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滞胀的年代(上) -- wqnsihs
忙总说的这个原则很有启发,不过我用来分析具体问题又有点迷糊。比如促进债券市场这个,我觉着可以达到好几个目标:1)给银行提供多种资产管理工具2)分流一部分流动性3)为企业(可能以后还有地方政府)融资提供便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确定哪个是政府真正的目的,或者最想做的一个?这几个目标(假如没有想当然的话)看起来也都不复杂。我觉着搞清楚真实目的还是挺重要的,否则预测根本无从谈起。
所以你说的这三个原因都是可能的,只是不同时间排序不同,侧重不同而已。
传说那个时代,生物专业里,photoshop好像是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语法错误啥的都是小节啊,editor都没说话,你急什么?
岸是DEBUG出生的,看见逻辑有问题的语句就好象纯洁的少女看到淫秽图片一样,非常不爽。EDITOR也是懒得改了。一般这些都是评审人提抗议的。
科研出成果前,如果钱都是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自己筹来的没有明确企业背景的钱,那么出了成果以后,企业必然在一个被动的地位。
而如果企业在出成果前就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在出成果后,企业的介入就会容易很多了。
但是现在中国的企业一般都没有利润,不可能在还看不到任何成果的时候去大把撒钱,所以这个现状很难改变。
其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央企可以改变一下出钱的模式,在给科研项目钱的时候,加一些限制性条件,弄个类似斯坦福校内科研基金的规则,在CCAV里放的《公司的力量》里有介绍,这样可以逐渐改变中国的科研局面。
这也是为啥中国的军事科技能突飞猛进,而民用技术总是磕磕绊绊的原因。
政治任务意识强,没有政治任务,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惹麻烦。
就算国家投资也没有用,因为企业不会介入,也不会提供需求清单,让研究部门成为瞎子。
对某些经济学家很反感。
政策的好坏,有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布局和执行的人。
如果忙总您来搞这个城市化的话,俺就不会有这些个牢骚了。
中国的大公司根本不缺几个钱。但是对基础研究却是急公竟利。Vapnik做 statistical learning 的时候,他自己直接不带来任何应用,应用根本就是初级人员干的。依照中国公司投资人的观点,羊这个人就是烧钱。实际上他做直接的应用才是莫大的浪费。中国人公司投资人眼里的DE SHAW就是个憨包。
起来小时候大人问我给我买一个东西,一是书,一是糖果。我没有犹豫的说:书。而相仿年纪的亲戚的孩子要糖果。张大了么,他就在农村民企里做干部了。
的确力所不能及。例如有时以为对大家有利的事情,反而受到强烈抵抗,甚至攻击,原因实在是现实太复杂,每个人的看问题方式不同,利益诉求不同。例如80年代初我们在宁夏固原扶贫,把干旱山区人口移民出来,盖砖房,打水井,忙得不亦乐乎,结果人家不领情,情愿住在大山上,没水喝,没饭吃。我一直很不理解,现在终于理解了:生活有时就是一种习惯。
所以事情做不好,有时并不完全是执行者的问题。
我夫人知道我这样回家,很高兴说,这样你可以开始做点实事了。94年时,任何人都是我的老师和救星,因为离开平民社会多年,基本跟监狱里放出来差不多,那时我跟任何人10分钟打成一片,推心置腹,留下电话,经常问候,我的目标曾经是: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朋友,直到认识1万个人。这个计划根本没有执行,因为,不到100人,我就已经忘记自己是谁了。
国家是不是有在东南亚种地的打算?
南方电网->通电.
修建港口->运输石油->炼油->化肥.
铁路系统->运输.
通电,有化肥,加上东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理环境,一年打上2-3季稻子没有问题吧,往国内运输也方便.
这样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经济,共营共赢.
至于战略安全问题,中国的海军或许目前是短板,但在中国边境附近和人民解放军打地面战争,是一个没有多少村长感兴趣的问题.
小老百姓创造的财富有限,而强盗的欲望无限。
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就是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生产力与强盗们无限的需求的矛盾。如果财富增长300%,强盗们的胃口将增长600%。
老百姓?俺们这里的领导有句名言:老百姓吃饱了就不爱干活。
不拉关系撒钱,恐怕早就遭抓了。再说也没有证据表明他有大量
的资产,连公安检察机关法院也没有说找到没收几百万赃款之说。
就算车主独吞了200万,那么守法的成本(还不包括利润)也接近收获的两倍!这是一个
什么样的法律?这简直是杀人喝血的法律!
不然就没题材,没活干,远不是目标清晰的系统工程。城市是普通人生存、生产、生活的场所,普通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搞明白,也不愿意搞明白,连最基本的安全感、持续性都不能承诺,没有信用(强拆就是自毁信用),结果是所有的人都埋下了动物化的种子。忙总除非当总书记,否则回天无力,这已经不是工程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持政为民,不用看别的,看强拆和居者有其住(有其屋是胡说八道)、看食品安全(下一代的奶粉安全)、基础教育公平、小病医疗平等、青少年大病救助(普通人都已经认了大病不治等死无怨)4点足够,这4点做不到,其它都是白说、借口,连什么是真正的民心工程都没搞清楚。
在城市、农村人均投资长期10:1 甚至更为不公平的情况下, 进城当然是农民的“理性选择”。是质疑这个大前提的极为不公平, 还是用农民不得不的“理性选择”继续为不公平背书?
三农专家贺雪峰在湖南湖北做的农村小水利项目,不止一个地方一个村投资十万,当年村民就获利十万。这种事情,其实也说明了政府在农村的极大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