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拜山贴兼拜年贴:闲话日本汉学家之内藤湖南 -- 萧让

共:💬33 🌺30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猫科动物?

抬举日本人了吧?

当然内藤的观点以及同源这个词建立在现在的虎和家猫都是猫科动物,有一个相当晚近的共同祖先的基础上的

日本鬼儿向自己脸上贴金呢。

中日的关系就是类似父子关系,而已。

家园 收到,修改之。
家园 上古中国传到日本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经朝鲜转手的。

形制什么的都有改变。不过日本人总爱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点。

家园 没承想萧让mm也是河里的老人啊,

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望请笑纳。

消费两通宝推荐。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4;铢钱:4。你,乐善:4;铢钱:-32。本帖花:4

消费两通宝推荐。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在下一直在天涯煮酒论史追看mm的大作《武则天――女皇之路》,也买了mm的实体书留着收藏(有点私心,想留给年仅三岁半的小女启蒙女强人之路

希望能在西西河读到mm更多更好的文章!

家园 这句话有点问题

他衷心倾慕的正是被日本主流民意鄙夷、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觉得应该砸碎了重铸的中国文化

再看看第一部分中的这句,我是表示赞同的。

他所倾慕的古代中国,高贵、华丽、典雅,散落在灿若锦绣的六朝辞赋中,凝固在满纸烟云的书法绘画中。那是他用意象搭建起来的文化中国,和现实中衰败腐朽的晚清帝国并不相干。

不知您说的“主流民意”所指为何群体?我的见解是指汉学家或知华派。但是,明治期的汉学家们鄙夷的并不是中国文化,而是当时的清末中国,他们拒绝承认当时的“支那”人是正统中国文化的承继者。

家园 我说的主流民意是指日本民众

不过日本明治期的汉学家也不单只是鄙夷清末中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提倡脱离东亚儒家文化圈,废除汉字,彻底摆脱亚洲的一切“固陋”,比如福泽的“脱亚论”。

这种言论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

家园 【原创】三、文化中心转移论(下)

细心地读者会留意到,在这一段论述中,文化中心的移动已经超越了国境,涉及到了异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的问题。内藤在这方面的论述被称为“波动论”,即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会刺激当地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并产生对抗力,“犹如水波受到池子四周堤岸的阻挡,又反作用于池中心一样。”作用力越大,受到的反作用力就越强,这是由文化交流的互动性决定的。

根据以上论述,内藤简洁清晰地勾勒出了文化传播的三种途径:一是文化自身由内而外发展的路径,即上古某时代某一地发生的文化,渐渐成长壮大并向四方扩散,宛如投石于池中,涟漪层层荡开,布满整个湖面。二是主体文化成熟之后,必然会对周边野蛮民族产生影响,也会受到对方的相应反弹,产生类似浪拍岸堤的效果。此外,水波有时还会越过堤岸,流向附近的地方,与其它洪流交汇在一起,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震荡与波动。这是文化传播的第三种途径。

中国地处东亚,地理环境限制了中国与其它大洲的交流,因此文化传播主要遵循前两种途径。本体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周边新兴种族的互动,相互作用,中国历史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历史现象纵然纷繁复杂,但把握到这一规律,便能在激流之中,仍能清晰地感知到水流的方向。内藤沿着这一思路逐一梳理,提出了他自己的中国历史分期说。

现行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将1840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阶段,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进入了封建时代。这是郭沫若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到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次尝试。他在1930年《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此说,当时就遇到了不少反对意见。建国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郭氏的学说被写进历史教材,广为人知,但在学术界一直反对声不断。几十年过去,中国古史分期由“三论五说”发展到众说纷纭,迄今仍无定论。

然而在国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众多流派之一。十九世纪西风东渐,也把西方主流史观的“上古、中世、近世”的三段式分期法,传入了日本和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日本先行一步,那珂通世首倡、桑原骘藏继之,运用西方史观写作中国通史,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细节虽有不同,但都以政治为标准,而这正是内藤湖南所反对的。

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专注于政治军事史。所有的治乱兴衰,都成为后来者最生动鲜活的教科书,以史为鉴,使得统治手段益发精巧,对于民众思想的控制益发严苛,却总是顾此失彼,并不能挽救王朝覆灭的命运。既然如此,以朝代的更迭或政治手段的变革来划分历史阶段,有何意义可言?因此,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的波动大势来作时代划分,才是最为合理、自然的方法。内藤湖南如是说。

赫赫王朝,终将归于尘土。脉脉书香,才是一个民族不灭的灵魂。以此为依据,内藤湖南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和两个过渡期:

从开天辟地到东汉中叶为上古时代。这一阶段可再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时代,即中国本部华夏民族文化实现一统的时代;后期是中国文化向外部发展, 演变成为所谓东洋史的时代。与传统以秦统一作为上古前期的终结不同,内藤湖南把该民族产生历史自觉的时期作为划分上古史的标准,视司马迁《史记》的问世为标志性事件,因这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整体性历史觉悟的产生。当一个孩子开始思索自己出生的状况,那就表明他已经长大。

汉武帝之世,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开始成型。随着汉朝的对外征伐,中国文化自然向周边扩散。西汉从政治上赢得了四周蛮夷的臣服;东汉则从文化上普及于各国。在传播汉字和扩散文化方面,东汉远较西汉更为显著。文化普及的结果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觉醒。内藤湖南认为,西汉末期王莽时代的蛮夷叛乱就是各蛮夷逐步产生民族自觉的例证之一。在《后汉书》的蛮夷列传中,基本都有各蛮夷种族起源的记载,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东亚的历史不再只是中国汉族的历史,而成为各种族共同的历史。中国主体文化既已确立,上古时代也随之而结束。

从东汉后半期到西晋,是从上古时代到中古时代的过渡期,中国文化暂时停止向外发展。儒学逐步由学术领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名节的崇尚到了内藤所说的“学问中毒”的地步。与此同时周边异族民族意识日渐强烈,势力反侵中原,演变成“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国随即进入中世时代。

中世时代由五胡十六国开始,到唐代中期结束。在异族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完成了痛苦的裂变与再生,胡汉交融的结果诞生了新兴的隋唐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青壮年时期,人们渴望建功立业,勇于吸纳一切外来事物,如同一个奋发有为的年轻人,对外界充满好奇。隋唐时代,中国对外的影响力达到顶点,东亚文化圈在此时成型。然而基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周边异族对中国的影响力也必然水涨船高。

唐末五代是外族势力极盛的时期,也是中古到近世的过渡期。

由宋代开始,中国进入近世时期,直至清末。宋元为近世的前期,明清为近世的后期。贵族没落,君王独裁,平民地位提高,构成了中国特色的近世史。文学艺术极盛,政治军事却逐渐对民众的吸引力,恰如人到老年,建功立业已不再是心之所系,追求心境的宁静与祥和,厌恶纷争和战斗。进入近世之后中国文化发展到烂熟,但衰亡的种子总是在极盛中播下,这一过于早熟的文明,历时千年,最终催生出了弊病重重的晚清帝国,正如老年人活了太久,终必面临衰亡的一刻。

内藤湖南的这套中毒解读论,或者异族输血论,无疑有他的政治动机。不过他对于唐宋断代的说法确实发人深省,不因时移世易而失去光彩。他以“宋代近世论”为中心的中国历史分期法,又称“内藤假说”,是内藤学说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部分,至今仍被欧美学术界广泛引用。在中国,“内藤假说”的影响也不小,以此为题的论文一搜一大把,不过常用的是另外一个称呼:唐宋变革论。

(四、唐宋变革论 待续)

通宝推:晴空一鹤,
家园 呵,谢谢你喜欢。
家园 花顶好贴!

另有一问题请教萧兄:

在汉字传入之前,安南、朝鲜、日本、暹罗等处,是否有其本土本族的文字出现?是其压根就没有呢?还是原来也有(包括原始文字如彩陶上的刻画符号等等),只是由于秦始皇开始的“书同文”,而被汉字取代了?

家园 同问

这个问题感兴趣很久了,但好像没见过什么资料。

大学时看过北朝鲜发掘“檀君墓”的“考古报告”,声称有原始文字,并且非甲骨、金文系统。

家园 好歹要有个城邦了, 管的人过千,才会出现专门的书写文字。

正式文字是组织机构的管理工具。当然印加帝国用结绳也能管理国家。在此之前,巫师在墙头,瓦片,龟壳上刻刻画画只能算原始文字。有继承性,但没有流通性。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只能算codec转换码,还没到protocol通信协议. 对应到考古学上, 正式文字和原始文字的区别就是有广为公开传授protocol通信协议的文字才是正式文字, 就是有非血亲教学体系的文字. 书同文就是统一通信协议, 不用有专人来转换码. 使用方面,原始文字自然会被流通性更大的正式文字淘汰.

家园 谢谢介绍。
家园 不得不大顶。好文。
家园 果然内藤的学说是一套一套的,算大师。
家园 内藤对中华文明是有感情的

他在北京上正阳门城楼,举目望去,一片灰蒙蒙萧条景象,不禁黯然泪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