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形形色色的驸马(下一) -- 履虎尾
舞台上有出旧戏《打金枝》,这是不少地方戏剧都保留的一部传统剧目。唐代宗时候,汾阳王郭子仪庆贺八旬寿辰,郭子仪的七子八婿都来拜寿。别人拜寿都是夫妻同行,成双结对,惟有第三子郭暧孤身独影,一人前来。这是因为,郭暧的老婆乃是皇帝女儿大唐升平公主,公主不肯以君拜臣,故而恃贵不至。郭暧在寿宴上遭到哥嫂嘲笑,又羞又愧,回家怒打公主。升平公主大怒,回宫向老窦哭诉。郭家知道后,大惊失色,郭子仪将郭暧捆绑起来,亲自到朝廷请罪。唐代宗与皇后非但不加责罚,反而对郭子仪温语相慰,并且还提升了郭暧的官职。最后,在丈人丈母的共同劝解下,小夫妻重归于好。
《打金枝》被不少剧种所上演,俺听过的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种。据说,各剧种之中,最好的一出乃是晋剧《打金枝》,并且被拍成了舞台艺术电影,影响很大。
《打金枝》借帝王将相的包装,演绎的是家长里短的故事。其唱词轻快委婉,情节简洁紧凑。而且,故事以大团圆为结局,最后皆大欢喜。因此为普罗大众所喜闻乐道,在民间广为流传。
郭子仪是旧时出将入相,享尽荣华富贵的人物。据“两唐书”记载,郭子仪共有八子七婿,“皆朝廷重官”。八个儿子分别唤做“曜、旰、晞、昢、晤、暧、曙、映”,郭暧是其第六子。“八子七婿”,说起来绕嘴,说得久了,就给老百姓说成了“七子八婿”。
郭暧“打金枝”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其原因是两口子斗气,互不相让。在舞台上说成是由于升平公主不肯拜寿,而在历史上却是别有缘故。此事“两唐书”均未记载,而见于《资治通鉴》:
郭暧与升平公主小两口吵架争胜,郭暧说道:“你爸是皇帝?皇帝有啥了不起,不过是俺老窦不想做罢了,若是想做,哪有你爸的份儿?”公主气得大哭,回宫找老豆告状。代宗皇帝说:“郭暧没说错啊,真的是他爸‘嫌天子不作’。否则的话,‘社稷岂汝家有也?’你赶紧回婆家去!”郭子仪知道后,大惊恐,捆起郭暧,上朝请罪。代宗说:“俗话说得好,不痴不聋,不作姑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理他做甚?”非但没有怪罪责罚,反而给以赏赐。回家之后,郭子仪怒责郭暧,翻过来重打了数十板。
小两口拌嘴斗气,根本原因是年幼无知。公主下嫁时,郭暧年仅一十三岁,升平公主刚刚一十二岁而已。等他们年齿稍大一点儿,情况就完全改变了。据《旧唐书》记载,郭暧虽贵为驸马,却礼贤下士,将很多读书人招在门下。文人墨客聚会之时,升平公主也坐在帘后,参与其中。新诗写成,内侍将诗稿传递给公主,公主认可的,重重加以赏赐。
有一次,丈人高了兴,郭暧升了官,于是邀请“大历十才子”来府中赴宴,酒后赋诗庆贺,“诗先成者重赏”。“十才子”之一李端首先完稿交卷,郭驸马与升平公主接过看时,原来是七言律诗一首,诗中的两句“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尤为警辟。升平公主读后大喜,立即以百疋缣帛,赏赐李端。座中另一位才子诗人钱起眼红了,出来挡横道:“且慢!这一篇居然如此的好,只怕是宿构旧稿吧?李兄说是当场所作,俺老钱却半信半疑。这样吧,若是想让大家服气,老李您就用在下的姓氏为韵,当场再做一首吧。”李端听了,略一思索,又一首七言律诗杀青了,其开头四句是:“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郭暧与公主读了,一起点头,赞不绝口。钱起也只好拱手佩服。
冯梦龙的《情史》中讲了郭暧与李端的另一个故事:
郭暧宴客,有婢镜儿善弹筝,姿色绝代。李端在坐,时窃寓目,属意甚深。暧觉之曰:“李生能以弹筝为题,赋诗娱客,吾当不惜此女。”李即席口号曰:“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暧大称喜,撤席上金玉酒器,并以镜儿赠李。郭暧粗豪公子,终是大家门风手段。
你看你看,这个郭暧,不是很通情达理的吗?这个升平公主,不也很非常可爱的吗?这个李端,其运气不是大大的好吗?
【附】李端《赠郭驸马》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数学不大好?
不过这里的皇后啊,可不是沈珍珠...
打金枝是越剧里难得的喜剧啊,听一段儿?
[FLASH]http://player.56.com/v_Mzc3NTIxMDE.swf[/FLASH]
听不见啊,这个视频不完整。只见人舞,不闻人声。
我这儿很流畅啊.你电脑不好,电脑不好...
去这儿看看:外链出处
用力拍了两下,其终于出声了。
百褶罗裙腰中系~~轻移莲步往前移~~~
不同戏曲剧种《打金枝》的特点和风采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13:22 来源:CCTV.com
《打金枝》 又名《满床笏》,剧中故事以“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为背景,唐代宗李豫将女儿升平公主下嫁平叛功臣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奢傲成性,郭府上下平时都让着她。这天郭府隆重庆贺郭子仪寿诞,合家老少齐聚府上给郭子仪拜寿,惟独升平公主自持是皇家金枝玉叶,不去给公公拜寿。郭暖为此事受到兄嫂讥嘲,十分难堪,回宫后质问公主。公主不但不认错,反而盛气凌人,出言不逊,郭暖恼羞成怒,打了公主。公主当即跑到皇宫向父母哭诉委曲。郭子仪感到紧张,带着儿子到皇宫向代宗请罪。不料代宗并没有怪罪郭家,反而给郭暖加官晋级,并劝导小夫妻言归于好。
这是一出中型传统剧目,虽然演绎的是皇室宫闱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一般家庭身边熟悉的事,深入浅出教育人如何妥善处理好家庭经常遇到的各种大量的琐碎、烦恼的棘手问题,从而使人人高兴个个喜洋洋家庭和睦幸福。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身为一国之君的唐皇、皇后对驸马打公主之事,没有以势压人,而是高瞻远瞩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多做自我批评的温和手法,不但解决了夫妻冲突,而且稳定了朝廷,巩固了皇权。
该剧人物个性鲜明:公主的傲慢任性、郭暧的年少气盛、唐皇的豁达大度、皇后的贤淑慈善,被演得栩栩如生。“京评梆越豫晋”等各剧种都演出此剧,但各剧种根据本剧种的特点及优势因地制宜,主要人物唐代宗、沈后、升平公主、驸马郭暧的先后次序不尽相同,演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从而更增加了观众对各剧种《打金枝》的兴趣。
晋剧(山西梆子)《打金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也许是拍成电影的原因,也许是郭子仪汾阳王的封号在山西境内,《打金枝》号称晋剧第一戏,由丁果仙、牛桂英、冀美莲、郭凤英四大名家领衔主演,更是如虎添翼, 久演不衰,老百姓百看不厌,剧种主要人物排列依次为唐王、沈后、公主、驸马。1955年拍摄成戏曲艺术片,由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冀平(冀美莲之女)、郭凤英等主演。其中唐代宗的扮演者丁果仙是晋剧坤伶须生的第一代演员。她唱、念、做俱佳,一改以往在晋剧舞台上没有女扮男装的先例,塑造了许多性格丰富、有血有肉的男子形象。在本片中丁果仙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深沉睿智、富有谋略的唐代宗形象。现在晋剧最优秀演员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郭彩萍、栗桂莲以及最近在央视频频出镜的青年“丁派”女老生谢涛(<范进中举>及电视剧<丁果仙>主演)都擅演此剧。
评剧演出的《打金枝》以国母沈后为第一主演、以下依次为公主、唐王、驸马。沈阳评剧院著名评剧艺术家“筱派”评剧艺术创始人,筱俊亭塑造的沈后为观众所津津乐道,其中核心唱段“劝万岁”、“劝驸马”等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人们争先学唱的经典唱段,成为评剧《打金枝》的样板,至今无人能超越,影响极为广泛。目前评剧名家李秀云、小筱俊亭、宋丽、夏霞等常演此剧,基本沿袭沈阳评剧院的演法。
河北梆子《打金枝》,唐王、沈后戏份几乎并重,以下依次为公主、驸马。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演出的河北梆子《打金枝》为该剧种之最,首先演出阵容强大,唐王、沈后、公主的首演者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三位艺术家均是流派创始人,河北梆子界的代表人物。银达子演唱的“这一见蟒龙袍真正合体,它本是你丈母娘亲手儿做来的”,采用真假声结合的“银派”独树一帜的唱腔征服观众,每唱到此处叫好声响成一片;韩俊卿的唱腔朴实无华,宽厚略带沙哑的嗓子在中低音区有节奏的徘徊,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回味无穷!直到现在河北梆子《打金枝》一代又一代传人,仍沿袭以上三大流派的演法。河北梆子名家王伯华(已故)、王少华、李斌、孙秀兰、金玉芳对该剧有很好的继承。
以演《红楼梦》、《梁祝》而蜚声海内外的越剧,本剧种原无此剧,上海越剧院首演的越剧《打金枝》是向晋剧移植来的,根据越剧的特点把公主、驸马提升为一号、二号主要人物,《红楼梦》薛宝钗的扮演者,越剧“吕派”创始人吕瑞英扮演升平公主、“范派” 创始人范瑞娟扮演驸马郭暧。尤其是吕瑞英扮演的公主,稚态可掬,娇嗔可爱,有口皆碑,核心唱段“头戴珠冠压鬓齐,身穿八宝龙凤衣”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各越剧团争相学演并成为保留剧目。吕瑞英的唱腔以细腻妩媚和华丽明亮为特色、给人以阳光和春风,显得明媚而温馨、她的唱腔应变灵活,别具出神入化之妙、富有青春活力,散发出时代气息,特别为青年一代喜爱。吕瑞英等携该剧多次赴德国、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及香港演出。现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越剧演员吴风花及吴素英等一大批青年演员很好的继承了此剧。天津小百花业余越剧团青年演员兰岚、秦子迪演出的此剧在央视“梨园擂台”大显身手。1963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将该剧拍摄成彩色越剧艺术片,片名为《金枝玉叶》,公主由著名电影演员夏梦饰演、驸马由上海越剧院丁赛君扮演。越剧《打金枝》后来者居上!
京剧《打金枝》近年来鲜见于舞台,据说京剧“言派”创始人言菊朋及其传人张少楼擅演此剧,核心唱段为“金乌东升玉兔坠”;黑龙江省京剧院老艺术家梁一鸣、云燕铭也演此剧,但远不如他们演出的《革命自有后来人》(红灯记前身)有名。此外豫剧、扬剧、广东粤剧等剧种都演出过此剧,但大都不如评剧、越剧、晋剧、河北梆子影响深远、火爆。能成为久演不衰的看家戏。 【作者:京评梆越】
▲本文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哈哈,你看,俺们越剧要么不唱,一唱就得唱成第一....
一、《满床笏》的产生与演变
据《明史舆服三》: 文武官朝服:……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笏是封建社会官员面圣时所持象牙或竹木片制作的板子,用来记事。“满床笏”指地位煊赫,家中权贵极多,上朝所持板子叠放满满一床。唐朝汾阳王郭子仪出将入相,既富贵又寿考,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子仪公做寿那天,家人拜寿时把笏放在两边桌上,竟致堆满。后人将此编为戏曲,剧目就叫《满床笏》。郭子仪(697-781年),一生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做官,是四朝元老的重臣。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郭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进封汾阳郡王。代宗将升平公主许配给子仪公三子郭暧为妻。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年八十五而终。德宗尊封他为太师,赐谥“忠武”。其将佐致大官、为名臣者甚众。汾阳王“满床笏”的故事成为许多文人志仕忠君报国的崇高理想。南宋词人陈人杰《沁园春》有“象笏堆床”词句,已经化用此典。
关于《满床笏》的演变,大致有两种不同版本。其一、《满床笏》为清代传奇剧目,大致产生于康熙年间。王季烈《集成曲谱》振集八卷载《满床笏》十二出:
《郊射》、《龚寿》、《醉荐》、《纳妾》、《跪门》、《求子》、《参谒》、《后纳》、《祭旗》、《卸甲》、《赐婚》、《笏圆》。
主要围绕郭子仪决志报效大唐,经李白推荐功成名就而展开。子仪公功盖天下,唐王亲为其卸甲,并许配公主为三儿媳,子仪公六十大寿,戏终。《缀白裘》载《满床笏卸甲》:
【点绛唇】醉里……(小生)请了。今日新帝回銮,再安唐祚,特敕郭子仪归朝进爵。中书令召百官远迎长乐驿中,帝御望春楼以待。又奉旨着他戎服面君,圣上亲为解甲;也是旷古希奇的事呢。……
《缀白裘》另载《满床笏笏圆》:
(净上)风俗今何厚?君王在穆清。行看探花曲,尽是贺升平。自家汾阳王府中堂候官便是。今乃王爷六旬寿诞,又值孙子新中状元,颁赐谕旨一道,汾阳王年迈不能迎送,一应公侯卿相文武官员,俱令子婿各位小老爷接待,着我承应前殿。只得在此伺候。(生上)……
《卸甲》、《笏圆》两出,与王季烈《集成曲谱》相同。另外《集成曲谱》所载《赐婚》一出明确提到了儿女婚姻一事。郭子仪妻赵氏有表呈进,欲求陛见,因此皇后择日召见。皇后问赵氏儿女几人,亲子排行与官否。赵氏答七子八婿,亲子郭暧排行老三,年十三岁,拜太常主簿。皇后有意于儿女婚姻之事,因说道:
( 旦 )夫人亲子年方一十三岁,我的升平公主今年亦是十三岁了。再迟两载,正好成婚。今日与夫人面定了罢。
皇后与赵氏将郭暧与与升平公主婚事面定后,又问起着氏最爱哪个子女。
(老旦)臣妾视诸子如一,原无偏向,惟娘娘恩论。最幼者郑姨之女云姑,并吕姨之子郭暎二人,俱才十三岁。
( 旦 )中书令龚敬有女英姐、有子龚美今年已俱十岁,莫若与夫人两下联姻,诚为佳配。
在《赐婚》这一出,皇后与赵氏为郭暧、郭暎和云姑定下亲事。在《笏圆》一出中,郭子仪寿辰之日,丫鬟们来禀:
(贴)禀上王爷夫人,公主娘娘同六位夫人、八位姑娘、诸位小夫人、王孙、孙女、外甥、甥女齐聚后殿,特着我二人前来,请王爷夫人拜寿。
郭子仪寿辰之前,郭暧已与升平公主完婚,所以在寿辰之日公主同家人一同前来拜寿。文武官员俱贺寿,尤其是中书令龚敬、学士李白和内监鱼朝恩赍旨来贺。子仪公感叹“窃得中书伴食方,朝罢回来笏满床”。全剧完。
其二、《满床笏》又名《十醋记》,是李渔阅定的八种传奇之一。全剧三十六出,其中十出写节度使龚敬惧内,其妻吃醋事。《古典戏曲存目会考》卷十一:
《今乐考证》著录。清初刊本。《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列入无名氏,与李渔十种曲并列。《曲考》云:“即《满床笏》,龚司寇门客作。”《考证》列于四原居士六种,并按:或云范希哲作。近得五种刻本,署曰四原居士。今刻本作李渔阅定。或谓范作。演唐郭子仪事。共三十六出,而出名有《醋表》、《醋义》、《醋成》、《醋感》、《醋授》、《醋功》、《醋锦》、《醋阻》、《醋致》、《醋慨》,适占其十,故名《十醋记》。子仪进封汾阳王,八子七婿,奉觞上寿,堆笏满床,中间点出节度使龚敬惧内情形。据作者以龚鼎孳取秦淮名妓顾湄为继室,作此于湄生日演之云。近尚演者,有《纳妾》、《跪门》、《卸甲》、《封王》诸出。
此考与《缀白裘》、《集成曲谱》大致类似,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龚敬“十醋”,所以又名《十醋记》。《曲海总目提要》记有剧情,卷四十记载为范希哲作品《满床笏》。另据焦循《剧说》:《满床笏》一名《十醋记》,乃合肥龚司寇门客作。《竖阁批评旧戏目》说:《十醋记》即范希哲的作品《满床笏》,乃取同姓同职,为取悦龚司寇之妻顾眉,并于所生日时演出。 以上诸本说法大同小异。
在曹雪芹《红楼梦》中三次出现“满床笏”字眼,恰好代表了《满床笏》典故与传奇两种不同的流传方式。《好了歌》解中出现“当年笏满床”,但只是作为鼎盛时期的过眼烟云而已。《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中:
“……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点头道:“倒是第二本也还罢了。”
《满床笏》富贵寿考的故事正好迎合了贾母的心思。第七十九回中,贾母八十大寿,甄家送来一架大屏,只见“十二扇大红缎刻丝《满床笏》”。曹雪芹生活的时代位于传奇《满床笏》产生之后,权门豪贵搬演此戏,并用作日常装饰,可见《满床笏》的影响巨大,人们依然视为报国治家的榜样。
二、《打金枝》的产生与演变
汾阳王郭子仪七子八婿,俱是郭氏家族的精英门弟,多封公袭侯。其中,长子郭曜、三子郭暧、七子郭曙居汾阳。三子郭暧为唐王乘龙快婿,因与妻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引发了一场皇室姻亲的家庭纠纷,见于唐赵璘《因话录》卷一宫部: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暧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 公主恚啼,奔车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还。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 “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锡赉以遣之。尚父杖暧数十而已。
此事也见于各体史料中。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记载:甲午,以上女升平公主嫁郭子仪子郭暧。卷二百二十四: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下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实,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隋唐演义》第九十九回:
其(郭子仪)子郭暧尚代宗皇帝子女升平公主,尝夫妻口角,郭暧道:“你恃父亲为天子么?我父薄天子而不为。”公主将言奏闻天子,子仪即囚其子待罪;天子知之,置之不问,又恐郭子仪心怀不安,乃论之曰:“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翁。儿女子闺阁中语,不必挂怀。”
这一颇具政治色彩的家庭纷争被后人编成戏文,名为《打金枝》,堪称经典的有《闹宫》、《劝宫》等出。戏中郭暧与升平公主的言语冲突被演义为郭暧嫌公主以人君自居不为子仪公拜寿,因而醉打金枝,公主哭诉,唐王明大理念旧功,皇后数说闺女劝女婿,最终圆满平息此事。与《满床笏》中《笏圆》出对比,升平公主并没有《打金枝》中持贵不往拜寿之事,《打金枝》的“闹宫”、“劝宫”等出不可能存在了,《打金枝》更不能续演于梨园之中了。
《打金枝》又名《男绑子》、《郭暧拜寿》、《打升平》、《大拜寿》、《富贵寿考》、《福寿山》等,该剧为生、旦、净、丑行当俱全的唱做并重戏,精彩跌宕。但由于花部戏曲多是无名氏作品,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打金枝》出于何人何地何时。《打金枝》在花部广为流传,盛演不衰,可以推知《打金枝》的问世比传奇《满床笏》晚。《车王府曲本菁华》收有《打金枝全贯串》。整本戏不同版本现在可见于《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 、《戏曲选》 、《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西省卷》 等选集中。《海上花列传》第十九回“错会深心两情浃恰,强扶弱体病缠绵”中:
堂戏照例是《跳加官》开场,《跳加官》之后,系点的《满床笏》、《打金枝》两出吉利戏。
明确提到他们是两出戏,只不过都是吉利戏罢了。从《满床笏》与《打金枝》产生和流变看,二者思想内容完全不同,戏曲侧重点不同,剧本冲突不同,人物结构不同,即使出目也没有相同之处,二者完全不相同。
此帖匆匆敲就,至于《打金枝》与《满床笏》之间的关系,我没有仔细核对,也没敢加进帖子里。原来它们根本是两出戏。再次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