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通告】明年中国可能在印尼有大规模经济开发展开动作 -- wqnsihs
言多必失。
所以国企永远打不过民企 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
当无数的小企业由于市场的力量撮合在一起的时候
管理成本是最低的
现在国家就是一点点的买东西给私人而已
现在是买地 过几年就买技术和人了吧
像你这样说的话我目前参与的一个项目就不应该想方设法地自筹资金去做,以及想方设法地让国家立项拨款了。目前已经垫进去N多的资金了,累死累活地作出一些东西也没有什么奖励,倒是在高喊:同志们,加油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如果真的是钱多的不知道怎么用的话,我想无论如何在有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出来的时候应该有点奖励,而不是可怜兮兮的连读研究生时那点非常可怜的补助都不到的微末表示
这个我不能同意。
金矿当然应该归国企来挖,他们应该好好地挖他们应该挖的,而不是与民争利。
民企不被允许挖金矿,所以他们长不大也没有什么可羞愧的,本来就起跑点不一样。不过在如此限制之下,能到今天的成就,我倒觉得民企是可以有所骄傲的。
如果我们认可这个现实,那么将私营经济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具体路径就有了:将对私人企业及其所有者的招安制度化。
真是不合适啊!
或产业,没有最基本的原始母机技术(例如操作系统或开发平台),敢说自己掌握了这个行业的命脉?我们的基础制造业可是完全掌握所有技术和设备制造的,就算美国封锁我们一辈子,我们的化肥,水泥,炼钢,机械等等工厂也不会关门,IT产业敢说这个话吗?没有这种独立性,想成为支柱产业谁也不敢相信。
我就是这个意思。没贬低的意思,只是说IT产业还有很长路要走,现在就洋洋得意太早了,因为民营IT企业多而来嘲笑央企就更荒唐。
在自然垄断的行业中,交给国家或交给私人,差别不大。从各国实践看,这些行业要不国家经营,要不国家规定指导价,消除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利润。即使如此,依然难以避免这些行业中的盲目投资扩产——因为回报稳定。而指导价不仅阻止企业获得经济利润,也阻止企业增加效率、降低成本,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也是回报稳定,企业没有压力。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经营这类企业,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结论。
一些关键行业,既关系国家安全,又一般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航天,投资之巨大、回报周期之长、回报率之低,应该是任何私人资本都无法负担的,只能靠国家投入。兵器,这个太重要了,不可能交给私人。但好像也有新闻说,国家允许私人进入部分轻武器行业了?不太清楚。
还有一些行业,是重要且关键的,但又没有达到必须国家垄断的程度,比如汽车行业。国家要保持在汽车行业中的存在,所有要支持国企,即使国企干的很烂;但又不限制私人进入,所有吉利、比亚迪这几年混得风生水起,竟能反过来逼宫国企了。当然,私企也别想得到和国企一样的待遇。
国家对国企“抓大放小”,我的理解,所谓大,就是以上三类行业中的部分“大”国企,所谓小,就是其他国企。所以,才有后来的国有企业改制,才有下岗工人的斑斑血泪。
家电行业,是基本放任了,海尔、长虹之类,是从市场中冲杀出来的,没人否认这些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吧?同样在这个行业中,民企也是在发展壮大。还有其他更多的行业,基本没有国企的存在了。
但有的民企,不满足于既得利益,试图越线,踏入国家不允许进入的行业,于是就很杯具得踩了政策高压线,被干净利落的放倒。这实在怨不得别人,只能说,这些民企,试图在挑战国家体制。要知道,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写入宪法的,如果没了国企,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哪?而且,如果私人资本大到了可以抗衡国家资本的地步,那,人民民主专政的铁拳就随之而来了。
说白了,我觉得,现在就是一些私人资本太过壮大,循着它们资本的本能寻求利润,而这寻求利润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和国家体制相碰撞。被碰的头破血流之后,到处哭诉,寻人安慰,或许,还在寻找朋友。
现在说国企改制,应该是在这三类行业中,寻找增加效率、降低成本的路径,是在保持国家基本体制的前提下,找到最可行的道路。放不放私人资本进入这三类行业的讨论,要时刻注意这个前提。
呃,以上都是读书心得,个人不负任何责任。
百联这么大的盘子和实力,怎么没有干出苏宁?上海企业毛病就是只在上海。94那几个干脆是融资平台好吧,旗下就是上海市政府当年的家当倒来倒去,然后在股市圈圈钱,最主要还是找银行贷款。做账用。
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比呢,看看人家的精神头。总之上海的企业几乎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就算不去追究实际的税收数目,所谓的国企,只不过是把财产左手交右手,倒来倒去都是公家的钱,有什么出息。在我看来,实际增长社会财富的,才是这些中小企业。要看看,这些中小企业养活了多少家庭,培养了多少人才。
从另外方面看,按税收来决定重要性也是荒诞而可笑的。农业创造的税收够少了吧,取消农业?
吉利最早的车就是被列入农用车辆,不给上牌的。也无法招技术人员,最终吉利只好自己办大学,解决技术工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