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童年碎影1、细儿与小黑 -- wqnsihs

共:💬262 🌺22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有可能是小时候听的灵异事件太多了

导致心理压抑,结果没想到起了个逆反作用。按道理自己身边发生了那么多这种事应该会信鬼神的,但是很奇怪,我现在恰恰是不信的。我自己也搞不明白怎么回事。

我对鬼神的假设,大概是些死人的电磁波影响到活人,或者活人的脑磁波紊乱(似乎有披着科学的外衣搞伪科学的嫌疑)。不过就算真有鬼神也没什么,人早晚都是要死的,他们不过是比我现行几步罢了,哈哈。

家园 细……微……

那个俺也有,上高中的时候我还经常冒出来一两句全班同学都听不懂的河南话,那时候我才想起来我填祖籍的时候和出生地不一样。。。

家园 这就是“机遇和幸运”,现在的老师,真不好说什么,

90、20后是什么样,真难讲。国家发展要靠一大批人,天才也就是万里挑一。万一忙总遇到这么个货,肯怕国家也就少了一个能干活的;少了一大批呢?

讲一个博士初中老师的真实故事。

某学生是官家子弟,顽劣,留校,让家长领人。家长急老师,如何是好?老师深情地说:这我有经验,多少这样的孩子,我都调教过来了——要不就是孩子可爱,要不就是家长可爱,都有办法。

该官员回到办公室跟下属讲起这故事,问:“我的孩子可爱,还是我可爱?”

下属答:都可爱。

官员长叹:“我经常跟家人讲,做老师的带人上路,做医生的送人上路,这两种人若收红包看钱办事,天理难容,国家没有未来”。

下属不语,低头出,心默念:国家有没有未来不知道,你有今天我真没想到。

家园 山东对黄鼠狼和刺猬比较忌讳

黄鼠狼的事情听说了很多,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刺猬有点亲身体会。

我们家最早是住小独院的。小学临毕业的时候传说我们那一片要拆迁。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段时间经常有刺猬到我们院。说实话,从小长在城市,还从没见过刺猬呢。虽然听了挺多关于刺猬的事情,但是觉着挺好玩,就抓起来玩。玩完了用口缸扣在水泥地上,上面又加了一堆砖头,准备第二天再玩。看了看,周围纹丝合缝,就放心走了。结果第二天翻开一看不见了,当时就呆了。想了想会不会是有人信这个偷偷放走了?但是如果有人信,那当场就会阻止我们抓啊,难不成还会看几个小孩的面子?

而且我奶奶此刻又发了一段高论(对,又是我奶奶),大体上是说,刺猬进门,说明拆迁动不着我们这一片(这是哪里的理论?从来没听说过)。我当时心里说,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个?结果这都快二十年了,我们那一片还没拆迁,据说是开发商资金断流了,后续跟不上了,云云。经过这几个事,我现在对我奶奶她老人家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诸葛再世啊!!!

家园 三线军工~~标本馆~~

您这个定义还真是准啊~~我就是在三星军工的仓库里上的高中~~

家园 要占辣椒水吃 呵呵
家园 呵呵 我也类似尼 狗屎运 运到家了

狗屎运好

高中所有数理化老师都是65年前毕业的正牌重点大学毕业生

语文也是西施89级还是90级的毕业生

外语是65届正牌外语专业毕业的老师

连音乐老师都是校长从师专专门挖过来的

有个好老师 学生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现在想起来 真是不可思意

 成都有名的重点 479中学

任课老师还不能保证门门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尼。

家园 居然看到了茶萢!

小时候春天里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跟小朋友翻墙倒后山摘茶耳茶萢吃。现在如果能在美国买到就好了……

家园 见识了哭嫁,才意识到现在的女孩多幸福!
家园 这话说得太不和谐了

太不与时俱进了

tg也就是拾人牙惠。

二十年前,美国教授天天给俺们宣讲美国“大熔炉”(melting pot)文化之先进性,现在估计美国人在中国国内大学不再怎么提“大熔炉”而是转而宣传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立之美感了。。。

德国对其土地上5百万伊斯兰(主要是70年代来打工的土耳其人及其后裔)紧张得不得了,-其实大概只占是德国人口的5~6%-,媒体动不动就揭露这些人怎么怎么不同化、不融入(integration)社会,政府差不多天天在那强调要融入,强调要必须学习德语、遵守德国法律,等等。前一阵子电视讨论中,有专家和政客提出要强制外裔(主要指伊斯兰教家庭)出身的小孩子要从小就上德语幼儿园,街道邻居可以对此监督,以便从小就打下融如德国社会的基础。

今年德国国庆,其总统说了一句,俺也是伊斯兰教的总统,本来就是句客气话,没想到喜没讨来倒是引起一通党内党外的批评。结果,前两天一开电视,就听见默大娘在那张口闭口地提基督教价值观。。。

家园 现代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看看英联邦的国家即使脱离了英国统治,仍然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那种社会体系。

家园 为什么看了你的标题,我会在后头自动添上

“断背山”呢?

家园 什么是专业的端公

怎么看出来是不是专业的。看证书吗,还是看法术:比如求雨(不过真用的时候我还是得看天气预报),还是请神。

上回您告诉我什么是端公。我想又想了想,这不就是催眠吗——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关键是让你相信那是真的。

看了您后面的文章,那个阻止你进山摘猕猴桃和成功预测滑坡的是端公吗?端公都是老人吗(白胡子老头?)?

PS:对不起我是一个长在城里,虽然也曾经在南四环还是农村的时候住过几年,但是跟您的体会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一直想见到超自然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当年学了化学也是跟对于种种神秘力量的追求有关,到现在我一做实验就精神,一写报告就头痛。

家园 他们的不幸却是我们做学生的大幸,现在回忆,真是五味俱全!

那个年代,中学的师资来源是很复杂的,我的母亲就是从复旦转到中教的(那一批人,先是调去为工农领导干部办学搞“速中”,后来就留在中教里了)。据我所知,那时候:

1。 除了必须是本科毕业外,名牌师大和文科大学(包括北大)毕业生才能进“重点中学”任教,一般师范学院则面向普通中学和小学。另外,从各个政府部门都向中学调人。例如,政法撤编后的法院那些专家(建国后留用的法官们)都补充了中学师资。

2。建国后,中教大发展,师资奇缺。因此,在不断地清理队伍和政治运动中,一些家庭出身不好的,“犯了一般错误”的,包括被“定性”但不“戴帽”的右派,总之,各行各业的专家们都会在“发挥其一技之长”的政策下被发配中教。

3。在几次高教院系调整中,不愿离开本地的助教和讲师(也有个别更高级别的),自己活动去中教的,大有人在。那时工资待遇按地区不同,如上海,北京是“八类地区”,中学里级别高的教师比那些“四,五类地区”的大学教授的工资要高,也能吸收人才。

拿自己为例,我初三的英文老师原是美国军事顾问团的高级译员,语文老师本是老革命(老知识分子,不知犯了什么错误),后来则是一位孔家后裔(听说文革后,被社科院挖走了),物理老师的父亲是和戴笠同衔“少将”军统头子之一(文革里大字报“辟露”的,文革后定为特级教师),基本上所有的科目教师都有些来头,也都是多才多艺的。他们的不幸却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大幸,记得在推广“育才中学经验”,减轻学生负担,提倡全面发展时,各种兴趣小组遍地开花,在他们的指导下,在校文艺比赛时,甚至一个班就可以自己排出歌剧“江姐”中的最精彩的那场“双枪老太婆打劫”来。至于学做“矿石半导体收音机”,手工来磨凸凹透镜,造“土”天文望远镜,那则是小玩意儿了。

现在回忆,真是五味俱全!

家园 好生动。
通宝推:问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