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童年碎影1、细儿与小黑 -- wqnsihs

共:💬262 🌺22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童年碎影1、细儿与小黑

最近出差,经过的地方很像我40年前生活过的地方,又经常闻到熟悉的野草香味。也经常在驻地的阳台上看到夕阳西下时旷野的袅袅炊烟,这些都不断勾起我的思绪,往往会不经意间回忆起一些童年的片段或碎影,常常激动得不能自持,以致经常心神恍惚。

我试图把一些记忆深处的东西记录下来。可是当我开始动笔时,发现毕竟时间太久了,已经力不从心。

看来时间最终会湮灭掉我们所有记忆,除了悲伤,我们束手无策。

一、细儿和小黑

40年前,我们被遣送下放的这个寨子是仡佬族为主的,只有一个家族。寨子有96户人家,500来口。

就像有人用一个巨大的圆勺在一个坡度极大的大山上挖了一个坑,寨子就坐落在这个坑里。我形容是挂在悬崖上的山寨。寨子周围有很多梯田,梯田上面是田土,然后就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遍布到处的丛莽荆棘。植被十分好。

寨子每一家的房子都是典型的吊脚楼,掩映在房前屋后的高大慈竹林中。在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粉红的桃花、淡白的梨花、浅粉的杏花和纯白的李花,就像云一样弥漫在寨子周围,房屋周围。向远山望去,整座山上都像被雪覆盖一样。再过半个月,就是漫山遍野半透明、粉红色的桐花。然后就是漫山遍野的鹅黄色的新芽绽放,深紫色的树苔茂密。

寨子山脚下的小河沟水边是青薠和白芷,开着蓝色和黄色的小花,就像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写的一样:沅有芷兮澧有兰。

在这里的几年,我一直觉得是我人生最清丽、明亮和轻快的时光,也是性格塑造成型的时光。

细儿是寨子里辈分最高的寨老雷公公(我取的外号。因为说话嗓门大得象打雷,长得又很凶)的幺女,当时只有11岁。

细儿由于辈分高,叫我母亲为姐姐,所以尽管只比我大3岁,我得叫她孃孃。

可是我从来不叫。大人在面前时,就用那个或喂,大人不在时,就直接叫细儿。不过她不在乎叫什么,喜欢带我们一起疯。

当然我们辈分不是最低的,在寨子里还有辈分比我们低两辈的家伙。

小黑是一条四肢极其粗壮,胸肌发达的纯黑色追山狗(猎狗),没有一根杂毛,眼睛炯炯有神。它是细儿的贴身保镖兼跟班。

小黑是条缩头狗,按照今天话说就是有点腹黑。例如有一年县里面下来几个干部,到寨子里查看我父母是否老老实实,有没有乱说乱动。当时我们还住在细儿家的厢房里。所以这些干部就在细儿家灶房的火塘边(火塘就是在地上用石板围一个浅坑,烧着树根,其中有一个铁的三脚架,上面放一个圆形的铁鼎罐,平时熬茶,过年炖豌豆腊猪脚。一般火塘的热灰堆里会埋一圈土豆或红薯,待到外皮焦黄时挖出来,撕掉皮,非常馋人)与雷公公喝炼茶(把干岩茶叶放在一个铁鼎罐中反复熬煮,直到成为墨汁一样的黑色,小孩子一喝就醉,就像喝醉酒一样呕吐),而寨子里的队长是雷公公的上门女婿,在一边作陪。

我们一帮小孩子就在门口围观。这时小黑就像特种兵一样,从灶房的后门悄悄潜入,慢慢匍匐到某个倒霉干部的凳子底下,对准小腿,用足力气,吭哧就是一口,然后象武林高手一样,一击必中后,迅速飘然撤退到院子里的路口,口中发出一种受委屈或被人打的持续哀鸣:奥挠挠,奥挠挠。。。。。。。

好在当时我母亲是赤脚医生,而在当地,处理狗咬伤是赤脚医生的主要工作之一,所以家里设备药品齐全,很快打针,包扎处理好。不过我母亲在清创时,用镊子夹住棉条在四个肉洞中来回拉扯,痛得这个干部死去活来。我估计这辈子他都不会再来这个寨子了。

细儿明眸皓齿,齿白唇红,眼睛乱转,经常穿一身阴丹士林斜襟衣裤,袖口,裤脚都绣着宽宽的滚边(基本是些红色黑色丝线绣的几何图案),头上用一丈长的白布包一个头帕,脚上是一双青布鞋,不过她喜欢打赤脚,布鞋一般让小黑这个跟班用嘴提着。

她经常带我们到寨子里人家去打秋风。当地习俗是如果请匠人做工,例如为女儿准备嫁妆打家具,或者为儿子准备弹棉花,或者请石匠打磨盘等等,都会在下午3、4点钟吃一顿比较好的少午。一般都有蒸腊肉,蒸鸡蛋,油茶,油炸粑,甚至鸡鱼。细儿一般消息灵通,知道寨子里那家在做什么,到时就带找我们几个,到人家去,一般人家看到孩子们来了,都会很客气,辈分比细儿低的,就会叫:老辈子来了,吃点东西吧。我们就毫不客气进去吃点。辈分与她相等的,就会说:细妹来了,吃点东西吧。我们就会稍微客气一下,再进去。其实一般就是每人吃几块腊肉,带走几个油炸粑而已。

小黑对我们也很有用。首先是侦察兵。寨子里有许多鸡喜欢上山在草丛中生蛋。这是让小黑去找,找到后就会叫,每窝蛋10个,8个不等,我们会给鸡留一个做窝,不然下次她们就不来下了。蛋拿出来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拣些枯树枝生堆火,把鸡蛋一边敲个小洞,然后把蛋立在火堆旁边的土里,直到烧熟,蛋白从小洞里鼓出来就可以了。例外一种就是回家拿个瓦罐,放上水,架在柴火上煮鸡蛋。当然鸡蛋也会平均分配给小黑一份。

小黑第二项工作就是开路先锋。那时公社文艺宣传队经常要巡回放映样板戏和新闻简报。但是他们只在山下的李成沟放,因为无法把发电机和电影机背上山来(我去山寨也是寨子里的哥哥们用背篼背上去的)。去李成沟看电影,就必须经过马家屋基,他家有一条巨型的灰白色的四眼狗,凶狠无比,敢跟大人对打,而且经常追路过的人几百米。我们一般先让小黑去把这条四眼狗咬跑,然后就畅通无阻通过敌人封锁区。

那时看电影对山寨孩子们是最大节日。有一次放《沙家浜》,电影机坏了,只有图像没有声音,大家仍然兴高采烈的看完才点火把爬大山回家。这次的新闻简报里面有花样滑冰镜头,非常震撼,我是第一次见到在冰上人可以旋转。这个镜头至今难忘。

细儿另外一个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小黑和我们几个小孩去赶场。寨子周围有两个公社,大概都在20里山路远。一个是逢五赶场(初五,十五,二十五),一个是逢十赶场。

我们一般吃过早饭,上午8点钟开始走,路上带几个荞麦粑或玉米粑当午饭,一般要走2个多小时,在11点左右到。

赶场我最喜欢干的事情一个是看弹棉花的工匠做被子,另外就是看铁匠打铁,打锄头,斧头之类农具,尤其喜欢看翻砂铸造铧犁,一般总要等散场后才走。

细儿赶场的一个重要事情是羞小女婿或小媳妇。

当地实行娃娃亲制度,男女小孩在9岁到11岁左右就要定亲,定亲的对象基本固定在妈妈或婶娘或伯母的寨子里,也实行亲上加亲的姑表婚(甥女多为舅舅的儿媳,也有舅舅家女儿嫁到姑姑家为媳的)。一般18,19岁接亲完婚,20来岁就为人父和人母了。

所以一到山脚下公社赶场天,山寨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就会刻意打扮得干净清爽,成群结队的去赶场,看情郎或情妹。

第一个程序一般是在赶场场口买卖猪牛羊的大坝子周围按不同寨子,不同性别分成若干小团伙,一群人会鼓噪着向另外一群中的情郎或情妹(实际是未婚关系)喊话,一般就是喊对方情人的名字,这时对面的当事人就会羞红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团伙里的当事人就会装出哀求的样子恳求大家不要在喊了。这就算接上头了。

然后两个团伙就会把分别把两位推出来,鼓励他们在坝子中见面,这时一般女的都会羞红脸飞也似的逃走,然后大家又哈哈大笑。

第三步是到小摊子上捣乱。(一般赶场的姐姐们都会摆个小摊子卖点东西以遮人耳目,好似乎向大家说明:我不是来看情郎的,是来卖东西的)。一般主要是向过往长途客车的旅客卖水果(李子,枣子,柚子,橘子,茶萢,猕猴桃,棠果,牛奶咪,红籽等等),卖的方法很奇特,除了柚子是一毛钱一个外,其他都是一毛钱一升(一个梯形木质盒子,象缩小的斗),随便你自己装,你能装多少就是多少。有的人能够耐心的装高出边缘好几寸高。也有一些姐姐固定是卖魔芋豆腐,实际就是把大块魔芋豆腐切小,放上姜蒜水和推海椒(一种发酵的酸辣椒酱)。这时情郎就会跑到摊子上买水果或吃魔芋豆腐,我们一帮小孩子就会在傍边齐声高喊:小女婿或那个家伙的名字。这时一般这个家伙就会给我们一毛钱,然后落荒而逃。这时那个姐姐也会红着脸,笑嘻嘻的说:去去。

我们就用这一毛钱去买根甘蔗,一人一节,然后再去找捣乱对象。

童年碎影2、七香姐姐出嫁

链接出处

童年碎影3、老冉的葬礼

链接出处

童年碎影4、斜眼孃孃

链接出处

童年碎影5、过年习俗

链接出处

童年碎影6、结语:敬畏自然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童年碎影(大圆)#童年(大圆)元宝推荐:今昔, 版面翰林推:小糊, 通宝推:牛铃,大懒虫1号,角甲基,生之名,木木3,白杨,拔剑,atene,随心飞,知之后哀,不感冒,柯镇恶,睡午觉的手艺人,一目十行,罗阿宝,小年,cctothere,大地窝铺,大眼,大圆,
家园 沙发加首花
家园 【原创】童年碎影2、七香姐姐出嫁

二、七香姐姐出嫁

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帮男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寨子下面的小河沟抓七星鱼(身上有七条彩虹一样的鱼)。

有两种办法,一是到山上砍马桑树的枝条,用石臼捣成糊状,用碗装着倒进小河沟,半天后各自大鱼小鱼就都全部翻肚子起来了。但是这种办法大人不允许干,发现就要挨骂。

一般采用第二种办法:水利工程法。首先是找到七星鱼栖身的水边岩洞,然后用撮箕把田里面的泥巴运来围住洞口,形成一个小围堰,再用一个巨大的葫芦瓢把围堰里面的水淘干,鱼就自然出来了。

七星鱼是无鳞鱼,我们的吃法是开膛破肚洗净,然后找一个嫩南瓜,从瓜蒂处开一个小洞,用小勺掏干净瓜瓤,把4、5条七星鱼放入,再放入一点盐和一勺猪油,上笼蒸熟,就是一个美味无比的南瓜盅。

这天早上,太阳刚出来,我们一帮小孩脱得精光,正在进行这种艰苦的水利工程。细儿带着小黑跟班飞也似的跑来:七香的接亲人来了,快点去抢火炮。

大家一听,立即纷纷上岸穿衣,向七香家飞奔。

半路上,七香的妹妹竹桃跑得气喘吁吁,过来通风报信,还用她的小围裙包来一些五彩糯米饼,麻杆糖(实际就是麦芽糖沾上白芝麻),油炸粑(实际就是豆沙汤圆油炸一下)等等分给我们吃。

等我们赶到竹桃家堂屋门口,我母亲正在进行指挥控制协调工作(七香姐姐是她的干女儿,自然必须出面组织),看见我们这几个从头到脚都是泥巴,眉目恍惚的泥猴,大怒:快去水井洗干净。

南方山地水井与北方的竖井不同,它象一个小型游泳池,我等直接跳入水井,一通搅合,就立即焕然一新。由于水井水量大,不用半小时又会干净清澈。

等我们洗剥干净,赶到现场,已经开始放迎亲火炮。

有一个大的炮仗没有炸,我一个箭步窜上去按住,悲剧立即发生了,火炮“梆”的一声就把我嘣到供桌底下去了,手掌痛彻心扉,在供桌底下痛得满地打滚。好在是农村土制火药,不然手掌都得炸飞。

当我痛得昏天黑地的从供桌下钻出来时,正碰到七香姐姐在堂屋哭嫁,看见我,一把抓住,就开始哭:

弟弟呀,我走了你要听话呀。。。。。。

她已经哭了3天了,眼睛肿的像个桃子,满面泪痕,声音嘶哑,苍凉,悲惨,哀伤,我一时激动也开始哭,结果一帮孩子哭成一片,不可收拾。最后还是我母亲来把我们带走了。

那种凄凉和哀伤的哭唱至今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只要一想起,心口就隐隐作痛。

然后就是吃离家饭(八大碗蒸菜),然后又是放起身火炮,又是进行最后告别哭唱,最后就是七香姐姐把住门枋不肯松手,大哭:娘娘呀,弟弟呀,我不走呀。

这时我们一伙孩子已经哭成一锅粥。

这时媒人上来强掰开七香姐姐的手,哭声更大了,我拿起一根扁担冲上去就给媒人一棒,这时其他孩子也纷纷抄起家伙要开打,小黑也奋勇上前开咬。这时一帮大人把我们抱住,开始大声呵斥阻止。

这时我已经完全发狂了,声嘶力竭的哭喊:我要杀死你,我要杀死你。。。。。。。

接亲的人终于把新娘弄出门去了,一帮伴嫁的姐姐打着伞跟着走了。

等大人把我们松开,他们已经走远了。我们一直追到寨子跟李成沟分界的山梁上,看到接亲队伍远远的消失在山脚的松树林中。大家一屁股坐在地上,眼噙泪水,默默不语。

过了好久,有人提议去烧田鼠,大家又才慢慢恢复生气。

四天后七香姐姐与伴嫁的姐姐们一起回门,但是不再跟我们打闹嬉戏了。以后再也没见过。

40年了,七香姐姐应该早已经儿孙满堂了,过得还好吧?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当地婚俗。

首先是说亲。说亲要先请一媒人(一般是双方都熟悉的)带着男方生辰八字,提公鸡1只、酒3斤去女方家。女方父母以酒饭相待.并以女方八字与男方八字相对,如双方八字不相克,就可以开始讨论订亲。

定亲成功后,男方就要让媒人带着衣,袜、肉、糖、盐、茶等物,分成12包作为订亲礼送去。此后,每逢女方家老人过生日或患病时。男方家长就要携肉、糖等食物前往探望,称为行走。

待男女成年后,男方家长就要请人抬着礼物12封加上糯米粑2盆、米1盆放置女家神龛前桌上,放鞭炮,烧香纸供祖,谓之装香。

逢双月,择定婚期,请亲族携带酒、肉、香纸、鞭炮及礼钱(象征性的,很少)交给女方父母,告知婚期,这是报日子。

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结婚时要送新娘到婆家。

出嫁前三五天便开始哭嫁。

接亲时新郎不亲迎,由新郎亲属、媒人等数十人抬着礼物、敲锣鼓、吹唢呐、放鞭炮前往接亲,新娘家则盛情款待,留宿一夜。家族哥哥会把新娘背到堂屋中坐下,然后10来个家族女子围唱伴嫁歌,要唱数小时,媒人分给唱歌者每人几颗针作为酬谢,然后家族哥哥再把新娘背回卧室。背着行走时,有家族姐姐在新娘头上打伞,使之不见天地。

次日清晨,吃分离饭,家族哥哥又背新娘出来。新娘出嫁时,要由家族姐姐妹妹们撑着伞与迎亲队伍一起伴送步行到婆家。

迎亲队伍有两人持大砍刀开路,一干人等打着彩旗和各色花纸伞簇拥新娘,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

至新郎家门前,新郎寨子里的端公捉雄鸡一只,酒一杯对着新娘撒米念咒,两位福寿双全老妇于鞭炮声中扶新娘,新娘上打伞,下垫升入堂,向神龛作一揖即引人卧室(与汉族不同,不拜堂)。

婚礼宴席要分三台,即要连续吃三道不同的席。第一台是茶席,只吃清茶、油炸食品及干鲜果品。第二台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种凉拌拼盘。第三台是正席,必须有八大碗蒸菜。饮酒时有专门唱打闹歌的歌手助兴。(参看遵义名小吃5仡佬三幺台)

链接出处

下午新娘出至堂屋拜祖、拜公婆、至亲与媒人,而后复入卧室。夜间筵席上摆有猪腰、猪肝等物,由有威望的家族长老于席间讲授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公婆、友爱姑叔、应对礼节并注意勤劳等礼节,至此婚礼即告结束。

第二天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融入新的家族。

第四天新娘在送亲的姐妹陪同下返回娘家,在娘家小住数日后,由新郎接回。

嫁妆是在定亲后就开始请匠人做,主要是全套家具。有很多浮雕花鸟虫鱼。但是木材不高级,大多是杉木或榉木。而且颜色全部是红色。嫁妆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里带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头胎小孩满月后,才由娘家把嫁妆送到夫家。

这个婚俗比较让人鼻子酸的有几点:

首先就是把门枋。就是新娘离家出嫁时,双手紧紧地拉着门枋表示不肯离去。这时候,媒人就要过来强行拉开新娘的双手,牵着新娘离开娘家。新娘这时就会死不松手,哭天喊地,凄厉无比。这时我们这些小孩心里都不好受,甚至会让小黑上去咬媒人,一群人拿棒棒打媒人(当然大人要严厉呵斥)。

  

第二是哭嫁。新娘出嫁前要放声号哭,唱“哭嫁歌”(她们从15岁开始就要向母亲学习唱)。哭嫁实在是悲惨无比,让人心脏难以接受。

此外出嫁前还要乘人“不备”而“逃跑”,让娘家婶娘嫂子等把她找回来。离娘家出嫁前要拜别娘家祖宗,姑娘的父亲要解开她衣领边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闺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员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通宝推:樱木花道,cctother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由不得勾起残存在记忆中儿时的情景来……

送花!

家园 【原创】童年碎影3、老冉的葬礼

三、老冉的葬礼

有一年冬天早上,非常阴冷,我和弟弟赖在被窝里不起来。这时细儿带着小黑来了,把冰冷的双手伸进被窝一通搅合,然后把被子一掀,说:老冉死了,我们赶快去抢火炮。

老冉是寨子里唯一的地主婆,是外面嫁过来的,娘家姓冉。老冉的丈夫早就死了,与侄儿一大家住在一个大宅子里。

我们赶到时,落气火炮已经放过了。正在移灵。

寨子里的风俗是人落气后,要立即从床上移尸板上(两根长条凳上放一门板),停于堂屋右侧地上。理直手脚,抚闭眼睑,以白皮纸掩面。然后在灵前焚香点脚灯,烧落气钱,鸣放火炮,告讯四邻。并派遣专人遍告远亲:走到人家面前,跪下,叩头,然后走人。

亡者先是头朝外脚朝内停放(更衣后才脚朝外停放),身上盖着白底红面的“老被”。老被是特制的,白布为底,红布为面,内夹一层薄棉,长约5尺,宽约3尺。

我们在傍边看完尸体安置,又到院子里与其他孩子大闹一会,老冉的侄子家的孩子这时成为核心,特别兴奋,不断互相补充,完善介绍内幕消息:老冉怎么跟他们娘娘吵架的,怎么被气死的等等。

这时其他寨子里的大人陆续赶来,开始在后面竹林里砍竹子搭席棚。嫌我们碍事,把我们赶走了。

回家正在吃饭(农村吃两顿,上午在10点左右,下午在5点左右),细儿又带着小黑来了:快点吃,“我晓得”家的马下小马了。

我们一听,立即开拔。

“我晓得”是端公伯伯的老婆,每句话都是以我晓得开场。

端公伯伯解放前当过兵,在广西打过日本人。后来回家继承父亲端公事业。端公是一个寨子的音乐家,诗人,兽医,人医(我母亲到来之前),心理医生,天文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等一切知识工作的领导者,更是大家与神灵和祖宗交流的媒介。

端公伯伯家只有四个女儿,所以一直在与我母亲商量,让我继承端公业务。

“我晓得”由于没有生过男孩,所以特别喜欢我们兄弟,只要去,必有吃的招待。所以我们也喜欢去。再说他家最小的女儿也是我母亲干女儿,经常到我家干活。

赶到“我晓得”家,母马已经生完了,小马驹正在站着吃奶。这时细儿老气横秋的说:你家马圈太小了。

“我晓得”立即回应:细妹,这个小马已经卖给别人了。

端公伯伯现在除了业余兼职寨子的精神领袖外,主要工作是给公社供销社运货到更边远的山寨,相当于马帮。

“我晓得”看我们来了,开始给我们做茶汤。

茶汤做法是先在铁锅中放入猪油,待冒烟后,炒茶叶和花椒叶,不能炒焦炒糊,然后起锅,再放入芝麻、大米、黄豆,将其炒黄但不能炒糊,然后放入炒好的茶叶和花椒叶,放入一点水,放点盐,用木瓢背在锅内来回使劲的磨(ea茶),下面用文火煮,不断加水,直到磨成稠糊状,加水烧开即可。

“我晓得”喜欢我们,一般还会给我们加油炸花生,荷包蛋,油炸粑,麻饼等等。有时甚至煮芝麻富油汤圆在里面。

我们一边吃茶,一边闲谈。这时老冉家的侄子来请端公伯伯去主持工作。我们也想走。“我晓得”忙说:不急不急,晚上才开始唱歌,现在去没意思。你们干脆吃了夜饭再去。

本来我们都块出门了,“我晓得”立即加了给力的一句:我家夜饭吃绿豆粉(参考遵义名小吃6凤冈干馏绿豆粉),我们立即停止脚步,又坐回来了。

链接出处

等我们在“我晓得”家吃完夜饭,赶到老冉家时,端公伯伯已经开始准备做法事了:就是在一个大桌子上用红墨汁在黄纸上写各种符。

我们一进门,老冉家侄子的大儿子就给我们一人一块“孝帕”:白土布,长 5尺宽1尺。一般人大都包在头上,所以整个灵堂显得一派白色。(包括送礼的、治丧的、唱孝歌的、做厨的等,都要发孝帕布)。

端公首先要指导几个老年妇女给死者穿洗(至亲要回避),一般穿七层衣服或九层衣服(都是生前就预备好的)。然后入棺。

当地的习俗是人年过60岁后,就要自备棺材,一般用两人环抱的棬子树来做。做好后,每年端午要上一次红色的土漆,所以如果在70、80岁才去世,棺材上的土漆就非常厚了,防潮防腐能力就很强了。而棺材内部是用融化的松香来覆盖,最后接缝处也是松香密封。

备用棺材平时都放在柴房的梁上,人死后才取下来,用干布擦干净灰尘,非常明亮照人,红彤彤。棺材放在搭好的席棚里面,小头冲堂屋香火牌,大头冲大门,用两根长凳支撑。

棺材脚处的地下要点油灯(一般是桐油灯),好为灵魂照路。

尸体入棺后棺木半盖,以便瞻仰遗容。

这时寨子里的亲友都要拿块布(一般是自家做的印花床,有钱人家或关系好的可能用丝绸被面或机制床单)当成挽幛,上面用针线缝上挽联(内容都是端公伯伯书写的,大家随机拿一对缝上就行),一包在火纸(黄色的极为粗糙的竹浆纸)上用特殊模具打出银元模样的纸钱,以及土造火炮前往吊香。

停灵的这三四天夜里(停灵多长时间主要看在外地的亲属是否及时赶到),至亲围棺哭泣,守灵(白天则十分冷清,没什么人,只有一些妇女在灵棚里坐着聊天,添添灯油,烧烧纸钱,上上香,孩子们在棺材周围跑跑,壮劳力都要去干农活)。吊丧者要留在灵堂外面守夜。

我觉得最有特色的还是哭灵。与土家族围绕着尸体边舞边唱撒叶儿荷不同,他们是围坐在尸体前面的供桌边,腔调也没有撒叶儿荷悲壮高亢,而是相对忧伤和深沉。词曲都是现编现唱,大多是回忆与死者生前往来的一些事情,而且经常是4,5个人对唱,一唱一和,一人一句。这个仪式要持续3、4天。

另外,还得请寨子里的专业哭唱队伍来哭灵,唱孝歌。唱孝歌是击鼓而歌。

这里每个寨子都有自己的业余歌班,每个班子五六人、十来人不等,自由组合,只要丧家相请,随叫随到(免费服务)。同时其他人随时可以参加唱歌,协助守灵。

老冉的灵堂设于堂屋门口的席棚之中,院子里再用竹席架起帐棚,设为歌堂。歌堂里点了许多煤油灯和蜡烛,比较灯火辉煌摇曳,由于是冬天,木炭火也很旺,桌子上炼茶和叶子烟都有,也有自家酿造的土包谷酒,随便歌手取用。

歌手们围着一面大鼓而坐,四周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领歌的(这是一位平时声音很像女声的老头,辈分比我还低)先敲三下鼓,然后用一种奇特的尖声尖气的韵白说话,歌班的其他人随声附和。至于内容根本听不懂。

接着拖长了声腔,用一种裂帛状的,声若行云的高腔开始唱接亡灵。此时孝子一家都得跪在灵前,放声大哭。每当唱到“烧张纸、化张钱”的时候,孝家安排有专人负责在一旁烧化纸钱。

这套仪式要持续好长时间,才能将亡灵接到灵堂归位。

接亡之后才开始正式唱孝歌,通宵达旦地唱,天明离去。(我们一般只能听一会就得回家睡觉)

这种孝歌的形式简单而又特别,鼓声一停,有人先打一个“呵火”,表示要唱歌或接歌唱了,跟着拖长声腔唱两句歌词,击鼓作为过渡,之后唱正文,然后收腔。

一般是“呵火火!。。。。。。。”这时就要击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然后再唱,然后再击鼓。

唱孝歌一般靠口传心授,死记硬背。

孝歌很复杂,既有庄重的悼念歌、劝孝歌、报恩歌、劝善歌、唱古人等,也有一些以取悦听众、相互夸口,攻击的笑讽歌,十八扯、乱接头,以及一些即兴编唱的小段子。歌词大都是方言土语,而且很幽默,围观者经常哄堂大笑。

下半夜听歌的人少了,这时才唱一些庄重的悼念歌和传本歌。

如果停丧三天,那么第三天将明时,歌班要唱撤歌楼、送亡登仙等仪式歌,然后鼓声雷鸣宣告结束。

另外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男女围尸跳跃,盖灯打绕棺。

当尸体入了棺,亲属瞻仰完仪容后(一般在停灵2天左右),木板封盖之后,灵柩放置在灵堂中央(苗族是横放,汉族是头顶香火牌,脚冲大门,仡佬族是脚冲香火牌,头冲大门)。

端公伯伯先在棺上摆设十二殿阎君牌位,并摆设油灯、符纸、茶、果品等等,又在棺木四角插上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以及中黄五方之位。

这时所有的孝子贤孙都要到场,身穿白色的孝衣孝鞋。孝帕布封住头顶,颈后用麻线捆住,长长地拖于身后;头上还要用篾箍固定着,箍上吊着三四个棉球悬于额前面颊。

绕棺之前先要站好队,孝子中的长子手端灵牌,次子手执引魂幡,其余孝男孝女、紧随其后。端公伯伯先手敲铙钹,叮当乱响一阵,就开始念起了长串的赞叹词。叹完后火化疏文符纸,开始绕棺。

绕棺时端公伯伯走在前面,手敲铙钹,边敲边唱边舞蹈。旁边是寨子里的其他助阵的人,有人吹牛角,有人击小锣,有人打铜锣、有人摇铃当等等。端公后面是手持灵牌、引魂幡的孝子以及孝孙、孝女们,队伍拉得很长,时舞时停。端公伯伯边唱边舞。

舞蹈动作极为奇特。跟在后面的孝子、孝孙、孝女们也摩仿他的舞姿在跳。由于舞者动作变形,各舞各的,千奇百怪,围观者哄堂大笑。这种游戏要持续半夜。

实际上他们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非常洒脱,除了是因为仇家所害比较悲壮外,一般丧事都很轻松。仇家所害的情况以前比较严重,讲究不报仇不收尸,所以基本上丧葬礼就是复仇誓师礼,有时直接就出发去打冤家了。结果带来更大的伤亡。一个家族男人死光,女人报仇。不过解放后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了。

绕棺之后是散花。端公伯伯将预先剪好的若干白色和彩色纸屑,一把一把撒向棺木,边撒边念散花词……。

散花完毕,盖灯收场。

然后是出殡。

他们下葬不买山,送葬不丢买路钱(这与汉族不同,汉族出殡必须一路撒纸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当地主人)。

出殡前面是四灵轿和旺山钱。

灵轿是篾编纸糊呈宫殿形,顶部飞檐翘阁,正面开三门,中供亡人灵位,两旁置纸人:金童、玉女,纸扎金山银山。出殡时由二人抬着行走,安葬后由亲子护送回家供奉。

旺山钱高约丈余,一尺左右的篾圈十余个,并用鲜红色或黄色的铜钱形纸条密密扎扎在上下连接,其中用一根长竹竿支撑,上有宝盖,通身形如长龙,出殡时由一人扛着行进导前,安葬后火化。

一般是16个强劳力负责抬灵柩上山。出殡时,有专人负责扛旺山钱、火焰包、抬灵轿、举挽幛(每人举一幅),敲锣钹。女婿腰缠白布(腰孝),未婚女婿的腰孝则是红布,负责扶灵柩安全抬着走,其子女儿媳及孙辈皆穿重孝服装(孙子辈在头戴的孝帕上贴红纸圆饼,以示区别),由旁人搀扶着走在灵柩之后,边走边哭。后面则跟着很多送葬的人们,七嘴八舌的评论老冉家的侄媳妇不孝顺之类。

寨子里最早都是崖葬,就是在能够遮风避雨悬崖上打两根木桩,然后从山顶把棺材用竹缆吊下去放在木桩上。后来寨子周围合适的悬崖都摆满棺材后,就开始穴葬,就是在寨子后面营盘上(这是寨子为了对抗土匪在山顶上用石头修的一个寨堡)背面的白岩洞里放棺材。一段时间以后,白岩洞里面棺材也摆满了,就开始实行土葬。凶死的人实行竖穴葬(棺材大头朝天,相当于尸体站在墓穴中,头顶天,寓意升天),寿终正寝的才采用石板墓。

老冉是在活着时候就建好了墓穴。当地叫生基坟。墓穴用石板砌成,刻饰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楹联墓志。

棺材一般用大木做成,一律漆成朱红色。棺入墓穴,以布幔遮四周及顶,开棺盖,孝子整理死者穿戴,这时孝子贤孙要一起大哭,然后盖棺,然后端公念经,完毕后以石板盖顶,灰浆封死,以后就再也不打开了。孝子第一把添土掩埋,然后就大哭奔回家,一路呼唤亡灵称呼,这好像是在招魂。而其他参与送葬的都要留下来,参与垒坟,封土。

安葬完毕后,孝子会请全寨子人吃一顿豆浆稀饭(黄豆浆煮大米),下饭菜一般不丰盛(家庭条件好的,会有腊肉,鸡鱼之类,家庭条件差的,就只有炒黄豆,炒鸡蛋之类,不过大家都不会在意)。

坟墓不立墓碑,只在坟前栽一棵树,例如松树、柏树、桂花树或黄杨树。

墓葬朝向与汉人不同,汉人一般墓葬以头枕山峰,脚朝山脚为顺。他们墓葬则相反,脚登山,头枕空。所以,俗称仡佬族墓葬为“倒埋”。贵州说法是“横苗倒仡佬”

安葬以后,端公伯伯每天还要去老冉住的地方念次经,直到回煞(头七)。

头七仪式很奇怪,要在大门外放一床圈起来竖着放的竹席,从大门口到老冉的卧室一路上地面都要放上桐油灯(估计是给亡灵领航),具端公伯伯说,回煞以后,亡灵才能去天堂。所以要念经,要祭祖,请他们照料。(我当时很奇怪:祖宗都在天堂呆着,多热闹,那挺好的,为什么还怕死呢?)

至此葬礼才算结束。

通宝推:小年,cctother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抢火炮是什么意思

就是抢没有炸的炮仗吗?

为什么抢这个?多危险啊。

家园 "除了悲伤,我们束手无策"

悲欣交集

家园 终于等到这类文章了..

回忆却是件很纠结的事。特别是回忆最无忧的童年。忙总老啦

家园 笑啊,原来吃豆腐是这么来的啊?

这时情郎就会跑到摊子上卖水果或吃魔芋豆腐

这条小黑上去咬干部是有人暗中指使吧?

一般狗对在院子里或院子外的陌生人很厉害,但对主人已经认可的客人,肯定不会叫、更不会撕咬了。这几个县里面下来干部,已经被让到屋里,坐在火塘边了,正常情况下,狗不可能上去咬的啊。

这时小黑就像特种兵一样,从灶房的后门悄悄潜入,慢慢匍匐到某个倒霉干部的凳子底下,对准小腿,用足力气,吭哧就是一口

真正的走地鸡的鸡蛋,多绿色啊!也不拿回家,自己就咪西啦?

寨子里有许多鸡喜欢上山在草丛中生蛋。

家园 万幸啊,大炮仗没把手炸坏。

那个年代,每年过年医院里都有,眼睛被炸了、手指头被炸了的。轻伤的,像炸飞指甲盖的都不会送医院,自己包扎一下就好了。

家园 一般棺材很重的,平地上都要几个壮小伙儿抬,

上到柴房的梁上,那要多费劲啊?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小黑真聪明

居然懂赚了便宜卖乖。

这时小黑就像特种兵一样,从灶房的后门悄悄潜入,慢慢匍匐到某个倒霉干部的凳子底下,对准小腿,用足力气,吭哧就是一口,然后象武林高手一样,一击必中后,迅速飘然撤退到院子里的路口,口中发出一种受委屈或被人打的持续哀鸣:奥挠挠,奥挠挠。。。。。。。

童年的故事最有意思了。

家园 山上养鸡不容易鸡蛋更是宝,应该是山鸡之类的野物。
家园 哈哈,忙总写的好有镜头感

这时小黑就像特种兵一样,从灶房的后门悄悄潜入,慢慢匍匐到某个倒霉干部的凳子底下,对准小腿,用足力气,吭哧就是一口,然后象武林高手一样,一击必中后,迅速飘然撤退到院子里的路口,口中发出一种受委屈或被人打的持续哀鸣:奥挠挠,奥挠挠。。。。。。。

不过我母亲在清创时,用镊子夹住棉条在四个肉洞中来回拉扯,痛得这个干部死去活来。我估计这辈子他都不会再来这个寨子了。

拍电影的话,可以直接用来做分镜设计

家园
关键词(Tags): #奇思妙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