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管窥解放军信息化的新进展。 -- 桃源客

共:💬2 🌺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管窥解放军信息化的新进展。

昨天的军报报道了总参领导集体会见出席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军队获奖代表,某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新、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马秋禾等在座谈会上发言。

现任总参XX所所长的研究员王建新少将,是军队通信和指挥自动化领域学术带头人,他所从事的工作被喻为锻造通信“利剑”和构建国防“神经”。从战士、工程师、课题组长、室主任、所长一步步干上来的王建新,主持设计了我军第一个某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大型信息系统以数据检索和统计为主体的处理模式。在“九五”某指挥自动化网三期工程项目应用分系统建设中,他率先提出的数据总线设计思想,在图库双向关联、军队标号标准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十五”重点课题某信息系统集成及体制验证总体技术方案实施中,他首次提出并构建了我军高速海上通信平台,多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提高指挥装备的实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研制的“某军用图形系统”填补了我国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09年夏,某重点科研任务下达到所,军委和总部首长高度关注,限期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涉及10多个尖端学科,系统复杂,技术难点多,研制时间短。王建新和政委立下“军令状”,迅速抽调上百名精兵强将投入战斗。他工作严谨,思路清晰,果断采取 “技术专家军事化、军事专家技术化,两者一起摸爬滚打”的办法,加速方案论证,使科研攻关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经过80多个昼夜的艰辛努力,他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军委和总部的高度评价。

多年以来,王建新不仅自己先后获得国家和军队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劲旅。该所的一等功臣、高级工程师司徒梦天,率领课题组深入一线,历经13年的艰辛努力,成功研制出我军某项通信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于全博士,毅然回国携笔从戎。在科研工作中,他瞄准前沿,刻苦攻关,主持的科研项目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产生了显著的军事和经济效益,被大家誉为“国防科研尖兵”。研究员戴浩20多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在国防科研事业上,取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军优秀党员”,去年他主持研制的某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研究所已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骨干人才梯队,为今后持续高水平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女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秋禾,从1991年开始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源代码研发,完成了我军摄影测量成图技术由模拟到数字的时代跨越。她主持研发的“Mapping Star数字测图系统”系列重大成果,推进了我军摄影测量数字化、智能化和一体化进程。她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荣立二等功2次,当选为“新中国军事测绘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还被评为第四届国家十大“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成为解放军首位获此奖的科技工作者。

该项成果用数字技术,把承载了山脉、河流、道路、植被等地物地貌的遥感影像,快速制作成指挥员容易看懂,可直接用于作战的军用地图,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受国外控制。这项技术在民用领域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1991年1月17日,美军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将巴格达电信大楼夷为平地,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当时身为解放军测绘学院硕士研究生的马秋禾对电视画面深感震惊,不由自主地把制导炸弹准确摧毁目标的过程推演了一遍。不久以后,她就向上级建言:要改变我军基础测绘刀刻手描的生产模式,实现军事测绘的快速保障,必须尽快展开摄影测量数字成图技术研究。而此前,将我国国土地物地貌数字化还完全是一片空白。

马秋禾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个项目。连续7年,她奔走于部队一线,遍访近千名测绘作业员,体验每一道工序,写下近百万字的笔记,然后进行数字建模和设计,从头编写源代码。她带领课题组天天面对繁琐的理论和数字,反复推敲代码、修改程序。从1991年到2001年,埋头苦干了整整10年,虽小有成效,却因项目基础性太强,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最艰难的时候,科研经费曾出现严重缺口。马秋禾和丈夫商量把公公赠与的房子卖掉,凑足了科研急需的经费30万元。

1997年,马秋禾的“Mapping Star数字测图系统”1.0版本问世。从传统手工作业,多人分工合作,一年最多制作一两幅图一步跨越到一年可制作300余幅。第一幅利用摄影测量方法制作、可直接印刷地图的“数字分版胶片”,标志着我军摄影测量模拟时代的结束。2001年底,推出数字测图系统2.0版,以其强大的成图功能,将原来多个部门历时数天的成图过程,简化到计算机一键完成。2个月后,2.0升级版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死循环的问题,还率先在国内测绘领域实现“建库出版一体化”。该系统在某边界勘界任务中大显身手,使边界地图的测制速度大幅提升,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过去需要3年的工作量。

接下来,又是持续不断的改进、升级和换代:

2002年,她苦苦探寻等倾斜地区等高线描述的成图规律,发明“内插等高线算法”;

2004年,发明“基础地理信息无损生产方法”,获得国家专利;

2007年,承担援奥任务的北京军区某部需研制“北京奥运某指挥控制常务工作平台”。她依托北京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组织武汉大学、国家测绘研究院和海军等单位专家联合攻关,创造性解决了现场精确定位和动态信息关联机制等诸多难题,课题很快取得突破。几个月后,她研制的系统在奥运安保活动中大放异彩:指挥大厅显示屏上,安保区域的地理环境呈三维数字影像清晰显现,指挥员手指轻点,相关区域便自动跳出,可以清晰看到路上的每一棵树,甚至窨井盖。该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现场精确定位、动态信息关联等行业技术瓶颈,获得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鉴定专家认为,该系统实现了地理环境概略保障向精确保障质的突破,在摄影测量遥感与地理信息应用的交叉领域取得了有价值的国际原创性成果;

2008年,她研制出“某定制区域地理环境摄影测量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山川破碎,地貌改变。奉命率领官兵投入抗震救灾战斗的各级指挥员,焦急盼望震区最新地形图。不到72小时,一张张“汶川震区地形图”便分送到各级指挥员手中;

2009年,酝酿多年的“智能化成图”系统构想,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研究论证,在技术和操作上的设计线路已具雏形。这意味着我军摄影测量成图从模拟化跨越到数字化之后,又向“智能化”发起冲击;

2010年11月,由我国军地测绘精英组成的一支特殊测绘分队,利用她发明的新技术平台,在黄海某区域进行定制地区测图,这是我军摄影测量数字成图技术首次从陆地走向海洋。

如今,马秋禾研发的“矢量智能化编辑方法及系统”、“摄影测量地理环境精确保障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已列装部队。她研发的“精确保障系统”走进了指挥中心,“数字成图系统”生产的数据产品装载到作战单元,甚至走进了武器终端,先后在30余次重大军事演练中显威。某院士在一次联合作战演练评估会上认为:马秋禾主持研发的系统能使相关数据保障时效和打击精度提高7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来,随着歼-20、空天飞行器、航母、新型核潜艇等重大武器装备紧锣密鼓的研制和列装,我军在武器硬件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广大军迷振奋不已。而从王建新、马秋禾等人先进事迹的曝光,同样可以感受到解放军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也并未稍有懈怠。假以时日,部队的合成指挥和整体战斗力必将会有新的飞跃。

关键词(Tags): #国防科技通宝推:老调重弹,
家园 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