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只是泰囧生逢其时而已。
当年东邪西毒终极版上映的时候,这么熟悉的片子我都睡过去了。
我觉得章子怡演的蛮好啊,而且王家卫真的很喜欢她啊,都能感觉到镜头后面导演对她的关注和爱护,镜头果然可以表达情感;宋慧乔我根本没认出来。
电影拍的还是很精美的,每个画面都能截下来做桌面,好难得台词居然还有几句让人回味的,剧情?开什么玩笑,这是王家卫的电影好吧!!!所以我还是挺喜欢这个片子的,比2046好多了,唯一怨念的是张震这酱油打得太冤枉了~~~~~~~~我开始还以为他是章子怡的未婚夫
最后我要吐槽梁朝伟,真的不能再跟墨镜王混了,完全模式化的表演,毫无创作激情,我看的都烦了。
(不少)不会讲故事
那俺就占一会座,先写一下观看《云图》的观后感。
一部形式主义满盈的商业电影而已,不明白怎么好像欢呼一片似的。
炫耀化妆技巧,炫耀表演技巧,炫耀剪辑技巧,炫耀讲故事的技巧。
看完这部片,和朋友的乱谈是这样的:
黄种人都死绝了,多主流思维啊。——估计中国的公知会这样想。白人,黑人也都欢欣鼓舞啊。
外星人来接扎克里了,好像来的都是黑人?来接扎克里这个白人,到底是主子,不敢扔掉啊。
那些反派怎么这么像印第安人?这标签贴的,印第安人黑得不能再黑了。
第二个故事最矫情,到底想说明什么?啊,跟第三个故事联起来,就是说同性恋应该被枪杀掉,不是自杀就是被杀,不管两个人表现得多痴情。再把第四个故事联接起来看,还是要爱女人才有出路了,秃头走难书商也有春天呢。
一部SB得还算合格的电影。
韩国人终于成为上帝了,思密达。
而且这个人已经不需要看什么佛经了。
把它看成武侠电影的,就如同把《黑客帝国》看成动作片一样。
当然,《一代宗师》的武侠动作拍得不好,但光影的效果还是一流的。
看王家卫的电影,我常常会默念这句话:
黑暗里有了光,于是有了王家卫的电影。
看的音效和翻译一般的版本,还没到影院看正片,所以有些地方觉得很不对劲,但是不敢贸然胡说八道。
晕,搞不定贴图,云图六重奏的作曲和出版商的大嫂。。。一个人em06]
神回复:在音乐家那个故事里面,小本没有搞到薇薇安老头,种下了孽缘,到了出版商故事里面,他们终于搞上了。。。
但是出了影院又觉得没笑过,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
我没有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做这篇影评的标题,因为我做不到。
当年哈利波特小说的热卖让华纳吃了10多年的老本儿,但如今风水轮流转,电视剧和电影的热映换来原著小说的畅销。问题就出在这,像《云图》电影就其本身和观众期望而言,不是不可以诱发这种消费,而是不应该只具备这样单一的功能——原著小说广告宣传片。
该片据说想迎合亚洲人的口味,但从演员阵容看,如果是真的,那么说明实际上很不情愿,因为演员阵容没有平衡感,没有亚裔男演员参与,女演员演的都是克隆人,而且亚裔演员反串欧美女子的安排糟透了。但这只是瑕疵而已,毛病在根上。
最根本的毛病是立意。
本片给我的观感,通篇是“平等”和“自由”。黑奴、出版商、作曲家、记者、克隆人、未来土著,他们分别代表自己争取诸如人身、创作、新闻等不同的自由;一部分先进统治阶层(我们不用阶级,这个词现在有争议)会帮助他们,这种帮助来源于这些人骨子里的“平等”意识,然而最终必须由被压迫者自己觉醒并行动起来,才能成就未来。这种浅显的立意了无新意——是《黑客帝国》的残渣余孽而已,当初的导演兄弟两个意犹未尽,于是姐弟两个再续前缘?
用“轮回”这个东方神学概念来强调人类的愚蠢和健忘,不是不可以,但要知道轮回不是无条件的:缺乏东方文化知识的西方人会莫名其妙;东方人看到轮回时,其文化传统中的潜意识会自动找寻影片中个体人物的因果报应的循环痕迹,而这在本片中是不存在的——一人饰演的多个角色在这个片子的不同故事中没有逻辑联系。这给观众理解整个影片带来了灾难。
第二大毛病是平庸和懒惰。
对,平庸造成懒惰,懒惰促成平庸,这是一个毛病的两面。对比《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该片拍摄技术没有任何创新,仅有的几个动作、车辆竞速等片段都是干巴巴和短促的。这种懒惰还表现在浪费了这一帮优秀演员的演技和优秀的化妆造型上,该片大多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挑战性别、年龄、种族、年代,除了两个亚裔女演员略显稚嫩(其实也还算不错),主演们都完成的很好,甚至好的不留痕迹——和我同场观影的一位观众看着演员表感慨说:“这电影拍的太省了!”遗憾的是,这两个本片唯二的亮点,由于使用过多的穿插式蒙太奇多线索地诠释多个故事,导致其对整体观感的贡献微乎其微——不得不说这些剪辑手法非常娴熟,从另一方面说,也非常俗套。
这种形式简单,使用频繁却毫无节奏的剪辑手法让我不禁想:该片如果尝试将这六个故事不打的那么散,那么乱,也许给予观众更多思考和深刻理解的空间,效果会比现在好的多。也就是说,好好想想怎么讲故事不好么?如果故事讲不好,把镜头切换的过场搞的炫酷一点,不行么?什么?你说这是一部作者电影?那么请不要给那么多流行元素和类型片特征好不好?
总结完这两大问题,做个结语:如果《云图》是一部六重奏,那么这部电影是一部既不炫、又不酷的MV;如果《云图》是一部小说,那么它就是一部优秀的广告宣传片——迷惑使人产生探究欲望。
最后,说点题外话,我之所以看两遍(第一遍是网上全本,第二遍是国内影院剪辑本),是因为看了第一遍,貌似是剪辑的问题,但直觉告诉我不那么简单。因此我的结论是,导演和制片人如同本片中的反面人物,用自己的傲慢、贪婪、懒惰试图迎合观众的好奇和愚蠢——就如我,非要花钱看第二遍。
不理解陈经政委一个很有实力的青年政治经济学家,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在股市上。
神兵大大,这些文字敲出来也很花时间啊。唉~~
看了一点,也许轮回其实很多很多次,才体现出因果的呢?单纯截取一两次,是看不出因果的呢?呵呵,瞎扯的。
前后紧跟第次轮回的,但佛教在宣扬这种理论的时候,可不能这样说,那么不确定的话,人就不在乎了;同理,在艺术表现上,也必须典型化,否则人们就难以发现和关注这个观点和主题。
不带感情分
这编剧,东拉西扯无头无尾;这摄像,粘粘糊糊无精打采;表演,徐帆不错,张国立普通,冯远征普通,李雪健差,陈道明出场精彩越来越差。台词不错,可以给四星。立意不高,表现混乱,也就是及格分数。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看了很多年,而且看了很多遍的电影,无奈要帮朋友做节目,只得再看一遍以免胡说的时候太不靠谱。于是等于写了一篇命题作文。
和很多观众一样,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和很多观众不一样的是,我不会给他很高的评分。我从这样一个角度理解为什么当年这部片子的票房并不如意——这是一部标准的宅男电影。
首先和宅男所处的环境一样,这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斯蒂芬.金善于描绘一个封闭空间里人的思想、性格,更重要的是心理所发生的变化。我们耳熟能详的被改编成电影的《闪灵》、《危情十日》莫不如此。
其次是对现实世界的恐惧和对思想自由的渴望。一个宅男通过网络和外界交流,却不愿意踏出家门,这和监狱中老年囚犯的“体制化”,有着近似或相同的心理特点。这个英语单词被译成“体制化”,我理解它的本意似乎是被强迫融入某种管理体系——略微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第三,友谊的渴望。正常的男人最渴望的就是友谊,而不是爱情,这是我纯粹个人的理解,友谊比爱情更能接受考验。片中囚犯的小团伙,尤其是瑞德和安迪两个核心人物,描述了一种正常、健康而纯粹的友谊,我想这也是作为正常男人的宅男们在网络上苦苦追寻的,当然,除了艳遇意外。
第四,正常的性取向。先对同性恋者说声抱歉,没办法我是个保守主义者。宅男们收藏的各种口味AV,和安迪墙上随着时尚潮流变幻的性感明星海报是异曲同工。
所以这样一部电影,没有女人,没有爱情,没有血腥,没有爆炸,在当时那个只有陪女友观影才会买票的时代,票房惨败是不意外的。
下面再聊点艺术表现手段。
和另一部斯蒂芬.金的名著改编电影《闪灵》比,后者让作家不满意,这部很满意;估计当时的观众和影评的意见正相反。我觉得这部电影和弗兰克·达拉邦特所导演的所有斯蒂芬.金的电影一样,过于忠实和原著与作者,而忽视了观众的需要和电影自身的表现力。文字与影像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这是不可忽视的。当过于忠实原著,尤其是斯蒂芬.金这样的着重心理描写的小说,将给观众带来过于平实的描述,过于琐碎的细节,当导演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段文字都变成声音和画面时,反而压抑观众自身的想象力。更要命的是,小说的高潮是持续性的,而电影则是爆发式。所以这样的观影体验剥夺了观众互动的乐趣。奥斯卡的确在很多时候是不公平的,但本片输给《阿甘正传》,我不觉得有什么委屈。
过于忠于原著的电影就好像是八股的命题作文——明清状元的卷子我们能记起任何一个么?反之,《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莫不是突破原命题的即兴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