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所经历的国企改革 -- blessing
我们中国人是个爱写历史的民族,尽管历史是不是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但是历史是活下来人写的,那么有了读本,至少你知道历史不是什么样子,比没有强的是你不要去相信神话。
活下去比什么都强。好在我们从乱世出来不久,60年前还是战争,70年前可能亡国,30年前还在“斗”。
60年前的几千年作为老百姓的只是做奴隶和做奴隶而不得的区别,现在至少有饱饭吃。好在祖先给了“宁有种乎”的呼号,好在太祖给了“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原则。怕什么?中国至少是世界第二,乱了就乱了,中国人的事自己做主。真有事,就脱了奴隶去斗,大不了做炮灰,本来就是历史的图版背景,世界上不怕少几个奴隶。
含泪想象60年前的先烈为了那个人人平等的天国去流血。今天他们的后人去“洗礼”,去和被革命的讲筋头,去和要打倒的纸老虎说交情。神马都是浮云
最后的是经验总结啊
现在的一些所谓家族,洗礼的什么,用60年,两代人换来这些。呵呵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一无所有,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哪怕是自己的热血
或者说,葡萄牙开创了这样一个传统。由政府出资,让各个层面的,尤其是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人来评估具体利益相关点。这样有具体一线工作的人,可以是学者,可以是贵族,可以是商人,可以是传教士也可以是一个士兵,或者说在海外殖民地的农民。
而后,这样的推盘随着大航海时代中各国在各自遥远的殖民地统治遇到的不同问题,而做的相关的研究不断的延伸。这就形成后,我们今天熟悉的几个名词,国际关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和国际经济研究。这些研究诞生的衍生物,既包括古老的维斯特法利亚条约及其衍生物联合国。也催生了历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的冷战。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团体或者组织。当你的利益远远超过你自己的视线之外的时候,做相应的研究与推演可以说是一种基于实际与利益的本能驱使所做的必须。而即使世界各国技术与研究发展到今天,都依旧承认,随着我们对问题的研究,当我们的开始研究以及对应策略展开的时候。我们的观察对象本身已经发生了不同的转变。这个就是著名的测不准定理。
不过就这些测不准而言,我能说的是,你做了准备未必是赢家。但是,你什么准备都不做那在这个世界舞台上到处都是强者的时代,那肯定是输家。
而其他么,呵呵。活下来的说道理,没活下来的说故事。大体如此。
这个世界就是靠自己拼出来的。国家一样
管理就是聪明人使笨力气,无法投机取巧,比搞技术辛苦得多。搞管理的人基本是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的,随时都在待命救火。
我觉得没什么技巧,就是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
至于性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在乎,只要你是对的,你有能力,弟兄们都能原谅。
熟悉流程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能够默写出来(所有细节)并走一遍。
总的说来,中国人整体素质,近100年来是不断上升的,无他,基本教育的在国内的普及。解放前认识字的就是有文化的。
在精英层面,到60年代为止是整体下降的。为什么呢?
解放前的精英,受到完整的东西方教育。大多数人中学功底扎实。当然西风东渐,国力衰微之下,逆向淘汰的结果是精英们的精神总体上走向软弱,道德上的下降,承接的是从宋之后的萎靡。
60年前为之一变。整体上统治阶级大换血。造成精英层整体上换代,就换脑子换存在逻辑。
由于教育的原因。50一代人是相当厉害的,总体上完整的基本教育加上底层的社会磨练,使得他们个人成为忙总说的“斧子”,锋利而有力,在改开后的机会中获得自己的权位和财富。不过改开后精神世界的转向,信仰的缺失,社会秩序的失范,机会的诱惑,让他们在获得权柄后迷茫,只相信物质。随着未来10年他们集体退位,权力要交给60后。
60后精英是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特殊的原因导致60后精英整体素质在100年的精英序列中最差。
60一代人优点是没有束缚,从小没有学校的约束,在那个特定年代里面,中国的精英们小时候最无忧无虑就是他们一代了,前后的都有家长、老师的教导约束。60一代人家长要么闹革命要么进牛棚,老师哪里敢管革命小将?《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他们的典型写照,80年代精英们进入大学,以不扎实的基础教育承接中国20年学术教育断层。开放的巨大落差,让他们像百年前的留学生一样拜倒在西方脚下,终生在心底里崇拜西方,这样的烙印深深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审美。看看现在中国流行的国产品牌,海尔、格力、美斯特邦威等等哪个不是洋味十足。这样60后们胆子大,敢想敢干,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逐渐占据主流话语权。
但是60后们虚弱的是他们几乎空白的基础教育,这些教育虽然空洞,虽然束缚小孩子天性,然而给了人一些潜意识中的底线-规矩。也给了人自己学习,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和工具。所以60后胆大没有规则意识,底子虚弱,相信实力相信现实主导了现在中国的风气。没有原则就没有底线,相信实力,就没有妥协。矛盾的未来十年就是60后总体走向权力的时代。
70后精英、80后们总体上有完整的基础教育,缺点在循规蹈矩,好处在国家承平需要这样的规矩。需要基本的妥协,甚至是理想。
90后精英物质文化都很丰富。缺点是阶层固化,不开放的权力圈子结果就是社会的分割。
未来在70后、80后手里,如果智慧的解决阶层固化问题,90后的中国大有希望。
不看好60后手里的中国
如您所言,既然对内镇压是常态,那我们又何须为后清喝彩
他们的计划多的很,成不成是天数之事。但我一直相信,大的历史规律不会改变。
我觉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在每一个特定的阶段,都是困难甚至于满是绝望,但是要在这困难于绝望中生存杀出一条血路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之所在吧。
60年代,70年代,现在的80,90,时代赋予的使命,被动也好,主动也好,都必须自己去面对去争取去努力!
理想主义者也好,现实主义者也罢,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不是说仅仅拿出来说说,拿出来炫耀的,是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我觉得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经历是内心,想到今天看到河里的一些其他帖子,什么左右之争,还有忙总的存在主义,我想到头来还是用葡萄和范进兄说的那样,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做自己能做,看得懂的事情。
引用葡萄的这段话:
而最后,在这个帖子里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有着什么曾经的理想,请不要放弃它,那是你我曾经的希望。不管现实如何,众神留在潘多拉的盒子里最后没有揭晓的就是希望。没有希望,我们很可能在现实里失去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同样,在带着希望的同时,在未来不算遥远的岁月里,用面对现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善待自己身边值得珍惜的人,那么想应不会在自己的人生里留下太多的遗憾。
这段话真的让我觉得很感动!
或许这也是鲁迅先生的那朵小白花吧,无论理想和现实,至少得要给自己给国家以希望!
我所在的小城市里在八十年代曾经有食品加工厂是生产方便面,设备很先进,当时什么康师傅,统一之类国军产品还没反攻大陆.所以产品也蛮畅销的,我母亲在北京学习时都能看到.但是到九十年代就是在本地都看不到产品了,后来听父母谈话才知道,当地政府响应中央号召招商引资进行改革,引来个新加坡的所谓的外商,那外商一来先就把那先进的设备拖跑了,再弄了什么生锈设备改生产方便米粉,结果没几个月那厂就跨了.
好像是:
凡是教会史上有过的重要历史现象,共运史上基本是一个不落都有。
毫无怨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