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战略动态系列(一)朝鲜二题 -- 南渝霜华
(改了一下标题,就此起座楼)
朝鲜核问题:脆弱感、防卫动机与和平解决
Kwang Ho Chun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研究报告 2010年12月
美国现行对朝政策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一,以强力压制朝鲜,防止核扩散;二,不直接介入,而是促使朝鲜人民行动起来,建立一个无核化的民主政权。
历史表明,平壤的脆弱感(sense of vulnerability)与其核计划的进度直接关联。作者不同意Eberstadt的观点,即朝鲜发展核武意在发动攻势,赞同Krause和Wenger的判断:核武的用途是威慑危及政权生存的敌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据此推论,如果能够大大降低其脆弱感,朝鲜当局放弃核武的可能性会更大。
观察表明,对手的敌意比盟国的担保更能影响朝鲜的脆弱感。六十年代,盟国大力维护其安全,但朝鲜感知到对手持续释放的敌意,脆弱感上升,从而开始不断寻求核武。六十年代末以来,莫斯科和北京降低了对朝鲜防务的支持,华盛顿的进步政策却有效减少了朝鲜的不安。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朝鲜的对手掌握,而中国宣称无力推动朝鲜参与国际协商,亦非虚言。
1994年框架协议纳入了朝美关系正常化的内容,也就是说,该协议的思路并不是先夺取朝鲜的威慑手段,继而颠覆其政权,而是让朝鲜加入国际社会,希望国际交往逐渐改变其政权的性质,意在诱导而非强迫。与之相反,布什政府表面上宣称尊重朝鲜主权,保证其安全,推进双边关系正常化,却出台了与上述精神背道而驰的《朝鲜人权法案》。不解决其政策中的内在矛盾,美国就不可能有力地改变朝鲜的脆弱感。美国政府应当认识到,要想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并维持长期稳定,接触朝鲜当局和放弃激进民主化策略是不可分割的前提条件。
中国在未来朝鲜战争中的军事参与
杰奎琳·斯奈德
《战略研究季刊》 2010年冬季号
基于历史经验,分析家多认为,在可能发生的朝鲜半岛战事中,中国将再次出兵援助朝鲜。但在后冷战时代,中国据以决策的情势已发生根本变化。
为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或过分受其影响),首先应分析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利益和能力的变化。其次,应当界定美国可用以安抚和吓阻中国的手段。简而言之,即厘清中国对介入冲突之利弊的认知,并拟订对中国政治决策中利益考量施加影响的方案。最终的目的是让中国人相信,为朝鲜两肋插刀弊大于利。
多个因素促使中国投入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毛泽东的军事浪漫主义;中国在正在形成的核威慑博弈中作为非核国家的地位;斯大林的作用;美国对台政策。
时至今日,中国会为了朝鲜而冒险与美国进行核战争吗?可能性很小。但难以回答的问题是中国会不会为了朝鲜与美国进行有限战争。首先,中国要和美国进行有限战争,需要确认美国不会动用核武器。盖茨对核武用途的模糊描述,让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美国不会甘冒核战争的风险与一个美元储备足以威胁自己、核弹足以打到美国本土的国家发生核冲突。接下来,需要考察会让中国开战的可能情境。各种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酿成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尤其在空域和海域。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与日本的历史积怨。朝鲜藉此努力离间日本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在极端情况下,朝鲜可能向日本发射导弹,从而把后者拖下水,整个局面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如果日本的行动类似二十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中国很难袖手旁观。最后还必须考虑台湾。中国统一台湾的企图就是在上次朝鲜战争中被阻止的;如果朝鲜半岛战火重燃,中国可能会乘机发动两栖作战,攻占台湾。
作者认为,尽管上述因素使得中美战争的风险确实存在,但中国不会介入下次朝鲜战争。
首先,主宰中国的不再是毛泽东,而是一个无人具备足够领袖魅力的官僚集团。因此,个体主导决策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了,事关朝鲜半岛的决策更多地基于功利考虑,而非浪漫主义。
国内方面,中国首先关注的是朝鲜半岛冲突对其经济和人口稳定的影响。东北地区集中了钢铁、汽车、石油等重工业,同时是中国航空工业重镇、第五代战机研发中心——沈飞所在地。中国一旦协助朝鲜作战,这些目标都会成为美国打击对象。同时,东北地区的150多万朝鲜族也是中国一大忧虑。战时朝鲜难民涌入东北,将引起社会动荡,并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担。2006年后中国沿中朝边境大修篱笆,表明中国意在封堵而不是介入。此外,中国还可能深受朝鲜核化生武器泄漏之害。朝鲜对这些武器的使用,或美国对朝鲜相关设施的轰炸,都有可能造成危险物质的扩散。
国际方面,中国作为核大国,更感兴趣的是在确保区域主导的同时充分利用通常由美国制定的国际规则。中国明白与美国开战的确可能导致核战争,而且在洲际核打击平台的数量和生存能力方面,中国处于劣势。中国有限的核威慑能力主要用来区域覆盖和领土防卫。《中朝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未像美国对韩国和日本那样,公开规定为朝鲜提供核保护伞,而且仅当朝鲜遭受进攻时,中国才有防卫义务。最后,中国对全球经济依赖很大。朝鲜战争引发的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可能比对美国更为剧烈。除此之外,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美国海军对海上油路的封锁都将使中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美国还可以采取一些行动,进一步打消中国介入朝鲜半岛冲突的念头。美国可以明确因应中国介入的核政策。例如,可以针对中国的特定挑衅行为,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战术核打击。其次,美国应该显示其进行常规威慑的实力。但最重要的,还是和中国政府建立清晰的参与规则。作者的建议是:
1,建立海陆空缓冲区(或冲突界限),中美双方武装力量不在缓冲区内行动。允许韩国武装力量在整个朝鲜半岛疆域(含空域和海域)内行动;
2,分配中朝边境难民管理职责,其中包含非政府组织和国家的地位、责任和汇报机构(reporting authorities);
3,描述对违反参与规则的情况进行报告的程序;
4,界定违反参与规则之后果。
在与美韩军事力量的冲突中,中国既不想被认为是朝鲜的对手,也不想被认为是其盟友。尽管中国有这样的考量,参与规则仍可作为秘密协定生效。美军及其盟军亦将遵守规则,除非发现中国在支持朝鲜。
对于美国提出的参与规则,中国可能有多种回应。最主要一点就是中国可能会利用规则,要求获悉美军及其盟军战术行动的相关信息,如主要行动发起时间、地点和参战部队。不过,这些信息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关系,而且中国得到的不会大大多于其通过自身情报系统探知的内容。同时,告知中国这些信息,都有前提条件。如果中国将重要的战术信息泄漏给朝鲜,就会丧失进一步获知信息的权利。
如前所述,日本可能被卷入战争。美国应首先让日本确信美国将帮助日本抵御朝鲜的攻击。如果朝鲜已经成功地用弹道导弹袭击了日本,此项工作将非常困难,美国应向日本解释,由于资源和制度上的局限,美国缺乏在目标所在国疆界外追踪它们的能力。日本将被劝说不要在与中国有争议的岛屿和毗邻中国主张之专属经济区的南方岛屿附近展开军事行动。如有必要,美国需要划定日本和中国防区。日本不可成为联军中的一员,亦不可被视为与朝鲜交战方的一部分。日本应回避历史,集中表述地区稳定和保全东北亚经济共荣格局的重要性,以免激起中国参战之心。
作者最后认为,要想说服中国政府不支持朝鲜的战争行为,最重要的是确保中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地位。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利益在于朝鲜半岛的稳定。稳定可以通过打造如下统一进程来实现:渐进政府变革、朝鲜半岛统一与美军撤离同步、建立独立于美国的朝鲜国家。可以说服中国政府,朝鲜的解体将无损于中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接壤中国的新生国家将保持稳定。与通常认为的相反,如妥当行事,朝鲜半岛上的冲突将最终使亚太地区更为稳定。
中国政府不支持朝鲜和确保中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地位在该区域仍有美国势力存在的情况下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感觉美国人的傲慢真是渗透到骨子里去了,真以为其他国家都不明白自己的更本利益吗?
下面这句话是全篇文章的立论基础:中国参战将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核打击, 而中国对核打击无法实现有效地反击。
正是这样的书生之见形成了全文。不知道美国的决策层也是如此脑残?异或这就是所谓的傲慢与偏见?
难道美国人不知道战时体制和和平时代完全不一样?他们能完全摧毁目前的中国的陆基核反击能力?
美国人真疯了
天安舰,钓鱼岛,延坪岛这些都可能和第一次实验失败有关。米帝看中国没了杀手锏,撺掇霓胖和棒子找天朝麻烦。
二而没有相互毁灭的意志,就是再多一个战略轰炸机也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这句话的确有问题。中国不需要在核武质量和生存能力方面与美国平起平坐,只要具备二次核打击力量,保证能够对等毁灭就行。中国现在还没有核潜艇藏身大洋进行战备值班,不过一旦巨浪二型形成战斗力,这点很快就可以实现。难道是美国反导系统大跃进,作者洋洋得意之际说漏了嘴?
其实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害怕打核战争,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方面也必定会十分谨慎。作者口出狂言,我认为更多地是一种核恐吓。
最后,拜请河友们献花,好像要花到一定数量帖子才能转正?
帝国布局
约翰·J·米尔斯海默
《国家利益》 2011年1-2月号
冷战结束二十年来,美国的宏观战略基本依照新保守主义的“历史终结论”制定,结果是灾难性的。美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不仅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人力和财力代价,还损害了国内自由。最近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美国甚至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在伊朗、朝鲜和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也显得力不从心。
美国已经走上全方位的衰落之路,需要对总体战略重新选择。孤立主义曾经流行,但如今不是美国政治家的选项。离岸平衡是另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策略。其信念是,世界上有三个地区对于美国至关重要——欧洲、东北亚和波斯湾。美国的基本目标是,确保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美国支配西半球那样,主导该地区事务。达成离岸平衡的最佳方式为扶弱抑强,此路不通才由美军直接干预。第三种战略为选择性参与,即在上述三个地区永久性驻扎军队,维持区域格局。
以上各种战略并不要求美国以强力推行民主。然而,克林顿政府以降,美国致力于全球称霸,不仅要维持美国领导地位,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民主,其核心理念是“帝国”,即美国有权利和义务介入其他国家的政治事务。但在如何达成战略目标的问题上,美国决策层中存在严重分歧:新保守主义者迷信武力,自由帝国主义者则认为除使用武力外,必须与盟友和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布什本以反对全球霸权战略上台,却在911事件后重蹈覆辙,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新保守主义路线,最终对美国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恐怖主义并不是主要的威胁,它们攻击美国的原因是美国的中东政策,而非对美国价值观的憎恨。要消除恐怖主义,需要有效地建设国家,而美国在这方面极其失败。此外,推广民主的困难也没有得到深刻认识。最后,大棒外交实际上鼓励了核扩散。
作者认为,离岸平衡战略是当下美国的最佳选择。在东北亚,通过针对中国的布局,美国能够以较小成本、较高效率阻止中国主导亚洲。
注:我尽量选择没有中译的文章。不过本文已有全译。
注2:可与卡普兰文对照阅读。
任何略微可信的相关信息都证明,中国现役能够及美国本土的运载工具至多仅几十件,考虑到中国一直坚持奉行第二击的政策,还要扣除必然的在承受第一击时的损失。所以生存率最高的潜射工具对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安全非常非常重要
T99和M1A2对掐 J20和F22够斗 <<<这种场面出现的概率恐怕跟DF41 巨浪二/三叉戟对射的概率差不多了.
看来现在美国的战略思想家们,越来越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