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闪击战:机动战的优点与风险 -- 晨枫
让我们考察一下在战术层次内所进行的一次或一系列装甲大纵深突破行动,我们只能看到其总体中的毫无意义的并且的确令人误解的支离破碎的部分。我们可能看到由坦克、步兵战斗车和汽车组成的一个长长的纵队成一路深入敌区,几乎未遇抵抗地向前推进。除了在纵队的先头前进的坦克冲过敌方宪兵检查站或与沿道路向前线开进的敌方车队遭遇时需要进行警戒的小战斗外,我们看不到值得一提的战斗――如果说现在战争正在进行的话,我们所看到的必然会是长驱直人的胜利进军。看来我们可以十分肯定,人侵者很快就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到达敌方的首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当我们透过望远镜仔细向别处观察时,我们会发现进攻纵队是怎样设法穿过敌方的前沿防线的,是如何越过沿边境建立的由军队和武器构成的坚固防御体系的。我们看到了在炮兵和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刚刚打开的一个缺口。但是,这个突破口不过是一条狭窄的通道。在它的两侧,敌方仍有守卫防线的强大部队,这些部队确实被攻方沿整个战线配置的数量不多的兵力所实施的佯攻和小规模攻击弄得晕头转向,可能还受到攻方不规律的空中袭击的袭扰,但它们基本保持完整。现在,这条狭窄的通道看起来的确很脆弱;似乎两侧的防御部队只要稍微靠拢一下,便可以再次会合,封闭这个突破口。因此,我们可能作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实施纵深突破的长长的纵队径直往里闯,它简直是在自找毁灭。
它已经远离己方牢固控制的前沿地区,它的补给仓库远在前沿地区之后。我们会看到大量汽车沿由“铅笔粗细”的进攻纵队开辟的那一条道路前进,向进攻纵队运来补充燃料和弹药。但是,我们先前看到的那些强大的防御部队一旦会合和封闭了突破门,进攻纵队的后方交通肯定将被切断。此后,进攻纵队中的坦克、装甲战斗车和其余车辆将会开始缺乏燃料。一迈进攻纵队停止前进,其极端严重的弱点便会暴露无遗:长长的车队处处有翼侧,根本没有防御正面,它的每一部分都容易遭到攻击。似乎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莽撞的进攻者似乎在自己动手为防御者取得完全的胜利创造条件;合围这样一支大部队应当说通常是很困难的,但这次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种有意地自我投人合围圈的情况――进攻者开入防守一方的腹地似乎是执意自己出动运输工具把自己送到防御者的战俘营。
但是,如果现在我们抛开狭隘的战术观点,用更广阔的战役眼光看问题,整个情景便会发生根本变化。首先,我们发现,我们先前孤立地见到的大纵深突破纵队仅是多个这样的纵队之一。的确,每个纵队都来自十分狭窄的战线上刚刚打开的突破门,似是攻方各个纵队正在互相靠拢,在这种情况一肝,说不清谁在包围谁,因为各路突破纵队就像把一张饼切成许多份那样把守方的领土切成许多孤立的部分。然后,我们看到的是防御者如何做出反应,看到了下面这种关键而有决定意义的事实:防御者在突破口两侧仍然十分强大的部队没有互相靠拢封闭突破口;相反,它们接到命令尽快地撤退,以便在原来战线的后方纵深内重建一条全新的防线。显然,其意图是使用现有兵力在只有补给仓库、训练设施、非武装的运输纵队、宪兵部队、野战医院以及所有高级司令部的后方地区顶住对方正在前进的各路突破纵队的攻击。
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军、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内部时,我们所看到的是极大的混乱和某种恐慌――当然这种恐慌是可以理解的:敌人的坦克正在迅速接近,可是准备在敌到达前重建起来的新战线仍然仅存留在作战计划图上。实际上,守方撤退的部队正在这场竞赛中遇到失败。无论如何,这些部队下定了决心执行所受领的任务,即确保对敌方的正面进攻进行坚决的抵抗。因此,步兵以连、营为单位配置在沿整个战线修筑的堑壕中;炮兵部队的加农炮和榴弹炮也是以连为单位分散配置于工事中。防御者的坦克(可能比敌方的坦克多,质量也更好)并不是成数百辆地集中起来,编成由数个师组成的坦克集群使用,而是分成若干小群,全部用来支援前线各个地段上的步兵。
当这些依然强大的部队接到意外的撤退命令时,它们的指挥官和参谋机构会感到十分震惊:他们怎么要在敌人还没有在他们防守的地段推进的情况下撤退,放弃他们千辛万苦经营起来的战线?他们尽一切努力来搬走部队,可是在几个月前动员期间用来前运(用接力运输的方法)步兵的汽车此时正散布在各地的运输站,分配给补给部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没有足够的车辆一次把全部部队运走。炮兵部队所拥有的牵引车可把部分火炮拖走,而它们的火炮有很多原来是由铁路运到前线的。此外,除了坦克以外,指挥官们很难把正在射击和遭到敌人射击的部队撤走。诚然,他们面临的敌人颇弱,因为敌人的各路大纵深突破纵队显然正在别处实施主攻,但是,使已经投入战斗的部队退出战斗仍是很困难的。
但我们仍然看到,防御者的部队到处都在撤退。它们正在退向大后方的新阵地,他们要将各个孤立的地段联接起来,形成新的防线。但是,当它们向后方撤退时,它们受到了阻拦和钳制。后勤部队在前线战斗部队撤退前就开始向后方转移,此时它们的重型车辆堵塞了道路。在距原来战线更远一些的地方,交通拥挤现象甚至更加严重;平民百姓也在乘小汽车、畜力车、公共汽车却步行撤退。后撤部队打通交通线(如果它们能够做到的话)之后,还要十分出乎意料地认真同敌人战斗。原来敌人的大纵深突破纵队已派出了若干战斗群沿侧方道路向前穿插,现在它们正在伏击阵地上等待守方撤退部队的到来。这些伏击部队实际上人数不多,但是与之遭遇的撤退部队却无法了解它们到底有多大兵力。在任何情况下,与之遭遇的撤退部队在头几分钟内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因为对方可以在没有受到抵抗的情况下向坐在卡车内的部队、由牵引车拖曳的炮兵以及毫无准备的坦克开火。如果撤退中的防御部队表现顽强,它们可能会通过战斗打开前进的道路,但是要失去大量时间,遭受很大伤亡,战斗后的疲劳会使撤退的部队士气进一步低落。
还有一种使它们深感震惊的情况在等待着到达指定阵地的撤退部队。它们到达指定阵地后,发现那里一切都没有准备好――没有堑壕工事或火炮阵地,没有给养或野战炊事设备,没有供司令部使用的有线电通信设施,尤其是没有弹药堆积所,无法补充他们因缺乏运输工具而留在前线的那些弹药。造成这种无准备状况除了是因为时间不足外,还因为敌人的大纵深突破纵队在前进中分割了后方地带,搞垮了大量运输和勤务部队,击毁了许多车辆,使其余的车辆七零八落;仓库和后勤支援中心也遭到破坏;由于敌人的战斗部队已插入后勤部队和后勤部队撤退目的地之间,它们无论如何不可能到达指定的新战线位置。
尽管如此,新到达的撤退部队还是开始驻扎下来;他们在抓紧挖掘堑壕,修筑火炮阵地,收集所能收集的一切弹药。敌人的飞机偶尔前来进行空袭,迫使战斗准备工作中断,杀伤一些人员。使更多人士气低落。给养是一个严重问题,迫使部队指挥官采取一种很古老的应急措施,即派出粮袜征集队到附近村庄征集能吃的一切东西。然而,局势似乎正在好转。司令部作战地图上所划定的线随着部队越来越多地到达指定阵地而正在变成实际的战线。但是仍有一些很长的地段没有防守部队,另外一些地段仅配置了一些小部队和建制不完整的部队。但不管怎样,一条新的防线肯定正在形成。
然而,这一切都太迟了。大纵深突破纵队的先头部队早已超过了新战线正在攻击后方勤务部队、基地与仓库,以及司令部机构,司令部的书记员、炊事员、参谋军官和无线电员被迫同敌人的坦克和机械化步兵进行绝望的战斗。守方再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守方的高级司令部必须设法重新部署战斗部队,以恢复对局势的控制。守方的一部分部队仍留在原来的战线上,另一部分部队在向后方开进中,或因交通堵塞而滞留不前。只有组成新战线的部队才能迅速采取行动,因此它们现在又一次奉命退却。它们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并有决心来执行这项命令,仅是即使处于最佳状态的那些部队也无力超过坚定地向前挺进的敌人。
这样,先前的整个痛苦过程可能要再次重现,直到散布在地图上各处,与支援部队联系中断、被切断物资补给、士气越来越低落的那些支离破碎的部队只剩下很少战斗力为止,只要他们与敌人部队实际交火,集体投降就会开始出现;摆在高级司令部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投降或大规模撤退(如果防御者原先控制了大片地区的话)。只有现在战术部分才再一次变得与整个战役行动一致起来,出现了一种令人十分感到意外的结局。在人们实际看到防御者的部队陷于混乱的无秩序状态以前,仅从战术上观察问题一直使人产生错觉,因为进攻者未曾采取任何措施来克服长长的大纵深突破纵队在战术上所存在的那个极端严重的弱点。它们协调一致的结构和心理效应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只有在战役层次上才明显地表现出来。
事后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防御者所犯的决定性错误是命令进行第一次撤退,而没有下令从侧翼对进攻者打开的狭窄通道发动攻击。但是,防御部队司令部绝不会有这样清楚的战役眼光.在起初以及以后的某些时间里,防御者不知道敌人突破战线还有其他什么企图,而只知道敌人是想把他们的整个战线向前推进。
当然,守方司令部会接到这里或那里的战线被突破的报告。但是,在同时也会接到有关敌方沿整个战线实施的大、小规模攻击的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在司令部作战地图上形成的作战态势实际上可以令人十分有把握地确信:敌人已经发起了一次全面攻势。敌人的进攻在大多数地区遭到了失败,获得成功的防御部队
指挥官急切地报告他们在防御战斗中所取得的胜利,通常是对他们所抗击的敌军规模加以夸大。敌人显然在少数地区获得了成功,但敌人只是在战线的一些很狭窄的地段达成突破。因此,可以预测,敌人将在战线的其他地段进一步发动进攻,以发展在若干孤立地段上所取得的胜利。或者,敌人可能因为翼侧十分暴露、非常危险、十分不情愿而又不得不把获得成功的部队撤回去。
这样一来,一种径直的线性思维方式便左右了防御部队司令部的指挥官们的看法。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战役方法是通过适当分配兵力来保护战线;它们会自然而然地设想,敌人也是想以线性方式作战,通过一次宽正面进攻把守方的整个战线向后推移。敌人还采取了强化守方偏见的策略,这也使守方的战役观走向极端:尽管敌人把最精锐的进攻部队集中在少数地段实施窄正面突击,或者部署在它们的后方组成长列装甲纵队,等待时机发动大纵深攻击,但沿整个战线敌人都或多或少地部署了一些部队,按命令发动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小规模进攻,或至少向防御者开火射击,作出他们就要发动进攻的样子。
无疑,这种线性的战役方法通过多年的计划、演习和参谋院校教学的熏陶已经渗入防御者的思想,并牢牢地扎下了根。所以,当接到第一批关于敌人的坦克正从敌方战线出发向前急速挺进的报告时,似乎最令人可信的解释是:敌人已决定发动某种小规模的袭击。于是防御者便坐等这样的报告出现:敌人的袭击部
队正在向他们自己的安全地区――和再补给地区――撤退。随着更多的报告到来,――这些报告指出,敌人的突破不只是进行小规模的袭击,在坦克的后面,还有敌人的机械化步兵和炮兵组成的大部队,疑虑便必然会在防御者的心目中开始产生。但是,这些报告也可能被搁置一旁,不予理会:这些报告毕竟不是来自战线上那些集中精力注视当面之敌动向的高级指挥官;相反,它们大都来自空军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十分可能把己方的某个运输纵队同敌军混同起来),或者来自宪兵检查站、受到袭击后残余的公路运输车队与勤务部队、警察、村长,等等。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战争,人们的神经十分紧张,所以各种不实的报告都来了:敌人的伞兵在到处空降,敌人的坦克不仅深人到战线的后方,而且已经到达根本不可能到达的纵深地区。
此时,情报成了战争的最强大的武器。敌方的大纵深突破纵队正在尽快地向在他们作战地图上标示出来的打赢战争的目标推进,边前进边报告已取得的进展,而位于后方司令部的高级指挥官则没有多大必要向他们下达下一步的命令。各纵队的指挥官们则在纵队先头乘车率队前进,在现场决定向挡住他们去路的抵抗部队发起进攻,或者绕过他们继续快速前进。位于后方的司令部一接到各纵队的进展报告,便进行整理,并随即在作战地图上标示出来,以显示突破的进展情况。这一点十分重要,可以防止己方空军部队误炸己方部队,并有助于集中力量攻击可能企图阻止突破纵队前进或从其暴露的翼侧发动反击的对方防御部队。实际上,进攻者的高级司令部不需要大量的情报,通信联络大都是单向的,即从前线传向后方的,从后方的司令部发往各给队的命令极少。
守方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防御者的指挥官们最后认识到敌方根本不是沿宽大正面发动攻势的时候,及时而准确地得到关于敌人大纵深突破纵队动向的情报便极其重要。如果守方司令部能够在战役层次上对展开的交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正确的行动方案――即封闭战线上的突破口,或者至少在推进的敌方装甲部队的后方设置路障,以阻断其物资的再补充――便会立即一目了然。然而,现在防御部队司令部的通信线路饱和,尽是发来的报告。这些报告有一些原来是很准确的,但现在已经过时了;另外一些报告则言过其实,还有一些报告完全是出于恐惧而无中生有。发来的情报要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据此搞清敌军的位置、运动速度、突破地段的宽度及敌军最重要的弱点。防御部队的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简直要被大量发来的电报淹没了,并且在他们努力搞清当时的真正情况时,情况又变化了,因为敌人在继续前进。甚至卫星观察、现代化空中照相和更加先进的通信系统也无济于事,这一点已在近年来发生的战争中得到证明。随着部队运动的开始,战争的迷雾也开始出现了。
因此,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场情报竞赛;它是将要进行的重新部署竞赛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向前推进的大纵深突破纵队上报了各种报告;另一方面,防御部队司令部力求迅速处理所收到的情报,以便对当前发生的事件有一个正确的――即使不是最及时的(“实时的”)――了解。如果防御者面得了这场竞赛,即如果他们仍没有失去综合分析情报的能力,他们仍然有取得完全胜利的可能:如果位置适当,他们可以派出可调用的部队来攻击敌方突破纵队,并将发现这些纵队是有懈可击的――在战术层次上的确是如此。但是,如果防御者在情报战中遭到失败,如果在战役层次上所看到的局势仍然混乱不清,致使防御者无法及时选准实施反击的目标,那么只有全面撤退,重建一条十分强固的可以避免被大纵深突破纵队立即突破的战线,防御者才能有获救的希望。
这样做可能会使敌人占领大片地区,但是如果前线战斗部队能够退出战斗,以小分队形式重新集结,并以比敌人更快的速度,迅速同新锐部队一起重新进行部署,建立起一条新的战线,如果真有大片地区可让与敌人,那么这样做至少可以继续有效地对敌人进行抵抗。只有进行大纵深撤退才有成功的可能――其距离要超过敌人一次跃进的突破深度,因为超过那个深度后,敌人的装甲纵队必须停下来等待补给机构赶上,补充物资和人员、维修车辆和进行休整。换句话说,其结局不再取决于战役层次上双方军队的相互作用,而是取决于战区的地理纵深。要想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到战略的更高层次。
一是要有足够的突击力量才行。包括人员、技术兵器。而且要保持进攻的锐气,不会在长远距离的突击中逐渐被消耗掉!
二是闪击作战的预定目标要适当,即不能过远,以致于达不到,又不能过近,完不成预定的任务。
回贴晚了一点点,
看来,
反闪击战,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预备队。
前沿不能动,用预备队打击敌人的突击矛头。
闪电战也就能在欧洲用用,就是日本的一刀流嘛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对抗过程中被对手突破战线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直接后果就是大混乱和大撤退。
当然可能俺游戏打的比较激进,力量都集中在一线。
没有纵深的国家--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可能一次被突破就不得不建立流亡政府了;可从西面攻击老毛子,人家的纵深几乎是无限的,就是只考虑乌拉尔以西地区,也得两三次大纵深突破才能打穿。而具备组织起三次突破所需人力物力的国家不在俄罗斯的西部。
在这个意义上,传说中蒙哥马利所说的“永远不要攻击莫斯科,永远不要和中国打陆战”的戒条是成立的--尤其对欧洲国家--也是内在有矛盾的--真发生了就是双输,所以依然有效。
攻方的预备队可以少一些,只需要用于加强主要突破口就行,防御方要随时堵漏。
攻击方即使某个方向失利,由于防御方的防御态势要立即转变成攻击态势也是很难的,所以攻击方有时间优势可以调整。
比如攻方在一个方面主攻,在一个次要方面防守。如果这个次要方面被击破了,而敌人就此乘虚长驱而入的话,攻方也会很尴尬。因为主力都在一线,后勤啥的就赤裸裸的在战线后面,如果被打击,那么实际上一线的进攻也是无以为继的。
所以俺觉得成功的防御一定是积极主动地防御,通过不断的打击攻方,威胁其战线完整性,来不断调动对手,让他们无法调集全力进攻。嘿嘿,这应该是看某本打仗小说明白的道理。
具体参看希特勒从进攻法国开始到到达斯摩棱斯克。
这个中间阶段是闪击战。后面就是战略相持了。
游戏里,我有时候不顾一切直捣龙门,只要抢在敌人把我的基地和运输线打烂之前打烂他的基地,我就赢了。在战争中,只要他的有生力量没有打烂,我就没有赢。
估计前三板斧劈不死对方的话,后面就难了。于是苏联人搞了大纵深防御理论来对抗闪击战。
1,防御方是无法封闭突破口的。因为进攻方必然部署了强大的炮兵力量用于炮火准备。任何反击都必须避开这些炮火。
2,突进的快速纵队只要保持速度就是很安全的。因为后方没有绵密工事,只有独立支撑点。而这些支撑点都可以绕过去,留给后续部队处理。
防御一方也是有炮火的,也是有反炮兵力量的。被进攻一方突破,未必是兵力火力不够,而可能是不够集中,反应过来了还是有机会的。
突进纵队只可能携带有限的油料和弹药、补给,单纯保持速度是远远不够的,交给后续部队不是一句话那么轻巧。
我是通过刘伯承元帅的文章接触到这个话题的。当年他很在军内推广了一下。风气使然,当时大家都学苏联。
真是对土共的野望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的土共陆军连骡马化都实现不了,干部们已然啃着煎饼研究机械化兵团纵深突击合围战术。。。。当然土共海军更厉害,刚刚超过罗马帝国三列桨战船技术水平就在地图上研究突破三条岛链。。。。当然,机帆船对三列桨战船是有压倒性优势的,虽然初期几次海战都提到战士们努力划桨的事迹。。。。
回到话题,世界上能进行大纵深装甲战的始终只有三个国家,以前是苏联,德国和美国,现在是俄罗斯,美国和土共。其他国家都是打酱油的,大部分国家的领土太小,根本用不了一次大突击就打穿了。
回答一下为什么不能在突破口切断:
整个行动分两大部分,突破和深远突击,在德国闪电战时代是一个步骤,因为当时防线单薄,用同一只部队可以突破后再深远突击。在北非这样不存在绵密正面的地方连突破都没有,直接机动过去。到二战后期就不一样了,正面都是绵密筑城工事,而且都是两道以上防线。在这个情况下突破是个很大问题,而且部队达成突破后损失也很大,无法深远突击了。苏军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变态地加强炮兵,然后用大量独立坦克团加强突破力。这些团装备都是IS2和ISU152这样的怪兽。。。大家自行脑补。。。
德国人的反制方法很简单有效:第一道防线官兵加快逃跑速度,跑到第二道防线打击敌人。当然这个办法在朱可夫或者巴顿这样的名将面前经常失效,没办法,人家突破速度太快。巴顿回忆录里就有多处吹嘘,说进军路上经常遇到大片无人防守的工事。。。德军后期在东线干脆主动放弃一线工事,直接在二线工事开战。。。因为一线挤满了苏军大炮和超重铁乌龟,在那里开战实在无聊得很。。。。
在纵深第二道防线开战就容易很多,首先当年的大炮机动性差,躲远点就打不着了,然后和T34打明显比Is2打容易。。。。。
第二个挑战,纵深推进:
像巴顿,隆美尔或者朱可夫这样的将领对坦克都不挑剔。他们几个分别用谢尔曼,三号和特34都很顺手。对付对方的高档坦克分别用飞机,88毫米炮和ISU152,实在不行才用坦克海压一下。其他都是用机动解决,各自回忆录里都是对手如何坚壁清野,把自己的器材和物质统统炸光烧烂。。。
后来苏军的快速纵队言必称“行进中“,行进中展开,行进中补给,行进中进攻。。。。轻型装甲战车一概水陆两用,不让河流拦路。。。主战坦克也比较轻。。。苏联坦克标志性的外挂油箱就是为了深远突击用的。。。
还有啊,快速纵队后面是有普通部队的,所以不是完全无后方的跃进。而快速部队本身是高度集成的,从火炮到步兵到工兵到维修都有。对方普通部队要打他则要组织半天才行。所以要么打不到,要么被群殴。。。。没办法,团结就是力量。。。
其实能跑的是能逃掉的,速度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