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裁军 -- 井底望天
因为几位毛派朋友对这个观点,看法不同,所以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毛泽东主持下的裁军。
虽然说1975年的那一次裁军,我认为是由毛泽东主导,邓小平和叶剑英操刀,但是因为毛派朋友有异议,所以这里探讨一下前4次裁军。
第一次是1950年。解放时候,总兵力是550万。目标是400.当年退役23.9万,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导致军队增加到1951年底的627万。
裁军是6月份宣布,主要是裁减陆军,尤其是步兵,把其中,尤其是地方部队,变成公安部队,从国防军中分出来,增加海军,空军和特种兵。
第二次是1951年底,准备1954年三年将国防军从258万降到135万。全军为300万。
这中间,是把6大军区,推恩到13大军区,将4级简化到3级。
第三次是1957年根据八大的决议,再减三分之一130万,最终到240万,几乎是现在的水平。
这一次转业的不光有战斗部队,还包扩30多家军队医院和30多所高等院校。
然后1966年后,军队再次膨胀,到70年代中期,回到了600万。
看得出有两点一致,一个是军队规模。另一个就是陆军是裁减对象。
另外我关于毛泽东有意削山头的观点,朋友们也有异议。那么看一下,解放军四大野战部队的主要领导人物,到1975年的时候,邓小平回到台上。彭德怀、陈毅和林彪,都已经遭到整肃。考虑到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是不可能建筑在空中楼阁上面,这些领导人的整肃,大家都看法如何?
毛时代是兼用,邓时代恐怕后者就寥寥无几了,这也不能完全怨他,他总体控制的还行。
要说对比,应该那1957年-1958年的裁军和1984年大裁军进行对比,二者裁减的员额比例也查不太多,而且1958年裁的更多。而且,这是太祖最后一次完全亲历亲为主持的裁军。
50年代的裁军中,出现了很多部队集体专业到艰苦地区进行开荒、戍边、建设、也出现了很多级别不低的干部主动专业回乡种地,或者是降职专业到地方,参与建设(当时部队的待遇要好于地方)。我觉得,这就是“理想”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后面的裁军中就很难找的到了,
至于理想为什么会幻灭,这涉及到理想主义的消退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避免的”,问题是,从理论上是“可以避免的”,从人类社会目前的历史来看却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别人作不到不代表我们就应该作不到),还有邓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以及邓依靠的统治集团在这过程中起得作用,还有邓和统治集团其他势力的互动过程。这个问题是扯不清楚的。所以也就不用扯了。
达雅强调的是军队“人民性”的阶级属性问题,而不是军队数量、专业等其他技术性问题,这应该是两个概念的问题。
好象井大在这方面有些误解。
还是引用整训这段挺能说明军队根本性质问题的,而且这还是邓政委主导的呢。
“整军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开展政治教育,要求大家既是民族战士、又是阶级战士;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强调政治委员是党的代表,支部是连队的战斗堡垒,战士中党员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后来实际为40%);三是交流、总结战斗经验,提高战术水平。
整军刚开始,后勤就跟不上(地方上准备不足),一些战士和战马生病了。于是,整军又再增加一个内容——整顿供给、卫生制度。具体而言,就是大家磨豆腐、种菜,帮助老百姓搞生产。马甲我找到了当时的一段宣传动员文字,转抄如下:
学习生产真紧张,下了课堂上操场,马上马下人人忙;油房粉房豆腐房,大肉块子白菜汤,稀饭米汤和豆浆;人强马壮士气旺,誓把鬼子消灭光。
整顿的第一课是思想教育,每天开会学习,这让大家很不习惯。大会开完开小会,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班长逼着平时最能侃的刘金魁(42年4月牺牲)发言,他坐在门槛上捉摸了半天,这才发言:“首长说得真好,一清二楚,咱思想落后了,还是首长说的对。所以呀,要打败日本鬼子,就得听首长的,为什么呢,因为啊,首长说得好……”。发言结束,大家一起鼓掌,可接着想一想,不对呀,刚才这话尽扯车轱辘了,等于什么也没说啊。
上课的时候,领导讲话倒是一套一套的,可战士们听不明白,也不耐烦。私底下这个说“我宁愿扛锄头、背粪筐去,这政治课的名堂太多,活遭罪”,那个说“新来的政委(廖冠贤),活象个降妖道士,捏诀念咒的,等他讲完了,我也忘光了……”。
最后,还是政治部主任况玉纯有办法(况玉纯原是129师宣传科教育股长),他编了些山歌快板,比如“抗日信天游”、“八路军快板”、“骑兵快板”之类,这才让许多人把一些名词记住了、弄明白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终于真正认识到集中整军的必要性了。确实,骑兵在前一阶段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一、“流氓习气”。表现为:1、吹牛皮、讲怪话、唱“野山歌”;2、战士之间认老乡、拜把兄弟,干部接受地主乡绅的宴请;3、阶级观念弱化、党员说话没有“大哥”管用,在干部中滋生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在战士中形成了雇佣盲从习性(私自帮独立大队打陈玉怀也属于“流氓习气”)。这些表现,都是和人民军队党指挥枪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二、“军阀残余”,一方面表现为干部开小灶,请吃请喝,缴获交公不彻底,设立小金库(这都属于贪污腐化);另一方面,个别干部打骂士兵(这主要是指几个四方面军来的老红军。动不动就喊立正,训话时还踢人屁股、骂粗话)。“军阀作风”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群众不和气,老百姓的牛羊与部队战马抢草料吃,战士就把牛羊赶走了,不让人民群众的牲口回家,弄得房东大娘很生气。
三、“本位主义”,表现为骄傲自满、自私自利。骑兵配合步兵部队打仗,担任追击任务是强项。经常是,人家步兵部队在那里打了半天,好不容易冲进鬼子据点,敌人溃败开跑了,步兵又追不上。可是这边,骑兵团轻轻松松追上去,把武器装备都缴获下来,好东西自己留着,淘汰不要的玩意才送给步兵。步兵发牢骚,骑兵还嘲笑别人“要不是我们骑兵团,敌人早跑了,你们连这破枪也得不到”。你说,这不是“骄傲自满、自私自利”是什么。
说骑兵团“本位主义”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不服从命令,对此,刘大爷有保留意见。他说,别人只知道骑兵跑得快跑得远,不知道马也是会累的。有好多次连续转战,出现了战马累死的情况,战士们心疼自己“不说话的战友”,就不愿意执行命令了。其实,即使是大家没意见,军马也跑不动,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步兵紧,骑兵松”。之所以说骑兵松松垮垮,是指骑兵出早操不象步兵那么认真。在战斗比较频繁的时期,如果一大清早就把战马弄得太兴奋,等真打仗的时候,马匹也许就不那么活跃了。但是,在整军期间,邓政委明确要求骑兵按照步兵操典来进行训练,“培养统一行动、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优良作风”,四个月下来,部队的组织纪律有了明显地增强。
129师骑兵团是红军底子的主力团队,各级干部也大都是具有战功的老红军战士,刘、邓首长很爱护这支队伍。但是,发现部队中出现了政治管理、组织纪律上的偏差,仍然立刻大刀阔斧予以整顿,该撤的就撤、该换的就换,毫不手软。“要游击、不要游侠”,对八路军而言,这可是个原则问题。
——这里先说段题外话:如果与《亮剑》里面的李云龙独立团相比较,同在129师系列,骑兵团各方面的资历比独立团强得多了。可是,梁俊亭团长2月份保护师首长立下汗马功劳,3月份立马就给换了,还弄得个全团整顿。而李云龙独立团呢,骑兵团的毛病他们不仅全有,并且还严重得多,居然还能够安然无事、“功过抵消”,这岂不是太不把咱们邓小平政委放在眼里了。
尤其是李云龙一再宣扬的的“部队主官决定论”以及“主官性格决定论”,简直是太开玩笑了。在抗日游击战中,咱们的政委、政治部之所以重要,就是防着有谁想搞这一套,李云龙如果敢这么瞎咧咧地“亮剑”,早就被拉下来扯领章了。没有党组织的支持,别说打县城,就是带走几杆枪都困难。邓政委打仗的水平咱们且不论,可他老人家可是搞兵运的老资格了,眼睛里能容得下这沙子么。
书归正传。经过近四个月整军,骑兵团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是政治素质提高了。刘大爷不久后就入了党,他懂得了八路军既是民族战士、也是阶级战士的道理。
这个没问题。军队的规模因应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6年开始的军队规模膨胀,主要是应对反帝反修两面作战的形势。中美关系缓和后这种需求就不存在了,而国家需要减负。
但是百万大裁军不可等同于放纵军队经商,这是完全的两回事。
1949年之后TG已经建国,PLA就有了国家军队的身份。在建国后最困难的年代,老毛也没有让军队经商,当然养猪种菜这样改善伙食的“家务”除外。
很简单的道理,让军队经商挣军费,小里来说是军队腐败化,战斗力下降,大里来说就会孕育军阀化的危险趋势。老毛熟读经史又见识过民国的军阀,不可能采取这样短视的政策。
至于削山头,我认为并非老毛刻意为之,而是军队领导带领自己人参与一系列政治活动后,淘汰选择结果。建国后先是老彭一系独大,文革前期是林彪“双一”,最后剩下的就是前期在政治上相对低调的二野、三野部将。
老邓的局面也并非全靠二野。二野的干将谢富治、陈锡联等因为文革期间政治活跃而被清算,反而是三野出身非常受邓倚重,比张爱萍、张震这几位,老邓在军委留下的局面是一个刘华清(二野)一个张震(三野)。
长征到达陕北后就着手进行,比如一三军团的合并,只是建国以前的特殊情况,始终没能完全做到。从抗美援朝结束后,从军队反教条主义开始,一直到文革对各个山头的削藩,消除山头主义始终是毛的主要斗争之一。当然,消除山头主义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党指挥枪。
PS:因为老观总是喷,忍不住骂了丫几次,被城管禁言外加罚款,都快解不开锅鸟,大伙有花的捧个花场吧,感激不尽!
其中有和党分离这个思维。支部建在连上,是党指挥枪的最重要举措。
支部建在连上,仅是一个办法,是党指挥枪的一个方法、措施,其目的是使军队具有“人民性”的阶级属性,我理解的“人民性”应该是指毛泽东认为的“站在最大多数人民一面”中的“人民”这个政治概念。
也就是说,这个军队是“阶级”的军队,而不是单纯的“国家”(民族)军队。
至于说到党指挥枪,也就是说如果党的属性如果发生了变化,那军队自然也要变的,于是就需要“重上井岗”,重组“人民军队”了。
上花,呵呵
花!
首先是承认山头存在,其次才是反对山头主义。
由于TG党和军队搞革命的特点,在不同历史阶段,旧的山头去了,新的山头又会产生。党有华北局、西北局、华中局这些大山头,军队则更复杂,红军时期三大山头和若干小山头,抗战时期八路和新四军都有以根据地为中心的山头,解放战争时期则是以野战军和军区为标准的山头。
直到解放后老毛消除山头的条件才具备,但老毛的态度,基本还是尊重山头的。比如海瑞大将军主持军委的时候,用谁、批谁还不都是照海瑞的态度,101主持军委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求花还得宝,你赚大发了。
你经营的十分不成功啊。
恐怕是古今中外的独创吧,当年想到这一步我想主要原因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枪杆子,共产党就没有实力去夺取政权,以当时的情况就能想到将来的人民性,恐怕有点拔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