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外一篇 陕甘宁边区的特产价格问题 -- 北风扬雪
陕边的银行、财务部门没这笔财富,一出事就急吼吼要缩减开支,卖特产食盐以便稳定金融。要说皖南事变前送过钱这是有可能的,边区财政中的确有来自外援的款项,具体明细也未说明。皖南事变后边区都自己种特货换取黄金白洋了,如果有这1000万两白银的庞大款项,何至如此?
山东黄金支援陕边光明正大的很,哪里需要藏几十年?神秘到大小财经会议中也不提,制定下一年经济方针政策时也毫不考虑?
不是一年给的,也不是支援西北,而是上交中央的,中央与延安应该是两本账,现在出版的资料全为陕甘宁和晋绥地方的财政账,并无中央的,据我所知,中央财经委由任弼时负责,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的收支都归中财委,山东黄金直接进这个帐不是没有可能,要否认的话需要查山东帐和中央帐。
就是写的往山东分局送黄金的事...
市场上买烟土可能要2000多元,农民能拿到的仅仅是小头,大部分价值在流通环节。即便现在,种鸦片的农民能拿到也不多,比农产品好些,但也不会有几十倍的差距。所以从财政角度来讲,倒买倒卖鸦片就够了,没必要自己种。
我看的西北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财经史料中没看到过“13万两黄金”这么大的数目,这笔钱够1500万银元了,绝对可以左右陕边财经了。
至于说“占财政收入一半”,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不可能”。因为我这里有边区历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哪里有年均200万银元这笔款子呢。当然如果是皖南事变之前给过1万两,这还真有点可能,因为边区财政收入中的确有“外援”这一项,刨除国民政府拨给的军费,还有一部分边区称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进步人士的捐助”这个……有点不靠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没有集中研究过。
网址在这里:
http://www.lishiyushehui.cn/statics//article/top_58ece176ba098.pdf
太长,贴点关键的:
摘要
近些年来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特货(又称“鸦片”)种植与贸易问题受到 学界关注,而山西省档案馆所藏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及先前出版的某些资料 汇编、个人回忆文本等历史文献,均证明了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特 货存在的基本事实。不过,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植与贸易是特定生存环 境下的无奈选择,边区政府在此过程中严格执行“种禁”(即种植与禁止
吸食)分离、统购统销、重惩走私的政策,既保障了整个财政金融体系得 以运行又使根据地境内百姓免遭烟毒之害。
关键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河东)、 陕甘宁边区(河西)、 特货、 统购统销、 走私
晋西北地瘠民贫、物产有限,然而在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不仅 倾其全力保障了边区党政军脱产人员基本所需,且向河西(黄河以 西)中共中央驻地陕甘宁边区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持,而在战争消 耗背后则是特货(亦即“鸦片”)种植与出口贸易发挥了重要作 用。目前,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禁烟 禁毒等领域,而对特货贸易的系统研究尚属阙如。本文在相关资料 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根据地特货1 种植、统购统销过程及其在财政 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希望再现长期尘封 的历史本相,亦冀望打破某些不客观或至少说不甚精准的研 判结果。
四、特货贸易在根据地财政金融中的支持作用
1. 增加外汇收入,支撑财政支出 特货在晋绥边区对外贸易中占有绝对地位(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 写组等,1986c:624)。晋绥边区行署曾在有关财经工作的总结中指 出:“晋绥外汇的来源主要是依靠药品出口,其他都是次要的。” (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等,1986c:305)1940–1942年间特货收 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较低,自1943年起“特货七、八年来向 为西北支持财政,稳定金融,周转贸易之杠杆”,“解决了财政经 费的百分之七十上下。”(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等,1986a:805)
特货收入支撑了晋绥、陕甘宁边区财政,晋绥边区数年来直接 上缴中央部分占财政总收入的50%–60%,甚至达80%(刘欣、景占 魁,1993:266)。南汉宸在1947年曾指出:“陕甘宁边区翻了身,还 不是仅仅依靠本区的一般出口货,主要还是四三年由晋绥边区的帮 助才翻了身”,“直到现在还是处在晋绥帮助的特殊情况中。”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等,