可能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而你所使用的这个推论正确的可能性只有1/X,这样只要很少的几次推导,你的结论的正确性就会变得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如果你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推导过程去说服对方的时候,那么你很可能正陷在一个思维定式里面。
如果你对倾听对方的意见全无兴趣的话,那么你很可能正陷在一个思维定式里面。
最后,除非你自己想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式,否则没有人可以把你拉出来。
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以下几个步骤是必要的:
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后果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以内吗,如果不能掌控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补救措施?
目的,或者说理由往往不止一个。需要明白轻重缓急,并时时比对行动方向是否与最主要目标一致。看到全局的人往往都是因为他们站的较远。
这样,或许是摆脱思维定式的一种方法。
用最近的事作为例子。
我从极端反感某人的作为,给他送草。到相信此事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再关注。再到重新回溯整个事件,查证时间节点提出我的疑问。跳来跳去,立场不坚定的情况,好几遭呢。。
倒是,楼主好像至始至终,都立场十分坚定——从觉得某人是冤枉的,到现在要敲别人棍子。。
只要了解自己的定性思维就好了。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摆脱。what you resist per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