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们找皮都找到美国了
不过市场经济了,他们在市场经济里的价值就非常有限了
我从未否定读书人作为个体,是有很多有气节的。但把个别读书人放在牌位上供着,也改变不了读书人要为明亡负主要责任的事实。一个史可法殉国,不能掩盖东南的士绅官僚主动降清这个事实。难道把史可法供着,就能撇清读书人的责任了?难道你可以用极小部分来代表整体?讲白了,真正统治大明的是读书人,是文化精英。抗清本来应该是统治阶级的事,结果统治阶级自己集体降清,然后让农民军来节节抵抗,读书人不负责任谁负责任?你在这里举一百个读书人的例子又如何?个体不能代表整体,个体也不能代表阶级。史可法等人的殉国改变不了读书人作为一个阶级,集体降清这个事实,改变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明末集体背叛国家民族这个事实。最后,信口开河这句话送还给您自己,您收好了。
只要一天还挂着共 产 党的招牌,中越两党就有共同语言,执政才是最主要的,一但不执政了,可是人头滚滚的啊,大米对两个共 产 党执政的国家用着本能的不信任,是要推,这个两党(国)看得一清二楚;这就是两党(国)可以合作的基础,南海问题中越两国不象中菲两那样闹得不可收拾,恐怕有两党加强联系的关系在里面吧,
老美对国旗的誓言“one nation under god”都是越战时加的,反共虽然是意识形态,物质利益还是目的。当然了,技术上老美之所以可以那么作也是共产这边技术上差太多的客观原因
不过意识形态相同也有意识形态相同的问题,因为就只剩下物质利益了,越南太小恐怕哲学不好用,所以当年中苏论战其实是正常的,恰恰可以起到用意识形态规范人的行为的效果。
相比之下中美意识形态不同就有意识形态的牌坊要保护,争起来还有所顾忌,至少表面上还是要打价值观的大旗,比如说人权什么的,反而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缩手缩脚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因为汉人兵将的投降吧?而且这些汉人兵将发挥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读书人只是在武力下屈服而已。
印度河中国比,印度好像是种姓制度下面的柔性的一个个土豆集合体。中国是三明治结构。
汉文化此时也到了崩溃的境地,恰恰碰上太阳黑子最小期延长,连年饥荒,农耕社会一点办法都没有。
西北赤地千里,东南纸醉金迷。逼反了西北,才是导致明亡的根本原因。读书人不负责任谁负责任?
关于行政区划,忽必烈设省对中国正面意义很大。中国东汉的刺史,唐朝的节度使,都导致了强大的割据力量,而且割据时间都相当的长。而忽必烈设省之后,元明更替,明清更替,包括民国到本朝更替,动荡时间都大大缩短,没有再出现长时间的裂土割据,百年混战。
=============
中国历史以宋朝为中间,宋朝之前,有换朝,无亡天下,宋朝之后,数次亡国灭种(文化).这与设省并没有太大关系,这与宋朝时完全采用官僚治国有关.而明朝灭亡也就是在代表官僚利益的东林党上台以后.清末的东南互保是介与官僚与军阀的产物.
中国文化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官僚,而毛发动文革,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失败了.
蒙元,满清,都是如此,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不百万的人口的部落能统治数亿的炎黄子孙,一定是我们出了问题,我们的文化,所以是满清能统治近三百年的原因,清人把孔子推的很高,对我们民族最大的害就是儒学,官僚.
明时的官僚,东林党,如此,就连明朝的武人也被这些官僚逼着降了清人.(当然明朝的武人也是官僚的一份子)
所以毛泽东才说,知道越多越反动,
日本人侵略中华的日子里,不也出了汪等官僚投降党
现在的不少叫兽,专家,不也天天洗地,干着侵害炎黄子孙的事
宋前是门阀,宋后是官僚
门阀只有亡家,无亡国,只有换朝
而宋后只有亡国,
为什么有门阀的中国,没有被外族给灭亡呢?
因为没有带路党,官僚.
实际上是税源逐渐枯竭导致中央财政窘迫,最终走向破产的问题。
明农业税始终是明朝财政支柱,商业税长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士大夫和明宗室长时间持续土地兼并,至明朝中期,大地主阶级掌握的土地已经相当惊人。嘉靖时期首辅徐阶就是松江府大地主,拥有土地二十多万亩。而明朝士绅不纳粮,大地主阶级通常都是士绅阶层,他们不用交农业税。他们还想方设法瞒报,少报以逃避缴税。与之对应的国家税收也相应骤减,而国家开支并不见少,财政走向破产的趋势也就很明显。
明朝东南地区地主阶层有长期资助有希望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贫家子弟的传统,这些穷人子弟考中后多数人都会回报自己恩主。而朝廷重臣中广置田庄的也不在少数。这就导致了任何有关丈量土地,增加税收的办法都被称为‘扰民与民争利’,受到朝臣,士大夫的猛烈攻击。即使是张居正这样的名臣也难免人亡政息的命运。
明朝另外一个可以开源的税种是商业税,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明朝对外贸易茶叶,丝绸生产也掌握在大地主手中。这些人与大海商,海盗联合(有些自身就是大海商),长期参与合法或走私贸易,获得巨额利润。而明朝商业税只是洪武定下的三十税一,有提议增加商税的同样也逃不掉‘与民争利’的恶名。更何况大商人做的大宗货物交易根本不会上报,同样一两商税也不交。明朝尽管名义上禁海时间很长,但大明海疆上仍然非常热闹。只不过贸易中流入中国的大量白银只有极少数进了大明国库。万历费尽心机,背上贪财,扰民的恶名,明朝商业税也只占总财政收入十分之一。这个大地主,大商人,官僚,士子的联合集团在明朝中后期政治中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林党不过是他们支持的一个政治集团。
这样一个附在大明身上吸血的集团最终导致中央财政破产。明末朝廷对内无钱赈济灾民,还要雪上加霜:崇祯裁掉驿站节省30万两白银,直接导致失业的驿卒李自成造反。对外没钱发给关外抵抗后金的部队,闹饷事件此起彼伏。最终内忧外患导致国家的垮台,这个集团也终于淹没在乱世之中。
附上一篇关于万历矿税的文章:
http://bbs.tiexue.net/post_3814779_1.htm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明农业税始终是明朝财政支柱,商业税长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士大夫和明宗室长时间持续土地兼并,至明朝中期,大地主阶级掌握的土地已经相当惊人。嘉靖时期首辅徐阶就是松江府大地主,拥有土地二十多万亩。而明朝士绅不纳粮,大地主阶级通常都是士绅阶层,他们不用交农业税。他们还想方设法瞒报,少报以逃避缴税。与之对应的国家税收也相应骤减,而国家开支并不见少,财政走向破产的趋势也就很明显。
明朝东南地区地主阶层有长期资助有希望考中的贫家子弟的传统,这些人子弟考中多数人都会回报自己恩主。而朝廷重臣中广置田庄的也不在少数。这就导致了任何有关丈量土地,增加税收的办法都被称为‘扰民,与民争利’,受到朝臣,士大夫的猛烈攻击。即使是张居正这样的名臣也难免人亡政息的命运。
明朝另外一个可以开源的税种是商业税,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明朝对外贸易茶叶,丝绸生产也掌握在大地主手中。这些人与大海商,海盗联合(有些自身就是大海商),长期参与合法或走私贸易,获得巨额利润。而明朝商业税只是洪武定下的三十税一,有提议增加商税的同样也逃不掉‘与民争利’的恶名。更何况大商人大宗货物交易根本不会上报,同样一两商税也不交。明朝尽管名义上禁海时间很长,但大明海疆上仍然非常热闹。只不过这贸易中流入中国的大量白银只有极少数进了大明国库。万历费尽心机,背上贪财,扰民的恶名,明朝商业税也只占总财政收入十分之一。这个大地主,大商人,官僚,士子的联合集团基本在明朝中后期政治中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林党不过是他们支持的一个政治集团。
这样一个附在大明身上吸血的集团最终导致中央财政破产。明末朝廷内无钱赈济灾民,还要雪上加霜:崇祯裁掉驿站节省30万两白银,直接导致失业的驿卒李自成造反。对外没钱发给关外抵抗后金的部队,闹饷事件此起彼伏。最终内忧外患导致国家的垮台,这个集团也终于淹没在乱世之中。
附一个关于万历矿税的文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